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白起自盡的真相:成也應侯,敗也應侯

2020-12-14 百史爭鳴

白起是一位優秀的政治軍事家,與廉頗、王翦、李牧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之首,作為戰功輝煌的將軍,身份顯赫的大將,他徵戰沙場30餘年,六國軍隊只要聽見他的名號就會嚇得望風而逃,他被稱為「戰神」,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了不朽之功。但他卻最終含恨引劍自殺,結束了不平凡的一生,他為何自殺?「成也應侯,敗也應侯」,這句話表明了他自盡的原因。

長平之戰是白起的眾多戰績中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戰爭,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使秦國大一統之路前進不少,也讓白起名聲大噪。如果不是應侯範雎的反間計,使得趙括頂替廉頗成為趙國主帥,可能白起的輝煌難由長平之戰塑造,這就是「成也應侯」。

長平之戰後,白起想乘勝追擊滅掉趙國,他帶兵圍攻邯鄲,一路勢如破竹,直逼趙國國都,韓國和趙國惶恐不已,於是派人重金賄賂秦相應侯範雎,說服他如果趙國滅亡,秦國成為霸主,白起作為大功臣一定會被封為三公,到時候範雎會被白起壓制。秦國戰勝,儘管百姓都會變成秦國子民,但總共也沒有多少人,不如讓趙國和韓國割地求和,這樣不但不費一兵一卒,還能讓白起無法立功,這樣一來,範雎的地位就有了保障,簡直兩全其美。

範雎心動,就向秦王建議,認為秦兵疲憊,急需休養,請求允許兩國割地求和,昭王被說服,採納了範雎的建議,因此,白起在衝鋒前陣接到了退兵的命令,從此和範雎心生嫌隙。

之後趙國並沒有投降割地,而是奮起反抗,但是白起病倒了,昭王只好派王陵進攻邯鄲,結果損失慘重,昭王立刻下令讓白起再次領兵出徵,白起認為此次難再成功,奉勸昭王,邯鄲難攻,軍隊經過長平之戰損失慘重,國庫空虛,戰鬥力不足,並不是攻打趙國的最佳時機,如果趙國聯合諸侯,秦國就難有勝算。但是昭王執意攻打趙國,白起稱病推辭,王齙帶兵圍攻邯鄲,果然戰敗。

昭王氣急攻心,命令白起必須出兵,但白起不從,昭王認為他有意刁難,再加上範雎讒言,昭王大怒之下革去了白起的官職,將他貶為了普通士兵,命令他遷出鹹陽。因為病體不便,白起沒有立刻啟程。

在這期間,秦軍節節敗退,情勢危急,秦王更是怒不可遏,強令範雎必須立刻動身,白起只好帶病啟程。範雎進言,說白起遲遲不動身,是因為毫不服從昭王,昭王對他更加怨恨,便派人賜劍命他自盡,一代「戰神」就此隕落。

長平之戰,範雎的反間計使得白起有機可乘,獲得勝利,從此榮譽加身,名聲大起。但也是範雎的讒言,使昭王對他多加猜忌,信任不再,他的自殺出於範雎之手,這正是「成也應侯,敗也應侯。」

