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字溫暖心靈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醉寫最暖心的文字,治癒孤寂的心,關注我,溫暖你。
◆卷首語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因為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並沒有單獨、固定、恆常的存在。所以在究竟上,是不可得的。這裡講的一切事物,就是萬法。包括了看得見的事物,也包括了看不見的思想。
所以是一切一切的事物。都是遵循這個規律(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正因為遵循了這個規律,所以萬法緣起緣滅。其實緣起緣滅就是因果。因為因,所以果。
換句話來說,其實這兩句話就是一句話。萬法皆空就是萬法緣起緣滅。因果不空也是萬法緣起緣滅。
「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諺語,意思是人死後什麼也帶不去,只有業障隨著幽靈。
出處:元·佚名《來生債》一:「無常迅速,生死事大。……便好道: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萬物皆虛空,什麼都帶不走,能帶走的就只有自己的因果業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善惡的報應,就如同影子跟著身體一樣;人到那裡,影子也就跟隨到那裡,永遠都不分離啊!
善惡是就人心來說的,而報應則是就天理來講的。要知道身體端正,影子也就端正;身體斜了,影子也就斜了,絕對是絲毫不爽的。
人生路上,有因必有果,只不過報應有時間早晚之別。很多人不知命,其實命運就是因果,「福禍無門,唯人自召」。
禍福原本無門,是禍是福,說起來都是人自己搞出來的,可惜很多人不肯承認,總以為福是自己求來的,而禍是別人陷害的,是別人要嫁禍於我,不是我想要的。
不錯,自古以來,人類追求幸福唯恐不及,躲避災禍唯恐不周,哪裡有自求災禍的?因而把禍害的責任推給別人,以求自慰。
其實禍福的降臨,並無固定的時間和地點,也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像有意設定,要加害某人的樣子。
是禍是福,完全看個人的行為而定,操之在我,與他人並無關聯。
我們當下所遭受的,是過去種下的因;我們當下的所作所為,也必造就未來的果報。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知因果,「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因果報應遠的在兒孫身上,近的在自己身上。
行善之可嘉,不在於別人誇讚,而在於自己安詳;作惡之可怕,不在於別人發現,而在於自己知道。這世上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因緣的,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凡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說明自己有此業障。
我們要想通過學習善知識改變命運,就要從當下起戒掉一切惡習,心存善念,斷惡行善,業障消了、善業多了,命運自然會越來越好。很多人需要研究風水,什麼是風水?你的狀態、你的行為就是風水,莫向外求。文字認為,「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4件事,不要再做了,因果不饒人!
◆一、不孝父母
父母是相當嚴厲的對境,對他們稍有不敬或欺辱,這種業就很難消盡。
《佛專本行集經》記載,有一對母女去牧場,用兩個桶裝牛奶。裝滿之後,大桶由女兒背,小桶由母親背。在途中,母親再三催女兒快點走,說路比較危險,擔心會有不測。女兒背著大桶特別累,對母親生起了嗔恨心,就騙母親說:「我要去方便一下,馬上就趕來,您先幫我背著這個大桶。」然後她故意慢慢走,讓母親背著兩個桶,走了六拘盧舍 。這個女兒,就是耶輸陀羅的前世。
《佛專本行集經》說:「所有諸業,非是虛受,隨造善惡,還自受之。」所以,我們所受的苦樂之報,並不是平白無故的,而是自作自受,隨著自己所造的善業和惡業,就會在輪迴中感受相應的快樂和痛苦。
因此,大家對父母這樣的嚴厲對境,一定要有恭敬心,經常承侍供養,有時間就跟他們聚聚。佛陀在《本事經》裡也說:「諸有樂福人,應尊重父母,禮拜修供養,敬愛親近居。」然而,可能是種種原因吧,現在人對父母一般不理不睬,真正孝順、聽話的子女,實在少之又少。其實,父母是非常嚴厲的對境,對此務必要值得注意!
