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自稱戰神白起後人,李商隱:連白起的姓氏都搞錯,不可信

2020-12-14 騰訊網

一提到白起,很多人便會心有餘悸。他既是戰爭的奇才,也是嗜血的屠夫。梁啓超曾考證:戰國時期戰場上死亡的將士達到200萬,但是其中有100萬人的死亡就和白起有關,這還不包括白起率領的秦國士兵的死亡人數。

可見白起在戰國時期的影響多麼恐怖。歷史著名的紙上談兵者趙括,就是敗在了白起之下,被白起坑殺了40萬趙軍。「殺神」、「戰神」都是白起的名號。正是在白起的盛名之下,很多人便自認他為祖先。

這種對於祖宗的構建行為,是中古時期極為普遍和盛行的現象。當時的小宗族默認大宗族為親,並默認歷史上成名顯赫的先人為祖先,但其中大多不實。這使得中古時期家譜的修訂混亂不堪,嚴重影響了歷史的研究。

就算是偉大的詩人白居易,也不能免俗。他就曾自稱為戰神白起的後人,但是李商隱卻說白居易連白起的姓氏都搞錯了,根本就不是白起的後人。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唐玄宗對白起的推崇與白居易父母墓志銘的杜撰

唐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唐玄宗設置武廟,祭祀歷朝歷代的名將,「殺神」白起赫然在列,這出乎了很多唐朝文人的意料。正是因為唐玄宗對白起的推崇,使得詩人白居易在為他的父母親寫墓志銘的時候,詳細地敘述了白居易家族的列祖列宗。

其中有許多的不實筆墨,完全是為了彰顯門風而杜撰附會的。例如白居易便把白起追溯為了先祖。白居易在其父母的墓志銘上說,白氏家族的姓氏來源於楚國的王室。楚平王時期,太子逃亡到了鄭國,但是不幸身死異國他鄉。

其子勝在伍子胥的帶領下,逃亡至了吳國,後來開始歸附於楚國,便被封為白公了。當時的王公貴族多以封地封名為自己的姓氏,以彰顯榮耀。於是勝在被封為白公後,遂姓起了白。後來白公勝死在了楚國的政變之中,其子逃亡至秦國,遂成為了白起的祖先

白起在秦國的對外徵伐戰爭中有功,後人為追念白起,立寺廟在鹹陽。秦始皇即位以後,感念白起對於秦朝開疆拓土的大恩大德,於是冊封他的兒子白仲於太原,白氏一支便在太原紮下根來,後來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了名門望族。

白居易在墓志銘上關於白公勝的記載大抵是正確的。《史記》確有相關記載,但白居易的筆墨其中也不乏不實之處。《史記》中記載了白公勝確實死在了楚國,但是並沒有關於其後代的記載。

而白公勝的後代逃到秦國一事很有可能是白居易杜撰的。最早對於白居易構建自己家譜表示懷疑的,是白居易的忘年摯友李商隱。白居易生於大曆七年(公元772年),李商隱生於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二人相差整整四十歲,但是二人因為才情而結交,並沒有因為年齡的差距而影響到二人的朋友關係。

李商隱在白居易墓志銘上的隱筆

白居易死後,其子白景受認為李商隱頗具才情,並且還與父親交好。於是白景受便找到了李商隱,希望他能為白居易撰寫墓志銘。白居易之殞也使得李商隱心痛不已,他也想對白居易表達追思之情,於是便答應了白景受的請求。

李商隱在白居易的墓志銘上,對慕思念之情溢於言表。除此之外,李商隱對白居易的生平也都如實地記載了,對於白居易最出色的詩文才情,李商隱在肯定了其貢獻和成就之餘,也做出了客觀的評價。

但是對於白居易的先祖,李商隱卻只是一筆帶過:「公之世先,用談說聞」。可見李商隱對於白居易家族的沿襲情況,是持有懷疑態度的。即便李商隱高度地敬仰著白居易,他也保持住了這份冷靜。

