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印光大師功德無量:偏執背後的慈悲,缺陷當中的圓滿

2020-12-05 我心無礙即菩提

講道容易體道難,雜念不除總是閒。世事塵勞常掛礙,深山靜坐也徒然。——憨山大師

記得是很多年前,我在五臺山閉關的時候,偶然得到一部《印光法師文鈔》。初時一翻,很是不相應,甚至非常的不相應。總是感覺印光大師語言太過偏激,知見也不甚圓融。甚至曾經在我的心裡輕慢過大師,認為他「盛名之下,名實難符」。(自是罪過,不可饒恕!)

我對於民國四大高僧,即虛雲大師,太虛大師,印光大師,弘一大師當中,我最推崇的虛雲老和尚。我崇拜他,我也敬仰他!至於其他三位實則不敢苟同。而且這個所謂的「四大高僧」的提法也不合適,最起碼應該有諦閒大師,因為我們縱觀民國佛教史是不應該也不可能少了諦閒大師的!

曾幾何時,我認為,太虛大師學教而不實,印光大師修淨而不圓,弘一大師持律而不嚴。這就是我當時的看法。當然這是當年少不更事的時候的狂妄病了,現在回頭很是慚愧。(懺悔懺悔!)

我是個很執著愚頑的人!加之閉關期間,除了念經就是打坐,剩下就是吃喝拉撒等無奈餘事了。而身邊除了佛經也沒有其他的可讀可觀之物,所以就又「硬」著頭皮讀起來那本到現在都不清楚是從哪得來的《印光法師文鈔》。

我每天翻,沒事之時就翻翻,自己關房的功課做完就翻翻,就翻這部《印光法師文鈔》。漸漸的可能就讀進去了,那個頭疼或許也就不那麼疼了。因為我終於明白了印光大師的苦心了。可是,真的很悲哀,反而是他的子孫們誤會了他,而且誤會的太深太深了,誤會的都一個個猶如中毒「一般」不可救藥!

掏良心講,如果我們不懂印光大師的苦心,那麼你讀他的《文鈔》是會發生學佛知見的歧路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正是印光大師智慧之所在,因為眾生根性本就不同,上根自會不迷,中根隨緣而度,下根本就愚痴,執著念佛反而有大利益!這就是印光大師智慧和高明的地方,但這後面也有著無量的慈悲啊!而且這對弘揚淨土宗著實有大的利益,君不見現在修學淨土宗的善信們浩浩蕩蕩嗎?這都有賴於印光大師的功勞啊!但這其中的流弊卻不能不說,更不能視而不見。不然大家曲解印光大師事小,而毀佛敗法事大啊!

有善信來問我怎麼看印光大師,我說一代高僧,淨土宗師;有善信問我如何看待《印光大師文鈔》,我說關起門來說話,自成一家。

《印光大師文鈔》裡,絕大多數的文稿其實都是和居士信眾的往來的信稿。我們一定要把這個因緣搞清楚,不然就會引起很大的誤解。甚至是對印光大師本人也會「烏雲遮月」一般的誤會。因為是師徒之間的私人信件,所以印光大師就必須是因應對方修學淨土法門時所出的問題做出回答,同時還得兼顧對方的根性利鈍等因素。也就是說《印光大師文鈔》是隨機開示,是方便度眾,而不是究竟說法。並不適合普羅大眾都能夠就受和適用。

因為你可能和人家寫信的那些人面對的問題不一樣,故而不能生搬硬套的學習《印光大師文鈔》。而應該從《文鈔》裡領會印光大師的苦心和他究竟要表達的真義!其苦心者,無非是令大家棄惡從善,一心向佛,求歸極樂;其真義者,進入佛門,常隨佛學,深入經藏,親堵彌陀。

永明延壽大師曰:「若能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可見開悟才是根本,即使我們權假方便,親見阿彌陀佛了,你還是得開悟啊!然而什麼又是「阿彌陀佛」呢?慎思之!

我們的印光大師專修淨土自然是眾所周知,但印光大師閉關十八年,閱《藏經》六遍之多,卻在淨土宗少有人提及。就算提及也是從印光大師博學多聞的功德來看待。其實這都是「小看」了印光大師了。

印光大師自述:閱藏之餘,念佛為業。甚至在他自己的關房自書「念佛待死」四字。念佛自是念佛,待死固然待死,但的的確確印光大師是扎紮實實的閱《藏經》六遍,閉關十八年啊。這個才是印光大師一生最為光明之示現啊!

