作者/七天路過,頭圖基於CC0協議使用
1
發完了「十二月請對我好一點」之後,很快就會在朋友圈看到「新的一年,請對我好一點」的話術了。以前跨年的時候總喜歡說願新年勝舊年。可是面對2020這個微微凹下去的年份,仿佛無論明年會是怎麼樣,都不會比今年更差了。
即便是在這樣艱難的一年裡,因了規劃或者什麼的機緣,還是完成了一些自己覺得值得記錄的大事情。10月份的時候去上海看演出,跟一位幾年沒見面的朋友說起來最近忙了很久,把最近一個人搞定了買房的事情說了出來,是久違的分享,也是對自己當前疲憊感的某種解讀:你看啊,今年的力氣都用在這裡了。我盡力了。
今年的bigcase如下:
1.花2個月時間購買一套房子
2.用1個半月獨立完成房子的裝修
3.出版了第二本書,並且做了一場線下分享會
4.看了30+本的書和電影
5.3個月內瘦了15斤(已反彈)
6.寫了15w字,單篇文章微信閱讀量1w+,知乎53w+
7.在杭州看了線下的live和脫口秀
8.學會了一項新的技能——德撲
1.買房
買房就像小馬過河,淌水之前先去問問媽媽以及其他小夥伴的建議,然後最終的路徑還是實踐出真知。你可以沉澱下來自己的方法論,也可以興起而買,興至而歸。
我決定去做這件事,多多少少是一個執念。每一個北漂過的人,一時三刻都會有過一個關於房子就是安全感的夢想。重要的是決定去實現它還是放棄它。
(用蕾絲打造了家裡的氛圍美)
然後就是想好整個買房的sop,買房前要注意什麼,買房中的節點是什麼,買房後還有哪些要花錢。列好時間軸後就可以開幹了。
如果有什麼必須要注意的點的話,那就是不要等錢夠了再行動,因為從打算買到真正買到之間還是有一個時間差的,前期的準備工作可以先做起來。
還有就是不要給自己設限,去看看更多的房子,多挖掘一些自己的隱形需求。
如果你把買房子就是為了「自住」這件事掛在嘴邊,那你只能買到一個相對來說適合自住而不具備其他屬性的房子。
欲望越大,結果的彈性也越大。
2.裝修
最近經常有同事私信表達了詫異:你是怎麼用5w塊錢搞定裝修的,也太不可思議了。
我也是0裝修經驗,在具體裝修中也因為沒有提前改水電路被迫走了明線電路,走了彎路,但整體來說我做的準備還是相對充分的,關鍵點在於我非常清楚自己的預算,就只有5萬以內。
在明確了自己的預算之後,我先去建材市場,也就是天目山西路的華豐家居城跑了一趟,把主材的價格都摸了一遍,強化地板和複合地板分別多少錢,廚衛的吊頂都包含什麼,櫥櫃的定製平米怎麼計算,一個廚房大概需要多少錢。
《小家,越住越大》這本書奠定了我對裝修的錨點,就是框架要怎麼搭,而親自跑建材城則告訴我該如何搭建每一個小的區塊。
(花了不到100塊錢布置出來的小書桌)
因為我的目的是在預算之內裝出有自己風格的房子,而不是成為裝修領域的KOL,所以我沒必要花太多精力知道太多細節上的東西。
遇到棘手的事情,先強迫自己想出top3最重要的點,我每次都是這麼逼自己。
面對裝修時我想到的top3時:
1.我的預算就是在5w以內,絕對不能超
2.我預期搬進去的時間是9月底,因為剛好房租到期,不需要再續租
3.儘可能避免甲醛
基於第2點和第3點,我就選了乳膠漆刷牆和局部的地板重鋪,舊的柜子在淘寶上找了「波音軟片」貼了上去,沒有專門定製柜子,買的都是宜家的成品。雖然簡單樸素,但是稍加裝飾也還不錯。
把基本框架搭好之後,在細節上多花心思。在「好好住」平臺上看油漆的顏色,看如何做窗簾,軟裝顏色怎麼搭配,最終確定了房子的主色調。
基本上來過我家裡的同事朋友都會覺得雖然裝修簡單,但是整體的氛圍還是有的,尤其是那面墨綠色的牆,在朋友圈被好幾個朋友要了色號。
(家裡這面出鏡率極高的綠牆)
3.出版第二本書
這本書是去年10月前完成了交稿,直到今天2月份出版了。它有一個比較雞湯的書名《別在成長的年紀選擇平庸》,不像第一本書那麼有真情實感,或者說不像第一本書裡的自己那麼慘,切切實實地被北漂的租房,地鐵,工作一再打敗又掙扎著站了起來。
(在紹興做分享會的現場)
更不像第一本書那麼大張聲勢,在北京的地標打卡地798做了發布會。
第二本書的發布會是在紹興開的,說是發布會但也只是一個小小的圖書分享會,來了30來個人,其中還有一個10多歲的小朋友,奶奶帶著他來的,提問說老師說小朋友不愛分享,應該怎麼辦。我直接問了問小朋友他最喜歡什麼書?他說《水滸傳》,我說最喜歡誰?他說最喜歡宋江。
其實小朋友也不是不喜歡分享嘛,就是害怕自己說出來並不討喜,可是如果能多問問他,會知道孩子的世界也很豐富呀。
寫作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的事,因為當下轉瞬即逝,那些驚豔的時刻總會消逝,唯有記錄下來,一年過去再回首,即便那個時候的自己做了什麼已經記不起來,可是有一種獨特的心境能夠保留下來。
2021年還會出版第三本書,未來還會有第四本第五本呀,只要寫下去走下去,會被看見的,每一年,我都對自己這樣說。
即便是一個人,也要閃閃發光呀!