白居易確實冒認白起為祖先,因為白起根本不姓白

也難怪李商隱不相信,因為自魏晉南北朝以來,譜牒和名位冒認之事實在屢見不鮮。而白居易的始祖在歷史上確實無從考證,而他卻冒認白起為祖先,實在與唐朝的冒認構建譜系始祖的風尚極為類似。

白居易從歷史上尋找蛛絲馬跡,牽強附會地把白公勝和白起串聯在一起,這一做法無非是為了使得自己的門面更加顯赫一點。不僅李商隱如此,《唐書》的編纂也認為白起為白居易祖先一事不實,故對白居易祖上的著墨頗少。並且李商隱指出,白起實際上並不姓白,白起是秦朝的王族之人,本姓是與秦始皇同姓,白起實則姓嬴。

戰國時期,秦武公繼位之後,為了把權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便開始誅殺大臣,然後進行了一系列徵服戰爭。北方的少數民族都被秦武公給吞併了,這一些列做法雖然加劇了政權的動蕩,但是也擴大了秦國的實力和領土。

不幸的是,秦武公英年早逝。秦武公逝世之後,便把王位傳給了其弟贏嘉,也就是秦德公。由於秦武公後人的年紀實在太小了,再加上國家才剛剛穩步,因此沒有貿然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白。

後來秦德公封秦武公的兒子白於平陽,就這樣嬴白的後人就在此地以白為姓氏。白起就是嬴白的後人。而《戰國策》中白起被稱之為公孫起,並不是由於他姓公孫,而是因為春秋戰國時期,公孫乃是對王公貴族後代的尊稱。

中古譜系的構建與冒認

中古時期,人們在家譜的書寫中,構建情況極為嚴重。現如今出土的墓志銘本可以作為一種史料價值高於史書的考古發現,但是由於家譜的杜撰,使得考古學家不再相信墓志銘上的所記所載了。

中古時期經常出現小家族冒認大家族,大家族冒認古代聖賢。由於這種既多且雜的冒認行為,使得中古時期的歷史研究尤為混亂。不只是白居易有此行為,隋朝楊氏冒認弘農楊氏,清河博陵二崔互相攀附等等。上至皇家貴族,下至普通士人,冒認之風極為盛行。然而歷史終究會在一代代的研究者手中剝開真相,歷史也終將會實實在在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文/史海觀復