相關焦點

  • 戰神白起死因之謎
    影視作品 白起,與李牧,廉頗,王翦並稱戰國四大名將,秦國人,素有戰神之稱,在他擔任秦國將領30年期間,攻克了70餘座城池,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了基礎,令人驚嘆的是
  • 讀二十四史——《史記》172:戰神白起
    韓、趙震恐,有亡國之勢,乃使蘇代厚幣遊說秦相應侯範雎說,武安君白起功勳顯赫,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郢、漢中,北敗趙括之軍,趙國亡在旦夕。趙亡則秦王必以武安君為三公,將在應侯之上。不如接受韓、趙割地求和,不讓武安君成其大功。應侯便向秦王進言說,秦國士兵已經過於勞累,請您允許韓、趙割地講和,暫且讓士卒休整。
  • 秦國名將,戰神白起是怎麼死的?
    在歷史上,能稱得起「戰神」和「殺神」的,只有戰國時期的秦國名將白起。(白起)白起出生於郿邑(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一貧困之家(屬於「白丁」之家),古語云:「寒門難出貴子」,窮小子白起又是怎樣「封神」的呢?講真一個人窮不怕,怕的是歷史不給機會。
  • 名將白起,有戰神之稱的他為何最終會自盡而亡,說說白起的故事
    戰國時期秦國的大將白起,一直是歷史上很有爭議的人物,他是秦國的大將,為秦軍徵戰了30多年,拿下的城池有70多座,殲敵數百萬,有戰神之稱。這一戰,讓秦國又得到了五座城,也讓白起的威名響徹中原大地。轉年,一聽說白起又要來了,魏國的軍隊直接就望風而逃再不趕戰,秦國就這樣白白又拿下了61座城。秦軍眼看韓、魏已經氣數已盡,就把目標轉到楚國,沒想到在對楚的戰鬥中,秦軍依舊是佔有絕對的優勢,白起順利地攻下了5座城之後,接著又拿下了楚國的都城,楚王不得不倉皇出逃。楚國之後,秦的目標就只有一個趙國了。
  • 戰國戰神白起的悲催結局,沒有戰死沙場,最後成了政治犧牲品
    白起的名字肯定是如雷貫耳了,不管是他在秦國的歷史上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也好,還是很多關於他的傳言也好,都是非常叫人津津樂道的。白起這個人非常會打仗,在秦國那樣一個按照軍功就可以扶搖直上的國家,他的優勢非常大,所以在他參軍以後沒多久就開始在軍隊裡面嶄露頭角了。
  • 戰國第一武將、戰神白起的末路狂飆:所有的自以為是都將付出代價
    戰神白起,戰國時期第一武將。為將三十多年,經歷大小戰役無數,未嘗敗績,打下城池七十餘座,為秦國立下赫赫戰功。據《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載》:昭王十三年,而白起為左庶長,將而擊韓之新城。是歲,穰侯相秦,舉任鄙以為漢中守。
  • 《戰國紀》手遊戰神白起怎麼樣 戰神白起介紹
    導 讀 白起可謂是秦國的戰神,戰國中無一敗仗,被眾多武將比作魔鬼,讓人聽到他的名字都會打一個寒戰。
  • 白起被後世奉為戰神,戰國一半陣亡的士兵都是出自他的手?
    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最後被賜死於杜郵。一將功成萬骨枯,白起功成,何止枯萬骨。據梁啓超考證,戰國時期因戰事青壯年勞力損失就高達170多萬人,死於白起失手的幾乎達到了一半。在經過商鞅的變法以後,白起所處的秦國,處於六國中的社會制度比較先進的國家。他們依靠軍功貢獻成為向上層階級躍升的途徑,這個舉措極大地調動了國民為國家開疆拓土從而獲得封賞的積極性。
  • 戰神白起為何會被秦昭王賜死?軍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
    白起在戰國時期的確可以說得上是一位戰神,為秦國立下了無數的戰功,也可以說得上是功高震主。不過在歷史上功高震主的人也比較多,可以得到善終的人也不少,例如王翦在為大秦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功勞也比較大,但最終他卻可以得以善終。
  • 上單霸主戰神白起
    今天簡單說一下S19賽季更新後調整最多的英雄——戰神白起。賽季更新之前就有人說過要對白起進行調整,有網友表示調整過後堂堂戰神竟然需要爬著趕路,實在有辱戰神之名。但更新後他的全面加強讓不少小夥伴拿他上分,實在是真香啊!調整過後,白起可以說真真的脫離了輔助的位置,雖然簡介中他的定位是坦克,特長團控。但調整過後他是真真的做到的能抗能打能控能收割。
  • 秦國以戰功封爵,為何戰功赫赫的白起僅能封君,而未封侯?
    先回答題主所問,侯,確實高於君!白起沒有封侯,是因為功勞不夠! 首先:我們來了解先秦時期的三種爵位體系,要不然這個問題解釋不清楚! 第一種是西周時期的「五等爵」,即公侯伯子男。
  • 大秦帝國,戰神白起,縱橫天下,卻緣何自刎
