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識世系圖表,別說你懂家譜丨詳解家譜之樹狀結構圖

2020-12-09 悅華海音

世系圖表是記載家族成員信息的結構圖與表格,是家譜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也是編修(續修)族譜的中心工作。

編修者可能遇到過這種情況,把辛辛苦苦新修的家譜展現給族人時,族人的第一句話是:辛苦了!第二句話可能就是:我在哪一卷(冊、本)上,怎麼找不到呢?是不是把我落下了?編者:……

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尷尬狀況呢?主要方面是讀者沒有家譜查閱、檢索的常識;但編者也需要反思,我們在編輯世系圖表時,有沒有考慮到檢索的便利性?

要想讀懂家譜,首先要對世系圖表有個總體認識。

一、世系圖表的內容

通俗地說,世系圖表就是一個家族所有人員構成的大名單。而這個名單中的成員並不是雜亂羅列的,而是一個用血緣聯繫起來的系統。

首先,我們可以把其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視為系統的一個要素,他們按照「祖—父—子—孫」的關係構成了一個樹狀結構。

這個樹狀結構的最頂端(或者說根部)一般是一個家族的始遷祖(也叫肇基祖),也即血緣關係上的始祖。下面是一個個的層級結構,每一個層級上的成員(或者說「要素」)都是由他的子代、孫代、三代、四代乃至無窮代構成。

圖1:「家族樹」

表中的主體是成年男性,在他的名諱一側,還載有很多信息(下面是完全模型):

①他的字、號,職官,生卒年,墓地行穴方位;

②配偶的姓氏(或姓名),其父(或兄弟)姓名,籍貫,其生卒年;

③雙方子女數量,子名,女嫁某地某門,婿名(或甥名);

④對家族或社會有突出貢獻者的附傳。

圖2:女性信息在清代家譜中就存在了

二、世系圖表的形式

繁多的成員,豐富的信息,該用什麼形式體現出來呢?那就是世系圖表。其實,世系圖與世系表是表述世系的兩種不同的方式。

世系圖,是典型的樹狀結構圖,用家譜的術語叫「寶塔式」,或者「葡萄架式」,這是最適應家譜內容的形式。「祖—子—孫」以豎線連接,兄、弟以橫線連接,關係一目了然。如下圖所示:

圖3:世系圖

而世系表則是在樹狀圖基礎上發展擴充而成的,有牒記式的,如下圖,五世一提式的如文中圖2。

圖4:牒記式世系表

從原則上說,一個家族無論成員多少,都可以把他們的信息組織進這個樹狀圖中。可是實際上卻受諸多條件限制。

第一點,如果家族傳承時間久遠、成員眾多,這個圖表會很長,長到紙張容納不下。

做一假設:一個包含20000多個名字,傳了30幾代的家族如果用一張樹狀圖表達出來,您估計得準備多長的紙?

有個家族就試過了:他們把始遷祖至十八世這18代男性成員的名諱做成了一個折頁,結果這個折頁完全展開後長達15米!現在他們已發展至30幾代,如果都放進樹狀圖中,這長度不可想像。

圖5:長達15米的折頁式世系總圖

第二點,樹狀圖要素越簡單,結構越清晰,越讓人容易理解。

如圖3世系圖所示,除去主要名諱外,僅僅有右上角有「一二三四」等表示兄弟排行的數字及右下角表明傳承與遷徙的簡單說明。如果名諱旁再加上這一成員帶有的諸多信息,那麼結構會十分複雜,不僅讀譜人搞不清楚,連編修者也會陷入超密集信息所帶來的思維混亂中去。

那麼世系圖(樹狀圖),對編輯者與族譜修編有何作用,又應該如何合理使用呢?

