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富貴與貧窮皆在自己之存心修德、隨時善教而已

2020-12-06 耀如樂園

印光大師:富貴與貧窮皆在自己之存心修德、隨時善教而已

【印光大師開示】

古今人,不知隨心造業、隨心轉業之義,多少大聰明大學問人,弄得前功盡棄,尚且遺害累劫。若不修德,即親身做到富有天下、貴為天子,與夫位極人臣、聲勢赫奕之宰輔地位,有不即世而身戮門滅者哉?是親得者皆無憑也。袁了凡頗會此義,故一切所享者皆非前因所定也。前因,俗所謂天。天定者勝人,謂前因之難轉也。人定者亦可勝天,謂兢業修持,則前因不足恃。是以現因為因,而消滅前因也。若恣意妄為,則反是。了此,則欲愚者賢,庸平者超拔,皆在自己之存心修德、隨時善教而已。

(摘自《印光大師全集》)

【耀如樂園略解】

年初非常火爆的動畫片《哪吒》中著名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告訴人們,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如何改變呢?行善積德就可以改變命運。善有十善,惡有十惡,行善做惡命運天壤之別。

十善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貪慾、不嗔恚、不邪見。

十惡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惡口、兩舌、綺語、貪慾、嗔恚、邪見。

袁了凡是明朝人,被算命大師測算命運,非常準確,以至於他完全相信命運。後來碰到雲谷禪師告訴他可以靠行善積德改變命運。袁了凡與夫人從此發心每天做善事,不久,原來算命大師說他命中無子女,結果生了兩個兒子;說他壽命到53歲,結果寫《了凡四訓》時他已經七十歲。

所以,行善讓自己的命運變好;做惡讓自己的命運變壞。

【每日寄語】

稽首歸依正法藏,能止無邊苦惱因。

顯示過失利眾生,令獲寂靜我頂禮。

(摘自《佛說解憂經》)