相關焦點

  • 《戰國紀》手遊戰神白起怎麼樣 戰神白起介紹
    導 讀 白起可謂是秦國的戰神,戰國中無一敗仗,被眾多武將比作魔鬼,讓人聽到他的名字都會打一個寒戰。
  • 上單霸主戰神白起
    今天簡單說一下S19賽季更新後調整最多的英雄——戰神白起。賽季更新之前就有人說過要對白起進行調整,有網友表示調整過後堂堂戰神竟然需要爬著趕路,實在有辱戰神之名。但更新後他的全面加強讓不少小夥伴拿他上分,實在是真香啊!調整過後,白起可以說真真的脫離了輔助的位置,雖然簡介中他的定位是坦克,特長團控。但調整過後他是真真的做到的能抗能打能控能收割。
  • 戰神白起死因之謎
    影視作品 白起,與李牧,廉頗,王翦並稱戰國四大名將,秦國人,素有戰神之稱,在他擔任秦國將領30年期間,攻克了70餘座城池,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了基礎,令人驚嘆的是
  • 「戰神」白起究竟是不是狼孩,這一生英雄歸於何處
    關於白起的出身有兩種說法:據《新唐書·卷七十五下·宰相世系表》記載他的祖先是秦穆公的將領白乙丙。白乙丙的後代以白為氏,他們的遠代子孫就是白起。而唐代詩人白居易自述白氏先祖世系的《故鞏縣令白府君事狀》則記載白起的先祖是楚國公族白公勝。白公勝謀反失敗自殺後,他的兒子逃往秦國,後代世代在秦國為將,白起就是他們的後代。
  • 秦國名將,戰神白起是怎麼死的?
    在歷史上,能稱得起「戰神」和「殺神」的,只有戰國時期的秦國名將白起。(白起)白起出生於郿邑(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一貧困之家(屬於「白丁」之家),古語云:「寒門難出貴子」,窮小子白起又是怎樣「封神」的呢?講真一個人窮不怕,怕的是歷史不給機會。
  • 長平之戰,白起為何能坑殺40萬趙軍?坑殺遺址被發現,真相終曝光
    長平之戰,整個戰國時代的巔峰之戰,這場大戰參戰人數近百萬,以白起坑殺四十萬的趙國俘虜而結束,一場大戰參戰人數之多足以令人震驚,裡面有各國之間的利害關係,軍事上亦波譎雲詭,但這場戰役之所以如此耳熟能詳,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慘烈程度超乎想像,秦國雖是戰勝國死傷已有二十餘萬,而被秦軍俘虜的四十萬趙國降卒被全部坑殺,趙國以及其他諸國都隱匿於恐怖氛圍之中
  • 名將白起,有戰神之稱的他為何最終會自盡而亡,說說白起的故事
    戰國時期秦國的大將白起,一直是歷史上很有爭議的人物,他是秦國的大將,為秦軍徵戰了30多年,拿下的城池有70多座,殲敵數百萬,有戰神之稱。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都是從他第一次參加戰鬥的新城之戰開始,這一戰讓秦成功地拿下了新城,但是失去領土的韓自然是不甘心的,所以就去聯合魏國共同伐秦,兩國一共派出24萬的大軍,而此時的白起他手裡的士兵連對方的一半都不到,這樣懸殊的對比,很難有勝算,但是他卻繞到了魏的後方,偷襲得手,之後再回過頭來進攻韓,不但將韓軍全殲,而且還俘虜了主將。
  • 戰國名將白起的一生
    因白起每次作戰,戰必求殲,以殲滅對方有生力量為主要目的,整個戰國期間軍隊共戰死200萬人左右,白起一人就殲滅了160萬人,無一敗績,被時人稱之為「人屠」,後世稱其為「死神」。什麼廉頗李牧,在他面前都弱爆了!白起是平民出生,他也是從一個小兵當起。不過,白起初入軍營中就顯與眾不同,他一路摸爬滾打,終於當了將軍。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大秦帝國,戰神白起,縱橫天下,卻緣何自刎
    公元前280年,白起再次伐楚,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而後秦軍越過秦楚邊境山區,自斷後援,分三路快速突進楚境,直圍楚國的都城郢都。 公元前279年——278年,鄢郢之戰,白起率秦軍伐楚,攻破楚國都城郢、別都鄢,焚毀楚國的宗廟和夷陵,重創楚軍,淹殺楚國鄢城百姓數十萬。
  • 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不是坑殺,後人對 「坑」 理解錯了
    長平之戰有多少人被戰神白起活埋了?了解歷史和軍事的人對「長平」這個詞並不陌生。它曾在戰國中後期奪走了秦趙數十萬將領的生命,成為趙、秦乃至中華民族心碎的地方。長平之戰是秦趙兩大國的決戰。在此之前,秦國改道,國力急劇增強,兵力東移。
  • 白起被後世奉為戰神,戰國一半陣亡的士兵都是出自他的手?
