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秦國的大將白起,一直是歷史上很有爭議的人物,他是秦國的大將,為秦軍徵戰了30多年,拿下的城池有70多座,殲敵數百萬,有戰神之稱。
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都是從他第一次參加戰鬥的新城之戰開始,這一戰讓秦成功地拿下了新城,但是失去領土的韓自然是不甘心的,所以就去聯合魏國共同伐秦,兩國一共派出24萬的大軍,而此時的白起他手裡的士兵連對方的一半都不到,這樣懸殊的對比,很難有勝算,但是他卻繞到了魏的後方,偷襲得手,之後再回過頭來進攻韓,不但將韓軍全殲,而且還俘虜了主將。這一戰,讓秦國又得到了五座城,也讓白起的威名響徹中原大地。轉年,一聽說白起又要來了,魏國的軍隊直接就望風而逃再不趕戰,秦國就這樣白白又拿下了61座城。
秦軍眼看韓、魏已經氣數已盡,就把目標轉到楚國,沒想到在對楚的戰鬥中,秦軍依舊是佔有絕對的優勢,白起順利地攻下了5座城之後,接著又拿下了楚國的都城,楚王不得不倉皇出逃。楚國之後,秦的目標就只有一個趙國了。在這些諸侯國中,只有趙還算可以和秦國一爭高下,趙國通過武靈王的革新,軍事實力增強了許多。
在公元前262年的時候,白起再次出徵伐韓,當時地處交戰地區的上黨郡守就合計著,現在因為戰爭關係已經和都城聯繫不上了,大王肯定沒法管自己了,現在就只有投奔趙國這一個選擇了。如果趙國能接受自己,那麼秦國肯定就會攻打趙國,這樣韓國就能和趙國結成同盟一起抗秦了。趙國也明白接受了上黨對自己意味著什麼,但是趙王還是接納了他們,果然兩年之後,秦軍派王齕出徵,拿下了上黨,當地的軍民紛紛逃往趙國,趙決定在長平駐軍接應這些逃難的百姓。
因為這長平一戰事關重大,趙國派出老將廉頗應戰,廉將軍知道自己不是秦軍的對手,就閉門不出,使得雙方陷入了僵持狀態。秦國不甘心就此罷手,就使出了一招反間計,到處散布謠言,沒想到趙王還真的上當了,將廉頗換成了趙括。這樣對於秦軍來說就無所顧忌了,馬上派出白起和王齕。後面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這場大戰以秦軍的勝利結束,趙括戰死,40萬士兵投降,但是白起此時卻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將這40萬士兵除了240個年紀較小的小兵讓他們回國報信以外,剩下的全部坑殺,戰神白起也變成了殺神白起,縱然有再大的功績,這40萬條性命,成了他無可辯駁的罪證。
他善於用兵,但是對君王的心思方面卻不用王翦,所以後來才會和秦王就再次攻趙問題上發生分歧,加上之前又得罪了範雎,其幾次在秦王面前說白起的不是,最終秦王一怒之下就命其自盡。他到死也覺得自己沒有錯,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殺孽太重,才會有今日的報應。一代戰神終究因為自身性格上的缺陷而給自己帶來了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