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講故事:《武技》,一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

2020-12-22 會講故事的明月

先講故事,說在山東淄川縣有個姓李的富家公子,我們就叫他小李,這個小李從小喜歡練武,性情豪爽,愛結交武林中人。

一天,小李正在後院練武,家人來報說來了一個化緣的僧人,小李本來就是豪爽之人,又樂善好施,就讓家人把僧人請進家中,好吃好喝招待。僧人吃飽了很感激,見他院子裡放著兵器架子和石鎖等練武用具,便說:「看樣子公子是個愛習武之人,我曾在是少林寺呆過,有點武藝在身,願意教給你。」小李聽了非常高興,就請僧人住在家裡的,並給他供給豐盛的夥食,從此每日跟僧人學武。

學了三個月,小李自覺武功大增,不禁洋洋自得起來。一天僧人問他:「公子,你覺得武藝學得如何?」小李回答說:「行了!師傅,您的武藝,我已都學到手了!」僧人聽了,笑著讓他練練看。小李也不推辭便脫下外衣,練了一套少林長拳。只見他一會兒像跳躍的猿猴,一會又像飛舞的仙鶴。練完後,小李氣不長出,很驕傲地站在那裡。僧人看他練完笑笑說:「還不錯。你既然已全部學到了我的武功,就讓我們來比試比試,分個高低。」

這小李也早想與僧人較量一下。於是二人便拉開架勢,你一拳我一腳地打在了一起。誰知才交手幾合,小李就被僧人一腳踢得仰面朝天,跌在了一丈開外。僧人跳出圈外拍手大笑說:「公子你還並沒學到我的全部功夫啊!」小李趴在地上既慚愧,又沮喪,便請師傅繼續教他。僧人又教了十幾天,就告辭說少林寺有事要離開,臨走時叫小李自己在家安心習武,不要出去惹事,在外邊也不要提他這個師傅。

僧人走後,小李繼續每天按僧人的要求練武。此間小李和不少高手過招,都取勝了,方圓百裡之內很少能碰上對手。這讓小李不由沾沾自喜,覺得自己這武功也算天下無敵了。

轉年,小李去濟南辦事順便會幾個武林中的朋友。一天他和朋友在街上見一個帶發的少年尼姑正在擺場練武,四周擠滿了圍觀的人不時發出喝彩之聲。小尼姑練了一會,對眾人說:「我一人在這裡翻來復去地練,也太冷清了。有哪位行家,請不妨下場來一起切磋一下!」小尼姑一連招呼了三遍,大家面面相覷,始終沒一個下場的。小李在一邊看了,心想,不就是個小尼姑嗎?有何本領。於是他分開眾人來到場中。小尼姑見有人應招,很高興。兩人稍作謙讓便打在了一起。才交手幾回合,小尼姑忽然跳出圈外,拱手說:「公子你這是少林派的拳法。請問你師傅是誰?」小李開始不肯說,因為僧人臨走前叮囑過他。怎奈小尼姑再三詢問,小李只得把師傅說了出來。小尼姑聽後拱手說:「原來憨和尚是你師傅,既然這樣,我們不必較量了,我甘拜下風!」

小李見對方認輸有些不甘心,自己還沒展示武藝對方就認輸了,於是再三要求和她比試一下,而小尼姑堅決不肯。此時圍觀眾人也都在一邊慫恿二人比試一下,小尼姑無奈只好說:「你既然是憨和尚老師的弟子,那我們都算同門,那就點到為止,」小李見小尼姑一直示弱,心想你雖然也出自少林,但一個女流有什麼本領,看我如何打敗你。

