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傳而敬師,敬師而敬佛。法布施得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
請幫忙轉發本書,功德無量!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節說到圓瑛法師見印光大師眼睛不好,提出收到的信件多如牛毛,讓手下弟子代筆就可以。
印光大師心生歡喜,放下手裡的筆,揉揉發脹的眼睛說:「印光老了,不中用啦!手下弟子倒也時常要求代勞,可我總是不放心,覺得還是自己動手好。以後切莫來信,就是來信,我也難以回信了。更不要介紹人前來皈依,讓他們老實念佛,就算我的開示。」
圓瑛法師目睹大師如此辛苦,心裡感慨不已,自是連忙答應。回去之後,沒忘了介紹大師的身體近況,誠懇勸導僧俗不要輕易打攪大師,加重大師的負擔;還轉告大師臨別時的囑咐,只要老實念佛,就是對大師最好的敬仰。
就在這一年,英國大菩提會會長包樂登來到天津考察中國佛教現狀。對於這個大洋彼岸的佛教組織,中國的僧俗很是陌生。然而,這畢竟是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天津佛教界還是抱著極大的熱情,給這位「洋和尚」舉行了盛大法會儀式。這個包樂登果然並非浪得虛名,當場發表了別開生面的演說,闡述了英國佛教徒對佛教的理解信奉,引起了與會者極大興趣。
包樂登發表演說不久就走了,上海一個佛教徒覺得他的演說詞足以激發國人對於佛教的信仰,就打算將包樂登的演說詞印刷小冊子送人。在這個年代裡,想幹什麼事情首先得有錢才行。他只是個藉藉無名的信徒,家境並不寬裕,只能募捐辦事。他曾到普陀山親近過印光大師,知道大師在蘇州報國寺閉關,熱心佛經善書流通,可畢竟只有一面之緣——怎麼辦呢?
他想到了時在上海弘化社的德森法師,知道德森法師是印光大師的得意高足,就冒昧寫信給德森法師,請他協助。他的朋友得知了勸阻說:「你是無名小輩,怎麼痴心妄想?」
此人也覺得自己太過草率,可又不甘心說:「我也自知痴心妄想,就碰碰運氣吧!」
沒想到,天上還真的掉餡餅。正當他灰心喪氣的時候,忽然收到三百元匯款,還同時接到德森法師的來信:「收到閣下來信,德森稟報了師父印光大師。師父很是高興,回信說『佛法無邊,無分中國英國,皆是佛門子弟。只要於弘揚佛法有益,印光責無旁貸。居士心願甚好,特命弟子德森從我功德善款中撥款三百元,以促成四方善士解囊資助。』」
手捧來信匯款,他仿佛看到印光大師慈祥的面容,親耳聆聽到大師和風細雨般的諄諄教導,禁不住熱淚盈眶,朝著蘇州方向稽首鞠躬,喃喃地說:「弟子何德何能,有勞大師如此信任關切?!」
兩月之內,他接連收到四方資助的善款,將包樂登的演說詞印刷了二萬多冊四方贈送。
就在這一年的九月十八日,日本軍隊侵佔了東三省。消息傳出,國際國內人心惶惶。印光大師看到報紙,不由自主想起了當年的漫天風雪,自己獨自衣缽遠行東三省,結識了東北寺院的法師,受益良多,可如今他們遭受戰禍生死未卜,不由得徹夜難眠。
過了幾天,一個名叫「洗心」的皈依弟子前來,請教說:「大師,日寇入侵東北,目前還有戰火蔓延之勢,千百萬人民流離失所,我輩佛門弟子該如何應對才好?」
印光大師遙望東北方向,滿臉悲天憫人的神色,聲音裡充滿憂傷:「大劫將到,要一心皈依觀世音菩薩,多念聖號,多念大悲咒。」
「洗心」困惑地說:「師父流通的佛經善書如此之多,各省都有,難道不能挽回劫運麼?」
「力量太小了!」大師搖頭嘆息,「送出一百部書,很難有一個人用心細看。就是看了也還不夠,還要他能悟解,照書上的話去作,才能有力量。可惜這樣的人太少了!不過也不要灰心,當送一萬部,能有一個人細看,一個人照著作,也有很大利益,我們盡我們的心罷了。」
「洗心」聽了沉吟不語,不時摳著腦袋,顯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印光大師明白,時下國難當頭,自己一味提倡念佛,勢必跟當前形勢和熱血青年很有些格格不入,甚至自己都覺得過於蒼白無力,想想又補充說:「你心裡還有什麼話,儘管說出來。」
「洗心」受了鼓舞,將埋在心底的話盡情傾訴:「日本跟我國一衣帶水,自從唐代以來虛心學習我中華先進文化,當年鑑真大師東渡扶桑,開創了兩國之間友好往來的大好局面。然而,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之後,國力日漸強盛,垂涎覬覦我中華地大物博,前清時期多次侵略我國,實在成了我國最危險的敵國。如今日寇一舉侵佔了東三省,隨時有長驅直入之勢。東北人民不甘當亡國奴,組織義勇軍奮勇殺敵,那東北居士乃至僧人,多有投身義勇軍的。請教師父,他們是否違背了佛門宗旨?」
「這個嘛,唉……」印光大師清癯的臉頰不自覺地抽搐著,喟然長嘆說,「這是困擾印光,也是困擾我中華佛門多年的大問題。這些天來我輾轉反側夜不成寐,終於有所感悟,不妨說出來。我佛普渡眾生,為的是教化人心向善。然歷代都有不肯放下屠刀的十惡不赦之徒,我輩佛門弟子既然無能教化感悟他們,自然也不能讓善良百姓引頸就戮。倘如此作為,豈不成了助紂為虐,危害天下蒼生的佛門罪人?!隋末天下大亂,蒼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少林十三棍僧挺身救唐王李世民,還組織僧兵協同平定了戰亂,讓天下蒼生得以安居樂業,此舉深得佛門真諦。即便後世,也多有佛門弟子毅然參與救國救民的行列,戚繼光平定東南沿海倭寇,就有少林僧兵憤然參加戚家軍,至今受到僧俗禮拜景仰。如今國難當頭,東北居士僧人能參加義勇軍,雖然難免殺戮,卻意在解救眾生,仍然不失他們的功德。印光老矣,無力拯救天下蒼生於水火,豈敢責備他們?」
「洗心」說出自己心裡的困惑,其實也是忐忑不安,深恐大師嚴詞厲聲訓斥。聽到大師如此引經據典,高度評價參加義勇軍的居士僧人,還將他們與少林武僧相提並論,趕緊稽首稱謝:「師父如此解說佛法,令弟子茅塞頓開!」
回去之後,這個「洗心」居士積極參加為東北義勇軍募捐的活動,最後不幸慘死在日軍的屠刀之下。(欲知印光大師怎麼支持抗日行動,請看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