因此,不必遠行千裡到寺院燒香,自己家裡就有最大的佛,好好孝順父母,就是修大福報。
但如果人不孝父母,那麼你在外面做多少功德,這個不孝父母所折損的福報是難以補回來的。世上至善莫過於孝,世上至惡莫過於不孝,不孝父母的人,則所行為逆,福報俱損。
◆二、邪念叢生,心術不正
七聲號角《極簡潛水史》說,人一旦起了邪念,便心術不正。如埋下一粒惡種,稍以風雨澆灌、妄念催發,就會如火如荼地瘋長起來。蒙心遮眼,慾念滔天。
邪念叢生,心術不正的人能感受到內心的邪惡意念,與自己的思想是分隔開了的,雖然邪惡佔大腦的20%的位置,但是他卻能主導邪念叢生,心術不正之人的整個心靈。
大腦一直都會有邪惡的念頭,邪惡的事情發生。就在心裡演變,久而久之,自己就是一個邪人,還不怕被人知道。邪念叢生,心術不正的人,內心越來越邪惡,總感覺有個魔鬼在操控自己的意識,容易眾叛親離。
人生,關鍵在於一個心念,你的心清淨了,處處都是淨土;你的心不安、念頭不淨,處處都是苦海。
「佛魔總在一念間」,一念邪,則業障生。心地不好,福氣也就走遠了。「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心存正念,災禍自會遠離。
◆三、喜好殺生
在古代某些人修砌靈墓,宰殺了鹿、野牛等各類野生動物來祭祀天神。
當時,國王赤松德贊看見將血肉供養視為善法的人後問蓮花生大士:「尊敬的上師,這些人的行為完全與罪業混為一談,他們屠殺生靈來祭祀天神,以這樣的惡業今生與後世將有什麼樣的異熟果報,請上師直言。」
蓮師悲傷地說:「大王,修砌靈墓就如同為殘酷的子民砌射箭臺一樣,以前殺生的這些人一定全部投生在罪業深重的屠夫種姓中,今世也喜好獵殺野生動物,他們死後會立即墮入金剛地獄,不得解脫。」
我們人類和一切動物一樣都是輪迴中的眾生,應當彼此善待,這是大慈悲心。人生是因果循環,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
當下殺生一時痛快,卻給自己的人生埋下了「禍根」,來日因果必報,何苦呢?傷害眾生,最終就是害自己,損自己的福。
人生路上,多護生,救助有情,其實就是在救我們自己。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
◆四、愛造口業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是做人的美德。少批評、多讚美,是避免口業的好方法。
沉靜下來要經常自省自己的過失,進而以是克非、為善去惡。閒談的時候莫議論別人的是非得失,做事要留些餘地,說話要留些口德。
有的人是在造口業之後才知道已造了口業,他知道那些事說不得,只是脫口而出,並沒有預謀或挖空心思要使人受害,講完之後就馬上後悔:怎麼搞的,我不該這麼說的,怎麼又說了?有這種毛病的時候,就要懺悔了。
在我們運用「言語」時,有幾項非常重要的原則:
其一、人言為信,說出的語言要算數說,所謂心口一如。
其二、話說多,不如少。言語多,會顯得人比較輕浮,無意中還會招惹是非,所謂言多必失;而從養生角度來講,多言耗氣,話語多會損傷人的氣血。
其三、言語要悅人心。《了凡四訓》云:「在家而侍奉父母,使深愛婉容,柔聲下氣,習以成性,便是和氣格天之本」。在家中懷著對父母深深的愛,說出的語言自然是柔聲下氣,在家庭培養柔聲的習慣,步入社會後,言談自然是溫和的聲音與態度。
其四、愛敬存心,與人為善,多說鼓勵他人向上成長的正能量話語,讓每一位聆聽者都能有所覺悟。
《吉祥經》說:言談悅人心,是為最吉祥。
就是說,如果我們的話能給他人帶來歡喜,令人愉悅,這對我們自己來說也是一種功德布施。嘴下多積德,是為自己留厚福。很多人不注重口德,隨意造口業傷人,覺得無關緊要,其實福氣都從嘴上漏掉了。
朋友們,「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4件事,不要再做了,因果不饒人!大家覺得有道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會置頂鼓勵哦。感恩閱讀與分享。
【我是文字溫暖心靈,一個喜歡文字的80後,寫走心的文字,以37℃文字溫暖心靈,很高興能在我的文字裡與你相遇,願用最溫情的筆觸,陪你把生活過成詩。喜歡我的文字,記得關注我:文字溫暖心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