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4件事,不要再做了,因果不饒人!

2021-01-07 網易

  

作者:文字溫暖心靈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醉寫最暖心的文字,治癒孤寂的心,關注我,溫暖你。

  

  ◆卷首語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因為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並沒有單獨、固定、恆常的存在。所以在究竟上,是不可得的。這裡講的一切事物,就是萬法。包括了看得見的事物,也包括了看不見的思想。

  所以是一切一切的事物。都是遵循這個規律(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正因為遵循了這個規律,所以萬法緣起緣滅。其實緣起緣滅就是因果。因為因,所以果。

  換句話來說,其實這兩句話就是一句話。萬法皆空就是萬法緣起緣滅。因果不空也是萬法緣起緣滅。

  「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諺語,意思是人死後什麼也帶不去,只有業障隨著幽靈。

  出處:元·佚名《來生債》一:「無常迅速,生死事大。……便好道: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萬物皆虛空,什麼都帶不走,能帶走的就只有自己的因果業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善惡的報應,就如同影子跟著身體一樣;人到那裡,影子也就跟隨到那裡,永遠都不分離啊!

  善惡是就人心來說的,而報應則是就天理來講的。要知道身體端正,影子也就端正;身體斜了,影子也就斜了,絕對是絲毫不爽的。

  人生路上,有因必有果,只不過報應有時間早晚之別。很多人不知命,其實命運就是因果,「福禍無門,唯人自召」。

  禍福原本無門,是禍是福,說起來都是人自己搞出來的,可惜很多人不肯承認,總以為福是自己求來的,而禍是別人陷害的,是別人要嫁禍於我,不是我想要的。

  不錯,自古以來,人類追求幸福唯恐不及,躲避災禍唯恐不周,哪裡有自求災禍的?因而把禍害的責任推給別人,以求自慰。

  

  其實禍福的降臨,並無固定的時間和地點,也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像有意設定,要加害某人的樣子。

  是禍是福,完全看個人的行為而定,操之在我,與他人並無關聯。

  我們當下所遭受的,是過去種下的因;我們當下的所作所為,也必造就未來的果報。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知因果,「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因果報應遠的在兒孫身上,近的在自己身上。

  行善之可嘉,不在於別人誇讚,而在於自己安詳;作惡之可怕,不在於別人發現,而在於自己知道。這世上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因緣的,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凡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說明自己有此業障。

  我們要想通過學習善知識改變命運,就要從當下起戒掉一切惡習,心存善念,斷惡行善,業障消了、善業多了,命運自然會越來越好。很多人需要研究風水,什麼是風水?你的狀態、你的行為就是風水,莫向外求。文字認為,「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4件事,不要再做了,因果不饒人!

  

  一、不孝父母

  父母是相當嚴厲的對境,對他們稍有不敬或欺辱,這種業就很難消盡。

  《佛專本行集經》記載,有一對母女去牧場,用兩個桶裝牛奶。裝滿之後,大桶由女兒背,小桶由母親背。在途中,母親再三催女兒快點走,說路比較危險,擔心會有不測。女兒背著大桶特別累,對母親生起了嗔恨心,就騙母親說:「我要去方便一下,馬上就趕來,您先幫我背著這個大桶。」然後她故意慢慢走,讓母親背著兩個桶,走了六拘盧舍 。這個女兒,就是耶輸陀羅的前世。

  《佛專本行集經》說:「所有諸業,非是虛受,隨造善惡,還自受之。」所以,我們所受的苦樂之報,並不是平白無故的,而是自作自受,隨著自己所造的善業和惡業,就會在輪迴中感受相應的快樂和痛苦。

  

  因此,大家對父母這樣的嚴厲對境,一定要有恭敬心,經常承侍供養,有時間就跟他們聚聚。佛陀在《本事經》裡也說:「諸有樂福人,應尊重父母,禮拜修供養,敬愛親近居。」然而,可能是種種原因吧,現在人對父母一般不理不睬,真正孝順、聽話的子女,實在少之又少。其實,父母是非常嚴厲的對境,對此務必要值得注意!

