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西瓜管理方法,優質高效栽培技術,值得收藏!

2021-01-12 農資鄉鎮

露天西瓜管理技術

一、謹慎選擇育苗土

育苗的好壞是西瓜生產成功與失敗的關鍵。育苗土配製是否科學合理又是育好苗的主要條件。多年實踐證明,瓜苗的滯長、老化、壞死等多數是因育苗土配製不合理而造成的,配製西瓜育苗土方法和注意方面。

1、腐熟農家肥40%+園田土

(稻田土、河塘土、腐質土)60%+化肥+農藥。農家肥,最好為腐熟的豬糞(儘量不用雞糞、牛糞、炕土及被廢柴油汙染的農家肥和未充分發酵腐熟的鮮畜禽圈糞,這些糞肥有很強的抑制菜苗根系生長和燒根的作用);園田土(注意噴灑過除草劑等農藥和耕層下的生土以及黃黏土不要用,儘量不用種過瓜類的園田土。

2、山林落葉腐殖質土

用農家肥、落葉腐殖質土和園田土各1/3的配比很好。但最好不用針葉腐殖質土,它酸性強,易造成瓜苗滯長。)化肥,每立育苗土大約1500公斤,每1000千克育苗土加入硫酸銨和磷酸二氫鉀各1.5千克。(儘量不用尿素、碳酸氫銨和二銨來代替,也不宜用質量低劣的複合肥育苗,因這些化肥都有較強的抑制瓜苗根系生長和燒根的作用。)農藥,為防止地下害蟲危害和苗期各種病害的發生,每立方米育苗土(1500公斤)中需加入50%甲霜靈和50%福美雙各100克,惡黴靈15克,50%辛硫磷50亳升(或1.8%的阿維50亳升)。

3、農家肥和園田土

農家肥和園田土過篩,再拌入硫酸銨和磷酸二氫鉀,經充分攪拌後放在棚內堆制,最好放置2個月,在育苗前兩個月將育苗土準備好。  如果配製的育苗土太過黏重,成泥,可酌情加入一些細碎爐渣、沙和稻糠等。

二、做好播前的種子處理

1、曬種:

曬種在催芽前3—5天進行,選晴天中午,把種子薄薄攤在葦席上曬2—3小時,連續曬2—3次,每天中午前後曬3-4個小時即可。曬種時,每隔1-2個小時翻動一次,使之曬得均勻。曬種可以去黴滅菌,提高種子原生質濃度,曬過後的種子,發芽整齊,出苗速度快。

2、浸種:

一是西瓜種子浸種,曬種後,先用清水把種子浸泡溼潤,然後準備一盆沸水(約100度)和一盆冷水,然後將西瓜種子放入開水中快速攪拌5—7秒鐘,立即兌入等量冷水,使水溫降至50—55℃,並不斷加入熱水,維持此溫度,20分鐘,後再次兌入冷水,使水溫降至30℃左右,繼續浸泡5—6小時。

3、種子消毒:

把浸泡過的種子,充分搓洗,洗淨種皮表面上的粘狀物,然後把種子放入藥液中殺菌消毒,消毒使用的藥液是50%多菌靈或甲基託布津+72%鏈黴素500倍液,浸泡20分鐘左右取出,反覆衝洗,洗淨種子表皮殘留藥液,進行催芽。

地膜覆蓋方式與性能

西瓜生產應用最多的是無色透明膜。其透光性好,一般透光率為80%~93.8%,增溫2~4℃。規格多為0.015~0.02毫米厚聚乙烯透明膜,幅寬北方多用60~70釐米。近年來已開始採用0.007毫米厚超薄強力地膜,以降低成本,提高效能。此外,一些地區採用反光性較強的銀灰色膜,可驅避蚜蟲,減輕病毒病危害;夏季使用黑色膜及殺草膜,能有效抑制雜草生長,省工省力。目前,西瓜地膜覆蓋栽培方式有以下三種:

普通平蓋式

普通平蓋式 是最基本的覆蓋方式。其先將瓜畦做成中央隆起呈龜背形高畦,後將地膜展開,呈條幅式水平鋪蓋於瓜畦畦面。畦面高度及蓋幅寬度因地區而異。華北、東北等北方地區,西瓜生長期正值乾旱少雨季節,畦高10釐米即可;南方陰溼多雨採用20~25釐米高畦栽培。蓋幅寬度南北地區也有較大差異。南方宜採用幅寬100釐米以上的地膜,最好覆蓋全畦,以利梅雨季節防澇及伏旱季節保墒;北方乾旱地區,為灌水方便,幅寬宜為60~80釐米。

遮天蓋地式

作畦法與普通式相同,畦作好後,直接覆蓋一層地膜,幅寬70~80釐米。然後用楊樹條、柳枝、紫穗槐條等,彎成弓形或半圓形,順瓜行插成支架,成小拱棚狀。上扣1.2米幅寬、0.015毫米厚普通透明地膜。棚高30~50釐米,寬40~50釐米。該方式升溫快,10釐米地溫較普通式平均高2~3℃,因而可早播5~8天,提早成熟10天左右。但保墒性稍差,必須及時澆水,且易滋生雜草,應及早防除。同時,由於地膜很薄,抗風、抗拉能力較塑料棚膜差,覆蓋空間較小,氣溫較高時易灼傷瓜苗,應適時撤除。一般終霜過後10~15天,即栽植20~25天,瓜苗4~5片真葉,蔓長30釐米左右撤柵較好。