於是,兩人重新打在了一起。可剛打幾合,小尼姑忽然又住手不打了。小李不解地詢問緣故,小尼姑只是笑著,也不說話。小李以為她膽怯了,非要和她比到底不可,小尼姑只好又動手。沒幾下,小李發現對方一個破綻,便飛起一腳向小尼姑踢去,哪知小尼姑並不躲閃而是併攏五指,手掌像利刃一樣,往下輕削小李的小腿。小李只覺膝蓋下一陣巨痛,像被刀斧砍中了一般,一下子摔倒在地,再也爬不起來。小尼姑見小李倒地,忙笑著說:「太冒犯公子了,請不要見怪!」而此時小李已經疼得滿頭大汗,腿也動彈不得。後來小李被朋友背了回去,養了一個多月能下床。傷好之後的小李銳氣全無,再也不敢輕易與人比武較量了,每日在家中閉門專心練武。

又過一年,一天忽然師傅來家中看他,小李便向師傅講述了這件往事。師傅聽了大驚說:「你也太魯莽了!惹她幹什麼!這尼姑是少林高手,長的年輕實際與我我相仿,輩分比我還高。幸虧你先把我的名字告訴了她,不然,你的腿早就斷了!連我也要讓她三分。小李聽罷驚出一身冷汗,羞愧的無地自容,心說:「人不可貌相,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呀」。

從此小李便又把僧人留在家中,每日與僧人研習武藝。轉年小李變賣了家產和僧人一起外出雲遊尋訪武林高手,後來便隨僧人在少林修行習武,經過幾十年苦練,小李最終成為武林高手。

明月點評:上面這個《武技》的故事出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講述一個愛好習武的青年與少林高僧學藝不久就自認天下無敵,結果被另外一位少林高手輕易擊敗的故事。而故事結尾關於青年悔悟繼續修行成為武林高手的部分則是明月為了故事更完整更有意義而加的。其實這也應該是蒲松齡先生要表達的意思即:學無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有勤學苦練才能有所成就。

而故事中這個年輕的習武者小李自認為跟師傅學了幾個月就得到了少林真傳,在沒遇到高手時覺的無人能敵,那知在真正高手面前變得不堪一擊。好在後來能悔悟也算虧沒有白吃。雖然小李是書中人物,但現實中這樣的小李又有多少呢?