  因此,不必遠行千裡到寺院燒香,自己家裡就有最大的佛,好好孝順父母,就是修大福報。

  但如果人不孝父母,那麼你在外面做多少功德,這個不孝父母所折損的福報是難以補回來的。世上至善莫過於孝,世上至惡莫過於不孝,不孝父母的人,則所行為逆,福報俱損。

  

  ◆二、邪念叢生,心術不正

  七聲號角《極簡潛水史》說,人一旦起了邪念,便心術不正。如埋下一粒惡種,稍以風雨澆灌、妄念催發,就會如火如荼地瘋長起來。蒙心遮眼,慾念滔天。

  邪念叢生,心術不正的人能感受到內心的邪惡意念,與自己的思想是分隔開了的,雖然邪惡佔大腦的20%的位置,但是他卻能主導邪念叢生,心術不正之人的整個心靈。

  大腦一直都會有邪惡的念頭,邪惡的事情發生。就在心裡演變,久而久之,自己就是一個邪人,還不怕被人知道。邪念叢生,心術不正的人,內心越來越邪惡,總感覺有個魔鬼在操控自己的意識,容易眾叛親離。

  人生,關鍵在於一個心念,你的心清淨了,處處都是淨土;你的心不安、念頭不淨,處處都是苦海。

  「佛魔總在一念間」,一念邪,則業障生。心地不好,福氣也就走遠了。「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心存正念,災禍自會遠離。

  

  ◆三、喜好殺生

  在古代某些人修砌靈墓,宰殺了鹿、野牛等各類野生動物來祭祀天神。

  當時,國王赤松德贊看見將血肉供養視為善法的人後問蓮花生大士:「尊敬的上師,這些人的行為完全與罪業混為一談,他們屠殺生靈來祭祀天神,以這樣的惡業今生與後世將有什麼樣的異熟果報,請上師直言。」

  蓮師悲傷地說:「大王,修砌靈墓就如同為殘酷的子民砌射箭臺一樣,以前殺生的這些人一定全部投生在罪業深重的屠夫種姓中,今世也喜好獵殺野生動物,他們死後會立即墮入金剛地獄,不得解脫。」

  我們人類和一切動物一樣都是輪迴中的眾生,應當彼此善待,這是大慈悲心。人生是因果循環,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

  當下殺生一時痛快,卻給自己的人生埋下了「禍根」,來日因果必報,何苦呢?傷害眾生,最終就是害自己,損自己的福。

  人生路上,多護生,救助有情,其實就是在救我們自己。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

  

  ◆四、愛造口業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是做人的美德。少批評、多讚美,是避免口業的好方法。

  沉靜下來要經常自省自己的過失,進而以是克非、為善去惡。閒談的時候莫議論別人的是非得失,做事要留些餘地,說話要留些口德。

  有的人是在造口業之後才知道已造了口業,他知道那些事說不得,只是脫口而出,並沒有預謀或挖空心思要使人受害,講完之後就馬上後悔:怎麼搞的,我不該這麼說的,怎麼又說了?有這種毛病的時候,就要懺悔了。

  在我們運用「言語」時,有幾項非常重要的原則:

  其一、人言為信,說出的語言要算數說,所謂心口一如。

  

  其二、話說多,不如少。言語多,會顯得人比較輕浮,無意中還會招惹是非,所謂言多必失;而從養生角度來講,多言耗氣,話語多會損傷人的氣血。

  其三、言語要悅人心。《了凡四訓》云:「在家而侍奉父母,使深愛婉容,柔聲下氣,習以成性,便是和氣格天之本」。在家中懷著對父母深深的愛,說出的語言自然是柔聲下氣,在家庭培養柔聲的習慣,步入社會後,言談自然是溫和的聲音與態度。

  其四、愛敬存心,與人為善,多說鼓勵他人向上成長的正能量話語,讓每一位聆聽者都能有所覺悟。

  《吉祥經》說:言談悅人心,是為最吉祥。

  就是說,如果我們的話能給他人帶來歡喜,令人愉悅,這對我們自己來說也是一種功德布施。嘴下多積德,是為自己留厚福。很多人不注重口德,隨意造口業傷人,覺得無關緊要,其實福氣都從嘴上漏掉了。

  