那為什麼就很少有人提及印光大師閱《藏經》和閉關的功德事跡呢?而且即使提及也是簡單的歌功頌德一番之後了事呢?其實究其根底,原因不外乎印光大師這樣的修行法太過「艱難」而已。大家因為做不到,所以不提及。然後再從《印光大師文鈔》裡斷章取義的挑幾句話四處宣揚,以為指諭。實實在在是大大的罪過!

印光大師少時致力於儒家學問,接觸過很多諸如朱熹,韓愈,歐陽修關於「闢佛」的文章。所以少年時期的印光大師也是不信佛,甚至是一個毀佛謗法之徒。十五歲的時候,重病纏身,綿延數載,實在沒有辦法了,才誦讀的佛教經典。從此痛改前非,回心向佛。後來更是棄絕名利,割捨親愛,遁入空門。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特別仰慕淨土宗開山祖師慧遠大師之德儀風範,故又自號「繼廬行者」。

真的希望大家抽時間去好好的了解一下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的事跡。祖師慧遠大師常年開講《法華經》《華嚴經》等奧義,甚至對於道家經典也非常通曉,無事時以念佛為業,深信淨土往生。怎麼現如今的淨土就這麼容易去呢?

我初時想和諸位善信們交流的是《瑜伽師地論》,後來發現總是有學唯識法的一些人攻擊禪宗,所以就以《法寶壇經》為開端,願用自己微薄之力,喊出一點點微弱的聲響。這是我的初衷。可是太難了!

所有的pT都是以利益為先,你想做出一個完整的講經系列真的很難!所以就今天聊點點唐詩,明天自己填首破詞,總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總是希望有更多的善信真正的去信奉佛法;總是希望哪怕把我這個「破磚」摔成粉碎,化為微塵,我都在所不惜……只要能引得「玉來」。

然而不多。幾乎所有的都少有半絲禪味。可見如今的禪宗善信大眾都在「潛修」呢!但卻有一些修學淨土的善信菩薩們來攀談,可是知見的偏執真的非常嚴重。

嚴重到連「一心不亂」都可以不管不顧,嚴重到只知有《印光大師文鈔》而不知有三藏十二部佛說的經論。可是大家要清楚,印光大師自己閱《藏經》六遍,歷經十八個春秋啊!我們到底要不要和祖師學習呢?我們到底要如何和祖師學習呢?我們到底要和祖師學習什麼呢?

我深服印光大師之行德,故而對老人家敬仰萬分。更加懂得了印光大師偏執的背後其實是無盡的慈悲啊,不圓融的背後其實是無礙的智慧啊。他知道眾生根性淺薄,故而雖說「三根普被」,實則重在度化下根愚痴。念佛總比念想「貪嗔痴」諸事要好的多。但他自己勤修苦學,則是另外一種真實的示現。

我經常和身邊的人講,諸佛菩薩怎麼修,我們怎麼修;歷代祖師怎麼修,我們怎麼修。不然只知其表,不明就裡,往生西方無望矣!

原來淨土宗只有四經一論,後來印光大師力主將《楞嚴經》裡五卷中的《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加入,印光大師曰:「《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乃淨宗最上開示,只此章,便可於淨土四經參而為五」。這樣一來,才形成了今天淨土宗奉「五經一論」為典的局面。

假使當真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就能往生的話,那麼印光大師為何要為淨宗學人刊定「五經一論」呢?假使當真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往生的話,那麼印光大師緣何閉關十八載,苦閱《藏經》六遍之多呢?

所以爾等自己愚迷猶可,切不可錯解,曲解聖人言句,禍亂眾生,敗壞正法。罪過悠悠,大如須彌啊!

念佛方能消宿業,竭誠自可轉凡心。試問閣下:您怎麼轉?!您怎麼消?!

南無阿彌陀佛!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疾病皆得健康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貧窮皆得富足

