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5件事,損人「陰德」,別再做了,因果不空!

2020-12-15 明月天心

「凡為善而人知之者,即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者,即為陰德」,一個人行善做好事,如果帶著一定的功利心,想要得到世人的認可和讚譽,這種行善雖有福德,但功德未必很大,若是德行與事實不符,則必有災殃。但若一個人暗地裡偷偷做好事,而不欲為人所知,這樣「陰功」就會很大,會被善神天佑。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

「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陽善的人可以享受世人的讚譽,但是陰德卻可以得到上天的庇佑。一個人、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就是積攢了厚厚的積德。錢財易散易流失,但是陰德卻可以保子孫興旺。有人質疑為什麼壞人卻沒有遭受惡果?佛門裡如是說: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作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莫疑積德天不見,百年頃刻回頭見」,以下這5件事,最損「陰德」,別再做了,因果不空!

一、殺生造惡業

《大智度論》裡講到: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愛殺生的人,常易感召災禍。冤有頭、債有主,因果必償。佛教最講究六道輪迴,我們今生得此人身,是自己前世積累下的善根因緣,一定要好好珍惜,多修善緣,為自己積福。相反,如果故意殘殺眾生,那就是在損自身的福德,結惡緣、怨仇。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難申;捨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萬法之根本,不離「因果」,心地不慈悲,感召來的多是災禍和不順。佛教勸戒眾生放生,其實更是放自己的生,消除自己的業障,不結惡緣,利益的是自己。希望大家不要再愚痴了。

二、生邪淫邪念

佛家講「萬惡淫為首」,邪淫是諸大惡業中最損人法身慧命的。生活中,觀察就可以發現,邪淫重的人,能量特別不好,心不清淨,面相也很醜陋,最容易感召不好的事情,也極大破壞自身及家庭的風水,導致夫妻不和、子孫不肖、財富劇減,等等。「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心不淨,業障就重。望大眾斷淫修心,及時止損。

三、造口業傷人

人的嘴是福禍之門,善護口業,福從中來;妄造口業,則禍從口出。這裡尤其要提到的就是「妄語、兩舌、惡口和綺語」這四種口業。妄語就是故意去騙人,說大話,給人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兩舌」就是我們常說的扯是非、嚼舌根,小人行為。「惡口」就是說髒話、難聽的話,惡語相向。「綺語」就是說些沒有意義的,引人生邪念的話,損人陰德。

《佛說吉祥經》裡曰:言談悅人心,是為最吉祥。嘴裡說出法喜吉祥的話,在利益他人的同時,也是在莊嚴自己,為自己修福。而言語尖酸刻薄之人,傷人的同時,自己的福報也會損失的更大。世間萬般不離因果,希望大家慎言止語、清淨口業,多積口德。

四、不孝父母

常言說得好:百善孝為先。世上最大的「善」,莫過於孝順父母長輩。佛門裡常說: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就是說若人真誠恭敬孝順父母,其功德遠勝於一味燒香拜佛。不要帶著功利心去求佛,與其苦求,不如以實際行動踐行孝道。佛說,父母是世間最大福田,其恩德難報,若我們以慈心供養父母,其實就是在供養佛,佛菩薩也會非常歡喜。一個懂得孝順父母的人,必有厚報。

