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印象中,地鐵公司只是一個運輸者。但是東京地下鐵玩起了各種花哨的點子——在提供優質基礎服務基礎上,那才是一個充分挖掘城市魅力的交通公司該有的樣子。當然,也都是競爭逼的。
看過東京電車地鐵交通圖的人,都會震驚於這個城市線路的複雜程度。僅僅是在東京,就有17家地鐵電車公司運營的上百條線路。地鐵公司中,除東京地下鐵(東京Metro)外,還有由東京都交通局運營的都營地下鐵。很多時候,由於運營公司不同,這些錯綜複雜的線路並沒有出現在一張交通圖上。
在這些競爭者中,東京地下鐵並不是「最強角色」。
截至2016財年,東京地下鐵共擁有9條地鐵線路,日均運輸707萬人次,運輸事業收入佔據總收入的80%。另一運輸巨頭JR東日本規模更大——2016財年,其運輸事業收入不僅是東京地下鐵的5倍多,這部分收入也僅佔其總收入的68%。
私人控股的鐵道公司們也毫不遜色。目前市值較高的三家私鐵——東急電鐵、小田急電鐵、西武鐵道,2016財年,這三家公司運輸事業收入都只有東京地下鐵的一半左右,但在總收入版圖中,它們的運輸事業收入最多只佔三成。
對比之下,東京地下鐵面臨收入高度單一化的尷尬局面——即便它的站點遍及東京中心繁華商圈。它需要像其他公司那樣,提高車站內部設施的利用率,帶動車站內部及周邊商鋪的消費。
僅在2016年,這家地鐵公司就推出了好幾個項目,其中輻射面最大的當屬「Find MyTokyo.」企劃。每個月,它都會推薦一個車站,向人們宣傳這個車站周圍的店鋪、景點、街道活動,鼓勵人們走出家門。截至12月底,新企劃已介紹了9個車站周圍的77家美食店鋪、旅遊景點與街道活動。
這是「Find my Tokyo.」2017年1月的主題海報,最近,該企劃由演員石原裡美代言。東京地下鐵在地下通道內大量發布系列海報,號召人們發現新的讓自己心動的場所。
在東京,很多鐵道公司之間實現了不同線路的無縫換乘——鐵道公司之間籤訂了合約,相互租用鐵軌與設施,所以乘客們不需要出站換車,就可以乘坐一家公司的電車「直通」到其他公司的線路站點上,但換乘費用會自動累加。
東京地下鐵的130個未與其它公司線路直通的站點中,最繁忙的站點是池袋站,每天有50多萬人次乘坐。即便是排名第十位的東京站,日均也有近20萬人次乘坐。但在2016年「FindMy Tokyo」企劃中,除了最早推薦的「門前仲町」站和12月的「赤羽巖淵」站外,其它大多是排名70左右的小站,日均乘車人次只有五六萬人。
與那些綜合大站相比,這些小站大多不是複合線路站點,而是由東京地下鐵專有,遠離其它競爭對手。另一方面,東京巴士網絡僅是地鐵與電車網絡的補充,間隔時間也較長。這就意味著,當你被企劃中介紹的某個區域吸引了注意力,「東京地下鐵」這一工具常常會成為公共運輸第一出行選擇。
這也是東京地下鐵為解決收入來源單一問題做出的策略選擇。與其他交通公司相比,東京地下鐵歷史更短,也失去了在城市規劃早期佔領、開發優質地段的時機。
另一方面,要想像私鐵那樣開發足夠的商業設施,既需要資金,也需要時間。開發已有站點周邊的潛力也就成為更有性價比的選擇。但由於它並不是擁有聚集人流的商業百貨店業主,所以,它必須更主動做一些事。
石原裡美已經幫東京地下鐵拍了20支推廣廣告。這支介紹「門前仲町」站附近漁師料理的片子,在Youtube上已經有了接近20萬點擊量。
為了增加人氣,有時,它甚至承擔了部分「旅行社」職能。為了配合「Find My Tokyo.」每個月的推薦車站,東京地下鐵會組織以車站為核心的散步活動。它擔任「旅行組織者」角色,以不同車站為起點和終點,為參與者們設計一條10公裡左右的步行路線。
在2016年,它第三次舉辦了地鐵解謎探險活動。東京地下鐵與實地解謎遊戲公司SCRAP合作,以東京為解謎舞臺,以達到「探索東京」目的。解謎站點的設置思路也與「Find My Tokyo.」企劃一樣,既有帶有商業設施的大站,也有具有東京地下鐵自身特色的小站。前兩次地鐵解謎活動共吸引了約6萬人參與。2016年這次將一直延續到2017年1月31日,迄今已有約4萬人參與。
遊戲參與者需購買內含一日乘車券、價值2160日元(約合人民幣130元)的遊戲包,在得到線索並解開謎題之後,前往新的地鐵站附近解謎,直至找到最終答案。3年來,這個活動每年都會在地鐵貼出宣傳海報。
挖掘東京這個城市的魅力,然後用這些吸引人乘坐地鐵——這也可以說是東京地下鐵各種企劃的核心出發點。那些與市內各大展覽館、音樂會的門票優惠合作也是出於同一目的。
傳播公益也是提升聲譽的一個好方法——問題是怎麼做不讓人覺得說教。從1974年9月開始,東京地下鐵地鐵站內以及車廂裡都會更換這種禮儀海報。它並不枯燥,也更容易深入人心。
2016年的禮儀海報以漢字為主題,2015年和2014年分別以童話故事的主角和動物為主題,這三張都在提醒乘客不要在車內大聲講話。
它也在不斷改進各種設計,那些髒亂的傳統地鐵形象是它極力避免的事。「銀座線」是日本第一條地鐵線路,可想而知,它此前也面臨各種老化問題。2012年,東京地下鐵先是改進了車廂設計,沿用了最早一代銀座線的車型配色。
銀座線1000系新電車的最大特點在其亮黃色的車身以及深紅色的車頂,與1920年代銀座線剛開通時期一樣。區別於當下流行的以銀白色為主體的色彩搭配,這種復古的明亮的黃色反而使電車顯得與眾不同。
最近三年,它以「傳統與現代融合」為主題,已針對銀座線沿線5個區域,連續舉辦了3次車站設計比賽。
這家擁有東京第一條地鐵線路的公司也希望自己看起來更「年輕」一點。
2016年,它們啟用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卡通人物——哆啦A夢作為形象代言人。除了出現在各種廣告和海報中,它也代表東京地下鐵出席各種宣傳活動。另外,這個高知名度卡通形象也能夠吸引國際注意力。
此外,它還打起了「熊本部長」的主意。從2012年起,東京地下鐵銀座線開始用新型1000系電車逐漸取代舊型01系電車,它曾將部分01系電車轉讓給熊本電鐵。熊本電鐵曾在其中一輛車廂噴塗上各種姿態的熊本熊,這種「熊本熊電車」運行後頗受歡迎。
那麼,最後問題來了
你的城市
交通系統怎麼樣?
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