相關焦點

  •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做人有多大氣,就會有多成功。 優雅是遵從內心活成自己幸福快樂的樣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不攀附,不將就。
  • 讀完蒲松齡的《武技》才知道,人這一輩子有個道理不能忘
    和尚為了報答李超的留住之恩,便說:「施主,貧僧出家人身無金銀,無以為報,但我乃少林人士,如果施主不嫌棄,想以武技相贈。」李超聽了很高興,便對他行了拜師禮,跟隨和尚一同學習武技。大概學習了三個月,李超的手腳功夫有了很大的進步,便覺得有些飄飄然。
  • 明月講故事:《九山王》一個中式版的基督山復仇記
    大家好,我是講故事的明月,今天講個中式版的基督山復仇記。話說在清朝初年,山東曹州府有一個姓李的書生,人們都叫他李生。李生家裡很富有,在他住的宅子後面有一個幾畝地的園子,由於常年無人居住便一直荒廢著。一天,來了一個老者,願出一百兩銀子作租金租下他荒廢的後園。
  • 明月幾時有?月亮的故事,夢幻又有趣
    古往今來,天空中的那輪明月,實在是吸引了太多人的目光。詩仙李白淺白的詩詞孩子們耳熟能詳:「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蘇軾發出問題傳唱至今「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更有詩人一個人喝酒,感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講好故事,是一個人溝通的最高境界
    如果你想成功影響他人,最好在講述之前,講好生活的故事,生活是一個更大的故事場景,你是故事中的角色,你的所作所為成為別人判斷你的依據,一個誠信謙遜的人的故事更容易讓人接受。2. 生活不是缺乏故事,而是缺乏發現故事的眼睛。生活處處是故事,人生時時在經歷,我們需要保持敏感的關注,以想像力和創造力,賦予生活情感和意義。
  • 以前村裡老人講的鬼故事
    村裡老人講過的鬼故事以前村了老是停電,一沒電了我就和幾個小夥伴就去聽我三爺爺聽他講故事,沒電了講鬼故事更刺激,我三爺爺是村裡最會故事的人。有一次聽三爺講了關於我們村的故事,我們村有一個80多歲的老太太,從我記事時他家裡就只有他自己一個人,很少有人去他家,這次三爺爺就給我們講了關於他的故事,原來老太太不是我們這的人,老太太是民國時期的上海人,後來遠嫁到我們河南的,他的男人是我村的李振東我們都沒見過,三爺說我村的李振東比他大12歲,有個外號叫李洋人說的是他見過世面
  • 細思恐極,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細思恐極,恐怕多到如天上的繁星,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中國羽毛球的未來,我看到了希望,下一個「林丹」,正在中國某一個城市「孕育」中!
  • 「趣聯妙對故事第九集」蘇子瞻年少輕狂,白頭翁問字暗告誡
    蘇軾像(來源網絡)今天咱們不說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也不談他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談他的「竹杖芒鞋輕勝馬 一蓑煙雨任平生」;更不說他的書法。我們就扒一扒他的糗事。這樣的一個人有點小傲嬌也是可以了解的,畢竟人家有才,而且是太有才啦。據說蘇軾年輕的時候取得了一些成績有了名聲後,不禁是沾沾自喜,有點驕傲了,用現在的話就是「翹尾巴了」。一次他為了展示自己的才學,寫了一副對聯掛在自家的大門外。
  • 《故事力法則》:每個人都會講故事,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講好故事
    美國知名演說家安妮特·西蒙斯曾經說過,「一個好故事總是充滿溫情的,不像數據那樣冷冰冰,所以總是能打動人心裡最柔軟的部分,不管一個人多麼有心機,多麼強硬,都會被好故事影響。用講故事的方法去與別人溝通,這就是故事思維的核心。」誠然,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女(男)同學,或是來自親眼所見,或是親耳所聞,或是親身經歷......
  • 《講了100萬次的故事》:藏在故事裡的力量
    《講了100萬次的故事》這套書,在文本上大都有一定的經典性,這是口頭文學和書面文學相遇產生的結果。但故事的魅力在於講述,而講故事不僅僅需要文字,還需要表情,需要語氣,需要肢體語言,在這個意義上,《講了100萬次的故事》只是一個資料庫,裡面的每一個故事,都等待著,第1000001次被講述。所以,開始講故事吧。
  • 明月說《聊齋》:《鴞鳥》,一個夜貓子進宅的故事
