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白起斬殺趙軍四十五萬主力軍,如果乘勝追擊,圍攻邯鄲,趙國就將從戰國七雄中除名。
當初長平之戰趙國的主將本是廉頗,秦軍在廉頗手上討不到半點便宜,雙方僵持了三年之久,最終是秦國派間諜到趙國傳播謠言:「秦軍不懼廉頗,他們真正害怕的是馬服君的兒子趙括。」因為十年前趙奢曾經在閼與之戰中戰勝過秦軍,而且廉頗的防守戰術耗資巨大,國力即將不濟,所以趙國抱著僥倖心理,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替換了身經百戰的廉頗,最終趙括戰死,趙軍慘敗。
趙國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派遣著名的說客蘇代入秦,蘇代來到秦國見到丞相範雎。
蘇代問:「秦軍準備圍攻邯鄲,滅亡趙國了嗎?」
範雎答:「是的。」
蘇代說:「攻滅趙國,秦君就可稱帝,而武安君白起當居首功。武安君為秦國戎馬一生,奪取城池七十餘座,南定鄢郢楚地,北擒趙括之軍,古代的周公、召公之功也不過如此,而您即將屈居於武安君之下了。」
範雎沉默不言,蘇代接著說:「長平之戰是怎麼開始的?不就是因為上黨百姓畏懼秦國,不願做秦國臣民轉而歸附趙國,這才引起秦趙之爭嗎?如果秦國誓要滅趙,那我趙國臣民也絕不會向秦屈服,北方的人可以投奔燕國,東方的人則逃入齊國,南方的人就歸附魏國,那秦國又能得到什麼呢?不如趁著趙國戰敗,驚恐之際,讓趙國割地求和,狠狠的宰他一筆,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讓武安君繼續建功立業了。」
蘇代之言直擊範雎死穴,於是範雎就以秦軍疲憊,急需休養為由,勸諫秦昭襄王暫時息兵,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秦昭襄王應允,白起知道後無奈苦嘆,從此與範雎心生嫌隙。
不久,秦國又準備發兵攻打邯鄲,白起臥病在床,不能出徵,秦昭襄王便派王陵領兵。王陵久攻邯鄲不下,而且損失了四萬秦軍。白起病好後,秦昭襄王便想讓白起趕往前線領兵作戰,白起說:「奪取邯鄲的良機已經錯失,而且每天都有各國的救兵抵達,他們對秦國怨恨已久,長平之戰,我軍雖勝,卻也損失近一半軍士,國內目前兵力空虛。我們如果遠行千裡進攻邯鄲,趙軍在城裡應戰,各國援軍在城外攻擊,裡應外合,內外夾擊之下,我軍必敗。」秦昭襄王無奈,只能改派王齕代替王陵統率部隊,但是依然沒有進展。
後來信陵君竊符救趙,楚國春申君也率軍來援,秦軍戰敗。白起聽到消息後說:「不聽我的意見,現在結果如何?」這話傳到了秦昭襄王耳朵裡,秦昭襄王怒火中燒,強令白起領兵,白起稱病情嚴重,拒不受命。範雎知道白起心意已決,就假裝誠意來請他,果然被推辭。於是秦昭襄王罷黜了白起的官爵,降為士卒,令他從鹹陽遷往陰密,因為有病在身,白起並未動身前往。
不久,秦軍失利消息屢屢傳來,秦昭襄王遷怒於白起,令人驅逐白起出鹹陽。白起出鹹陽十裡,到達杜郵亭暫歇。範雎對秦昭襄王說:「君上您令白起遷出鹹陽,他出城的時候非常不高興,臉上流露著不服氣,還頗有怨言。」秦昭襄王聽後派使者追上白起,賜給他一把劍,令其自盡。白起躊躇良久,仰天長嘆:「我到底犯了什麼罪?何以落得如此下場?」不一會兒,又自顧地說道:「我確實該死,長平之戰,我用欺詐之術活埋了趙國降卒幾十萬人,足以死罪了。」隨後便舉劍自刎而死。
白起因為長平之戰而走上人生巔峰,又在長平之戰後迅速隕落。白起死於他的居功自傲,也死於範雎的讒言惑主。
白起一生徵戰沙場,未嘗敗績,他是秦國當之無愧的戰神,為秦國一統天下立下不世之功。其一生的汙點就是長平之戰坑殺40萬降卒,被後世儒學文史所鄙棄。人們都有惻隱之心,喜歡同情弱者,但如果站在秦國的立場上,白起坑殺降卒是否有錯呢?《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記載,白起死後,秦人認為他是無罪受死,非常同情,所以都爭相祭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