相關焦點

  • 印光大師:天下太平,人民安樂之基,皆於教育兒女中含之
    印光大師:天下太平,人民安樂之基,皆於教育兒女中含之望子成龍是人之常情,教育子女成為賢人淑女更為重要,如印光大師所說:「善教兒女,俾彼悉皆為賢人、為淑媛,實為敦倫之大者。以兒女既皆賢善,則兄弟姊妹妯娌兒孫,皆相觀而善。
  • 佛教 印光大師功德無量:偏執背後的慈悲,缺陷當中的圓滿
    而身邊除了佛經也沒有其他的可讀可觀之物,所以就又「硬」著頭皮讀起來那本到現在都不清楚是從哪得來的《印光法師文鈔》。我每天翻,沒事之時就翻翻,自己關房的功課做完就翻翻,就翻這部《印光法師文鈔》。漸漸的可能就讀進去了,那個頭疼或許也就不那麼疼了。因為我終於明白了印光大師的苦心了。
  • 印光大師:我們與子女的四種因緣:報恩報怨、償債討債,無緣不來
    印光大師:與子女的四因:報恩、報怨、償債、討債,無緣不來【印光大師開示】富貴貧賤、壽夭窮通,天命未曾有偏。境緣之來,若鏡現像。智者但修鏡外之容,愚人徒憎鏡內之影。逆來順受,方為樂天。若曾魯公、陳忠肅、王龜齡、史大成(曾、陳、王三公,皆宋名臣。史公,清初狀元。四公皆信佛,唯忠肅悟入甚深。以前世皆為高僧,故雖處富貴,猶能不昧本因耳),今世之孝子賢孫,皆此類也。
  • 印光大師:禪宗大徹大悟佛教大開園解的境界,非超牛人是不可能的
    印光大師:禪宗大徹大悟,佛教大開園解的境界,非超牛之人是不可能的【印光大師開示】二空理,唯言悟,則利根凡夫即能。大徹大悟,與大開圓解,不是依稀仿佛明了而已。如龐居士聞馬祖「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當下頓亡玄解。大慧杲聞圓悟「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亦然。
  •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準提》、《大悲》,豈有優劣?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學佛之人一定要生死心切,學佛並且按照佛說的去做一定會有福報,但這不是最終目標,最終目標是了生脫死,是從無始無終的輪迴中解脫出來,是成佛。
  • 想要開悟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178
    2021-01-04 08:05:27 來源: 弘化社 舉報   法 雨老人(印光大師
  • 印光大師認為:佛門弟子參與抗日救國,乃是解救眾生的大功德
    上一節說到圓瑛法師見印光大師眼睛不好,提出收到的信件多如牛毛,讓手下弟子代筆就可以。印光大師心生歡喜,放下手裡的筆,揉揉發脹的眼睛說:「印光老了,不中用啦!手下弟子倒也時常要求代勞,可我總是不放心,覺得還是自己動手好。以後切莫來信,就是來信,我也難以回信了。更不要介紹人前來皈依,讓他們老實念佛,就算我的開示。」
  • 印光大師:眾生隨染緣就處在輪迴中,隨念佛的淨緣就往生極樂世界
    印光大師:眾生隨染緣,就處在輪迴中,隨念佛的淨緣,就會往生極樂世界【印光大師開示】用隨緣故,則有四聖六凡,苦樂升沉之殊。而緣有染淨,必隨其一。隨染緣,則起惑造業,輪迴六道。由惑業有輕重,故有人、天善道,及阿修羅之善惡夾雜道,並畜生、餓鬼、地獄之三惡道。而由惑起惑,由業造業,或善或惡,了無定相。致所受生處,輾轉遷移,如輪無端,忽上忽下。以既具煩惑,皆被業縛,隨業受生,不能自主故也。由斷證有淺深,故斷見思者,證聲聞果。侵習氣者,證緣覺果。破無明者,證菩薩果。若無明淨盡,福慧圓滿,修德功極,性德全彰者,則證佛果。
  • 佛教:為什麼那麼多佛弟子讚嘆印光大師?他有多偉大呢?
    我們經常會從師父的講法中,聽到師父對印光大師的讚嘆。而且師父每次一講到印光大師,眼神裡都是滿滿的崇拜,透著一種敬仰的光芒,特別精神,臉上也非常喜悅。就像《大經》中形容佛「諸根悅豫,影暢表裡」。本人之前對印光大師不了解。除了去年冬天,師父帶著我們學習《靈巖遺旨》中的「自述行誼」章之外,從來沒有讀過印光大師的文著。
  • 印光大師說:下至普通百姓上至智慧超群之人皆應念佛求生淨土
    我太太的姐姐2012年第一次去深圳弘法寺,路過辦皈依手續的辦公室,幾乎不加思索就成了居士,現在每天念佛一萬聲以上,這不是偶然的,沒有累積多生的佛緣是不會如此的,反觀我自己直到學佛第七年才成為居士,才開始念佛。我們每個淨土行人都會發現身邊有很多親朋好友千說萬說就是不肯念佛,有的人覺得自己是一個愚人念不了佛,有的人慢心很重,看不起念佛法門。
  • 印光大師的一件小事,為何令弘一法師敬服,說他是天下緇素之楷模
    離開普陀山以後,他對自己的生活小事嚴格自律,還逢人讚嘆說:「佛家說:一粒米中能看大千世界。俗家說:一滴水能反映太陽的光輝。印光師兄如此自律,無愧天下緇素楷模!」後來,他還邀請著名作家葉聖陶一起親近大師,葉聖陶深受感動,特別在他的《兩法師》中寫到弘一法師——因為弘一法師是過午不食的,十一點鐘就開始聚餐。
  • 印光大師:聖人與凡夫,到底有什麼區別?
    印光大師在《袁了凡四訓序文》中講得非常精彩: 「聖賢之道,惟誠與明。聖狂之分,在乎一念。聖罔念則作狂,狂克念則作聖。」 聖賢之道,講的就是「誠」、「明」二字。「誠」是真誠,是一切眾生的真心本性;「明」是智慧,也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不是外來的。如果一個人能夠用真心本性為人處世,待人接物,那他就聖人。