  朋友們,「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4件事,不要再做了,因果不饒人!大家覺得有道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會置頂鼓勵哦。感恩閱讀與分享。

  【我是文字溫暖心靈,一個喜歡文字的80後,寫走心的文字,以37℃文字溫暖心靈,很高興能在我的文字裡與你相遇,願用最溫情的筆觸,陪你把生活過成詩。喜歡我的文字,記得關注我:文字溫暖心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佛教:折損「陰德」的4件事,別再做了,因果不饒人!
    斷惡就是消業,行善就是培福,有句話叫「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我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如是因結如是果,因果之報、真實不虛。「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其實,真正能保佑自己的不是堂上佛菩薩,而是我們自己的德行、我們的善業。
  • 「舉頭三尺有神明」:若信因果,請不要傷害這3種人,因果不饒人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萬法皆空,因果也是萬法之一,也不是說萬法之外,因果為什麼不空?其實說因果不空,是說它有兩個現象,一個現象是轉變,因果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因,因果是轉變的;第二個現象是因果相續。所以說不空是說這兩樁事情,轉變跟相續不空。
  • 萬法皆空,為何因果不空?
    《心經》中說諸法空相,《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萬法皆空。但是我們學佛的佛弟子都信因果,因果是真實不虛的,請師父開示:為什麼因果不空?達照法師答:為什麼因果不空啊?因果是緣起,所有因果的當下,它的本質依然還是空,因果的本質當下。
  •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感情的背叛逃不開因果,也許這是宿命
    以上是我分析的宿命論,僅供參考,下面是佛界因果論!在佛界,有一句響噹噹的話,你肯定如雷貫耳,那就是。佛曰: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你相信因果嗎?舉個複雜例子:你現在做了壞事得罪了人,未來也必定會遭受到懲罰,這就是果,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有些人會質疑發聲說,如果存在因果,為何好人沒好報,壞人囂張自在?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四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教宗義再多,歸結起來不外乎「因果」二字。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所謂「命運」,其實就是個人因果業力的顯現。一個人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感召來什麼樣的「果」報。佛法就是因果,信佛就是信因果,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信因果。因果,不論你信與不信,都如影隨形。「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敬畏因果,不造惡業,才能遠離諸災。
  • 自古因果不饒人,3件損「陰德」的事,千萬不要做
    而往往陰德厚重的人,都是深信因果之人,廣結善緣,積攢陰德,福報後人。人生在世,難免會有委屈和辛酸。在佛家看來,這世上哪有什麼委屈,有的不過只是因果。佛家講究因果循環,而陰德厚重之人,絕不會做這三件事。佛家一般認為邪淫的事都是不好的事,不論任何一個人做了不好的事,就會受到因果的報應,而且對陰德損害很大,命運也不會好。比如夫妻之間,如果不做一些違背天地之理的,那就叫做正淫。如果是除了配偶之外的人,那便是邪淫。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不是迷信佛菩薩神通,而是教人信因果。「諸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法之根本就在「因果」二字,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信因果。不論你信與不信,因果報應都時刻跟隨著我們。「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每一個行為都是「因」,日後都必感召其果。《增一阿含經》裡提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4種行為,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好事就會有好報,做壞事就會遭惡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做好事壞事,其果報會像影子一樣隨業流轉,給人帶來福禍。