五、嗔恨心重

「嗔」是佛門五毒之一,有句話叫「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就是說人一旦脾氣太多,障礙也就會越多。「一切唯心造」,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你心中有了暴怒,你的人生就會感召來各種業障煩惱;你心中有平和,智慧就會顯現。「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嗔恨損人福德,戒嗔修忍辱,才是大智慧。人生多有不如意,凡事要多包容,寬容別人,放過自己,「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希望大家心懷慈悲與善良,多做善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秧。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這5種行為,最損人陰德,別再做了,因果不饒人!
    一個人身上最厲害的「風水」就是他的念頭和行為,惡念惡行不改,拜佛再虔誠,命運也不會有絲毫的轉變。「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我們曾經種下的「因」決定當下的「果」,「因」不改,你就是抱佛的大腿也無用。「萬般皆苦,只可自渡」,以下這5種行為,最損人陰德,別再做了,因果不饒人!
  • 佛教:折損「陰德」的4件事,別再做了,因果不饒人!
    「凡行善而為人所知者,即為陽善;行善而不為人所知者,即為陰德」,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這是傳統文化讀物《了凡四訓》裡的話,一個人暗地裡偷偷行善,為不欲被人所稱讚,這樣的行為更有功德,更能得上天庇佑。我們說,一個人家財萬貫不算是福,陰德厚重才是福報無量。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四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教宗義再多,歸結起來不外乎「因果」二字。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所謂「命運」,其實就是個人因果業力的顯現。一個人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感召來什麼樣的「果」報。佛法就是因果,信佛就是信因果,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信因果。因果,不論你信與不信,都如影隨形。「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敬畏因果,不造惡業,才能遠離諸災。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不是迷信佛菩薩神通,而是教人信因果。「諸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法之根本就在「因果」二字,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信因果。不論你信與不信,因果報應都時刻跟隨著我們。「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每一個行為都是「因」,日後都必感召其果。《增一阿含經》裡提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佛教:這十件事最損陰德,最好一件也別做!
    一個人福報的多少,往往跟這十件事有關,這十件事最損陰德,哪怕做過兩件以上,就會招災惹禍。《太上感應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一個人如果經常積累陰德,就會招來好運,如果經常損耗陰德,就會招來災禍。這十件事,今後別再做了,一旦損耗陰德,就會招災惹禍,不僅害人,而是害己,不僅害己,甚至還會害了自己的家人。雖然說因果報應是個人的因果,但個人的因果也會牽連他人,如果你身為人父,經常損耗陰德,就會禍及子孫,如果你身為人子,經常損耗陰德就會禍及父母。就算是為了自己的家人,這十件事也不要再做了,一旦報應現前,必然悔之晚矣。第一件事:殺。
  • 佛教:這兩件事,最損陰德,別再做了!
    再比如,善男信女布施行善,也被稱作積德。古德云:「行善以積陰德為最善,陰德又以護生及不淫為上。」由此看來,厚積陰德可能並不一定要去做多少善事,因為從一定意義來講,不做損陰德的事,本身就是在積陰德!殺生和邪淫兩件事,最易折損陰德,千萬別再做了。殺生。
  • 佛教: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果報不虛!
    萬般不離因果,福報求不來,也搶不走。修來的福才是自己的,搶來的都是禍患。《太上感應篇》裡有句話叫: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如果認為自己福報不夠,就去斷惡修善,福從善中來,多懺悔、行持善道,自然福報無量。
  • 佛教:「舉頭三尺有神明」,這5件損「陰德」的事,別再做了!
    何謂「陰德」?指一個人暗地裡做好事,而不為人所知,別人不知道,這種善的行為被上天記功,功德利益無邊。陰德大的人,善良敦厚,自有上天庇佑,福報無量。人這一生缺什麼,都不可缺福報,沒有福報,會過得很苦。常言說得好「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沒有福報的人,一生窮困潦倒、奔波勞累,最是心酸。
  • 人到五十,這2件損耗陰德的事,不要再做了
    人到五十,一定要知天命,有些人可以去做,有些事情千萬別再做了,容易損耗你的陰德,使你晚景悽涼。人到五十,人生已過半,千萬別再像個孩子一樣,經常做出一些幼稚的事,也不要經常去損耗自己的陰德福報了。第一件事:違背因果的事情,不要再做了。