第一、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存在。

首先,修(續)譜者,在頭腦中應始終存在著這樣一個圖,辨別縱向的親代關係與橫向的兄弟關係。

相關焦點

  • 家譜實操之四:4大理由支持電子表格排世系圖表,首先是簡單易行
    家譜的主要部分是世系圖表。下面是世系簡圖:下面是世系詳表(此為「十世一提式」世表):這篇文章以世系詳表為例,拆解下家譜的電腦排版。主要工具:WPS電子表格和文本文檔。01為什麼使用電子表格排家譜?有4大理由。悅華在長期摸索中發現,用電子表格錄入家族成員信息和預排世系圖表,方便、實用,簡單、易行。第一,電子表格和家譜的世系圖表設計思想高度一致,電子表格分列和行,而世表也分列和行:縱列為代際關係,橫行為兄弟關係。
  • 你知道甲骨家譜嗎?關於甲骨家譜的歷史是怎樣的呢?
    家譜是古代記述家族世系、淵源以及事跡的史書,家譜的歷史比正史、方志還要悠久。家譜種類繁多,而甲骨家譜是我國最早用文字記載的家譜,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甲骨文是殷商時期王室貴族用於佔卜記事或祭祀等,刻在龜甲獸骨上得名。在史記中記載了古代的社會經濟地位,庶民在甲骨文化時期沒有條件刻制家譜,只有帝王貴族之家有家譜。
  • 家譜的發展歷程以及狀況
    編纂家譜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說世系、序長幼、辨親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且比較關注親親之道的提倡。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家譜是影響人數最多、影響時間最長、影響面最廣的書籍之一。家譜是以記載一個血緣家族的世系與事跡為主要內容的史類文獻。
  • 對家譜一概不知,該如何修譜?
    家譜自古以來就有「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說法,就是因為修譜一事太過於重要,家譜編修委員會一點也馬虎不得,所以才這麼慎重。 如果隨意應付,在不知家譜相關知識的情況下,就盲目去編修家譜,等到家譜印刷完成,分發到族人的手中,才發現,世系是錯亂的,文字是錯誤的,人名也是錯誤的,就連始祖的世系都沒有搞明白。
  • 家族文化|對家譜一概不知,該如何修譜?
    家譜自古以來就有「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說法,就是因為修譜一事太過於重要,家譜編修委員會一點也馬虎不得,所以才這麼慎重。如果隨意應付,在不知家譜相關知識的情況下,就盲目去編修家譜,等到家譜印刷完成,分發到族人的手中,才發現,世系是錯亂的,文字是錯誤的,人名也是錯誤的,就連始祖的世系都沒有搞明白。
  • 這家譜有你的名字嗎?
    註:用百度APP點擊[關注]右上角【耳機聽筒模式】就可以收聽了問:什麼是家譜?答:「家譜」又稱族譜、宗譜、家乘、通譜、統譜、世譜、支譜、房譜等等,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的書。名稱各異,其內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區別而已,現在一般統稱家譜或族譜。家譜是系統記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況的歷史圖集。而現今以「姓氏」為代表家譜、族譜、宗譜系統記載等!
  • 深入探討:浙江家譜價格是多少推薦
    ;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藏有中國家譜2594種,其中徐姓有67種,居第六位;山西社科院家譜資料研究中心藏有家譜2565種,其中徐姓有63種,居第八位民國時期也是編修家譜盛的時期,中國現存的家譜大都出於這一時期,其內容之充實,體例之完備,都是其他各代家譜所不及的出於這一時期的《江陰梧塍徐氏宗譜》《涇川徐氏宗譜》便是中國傳統家譜中的典範徐姓家譜大多有固定的體例和格式,一般包括譜名、譜序、凡例、譜論、遺像、恩榮錄
  • 家譜編寫進行協作時代,子孫網共享平臺開創家族文化傳承新紀元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體系中,家譜一直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僅能夠記錄家族來源、遷徙的軌跡,同時也將家族繁衍生息、婚姻以及家約族規等信息包含在內,堪稱家族的生命史。然而,很多家族的族譜支離分散,後人難以對家譜信息進行查看或修改,此外由於缺乏專業知識,如何創建新的家譜也困擾著現代人士。
  • 家譜排版只兩步:一建個模板,二把內容粘進去!比大象進冰箱容易
    舉個例子,比如墨線白描的先祖像,雖然是黑白色,但如果用掃描儀黑白制式掃描,原圖中其墨線的洇化、飛白等效果就出不來,無法還原原圖細節。而用彩色制式,解析度越高,細節保留越多,在列印、輸出前,將圖片改成灰度模式即可。