  • 佛教:最消耗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佛家常說一句話: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世上的任何事皆不離因果,如那句偈語所說: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我們當下的所有遭遇都是自身因果業報的顯現,並非無緣無故。《太上感應篇》裡也講: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 佛教:因果不空,這4件事最損陰德,千萬要小心!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4件事最損陰德,千萬要小心!一、邪淫心過重什麼是邪淫?「邪」即是不正,邪淫就是不正當的超越道德和法律之外的男女關係和行為,是違背倫理道德,令人厭惡的汙穢心。它是與佛教所倡導的清淨菩提心嚴重背道而馳的。當然,這不包括正常的夫妻和情侶關係。
  • 佛教:因果不饒人,這四件事儘量不去做!
    佛教常講;「業力不可思議、因果不可思議、心力不可思議、法界不可思議。」所謂種什麼樣因,得什麼樣果。「因果分明定不差,古今種豆豈生麻。」做什麼樣的事情,我們都懂需要先去了解它,先去明白,弄懂它,而非一股腦的去蠻幹。
  • 生活中,遇到這4種情況,請不要殺生,因果不饒人
    對於有靈性有感受的眾生,宇宙間還有一個現象,那就是「不生不滅,」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生死,這比較接近於佛教所講的「六道輪迴。」很多人不相信有六道輪迴,也不相信有「因果」的存在,但是呢,大多數人都喜歡算命,這種現象就很奇怪,既然不信命,那為什麼還要算命呢,這說明在多數人心中,對人生還是充滿了迷茫,想預知自己的未來。
  • 佛教:這5件事,損人「陰德」,別再做了,因果不空!
    「莫疑積德天不見,百年頃刻回頭見」,以下這5件事,最損「陰德」,別再做了,因果不空!一、殺生造惡業《大智度論》裡講到: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愛殺生的人,常易感召災禍。冤有頭、債有主,因果必償。
  • 為何佛教說萬法皆空,又說因果不空,是否矛盾?
    因為立場不同,時間地點不同,就好像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一樣,根據不同人的根基,就會去說不同的法。佛說的「四大皆空」、「萬法皆空」,又說的「因果不空」,這兩個「空」,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解釋不同的現象,所以它們並不矛盾。
  •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相信嗎
    人生沒有那麼多偶然,萬事都有它的因果。人生如海,潮起潮落。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不要奢求太多,修好自己的品德,就是一個人最大的福份。天上沒有餡餅,人生也沒有僥倖,踏踏實實有所付出,才能有所收穫。佛家有言:「上至諸佛,下及眾生,皆因果所收。」凡事都有因果,誰也逃不出因果。
  • 佛教:這5種行為,最損人陰德,別再做了,因果不饒人!
    一個人身上最厲害的「風水」就是他的念頭和行為,惡念惡行不改,拜佛再虔誠,命運也不會有絲毫的轉變。「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我們曾經種下的「因」決定當下的「果」,「因」不改,你就是抱佛的大腿也無用。「萬般皆苦,只可自渡」,以下這5種行為,最損人陰德,別再做了,因果不饒人!
  • 99歲老僧的忠告:這四種話不要亂說,因果不饒人!
    在沒有遇到老僧之前,我也相信因果,我也知道殺生、偷盜、邪淫,會損耗福報,影響運勢,但我卻不知道,對命運影響最大的,竟然是說話。老僧對我說,「人造十惡會招來惡果。」身有三種惡:殺、盜、淫;口有四種惡: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有三惡:貪、瞋、痴。為什麼口有四惡?因為造業最重的就是口業。
  • 佛家講「因果不饒人」,因果報應6條,真實不虛!
    因緣果報,自古至今無一人能逃脫,也無一人能不受。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因果之理最簡單易懂之處。在佛教之中,宣說因果的關係的故事,數不勝數,比比皆是。但亦有很多人並不相信因果,做出種種誤認為不會得報之事。因果不饒人,報應亦不爽,切勿因為一時的愚痴,給自己種下一世的惡果。因果不饒人,因果報應6條,真實不虛!
  • 不管你信不信佛,這4種話最好不要說,因果不饒人
    所以為人處世時一定要慎言,不要說一些不好的話給自己招來是非,不管你信不信佛,這4種話最好不要說,因果不饒人。妄語就是虛妄不實的話、謊言。這句偈語告訴我們說謊話且不覺得羞恥的人,他再怎麼努力修行都無法悟道,因為他的靈性已經被他的假話堵住了,一說假話,就失去了他純潔的心。在學習如何說話時,第一條要學的就是不能說謊話騙人,因為人無信不立,一個人若是經常說假話騙人,那麼還有誰會相信他?
  • 禪語:天空地空,因果不空
    從佛法的角度來說,天下間的萬事萬物,都是遵循著其中的因果的,你遭遇了什麼報應,食到了什麼惡果,都是能夠追本溯源的。而這其中的定律,就是所謂的:天空地空,因果不空。然而,這人世間的許多人,似乎並不都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