  • 諸佛一理,萬法皆通。我們六祖慧能大師宣講的念佛法門同樣殊勝!
    無量諸佛皆是經由三大阿僧祇劫精進修行而成就的!可以說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一切教法皆是方便教法,而不是究竟教法。因為究竟教法是不可思議之法,是不可言說之法。這也就是我經常反覆跟身邊的人講,我們千萬不要將諸佛菩薩和歷代祖師的修為境界當做是自己的境界。所謂「說時是覺,對境則迷」。修行人千萬不要自欺欺人!我們深信佛法,那麼就要深信諸佛菩薩和歷代祖師的教言。
  • 印光大師:永墮地獄之罪亦可生大慚愧發菩提心,改惡修善求生極樂
    印光大師:永墮地獄之罪亦可生大慚愧,發大菩提心,改惡修善,誦經念佛求生極樂【印光大師開示】轉變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惡業,當永墮地獄,長劫受苦。由是之故,現生或被人輕賤,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貧窮,與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墮地獄,長劫受苦之業,即便消滅。尚復能了生脫死,超凡入聖。《金剛經》所謂「若有人受持此經,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即轉變由心之義也。
  • 印光大師堅持門戶規矩,遵守佛門定律,令其他僧人敬服不已
    知客師知道印光說的是實情,自己也不願讓戒和尚印海為難,只得叮囑他不要太用功,便忙著幫著招呼客人去了。印海公定律師整天忙得首尾難以相顧,也沒功夫留心印光。從今以後,自己就是正式的僧人,也有了能夠往生淨土的資糧啦!想到這裡,仿佛冥冥之中有神靈指引,不知不覺心裡默默誦念——「淨土之說,多見於日用之間。而其餘功,乃見於身後。不知者,止以為身後之事而已。殊不知其大有益於生前也。何則,佛之所以訓人者,無非善。與儒教之所以訓人,何以異哉。唯其名有不同耳。故其以淨土為心,則見於日用之間者。
  • 印光法師,是否為大勢至菩薩的化身?
    夢見觀世音菩薩在一座海島上,自己在一個小船上,向海島駛去,然後觀世音菩薩對她說:大勢至菩薩在上海主持法會,你為什麼不去聽聽?她沒有回答。觀世音菩薩接下來又對她說:印光法師就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還有四年的法緣就要結束了。說完就不見了。這時候,突然海上狂風大作,她坐的那隻船,幾乎都要顛覆了。楊信芳於是在夢中驚叫,張孝娟推醒她,安慰她說是夢魘了。
  • 印光大師:一切眾生種種顛倒,妄認四大為自身相,輪迴不息!
    印光大師破我執:一切眾生種種顛倒,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印光大師開示】夫前之無始,後之無終,包太虛而無外,入微塵而無內,清淨光潔,湛寂常恆,無生無滅,離相離名,在有非有,居空不空者,真性也
  • 印光大師熬夜研讀佛經,那種專注與執著的精神,令方丈刮目相看
    然後解釋說,當年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時,曾施展過「觸地印」,這五條嶺脈,正是自己苦苦尋覓的「觸地印」印相。石勒聽了大喜,就在這裡建立寺院,名曰「大明寺」。後來唐太宗李世民下旨安置從東北遷徙的黑水靺鞨到這裡,才有了「懷柔」的郡縣名稱。往後儘管朝廷更迭江山易主,但歷代帝王都對紅螺山的寺院禮敬有加,明代英宗皇帝曾經御筆親書「護國資福禪寺」,資福寺的名字就一直叫到如今。
  • 印光大師:世智辨聰,佛謂為八難之一者,很難往生到極樂世界
    印光大師:世智辨聰,佛謂為八難之一者,很難往生到極樂世界【印光大師開示】羅臺山之不往生墮福處,在於文字氣習重耳。此習既重,則雖曰念佛,實念念在文字裡做工夫。念佛工夫,只是支撐門面而已。此文人通病,非臺山一人而已也。世智辨聰,佛謂為八難之一者,正為此也。(摘自《印光大師全集》)【略解】八難即:(一) 在地獄難,眾生因惡業所感,墮於地獄,長夜冥冥而受苦無間,不得見佛聞法。(二)在餓鬼難。(三)在畜生難。(四)在長壽天難,此天以五百劫為壽,即色界第四禪中之無想天。
  • 印祖畫傳丨印光大師往生80周年特輯
    農曆十一月初四,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圓寂紀念日為紀念印祖生西八十周年,特獻上彩繪版《印祖畫傳》由《印光法師文鈔》千日讀書會芬陀利講堂&弘化社聯合出品大師一邊堅持工作,一邊在空閒時專念佛號。夜晚大眾休息後,大師仍然起坐念佛。書寫任務完成後,大師眼疾也康復了。大師由此深解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後來自行化他,以淨土為歸,皆由此開始。公元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正月,大師告假朝禮五臺山。後仍回北京紅螺資福寺,歷任雲水堂香燈、寮元等職,又任藏主,遂得閱讀大藏經。此後三年中,念佛正行以外,兼讀大乘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