    先講故事,話說清朝康熙年間,山東長山縣有個姓楊的縣令,為官極其貪婪。有一年,朝廷派兵西徵平叛,由於軍馬短缺,康熙帝就下令購買民間的騾馬用來運送軍糧。這個楊縣令正好找藉口,開始大肆搜刮。原來,這兩位商人有四頭健壯的騾子,被楊縣令搶了,出門在外,又遠離家鄉,丟失了財產,沒法回家,他倆打聽到各縣老爺都住在這裡,於是他倆就跑來懇求各位老爺給講講情,讓楊縣令把搶走的騾子還給他倆。三位縣令開始覺得為難,後來見他們可憐,於是便答應下來,正好這楊縣令也住在店中,於是三人決定一塊去拜訪楊縣令。
  • 歌詞講故事——把故事裡的事說給你聽——說說《故事就是故事》
    這世上所有的人內心深處都需要至少一個好故事,現在的人們尤甚。普通人無法去實現自己心中那個盪氣迴腸,波瀾起伏或細膩溫婉的故事,於是便訴求於別人講的故事,在別人講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沉浸在故事中,或體驗,或療傷。
  • 寶寶聽完奶奶講故事,嚇得發燒,寶媽詢問後得知奶奶講了這故事
    奶奶愛講故事,只要孫子瞪著眼睛聽,她就不停地講,什麼童話故事呀,成語故事呀,小動物長什麼樣啊,怎么喝水呀,都吃什麼呀,講得津津有味。漸漸地,孫子大了,故事也講得差不多了,沒什麼可講的了,現在孫子五歲了,上幼兒園了,開始對人們生活中的各種事情感興趣,放學以後總纏著奶奶講,奶奶就講自己在農村生活的一些事情,孫子覺得很有趣。可是這一天,一家人吃完飯,奶奶照例給孫子講故事,講完故事就回屋睡覺了。
  • 講不好故事仍然是硬傷!
    但是,在講好一個故事方面,《姜子牙》還是引發了廣泛爭議。不少網友認為,《姜子牙》的故事情節存在不少邏輯上的硬傷,尤其是結尾部分顯得過於倉促。都說中國的動畫片離不開《西遊記》和《封神榜》,從早年的《大鬧天宮》到《寶蓮燈》,再到《大聖歸來》、《哪吒》和《姜子牙》,要用動畫片講好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既要講出新意,又要講出一些深度,的確不太容易。正所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講故事也如烹調一般,眾口難調。
  • 《姜子牙》救一個人還是救一百個人的故事
    [doge]中國神話故事是動畫電影創作者的無窮寶庫,而封神演義是這座寶庫裡的王座。現在姜子牙已經打開了這座寶庫的大門。不求一戰封神,只願未來可期。 《姜子牙》這部電影講的是「救一個人還是救一百個人的故事」,帶我們探討了到底要空喊」拯救蒼生「這個又大又虛無的口號,還是切切實實地救助身邊的一個弱小的個體
  • 明月講故事:說說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的神器「方天畫戟」的最終下落
    大家好,我是「說歷史講故事」的明月。今天讓我來說說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的「神器」方天畫戟的最終下落。 要說起呂布和他的方天戟,我們要從正史和演義兩個方面來講。 先說正史,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
  • 故事曲折黑暗 畫風華麗詭異!《恐怖寵物店》究竟講了什麼樣的故事?
    《恐怖寵物店》中每個短篇故事均以英文D開頭的字為標題,比如說Daughter,Delicious,Despair,還有Dual。貫穿故事的中心主旨,實是日本乃至全世界人們深愛的愛情,欲望,與死亡。漫畫第一部於1994年至1998年期間,在現今已經停刊的靈異怪談雜誌《Apple Mystery》連載。
  • 講故事,賣紅酒
    講故事——這可是一個不錯的廣告營銷方案。在廣告中,為消費者展現一個與他們息息相關而又生動有趣的形象,那麼成功就近在咫尺。 在葡萄酒領域,講故事已經是眾所周知的銷售策略,尤其是在社交圈和媒體界。因為所有人都是媒體的傳播者,也是社交的主體,當然所有的釀酒師和酒商在本質上也不例外。所以對於酒商們來說,在芸芸眾生中鑑別各自客戶群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 張震講恐怖故事二十年,卻最害怕老婆分娩
    聽過電臺的朋友一定對《張震講故事》這個欄目不陌生,《張震講故事》是張震於1997年3月推出的廣播節目,1998年9月28日主持遼寧人民廣播電臺「張震時間」節目,99年至今創作推出大量精品恐怖故事,風靡長江以北各大院校。每到午夜人們會聚在一起打開電臺聽張震講鬼故事,聽完後恐怕好幾天都不敢一個人睡覺和走夜路。
  • 《講了一百萬次的故事》之來自於「戰鬥民族」的童話故事
    聽大人們講故事,應該是很多人在孩提時期美好的記憶之一。回想在幼童時期,每當夜晚臨睡時,總會央求大人們為自己講述一個精彩動人的故事來聽。而當自己長大成人,有了孩子為人父母之後,也會將自己當年所聽到的那些睡前故事講述給孩子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