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慈悲喜舍功德不可思議!經常這樣做,就能除嫉妒、積福報!

2021-01-08 慧光雲聚

當我們與別人相處時,要細察自己有沒有貪、嗔、痴、嫉妒、我慢等煩惱。假如清清楚楚知道內心這些煩惱非常深重,這說明自己沒什麼了不起的,修行還需要好好提升,千萬不能因為有一點境界就得意忘形。

嫉妒是一種很常見的情緒,當我們看到有人比自己優秀、有才華、受歡迎、漂亮或者有錢的時候,往往會鬱悶、不開心。嫉妒不僅讓你無法看到別人身上的優點,而且他人的長處也變成了折磨自己的武器,讓你不舒服、很痛苦。如何擺脫嫉妒,讓自己的心靈重獲陽光呢?在佛教中,有很多對治嫉妒的方法,其中包括四無量心中的喜無量心修法。通過這些方法,不僅會讓嫉妒的程度大幅下降,甚至能夠將其消滅於無形,還能讓內心抵達非常自由喜樂的境界,快樂著每個眾生的快樂,幸福著每個眾生的幸福。

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是菩提心的基礎,它包括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和舍無量心。慈無量心是願天下一切眾生能夠得到安樂;悲無量心是願天下一切眾生離開痛苦;喜無量心是願一切眾生不離安樂;而願一切眾生的心身不生起貪心、嗔心,願一切眾生的心相續生起平等心,這叫做舍無量心。因為修慈、悲、喜、舍的功德不可思議,無法衡量,其善根深廣難思,故叫做「無量心」;再則,修慈、悲、喜、舍時,其對境是所有眾生,因眾生數量無盡,所以也稱作「無量心」。喜是歡喜心,修喜無量心,即對眾生的安樂心生歡喜,就像自己在遠離痛苦、享有幸福時,心裡會無比高興一樣。

觀想思維

要先將自己的母親觀想在前面,然後對她修知母、念恩和報恩。每一坐裡一定都要有這三個修法,接下來就修喜無量心。這時,要將母親現在所擁有的無論是出世間修行方面的功德,或是世間的種種圓滿(如健康、長壽等)作為修行對境,進行如下四種思維而修歡喜心。首先是發願,願我母親生生世世不離開現在的快樂、幸福。其次是希求,希望母親不離開現有的世出世間種種功德,而且願她所擁有的一切善妙功德能更加增盛。然後是發誓,從現在起,為了母親不離開這些世出世間的功德,我要倍加努力。發誓以後,還應將這些誓言付諸實際行動。最後是祈請,願三寶加持,令我能夠讓母親不離這些快樂和幸福。

擴大對境

以上這四個過程都要一一觀修。修好以後,再換一個普通人的對境;對普遍人修完後,再換一個自己怨恨之人。起坐前,觀想天下所有眾生,對他們修喜無量心,願一切眾生永遠不離開快樂。此時我們要思維,一切眾生是我的父母,為他們創造利樂、減輕痛苦,是我的本分、我的工作。但是,如果不需要我的幫助,他們已經有能力為自己創造幸福、遣除痛苦,那麼這不正是我所希望的嗎?我為什麼還要嫉妒他們呢?

譬如,某項工作本來是要我來做的,如果另外一個人幫我做了,那我有沒有道理嫉妒他呢?當然沒有道理,從這個角度進一步擴展,我們就可以意識到:當眾生享有幸福的時候,我們不但不應該嫉妒,而且還要發願——祝願他們永遠不離開這樣的幸福,如此深深地思維,就是修自他平等的喜心。

