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大師記事,興趣與熱情下,15歲女蟬聯科學家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前兩天一位年僅15歲的女生上了熱搜,原因是這個女孩兒獲得了與同齡人相比看起來極不可能的殊榮,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那麼接下來咱們就來聊聊這個天才少女的具體情況。

10月29日第二節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與上海開幕,這一次世紀的碰撞匯集了全球65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圖靈獎、拉斯克獎、菲爾茲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全球頂尖的科學獎項得主,此外還有全球其他優秀青年科學家和中外院士科學共同參與,涵蓋了化學、物理、醫學、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等科學領域、可以說具有極高的全球影響力。而談方琳就是參加這一論壇的「00後科學」之一。

今年15歲的談方琳已經是第二次獲得少年科學家,連續兩年蟬聯了「最年輕科學家」的稱號,之所以能夠兩次受邀出席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也是因為談方琳是「中學生英才計劃」中的一員。

「中學生英才計劃」是中國科協和教育部自2013年開始共同組織實施的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計劃,上海地區由上海市科協負責。在不就之後的2018年,上海市科協「英才計劃」上海管理辦公室選拔推薦10名英才學員,參與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活動。

談方琳的父母都是華東師範大學的老師,可能是由於從小便耳濡目染,收到家庭薰陶,對數學方面的研究充滿了興趣和熱情,在初三時,便憑藉著課題「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在「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和主席獎,這也是當時的初中唯一獎項,而在獲得獎項之後的不就,這一課題研究更是成為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同時,作為引用,解決了貝祖數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計問題,改進了加拿大數學家Rankin教授於2013年在《美國數學月刊》上給出的一個粗糙的估計式,在當時引起譁然。

而在單獨的採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談方琳雖然成績出眾,萬全屬於「學神」類型,但是她十分不喜歡刷題和補課,對研究和學習的所獲得的成績完全是出於她對於數學和課題的研究熱情。

而作為深耕興趣學習領域多年的教學品牌,物理大師也同樣認為,雖然能夠成為科學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但是談方琳對於學習的態度和方式是完全可以學習的,由興趣而引起的自主學習欲望才能夠擁有更好的學習動力。

我國的教育形式一直在尋找新的途徑來突破現狀,而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興趣無疑是十分奏效的方法之一,我們也期待在未來,能有越來越多的「少年科學家」能夠擔起中華振興大梁。