祈願一切眾生,無憂煩惱皆得菩提

祈願一切眾生,得遇佛法皆得成就

本文原創感恩關注

願與有緣共成佛道

朋友們,善信們,各位菩薩大德們,大家吉祥如意,南無阿彌陀佛一二六

相關焦點

  • 佛學:綠度母,能斷生死輪迴,消除一切業障,速得無量圓滿功德
    故堪為成就具足,圓滿功果的根本母源之代表。綠度母以女身慈悲護眾的勝妙因緣應化度世,因此世傳他是觀世音菩薩的悲淚所化生,也是清淨蓮花所化現而成。綠度母被我國古代稱其為多羅菩薩、多羅觀音,共有二十一尊,皆為觀世音菩薩之化身。綠度母即二十一尊度母之一,此尊現少女相,全身綠色,一面二臂,現慈悲相。
  • 佛教 憨山大師悲心無量,一心不亂方是正行
    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徒然……——明.憨山大師這是明朝佛門一代宗師憨山大師《費閒歌》當中的四句。原本這篇偈頌是四十句,分十個小節,每一小節闡述一個實際修行當中的過患。但猶以這個小節,這四句更為學佛善信們所稱道和讚嘆。當然受到一些居心不良之輩的曲解,同時也引發了很多的爭論和非議。
  • 念「觀音菩薩」名號時,牢記這兩點,功德更圓滿!
    漢傳大乘佛教當中有四大菩薩,他們分別是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其中觀音菩薩象徵著「慈悲」,在民間信仰中有著崇高的地位。毫不誇張地說,對於許多人來說,他可能不知道佛陀 ,但多半知道觀世音菩薩。佛門廣大,慈悲為懷,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於無量國土中循聲救苦,也被視為佛門的代表。
  • 佛教:為什麼那麼多佛弟子讚嘆印光大師?他有多偉大呢?
    我們經常會從師父的講法中,聽到師父對印光大師的讚嘆。而且師父每次一講到印光大師,眼神裡都是滿滿的崇拜,透著一種敬仰的光芒,特別精神,臉上也非常喜悅。就像《大經》中形容佛「諸根悅豫,影暢表裡」。本人之前對印光大師不了解。除了去年冬天,師父帶著我們學習《靈巖遺旨》中的「自述行誼」章之外,從來沒有讀過印光大師的文著。
  • 印光大師欣慰:你們捨生忘死去抗日,勝過我這個只會念經的老和尚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將八十高齡,弟子們商議著給他祝壽。「好啊!師父弘揚佛法一輩子,收到成千上萬的功德,全都分文不留,也清苦了一輩子,如今年將八十,我們正該給師父祝壽祝賀祝賀!」眾弟子紛紛答應,深知師父不會允許,只好瞞著印光大師,悄悄籌備開來。
  • 佛教:念誦「阿彌陀佛」,牢記這2個字,功德更圓滿!
    念誦「阿彌陀佛」時,只要你能做到牢記這2個字,你所獲得的功德,就會更圓滿!大家不妨來看看,是哪兩個字呢?所謂的「空」,就是佛教的核心義理。因為在佛陀看來,這個世界的一切,全都是虛幻而不實的。這種空,是當事物發展到一定的地步,會走入到一種「空」的境地。佛陀將這種現象稱之為「成住壞滅空」。佛陀講空的意義,就是讓人不要去執著任何東西。否則,到最後,你會一無所得。
  • 印祖畫傳丨印光大師往生80周年特輯
    大師一邊堅持工作,一邊在空閒時專念佛號。夜晚大眾休息後,大師仍然起坐念佛。書寫任務完成後,大師眼疾也康復了。大師由此深解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後來自行化他,以淨土為歸,皆由此開始。公元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正月,大師告假朝禮五臺山。後仍回北京紅螺資福寺,歷任雲水堂香燈、寮元等職,又任藏主,遂得閱讀大藏經。此後三年中,念佛正行以外,兼讀大乘經典。
  • 佛教:讀經可以開智慧,持咒可以得到功德,為何都比不上一句佛號
    《楞嚴經》是佛教上的一部極重要的大經,可說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幹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令行者於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後更廣開示五十種陰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俾於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難,所修圓滿成就。
  • 印光大師認為:佛門弟子參與抗日救國,乃是解救眾生的大功德
    上一節說到圓瑛法師見印光大師眼睛不好,提出收到的信件多如牛毛,讓手下弟子代筆就可以。印光大師心生歡喜,放下手裡的筆,揉揉發脹的眼睛說:「印光老了,不中用啦!手下弟子倒也時常要求代勞,可我總是不放心,覺得還是自己動手好。以後切莫來信,就是來信,我也難以回信了。更不要介紹人前來皈依,讓他們老實念佛,就算我的開示。」
  • 佛教:慈悲喜舍功德不可思議!經常這樣做,就能除嫉妒、積福報!
    在佛教中,有很多對治嫉妒的方法,其中包括四無量心中的喜無量心修法。通過這些方法,不僅會讓嫉妒的程度大幅下降,甚至能夠將其消滅於無形,還能讓內心抵達非常自由喜樂的境界,快樂著每個眾生的快樂,幸福著每個眾生的幸福。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菩提心的基礎,它包括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和舍無量心。