4.閱讀和觀影
閱讀和觀影是永遠取之不竭的滋養!是永遠!!
無論什麼時候我因為某種突然襲來的無力或者疲憊打擊的時候,書就像是一位等了很久的老友,沏一杯茶慢慢品,把所有的疲憊輕輕撫平。
疫情在家辦公的時候,為了避免自己無意義的浪費時間,基本上每1~2天一部電影,每周1~2本書。《海邊的曼徹斯特》《阿德爾曼夫婦》《蝴蝶效應》,一部接著一部,既是打發時間,也是用電影擴展自己的世界。
看書的場景主要是通勤和上下班路上,有時候帶一本書上地鐵,來回2小時,除卻走路到地鐵站的腳程,差不多每周看完一本書或者一部劇。
(后翼棄兵劇照)
分享下自己今年年度top10好書:《正常人》《塵埃落定》《金字塔原理》《你的夏天還好嗎》《活著》《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朵》《小家,越住越大》《千萬不要說你懂買房》《俞軍產品方法論》
年度top10電影/劇:《無所作為》《正常人》《倫敦生活》(含1,2)《一秒鐘》《機智的醫生生活》《我們這一天》《后翼棄兵》《海邊的曼徹斯特》《千年女優》《浪漫的體質》
5.健身(雖然已反彈)
在疫情發現自己的體重飆升後,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減了15斤,主要做法還是堅持鍛鍊和儘量少吃。當時租的地方有一個健身房和瑜伽館,各辦了一張卡交叉上課,效果顯著。
當然,從10月下半月忙雙11大促到雙12大促期間,妥妥地反彈回來5.6斤。
仿佛減下來就是為了為漲上去留餘地。
健身不僅僅是最好的鍛鍊,也是最好的修行,它藉由體重秤警醒我們:人生就是容不得一絲一毫懈怠的馬拉松,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
6.在杭州看了LIVE,展覽和脫口秀
在最近看書的時候聽到這樣一個問題:從前有兩隻狼,一名叫黑暗和絕望,一隻名叫光明和希望,要是有一天兩隻狼打起來,哪一隻會贏?
而答案是:取決於你會餵養哪一隻。
我一開始對杭州的評價就是:文化荒漠。完全比不上北京的文化資源,從南到北,保利劇院,蜂巢劇場,國家大劇院,奧體中心,天橋藝術中心,我對看過話劇和展覽的地方依舊如數家珍。可對杭州,只有嫌棄。
直到最近接連在天目裡的酒球會看了兩場live,痛仰和刺蝟的,還看了線下的脫口秀,突然就意識到這個城市是什麼樣的,除卻它自身的硬實力,也取決於我們對它開放的心態。
(痛仰的live)
下載了大麥,秀動和摩天輪之後,發現杭州的文娛演出甚至勝於廣州,除卻北上,完全列入新一線梯隊。
(東信和創園的小型展覽)
而且杭州的展覽越來越多了,打卡都停不下來。到目前為止主要逛了浙博和東信和創園以及杭州圖書館旁邊的小型博物館,還有浙江美術館和杭州博物館以及良渚文化遺址放在list裡了。
7.寫作15w字,單篇文章微信閱讀1w,知乎閱讀超50w
從2017年開始有持續運營公眾號的習慣,今年看了下也寫了70多篇稿子,算下來也將近15w字,其中閱讀量最高的一篇是關於裝修的,叫做《花2個月搞完裝修後,我總結的40個心得和必買好物》
在知乎上的帖子完全屬於借勢而為,在一個什麼時候開始覺得不愛或者不喜歡那個人了?的問題下,我貼了一段來自蔣方舟《東京一年》的摘錄:
我的一個日本朋友告訴我,他什麼時候覺得太太不愛他了,「我家睡的是榻榻米,所有人的被子都一模一樣。有一次,我不小心把自己和太太的被子拿反了,到了晚上,發現她悄悄把被子換了回來。她連我的氣味都難以忍受」。
今天看了眼知乎的整體創作閱讀量,還差17w就到1000w了,立一個小小的flag,1231前完成1000w閱讀。
8.學會了一項新技能——德撲
再說一遍!玩德撲真的是快樂之源!!
首先規則簡單,其次氛圍緊張,還要有飆演技的成分。除了局不好湊之外,我幾乎想不出來德撲的缺點。
當然,它最大的缺點就是到目前打過的局之外,我的勝率太少了,所以感覺每次打牌自己都是去送錢的,以後請叫我西溪宋茜(送錢)
2020年過去了,它是獨特的一年,但記憶總會被新的記憶所覆蓋。盤點了這些稱之為總結的東西,我也清楚地知道很多吉光片羽沒有被自己記錄下來,那種冬季的銀杏頁飄落滿的燦爛,爬上北高峰的疏朗暢快,是這些微妙的小事和偶爾迸發的小目標構成了生活本身。
2020年我得到了很多,或者說每一年年末,鐘聲響起的那一刻,我總能想起關於得到和收穫,以前在北京有個美豔的小姐妹發微博,寫了一句特別酷的話:如果我要,我必須得到。
祝大家也可以抽空盤點下自己今年的快樂和失落,再堅挺地告訴自己:想要的都得到,得不到的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