    文:東方雨 偶讀太史公司馬遷《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感嘆秦國戰神白起的赫赫戰功,但又為他的無奈結局扼腕嘆息。下面就讓我們分析一下戰神白起被秦王賜死的真正原因吧! 「白起簡介」 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稱公孫起,戰國時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人。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戰國四大名將,位列四大名將之首。有「殺神」、「人屠」之冠名。
  • 白居易自稱戰神白起後人,李商隱:連白起的姓氏都搞錯,不可信
    梁啓超曾考證:戰國時期戰場上死亡的將士達到200萬,但是其中有100萬人的死亡就和白起有關,這還不包括白起率領的秦國士兵的死亡人數。 可見白起在戰國時期的影響多麼恐怖。歷史著名的紙上談兵者趙括,就是敗在了白起之下,被白起坑殺了40萬趙軍。「殺神」、「戰神」都是白起的名號。
  • 戰神白起,徵戰沙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卻葬於廟堂小人之口
    長平之戰,白起斬殺趙軍四十五萬主力軍,如果乘勝追擊,圍攻邯鄲,趙國就將從戰國七雄中除名。白起病好後,秦昭襄王便想讓白起趕往前線領兵作戰,白起說:「奪取邯鄲的良機已經錯失,而且每天都有各國的救兵抵達,他們對秦國怨恨已久,長平之戰,我軍雖勝,卻也損失近一半軍士,國內目前兵力空虛。我們如果遠行千裡進攻邯鄲,趙軍在城裡應戰,各國援軍在城外攻擊,裡應外合,內外夾擊之下,我軍必敗。」秦昭襄王無奈,只能改派王齕代替王陵統率部隊,但是依然沒有進展。
  • 「戰神」白起為什麼死在了自己老闆手裡?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戰國時期,秦趙長平之戰,「戰神」白起大戰趙國獲得勝利,俘虜了四十萬趙國大軍,並將這四十萬降兵全部「坑殺」,就是活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從史記中的記載可以看出,這事屬實,不是虛構,是真實的歷史事件。
  • 白起死因之嘆:攻邯鄲「戰神」著眼能否建功,秦王卻看他該忠於誰
    不過,無論是範睢還是秦昭王,都對百戰百勝的白起頗有戒心。如果白起消滅趙國,他如今已是武安君,再進一步就位列秦國三公,將要超越範睢。雖然五年前宣太后去世,可魏冉還在;將來白起位高權重,他是會更親近穰侯還是應侯?想到這,範睢不得不作出抉擇了。
  • 為何現在有人不承認白起是「戰神」,而叫「人屠」?看他把誰殺了
    在古代歷史上,湧現了許多的名將,他們由於打仗厲害,於是被稱之為」戰神「。戰神,這當然是個很好的稱呼,代表著榮耀,是正義感的,是個褒義詞,但與之相對應的則是「人屠」。據史料記載,白起一生作戰從未出現敗績!光這點,他被評為「戰神」,是完全實至名歸的。可現在有許多人不再承認白起這個"戰神」的稱號,反而更願意稱呼他為「人屠」,這是為什麼呢?你看他把誰給殺掉了!白起十分善於用兵,一旦分析確定了敵我形勢,他就堅定又果敢地發起猛攻,可謂是有勇有謀;但這樣的一個他,卻因為殘殺俘虜而被人詬病,他把俘虜殺掉了!所以現今有人反而願意稱呼他為「人屠」。
  • 秦國以戰功封爵,為何白起僅封君,未封侯?
    當時的戰國時期的國主最終都稱為公或者侯。隨著秦國勢力暴漲,為了提高自己在諸侯國中的威望,秦國聯合齊國開始稱為西帝和東帝。之後遭到諸侯國的反對,於是才取消了稱帝的行為。但是稱王勢在必行,最終戰國七雄,除了楚國在春秋時期稱王,其他國家陸續開始稱王。顯然,王的地位比侯爵要高一些。國王升級了,自然威望高的人也會水漲船高,在一個國家裡,自然對有功勞的人開始分君。
  • 秦王為何要賜死功勳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還是出於理性的思考
    白起這次只能無奈答應,但就是人不想動,態度很消極。白起是戰神,他知道此時秦軍士氣低落,敵軍士氣高漲。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他也贏不了,與其強行輸掉自取其辱,還不如等秦軍自己散去。將軍不能打沒把握的仗,這樣對士兵是不負責任,同樣對國家也是。但是秦昭王不管那麼多啊,你不去就是你的錯。能力再高也得聽話啊。
  • 戰國四大戰神排名第一的白起,為何會被賜死?
    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國陝西人。可以和孫武、吳起平起平坐之人。 戰國四大戰神排名第一,毫無爭議。其他三位:廉頗、李牧、王翦。 一、先翻看白起的人際關係。 二、再看看白起的功勞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