  • 世界上最長的家譜:記錄至今90代2700多年,比孔子家譜早160多年
    譜系從柳下惠至今一代不缺,非常完整,已接近90代。該族系一直追溯到黃帝,單從柳下惠算起,該家譜也比近年媒體報導的世界上最長的孔子家譜要早160多年。根據該族譜記載,始修譜系的是柳下惠8代孫展邁。「展邁,字子越,不求利達,銳志潛修,仰溯先德,創修世系,以垂於後。」柳下惠10世孫展瑞又進行了第二次修譜。
  • 中國人,為什麼都要有一本家譜?
    在讀到家譜之前,馬未都從來不知道父親的這段往事,也不知道是怎樣的因緣際會,使他降臨到世上、生活在北京。 千年來,人們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跡記錄下來傳給子孫,以此證明家族的存在、延續家族的血脈。這就是家譜。 通過家譜,我們仿佛和自己的家人,隔空相聚。
  • 請學生寒假製作家譜背後的教育深意
    維揚書生杭州千島湖建蘭中學今年寒假的一項作業比較特殊——為了喚起學生對家風的記憶與溫暖,學校布置了一項特殊的項目化學習作業:製作一張你的家譜。學校請家長與孩子一起用圖表呈現,至少五代,從高祖父母到孩子的全部男女親屬的姓名、生卒年月、職業、居住地遷移情況。(1月16日澎湃新聞網)杭州千島湖建蘭中學今年給學生布置的這份寒假作業,其背後有著多重教育深意:製作家譜,是學生自覺接受家風家訓教育的生動實踐。
  • 杭州一中學寒假請學生製作自己的家譜:圖表呈現,至少五代
    杭州千島湖建蘭中學寒假請家長幫助孩子製作一張自己的家譜。校方供圖杭州千島湖建蘭中學今年寒假的一項作業比較特殊——為了喚起學生對家風的記憶與溫暖,學校布置了一項特殊的項目化學習作業:製作一張你的家譜。學校請家長與孩子一起用圖表呈現,至少五代,從高祖父母到孩子的全部男女親屬的姓名、生卒年月、職業、居住地遷移情況。具體要求:①記述1~3個家人的典型故事;②總結提煉自己的家族的家風、家訓;③特色介紹、如家族傳統生活習慣;④圖文結合,有照片更好;⑤開學後學校組織評比、表彰、展示。
  • 辛亥百年後的滿族姓氏與家譜
    如康熙之子以「允」字始;雍正之子以「弘」字始等。 2、注重字義。這方面例子極多。 3、以數字為名。如:四十一(多鐸六世孫)、六十八(阿拜五世孫)。 4、崇佛取名。如:普照、鐵保、觀音布等。 國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譜。家族的譜書即是一個家族的歷史。
  • 基因家譜之中華蕭氏DNA尋根初探
    其後漢有蕭何、蕭望之世家,南朝有齊梁皇族世家,唐代有八葉宰相世家,宋代蕭氏則興起於江右之臨江與廬陵。宋之後,或因天災人禍,或因士農工商,江右蕭氏遍徙天下,特別是南方的兩湖兩廣川渝雲貴,其蕭氏家譜所載源流,大多指向江西。可以說,今天中國蕭氏的源流,相當大一部分會聚焦於江西。即便如此,詳觀江西蕭氏各派族譜,源流之記載,仍然差異萬象。
  • 請學生製作家譜的寒假作業背後的教育深意
    杭州千島湖建蘭中學今年寒假的一項作業比較特殊——為了喚起學生對家風的記憶與溫暖,學校布置了一項特殊的項目化學習作業:製作一張你的家譜
  • 常見的世系斷代情況,多出現在什麼時期?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現今人們生活逐漸富裕,但仍不忘努力的尋找中國古老文化的根源。「上必有祖宗所創起,下必有子孫所傳承」,正是因為先輩們的代代傳承,才使我們有幸來到這個世界上。對先祖的追思,對根的追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
  • 沛縣孫氏迎風破浪修家譜
    由於兵荒馬亂、水災頻仍,居賢公的後人大多又遷居外地,直至11世的繼懷公,他的5個兒子分居沛縣各地,老大憲鴻居住孫井、老二憲魯居住孫河、老三憲曾居住孫大莊、老四憲貢居住孫橋、老五憲閔居住孫莊,這就是沛縣孫氏各支系的由來和基本脈絡,這和原來所認識的格局基本相同,這就更加深了沛縣地區孫氏同屬一脈的認識,更加深了孫氏族人的密切關係。
  • 你知道家譜中人物傳記怎麼寫嗎?
    在新續修家譜中人物傳記是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內容。 那麼,家譜人物傳記到底該如何寫呢? 1、明確人物傳的範圍和標準 人物傳的範圍很寬,不受地域和籍貫的限制,凡是族中人都可以作為立傳對象。但前提是族中有一條立傳標準。
  • 包公第38代傳人現居江蘇南通 包氏家譜曝光
    原標題:包公第38代傳人現居江蘇南通 包氏家譜曝光        珍藏包氏家譜她名叫包紹芝,今年77周歲,其高祖為清朝書畫家包弼臣,姑母為臺灣銘傳大學創始人包德明。包紹芝全家一直很低調,其包公傳人身份,因最近公開珍藏多年的包氏家譜才被人所知。  1、南溪包氏源流 記錄家族變遷  「南溪包氏自清康熙末由閩杭入蜀定居,迄今十二代。包氏之族,詩書世家、績德世系,為善世族也……」5月24日上午,記者有幸在包紹芝老人家親眼目睹了這本名為《南溪包氏源流》的包氏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