    再者,秦國在吞併巴蜀以後擁有豐富的資源,為後續的軍事行動和戰神白起的崛起提供了完善的社會保障,在這些條件之下,一代戰神白起順應歷史機遇,登上了屬於他的歷史舞臺。白起有著與生俱來的戰鬥能力,他的骨子裡流著橫刀躍馬的血液,還未到秦國的參軍年齡時,白起就加入秦國軍隊,在外面一刀一劍的拼殺。在立一些小戰功之時,白起遇到了對他一生有著極大影響的魏冉。
  • 戰國戰神白起的悲催結局,沒有戰死沙場,最後成了政治犧牲品
    白起的名字肯定是如雷貫耳了,不管是他在秦國的歷史上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也好,還是很多關於他的傳言也好,都是非常叫人津津樂道的。白起這個人非常會打仗,在秦國那樣一個按照軍功就可以扶搖直上的國家,他的優勢非常大,所以在他參軍以後沒多久就開始在軍隊裡面嶄露頭角了。
  • 為何現在有人不承認白起是「戰神」,而叫「人屠」?看他把誰殺了
    據史料記載,白起一生作戰從未出現敗績!光這點,他被評為「戰神」,是完全實至名歸的。可現在有許多人不再承認白起這個"戰神」的稱號,反而更願意稱呼他為「人屠」,這是為什麼呢?你看他把誰給殺掉了!白起十分善於用兵,一旦分析確定了敵我形勢,他就堅定又果敢地發起猛攻,可謂是有勇有謀;但這樣的一個他,卻因為殘殺俘虜而被人詬病,他把俘虜殺掉了!所以現今有人反而願意稱呼他為「人屠」。
  • 「戰神」白起為什麼死在了自己老闆手裡?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戰國時期,秦趙長平之戰,「戰神」白起大戰趙國獲得勝利,俘虜了四十萬趙國大軍,並將這四十萬降兵全部「坑殺」,就是活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從史記中的記載可以看出,這事屬實,不是虛構,是真實的歷史事件。
  • 戰國第一武將、戰神白起的末路狂飆:所有的自以為是都將付出代價
    戰神白起,戰國時期第一武將。為將三十多年,經歷大小戰役無數,未嘗敗績,打下城池七十餘座,為秦國立下赫赫戰功。據《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載》:昭王十三年,而白起為左庶長,將而擊韓之新城。是歲,穰侯相秦,舉任鄙以為漢中守。
  • 「戰神」白起自盡的真相:成也應侯,敗也應侯
    白起是一位優秀的政治軍事家,與廉頗、王翦、李牧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之首,作為戰功輝煌的將軍,身份顯赫的大將,他徵戰沙場30餘年,六國軍隊只要聽見他的名號就會嚇得望風而逃,他被稱為「戰神」,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了不朽之功。但他卻最終含恨引劍自殺,結束了不平凡的一生,他為何自殺?
  • 如果戰神白起不被秦昭襄王賜死,會對後來的歷史走向產生哪些影響
    一,如果戰神白起不被秦昭襄王賜死,那秦國統一天下的時間可能會提前20年。白起在公元257年被秦昭襄王賜死,導致秦國統一大業延後最少20年,直到秦王嬴政221年才最終掃平六國、一統天下。如果白起不在公元257年被秦昭襄王賜死,我相信他在對東方六國的戰爭中仍然會繼續「不敗」的神話。在白起的時代,我認為東方六國找不到一個可以與其匹敵的戰神,趙國名將廉頗善守不善攻,守城需要大量物資消耗,長期來看並非良策,「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而這是白起最擅長的,廉頗不是白起對手。殲滅10萬匈奴騎兵的趙國「戰神」李牧倒是有與白起一較高下的能力,無奈其與白起又不是同時代的人。
  • 大秦第一戰神到底是誰?為何白起、王翦都望塵莫及
    大秦第一戰神到底是誰? 若論大秦第一戰神,有人說是殺神白起,也有人說是滅五國的王翦,然而此人若稱第一,其他人必然起身鞠躬,那麼他究竟是誰呢?
  • 戰國四大戰神排名第一的白起,為何會被賜死?
    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國陝西人。可以和孫武、吳起平起平坐之人。 戰國四大戰神排名第一,毫無爭議。其他三位:廉頗、李牧、王翦。 一、先翻看白起的人際關係。 二、再看看白起的功勞簿。
  • 長平之戰,戰神白起下令全軍禁止吃羊肉,獲勝後士兵才恍然大悟
    《潛書》中有言:「白起、趙奢、樂毅之屬,神於用兵,所向無敵。」 千年歷史長河中,數百個朝代的更替,古人逝去,而傑出者則名留青史,為後人所銘記。古人尚武,又因國家中的戰爭,戰將名將數不勝數。名將最多的時期當屬戰國,而戰國一眾名將中,稱得上戰神之名的莫過於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