對修行人來說,通過長期修習喜無量心的訓練,就能慢慢養成習慣,看到別人比自己好不但不會嫉妒,反而由衷地歡喜、隨喜,這就是修行人的風範。

相關焦點

  • 佛教:轉繞佛塔,可以除業障、得妙色,功德不可思議!
    佛塔的形象是多種多樣的,漢傳佛教有漢傳佛教的佛塔,斯裡蘭卡、印尼等地也有不同形狀的佛塔,這些與泰國佛塔的形狀比較相同,不管是什麼形狀的佛塔,都有一定的歷史根據。無論是畫像上的佛塔,還是世界各地的佛塔,全都值得我們頂禮供養。
  • 佛教:什麼是真正的舍?真能做到,功德不可思議
    黃檗希運禪師曾經把這種舍心分為三種,即小舍、中舍和大舍,修行人如果能明了其中深意,功德不可思議。小舍廣修眾善,但帶著有所希望的心、有所希求的心。不過在聽聞正法之後,慢慢知道了空義,於是不再執著於"舍」的相,這種舍被稱為小舍。
  • 佛教:佩戴觀音像、念六字真言,到底有多大功德?99%的人不知道
    在漢地,很多對佛教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的人認為,只要經常燒香拜佛信菩薩,就是佛教徒了,還喜歡佩戴佛和菩薩的飾品,認為戴了就能保佑自己。卻不知道觀音菩薩名號和六字大明咒(也叫六字真言、觀音心咒)到底有多大功德,有些人對念咒也不感興趣,或者不重視。
  • 佛教,「菩薩心腸」與「金剛怒目」都是慈悲
    因此,我們要以自他互換的立場來培養慈悲心,對於周遭的人多一分鼓勵、關懷、體貼、開導,也就多了一分慈悲心。我們在這如夢如幻的生活中,愚痴顛倒過日子,不知道佛菩薩的偉大,不考慮出離生死,任善惡以升沉,隨業力而受報。所以世間上的人,總是作善者少,造惡者多;富貴者少,貧賤者多。
  • 佛教:放生的意義其實就是放生「自己」
    放生是培養我們慈悲心、憐憫心、平等心、清淨心的最好方式。放生就是我們藉助救贖眾生的機會,藉助這個「載體」,來消災除障,來轉業得福的一個機緣。我們應該這樣認為:「不是我們在救贖眾生,是眾生通過重新獲得生命的這個機會來救贖我們。」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只有轉變了我們的這個意識,才不會有貢高我慢之心。我們要感謝眾生成全我們的這個機會。放生的慈悲心,契合佛陀的慈悲心,因為慈悲心是我們學佛的根本。
  • 佛教水陸法會為何有如此大的功德福報?
    水陸法會是佛教所有法會中規模最大、功德最殊勝的法會之一,全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一般歷時七晝夜,多則四十九天,被稱為「法會之王」。水陸法會為什麼這麼隆重和殊勝呢?什麼人適合來參加水陸法會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走近佛門裡的「水陸法會」,一起感受水陸法會帶給我們的視覺和心靈盛宴。
  • 與入定舍報有何區別?
    那她這樣算不算自殺呢?記得佛陀制戒,不讓證果的阿羅漢自殺,祈請您慈悲開示。師父答:什麼是自殺呢?就是想死死不了,想入禪定入不了,想舍報也舍不了,沒那個功夫。怎麼辦呢?就拿把刀把自己捅了,這叫自殺。自殺和入禪定舍報不是一個意思。自殺是拿武器把自己砍了,不一樣的。佛陀也沒有規定人必須在這個世間活多大年紀,一天都不能少,再苦也得受——沒這麼規定。如果現在你不願意在這個世界待了,你馬上就能飛到極樂世界去。
  • 佛教:念「阿彌陀佛」的功德有多大?看完你就明白了!
    「阿彌陀佛」是大乘佛教最常念誦的佛號,也是佛教淨土宗專修的念佛法門。「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一聲,增福無量」,一聲佛號一聲心,念「阿彌陀佛」到底有怎樣不可思議的功德呢?阿彌陀佛到底是誰呢?本篇文章,小編來為您解答,也希望大家能從中受到法益、共沾法喜。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阿彌陀佛」。
  • 「供佛齋天祈福」:齋天功德是不可思議的,福佑也是不可思議!
    佛教徒雖不歸依諸天,但禮敬諸天,這是因為諸天皈依佛,並奉行正法,護持正教,並且修諸善業,不做惡行。據金光明經載,諸天於金光明會上,一一於佛前發菩提心,並親承如來法勒,常祐護受持、讀誦、書寫金光明經者。因諸天秉持法王囑累,巡行人間,以慈心輔翼有德,獎善罰惡,世人遂營建此供佛齋天之法會,誦經禮懺,施設淨食,以供養十方三寶、護世諸天及其隨從。