相關焦點

  • 她,15歲蟬聯「中國最年輕科學家」,兩次參加世界頂級科學家論壇
    她就是中國最年輕科學家——談方琳。2018年,還是一名初中生的談方琳,就憑藉課題「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在「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和主席獎(初中生唯一獎)。這已經是她第二年參加這個匯聚了眾多世界「最強大腦」的盛會,蟬聯了「最年輕科學家」。年僅15歲就連續兩次受邀參加世界頂尖科學論壇,屬實讓人羨慕。在這次論壇上,她與65位頂級科學大獎得主(諾獎、圖靈獎)一起探討科學發展前沿問題。
  • 15歲的「少年科學家」談方琳:若想成就一個孩子,從培養興趣開始
    但這位年僅15歲的女學霸獲得「最年輕的科學家」稱號,使得這種「性格偏見」加速瓦解。15歲的談方琳成「最年輕的科學家」當這個年僅15歲的小女孩出現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時,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不由得令人疑惑:為什麼這個小女孩能成為現場「最年輕的科學家」?
  • 他高考物理5分、英語0分考入清華,最後卻成為一代物理大師
    錢偉長,1912年出生在江蘇省無錫市的一個書香門第,他是國學大師錢穆的親侄子。深受家族影響,他從小就對文學、歷史非常感興趣,從小熟讀國學經典和歷史,這使得他文學功底極其深厚。1931年,錢偉長中學畢業,他面臨和如今很多高中畢業生一樣的人生選擇,那就是考大學。在當時國內的大學都是單獨招生。
  • 物理大師升級「大師一百」,移動學習的新可能!
    自物理大師上線以來,受到了廣大學生用戶群體以及家長朋友們的認可和支持,作為一款推崇興趣教育學習的視頻課程,物理大師生動的授課畫面以及風趣的講課方式,逐漸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原來學習還可以這麼有趣,也正是因為物理大師的出發點是源自於學生,所以物理大師在為學生提供精講課程時,也不斷地進行研究
  • 談方琳,中國最年輕女科學家,初三15歲時破解世界性難題!
    文/獨角獸數學課堂角角老師中國有很多科學家,但數學家並不太多,華羅庚、陳景潤、張廣厚,這些都已經成為過去,如今還有哪位在世數學家影響比較大呢?很少人能知道。01中國最年輕的科學家-談方琳說一下今天的主人公,她叫談方琳,是中國最年輕的科學家。
  • 中國15歲天才女孩,成為全球頂尖科學家,刷新世界對中國的認知
    像此前16歲就奪得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的武亦姝,就被冠以了天才少女的稱號。不過在我國的科學界,卻也有一位女孩被稱為了天才。她年紀輕輕就有了自己的研究領域,甚至還在自己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中國15歲天才女孩成全球頂級科學家,刷新世界對中國的認知!這個女孩叫作談方琳,由於父母都是華東師範大學的老師,因此她從小就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
  • 中國15歲女科學家,解世界性難題,拒絕央視採訪:不想讓我媽看到
    科學技術發展的根本在人,我國有一位15歲的女科學家,她是誰呢? 她的名字叫做談方琳,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陌生,其實她對全世界的貢獻非常大。 一、書香門第裡的神童 一般而言,在所有進入到清華北大的學生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她們的父母是教師。
  • 中國天才科學家,15歲考入芝加哥大學,回國前夕卻在美國「自殺」
    文丨九州演繹(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近現代中國史,就是我國的一部奮鬥史和發展史,我國之所以能夠取得如今的成就,依賴於一代代人的無私奉獻,其中,眾多科學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許多科學家留學海外,之後放棄海外的高薪待遇,毅然回國建設祖國,為我國的發展添磚加瓦,在他們的努力下,才能有我們如今幸福和平的生活。然而,並非所有科學家能夠順利回來,有些想要回國效力的科學家,卻在最後關頭發生了意外,永遠離開了我們。
  • 物理大師們運用數學揭示大自然最深的奧秘
    《自然》科學雜誌評價道: 「(物理)是數學方法的輝煌成就,而這本書融合了當代風格和科學洞察力,嫻熟地引導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這本書詳盡地描述了科學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大師們,如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狄拉克、楊振寧等,他們是如何具體地通過數學揭示大自然最深沉的物理奧秘的故事。極為豐富的數學抽象與極其精湛的數學造詣,是這些著名物理大師們探索自然最深的奧秘中所具有的非凡素質。
  • 達文西的15幅作品,告訴你什麼才是大師級的素描
    達文西出生於義大利儒略曆1452年4月15日,於1519年5月2日逝世,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他創造出許多讓人難以企的成就。的確,越了解這個從課本上出現只會畫雞蛋的畫家之後,你會發現,他不僅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好的藝術家。
  • 紀念|物理大師吳大猷
    物理大師吳大猷 作者 | 龍飛 (本文摘自《名人傳記》2004年第3期) 來源 | 文匯報人生的第一機遇1921年秋,天津南開中學初一新生中出現了四個南方少年——吳氏堂兄弟大業、大猷、大任和大立他說,在所有的課程中,他覺得物理最難,所以有意要接受這一挑戰。他進入了物理系二年級,因成績優秀,學校讓他免交學宿費。他利用課餘時間當家教,過著半工半讀的生活。物理系主任饒毓泰講授的「近代物理」,使吳大猷產生了濃厚興趣。饒毓泰是南開大學理學院的奠基人之一,早年留學美國,1922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到南開創辦物理系。
  • 15歲就成為科學家,低調的天才女孩兒談方琳,為何婉拒央視採訪?
    引言提起科學家,我們都往往十分敬佩,但如今我們說到科學家,大多是在他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以後,才能得出舉世震驚的研究成果。所以科學家的年齡階段大多都至少在30歲以上。所以若是讓我們舉例年輕的科學家,多少還是有些難度的。
  • 「新式學霸」養成記:看15歲女學霸如何用興趣驅動學習
    文 | 楊清茹15歲外國語學校才女來源:少年商學院學院君說:英國通信行業監管部門曾發布過一份報告,稱在數字時代一個人一生獲取知識以及情商發展的潛能是一條拋物線,6歲與45歲的能力相當,14到15歲則達到頂峰
  • 血液中流淌著藝術的物理大師
    Stephan 是一位徜徉在藝術和科學之間的物理大師。他無論到了哪裡,哪裡的情緒就會被他骨子裡洋溢出的藝術激情感染而高漲。如今,Stephan 的生命帷幕終於落下,這一天定格在 2020 年 11 月 17 日。2.
  • 西安學霸15歲保送211名校:天才的背後是正確的科學啟蒙
    15歲保送211名校,19歲直博復旦,何懿斐並不是天生就智商超高,那她的人生到底靠什麼逆襲的呢?何懿斐的學習熱情在一次次科學啟蒙中被燃起,最終年僅15歲就進入了西北大學的昆蟲實驗室。正式走上了科研的道路。
  • 《時代》年度兒童出爐,15歲少女科學家當選
    《時代》年度兒童出爐,15歲少女科學家當選 2020-12-07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海15歲女孩成全球頂尖科學家:孩子智力,決勝於「數學啟蒙」
    今年的人民日報發的一條微博引起了討論:一位15歲的中國小姑娘受邀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成為全場最年輕的科學家。正在讀高一的她,帶到現場的研究成果竟是數學的菲波那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底下一片驚呼,上萬的網友評論到:「小時候的夢想是做個科學家,長大了才發現,自己連科學家的門檻都夠不著。」
  • 女主是科學家的小說推一波
    在我們的印象中,女生一般學文科的會比較多,學工科和理科的少一些,至於當科學家的女生就更少了,和女博士一樣屬於稀有物種,那么女主是科學家的小說你們看過多少?今天我們就女主是科學家的小說來推一波。 《如果不遇江少陵》 :沈慈是腦科學家。
  • 15歲中國天才女孩成全球頂尖科學家,刷新世界對中國的看法!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在如今這個文化信息共享的時代,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天才人物,如16歲的「詩詞才女」武亦姝,在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中,打敗眾多天才,脫穎而出,榮獲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之後又以613分的高考成績考入清華大學;還如「少年科學家」談方琳,在15歲的時候就榮獲了「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和主席獎
  • 這一位中國女科學家被譽為原子彈之母,幫助美國造出了首顆核彈
    但實際上,通過一些女科學家的努力,我們也能夠逐漸打破這種偏見,並承認女性科學家的優勢所在。曾經,有這樣一位被譽為是「原子彈之母」的中國女科學家,她幫助美國製造出了首顆核彈。雖然說在那個年代中,她始終為了美國的發展而做著努力,但與此同時,她也對中國的近代科學研究事業貢獻出了一定的力量。那麼,這位特殊的女科學家究竟何許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