  • 福德智慧無量,功德廣大、滅諸業障的「準提菩薩」與「準提咒」
    在中國佛教徒的心目中,準提菩薩是一位感應甚強、對崇敬者至為關懷的大菩薩,更是三世諸佛之母,他的福德智慧無量,功德廣大、感應至深,滿足眾生世間、出世間的願望,無微不至的守護眾生。在《準提陀羅尼經》中記載,佛陀為了愍念未來的薄福惡業眾生,所以入於準提三摩地,宣說過去七具胝佛所說的準提咒。
  • 佛教:持誦準提神咒的功德與利益
    準提菩薩,又稱「準胝觀音」、「準提佛母」、「七俱胝佛母」,意為清淨,其聖誕日為每年的農曆三月十六,在我國佛教裡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出家人每天都要念準提咒。僧人每天用完齋,感謝施主,願施主滿願有福報,會念準提咒。那麼準提咒的由來是什麼呢?
  • 佛教:為何念一句「阿彌陀佛」,智慧和功德都有了,這一定要知道
    佛教:為何念一句「阿彌陀佛」,智慧和功德都有了,這一定要知道。在我國有「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的美稱,可見無論是觀世音菩薩,還是阿彌陀佛都和我們有很深的緣分。尤其是阿彌陀佛的影響更為深遠,當然這離不開釋迦牟尼佛的介紹。出家人之間見面都會互道一聲「阿彌陀佛」,在家信佛的也以同樣的方式問候。阿彌陀佛為何這麼厲害,還要從他的修行說起。
  • 佛教:念「阿彌陀佛」的功德有多大?看完你就明白了!
    「阿彌陀佛」是大乘佛教最常念誦的佛號,也是佛教淨土宗專修的念佛法門。「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一聲,增福無量」,一聲佛號一聲心,念「阿彌陀佛」到底有怎樣不可思議的功德呢?阿彌陀佛到底是誰呢?本篇文章,小編來為您解答,也希望大家能從中受到法益、共沾法喜。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阿彌陀佛」。
  • 佛教:佛前燒香時,嘴裡「默念」這3句話,功德更圓滿
    在佛前燒香時,嘴裡默念這三句話,佛祖聽到,幫你實現的可能性會更大、而你所做的功德也會更圓滿。一、 佛祖能保佑父母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要知道在佛法之中,佛祖十分注意和極其重視孝道的傳播和傳承。祈願讓已勞累半生的父母在享受天倫之樂,不可不說,若你在佛前多說這樣的話,你的功德會更加圓滿。二、 眾生平等,希望所有仍在人間受難的人們能早日脫離苦楚,南無阿彌陀佛《法華經·壽量品》中謂:"我見諸眾生,沒在於苦海。"
  • 《印光法師文鈔》法師簡介
    印光法師 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師(1861年夏曆十二月十二日辰時,農曆辛酉年)—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印光大師一生棄絕名利,以身作則,極力弘揚淨土宗,其在當代淨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被後世尊為蓮宗第十三祖。[1]其影響所及,不限於淨土宗,也護持了中國近代佛教;不僅傳承了佛教,還傳承了傳統文化。印光大師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諦閒等大師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
  • 印光大師:聖人與凡夫,到底有什麼區別?
    印光大師在《袁了凡四訓序文》中講得非常精彩: 「聖賢之道,惟誠與明。聖狂之分,在乎一念。聖罔念則作狂,狂克念則作聖。」 聖賢之道,講的就是「誠」、「明」二字。「誠」是真誠,是一切眾生的真心本性;「明」是智慧,也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不是外來的。如果一個人能夠用真心本性為人處世,待人接物,那他就聖人。
  • 拜「觀世音菩薩」,牢記這3點,令你功德更圓滿!
    「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觀世音菩薩在我國的影響力和威德美名非常大,正如佛教裡稱讚觀音菩薩的偈語所寫的: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三十二應周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
  • 佛教:十地菩薩,因地生萬物,因地生諸功德,過十地為聖位菩薩
    人們對於佛教諸位菩薩的認識大多只停留在神通廣大,隨意普度眾生,但所有的菩薩從其起源開始,也是要經過無數的考驗與磨練,方能入諸佛位。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佛教:十地菩薩,因地生萬物,因地生諸功德,過十地為聖位菩薩:十地菩薩所證就其本體來說是無二無別的,就其層次來說,十地各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