  • 佛教:因果不空,這4件事最損陰德,千萬要小心!
    故而《太上感應篇》裡提到這句話: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福報是自己修來的,禍事也是自找的。抱怨沒有用,如是因、如是果,真實不虛。「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比風水更厲害的是人心,一切福禍都是自身感召來的。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要想獲得福報,就要積德行善;如若造業起惑,也必然逃脫不了因果懲罰。
  • 佛教:積「陰德」的5件事,能做到2件以上,也要恭喜你了!
    提到「陰德」,可能很多人不太明白是什麼意思。在佛教裡,「陰德」是與「陽善」同時出現的。如果一個人做好事,想要受到世人的稱讚,帶有一絲功利的念頭,這種善業叫做「陽善」。相反,如果一個人是暗地裡偷偷做了很多好事而不求回報,不計名利得失,這種善業我們稱之為「陰德」。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4種行為,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好事就會有好報,做壞事就會遭惡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做好事壞事,其果報會像影子一樣隨業流轉,給人帶來福禍。
  • 自古因果不饒人,3件損「陰德」的事,千萬不要做
    而往往陰德厚重的人,都是深信因果之人,廣結善緣,積攢陰德,福報後人。人生在世,難免會有委屈和辛酸。在佛家看來,這世上哪有什麼委屈,有的不過只是因果。佛家講究因果循環,而陰德厚重之人,絕不會做這三件事。佛家一般認為邪淫的事都是不好的事,不論任何一個人做了不好的事,就會受到因果的報應,而且對陰德損害很大,命運也不會好。比如夫妻之間,如果不做一些違背天地之理的,那就叫做正淫。如果是除了配偶之外的人,那便是邪淫。
  • 佛教:折損人「陰德」的5件事,看看你做過幾個?
    人的福氣就像一個聚寶盆,你消耗得越快,卻又不知道往裡面積攢,福報就會很快耗盡,福盡則人亡。福報是爭不來、搶不來,算不來,也求不來的,唯有靠人行善積德,一點一點積攢而成。就如《易經》裡說得: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作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一個陰德厚重的人,利益的不但是自己,更是惠及子孫後代。有陰德的人,必有天佑。
  • 佛教:做好這四件事就是在積大陰德,你看看做到幾件?
    俗話說人在做,天在看,我們的一舉一動,心中所想所念都在因果之中。每個人都想遠離厄運,生活中多一些福報,但它們從何而來?是不是多給佛上香,多在佛前拜一拜,多給佛供養,還是祈求上蒼,算命測風水,這些就能改變命運嗎?
  • 這四件事最積陰德,要盡力去做!
    佛說一切皆有因果。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遭惡報。世間之事起伏不定,福禍難求,不過是一報還一報罷了。你以為的財富,名利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這當然不假,但是因緣成熟必定要有一段時間。每個人都必須挺過一段艱難的歷程,才能逐漸走上人生的巔峰。
  • 佛教:最積「陰德」的4類事,你都做過哪些?
    陰德是一個人暗中做的 有德於人的事,也就是說做了好事不留名,不圖回報,但是做的好事多了,終究會得到回報的。 我們知道,「因果、緣分」這些常見的說法來自佛教,所以很多人說自己不信佛教,但是只要你接觸傳統文化,就離不開佛教的滋養。佛教是講陰德的,陰德就是因,有了因就會有果。4類最積陰德的事,你都做過哪些? 第一,小善事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 最損陰德的十件事,哪怕做過一件,也要懺悔了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十件事是最損陰德的,最好一件也不要去做,一旦做了福報就會被損耗掉,福報少時災禍就會出現。要想積陰德,這十件事千萬不要做。第一、廣結惡緣。第二、不信因果。佛教認為,世間因果真實不虛,人的命運其實就是因果不斷循環的鏈條,世上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我們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會種下一顆善惡之因。
  •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4件事,不要再做了,因果不饒人!
    ◆卷首語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因為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並沒有單獨、固定、恆常的存在。其實緣起緣滅就是因果。因為因,所以果。  換句話來說,其實這兩句話就是一句話。萬法皆空就是萬法緣起緣滅。因果不空也是萬法緣起緣滅。  「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諺語,意思是人死後什麼也帶不去,只有業障隨著幽靈。  出處:元·佚名《來生債》一:「無常迅速,生死事大。……便好道: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 佛教:因果不饒人,這四件事儘量不去做!
    佛教常講;「業力不可思議、因果不可思議、心力不可思議、法界不可思議。」所謂種什麼樣因,得什麼樣果。「因果分明定不差,古今種豆豈生麻。」做什麼樣的事情,我們都懂需要先去了解它,先去明白,弄懂它,而非一股腦的去蠻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