  • 佛教中的咒語有什麼功德利益?
    咒語,聽著看似非常神秘,你可能會有這樣一些疑問:佛教咒語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聽不懂?持誦咒語又有什麼利益?佛教最常用的咒語有哪些?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佛教咒語,是一種不能用言語說明的特殊力量秘密語,是在祈求息災、增福開慧時所唱誦的密語。
  • 佛教:慈悲之人,會越長越漂亮!慈悲的8個果報,你知道幾個?
    一個心中充滿嗔恨之人,面部一定是兇狠令人不舒服的,而一個心中慈悲柔軟之人,就會給人柔和親和美麗的氣質與感受。第二,福氣常在:慈悲之人,因為常常行善布施幫助他人,所以福氣也自然會跟著她跑。越是慈悲之人,就越是擁有福氣,而這些福 氣之所以會到來,就是因為慈悲之人懂得培福行善的道理。第三,臥安:慈悲之人,因為身正氣正,不做虧心時,心中坦蕩無鬼,所以常常會處在心身安然的狀態中。
  • 佛教:這5件事,損人「陰德」,別再做了,因果不空!
    「凡為善而人知之者,即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者,即為陰德」,一個人行善做好事,如果帶著一定的功利心,想要得到世人的認可和讚譽,這種行善雖有福德,但功德未必很大,若是德行與事實不符,則必有災殃。但若一個人暗地裡偷偷做好事,而不欲為人所知,這樣「陰功」就會很大,會被善神天佑。
  • 佛教裡有名的「西方三聖」,你知道都是誰嗎?
    而「阿彌陀佛」很多人經常聽到,但對這尊佛本身不了解。「阿彌陀佛」不同於佛陀「釋迦牟尼佛」,大家不要混淆。佛陀是佛教的創始人,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是古印度尼泊爾迦毗羅衛國裡王宮裡的太子,29歲時後為尋求究竟的解脫之法出家苦修,於35歲時得成無上正等正覺,成就佛果,而後創立佛教、組建僧團、弘法利生。
  • 一心稱念地藏聖號的種種不可思議
    地藏是佛教中一位願力深厚的菩薩。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唐朝來華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
  • 婚姻是一場慈悲喜舍的修行!
    維摩詰是佛教大乘經典。一稱《不可思議解脫經》,又稱《維摩詰經》《淨名經》。經中說不可思議解脫法門,他的智慧可以與佛祖媲美。他提出:善好其身,兼憂天下就是菩薩。讓生命由自己做主,既不成為無常情緒的奴隸,也不會成為各種修道之法的奴隸,這就是菩薩。
  • 佛教:折損人「陰德」的5件事,看看你做過幾個?
    與陽善相比,暗地裡做好事所積攢的「陰德」,福報更大。「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不作惡,就不會感召惡果。以下這5件事,折損人的「陰德」,看看你做過幾個?一、不孝順父母「百善孝為先」,孝是世上最大的善。《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裡說道: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
  • 漢傳佛教蒙山施食殊勝的功德利益 明天日全食,積累功德的好時機
    如果你在生命中遭遇痛苦、病苦或者挫折,最快速的除障妙法莫過於救護生命與慈悲施食。護生放生是利益眾生最直接的善行,而慈悲施食是以最殊勝的真言妙法救護一些沉溺在三途的無形眾生,救護生命與慈悲施食都是最直接利益眾生的方法,並且有形無形皆具。
  • 布施的功德利益(《佛說布施經》解讀)
    《佛說布施經》中說,布施有三十七種功德利益: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而不是輕視的像對待一個乞丐一樣,就會得離眾人的嫉妒,被人所崇敬。二.依時施,這樣就會得身、口、意三業清淨,得四時平安、穩定。三.常行布施,得身心舒適悅豫,沒有散亂的過失。四.親手布施,得手指纖長,身體、相貌端正。五.為他人布施,也會得他人行大舍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