先蓋天后蓋地式

首先作好畦,然後按株距向畦面下挖深6~10釐米溝或穴,播種或定植。後直接在畦面上平鋪地膜,使播種穴附近形成一小空間,以利瓜苗生長。溝長寬為10~20釐米較宜。當西瓜子葉展平後逐漸在瓜苗頂部膜上扎孔或開口放風;2~3片真葉時用土塊頂起地膜,以防子葉貼膜而被烤傷或凍傷;到3~4片真葉、外溫15℃以上時,從放風口放出瓜苗,同時間苗,拔除坑內雜草,並將坑周圍土填至坑內,呈鍋底坑狀,再將原架空地膜落下鋪平,用土蓋嚴,以利保溫、保墒。注意在北側做一直徑10~15釐米半圓形擋水土埂,以防低凹積水浸苗。該法較遮天蓋地式節約架材,但效果稍差。

備足地膜

栽培西瓜前應根據栽植目的、覆蓋方式、生產面積等選定適宜的地膜種類、規格和數量。西瓜早春地膜覆蓋多用0.015~0.02毫米厚,幅寬60~120釐米地膜,用量按55%田間覆蓋率計算。如厚度0.015毫米,幅寬90釐米地膜,每公頃需 97.5公斤;若用60~70釐米,每公頃約需60公斤;採用0.006毫米超薄地膜,幅寬70釐米,每公頃僅需22.5~30公斤。備好地膜應置於乾燥,避高溫、高溼、日光直射處備用。

選擇地塊

栽培西瓜應選擇旱能澆、澇能排,土質較肥沃的沙壤土,最好表層為沙土,底層為壤土,兼有沙土與粘土的優點。若土壤偏粘,可冬翻深耙,增施有機肥,瓜溝壓沙、摻沙等進行土壤改良;若土壤過沙,易漏水、漏肥,應加強後期肥水管理。地塊最好是背風向陽、溫暖、墒好、地勢平緩,以利西瓜早熟豐產。

西瓜連作易遭枯萎病為害,應嚴格輪作。一般旱田輪作期為8~10年。水田輪作3~5年,水旱輪作為6~8年。選擇除避免西瓜連作外,不同前茬作物對西瓜生長發育也有不同影響。北方地區以收穫時間較早、休閒時間較長的玉米、高粱、小麥、穀子等作為西瓜前茬最好;棉花、紅薯次之;花生、大豆等地下害蟲較多,常咬食瓜根或幼苗,造成缺苗斷壟。而蔬菜特別是瓜、茄果類與西瓜具有共同的病害,因此,均不宜作為西瓜前茬。

整地作畦

瓜田在上年秋作收穫後,立即深耕,使土壤充分風化、疏鬆並積蓄大量雨雪,提高保水透水能力,為西瓜根系發育製造良好條件。早春解凍後耕耙一次,整平土地。播種或定植前15~20天,在瓜田按行距1.7米左右挖瓜溝,又稱豐產溝,掘地鬆土寬40釐米,深30釐米,將15釐米深表土挖出放在順季風的一邊,下面180釐米底土挖放在迎季風方向一邊。再將溝底土壤挖活,不必挖出。晾曬數日後回填,先將表土填入溝底,再將豐產溝兩側、兩溝間表土起出一層填入豐產溝中,填滿稍多耙平。

地膜覆蓋西瓜做畦方式應與前述地膜覆蓋方式相適應。北方為方便幹早灌溉,畦面多與地面持平或略高於地面8~ 10釐米,並分成大小兩個畦。小畦即瓜畦,寬60~70釐米,起壟成龜背形,壟面與壟溝高差10釐米;大畦即串蔓畦,寬130~140釐米,用於西瓜爬蔓,畦面高與瓜畦壟面持平,以利灌水。南方因多採用高畦栽培,故直接將瓜壟起高,把畦而做成龜背形,覆蓋地膜即可。

重施基肥

地膜覆蓋後,土壤中有機質分解加快。因此,若底肥不足,結果中後期易發生脫肥現象,且追肥又不方便,故應在蓋膜前施足基肥。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主,每公頃施37.5~75噸,尤以優質腐熟豬圈糞為好。一般將基肥總量的1/3結合耕地全田撒施,2/3施入豐產溝。首先豐產溝回填表土12釐米左右,將基肥分兩層施入,每公頃腐熟豬圈糞或農家肥30~60噸,磷酸二銨為225公斤,磷肥為750~1125公斤,餅肥為1125~3000公斤,與土充分混合拌勻。豐產溝最上層填入的10釐米表土不施農家肥,填完,高出地面10釐米為宜,底土則做成防風埂。為防止地蛆、螻蛄、蠐螬等地下害蟲為害,溝內施入基肥後,噴灑50%辛硫磷1 000倍液,然後糞、土、藥充分攪拌均勻。

鋪設地膜

鋪膜前應根據墒情,在瓜溝內灌足底墒水,一般為土壤手攥成團,落地即散開為宜。地面稍幹後做畦(壟),要打碎土塊,清除畦面秸稈、殘根、石塊、硬草等,以防扎破地膜。鋪膜時以3人操作較好。先在畦(壟)的兩側各開一條深約7~10釐米淺溝,然後將卷在光滑木軸上的地膜捆從畦的一頭(上風頭)將膜展開,先在畦頭用土壓牢,後向畦另一頭滾動展開地膜,隨展隨兩側壓土,注意地膜兩邊要拉平拉緊,使其緊貼壟面,不留空隙,壓於畦兩側壓膜溝內,一般壓10釐米寬,並用腳踩實,以防被風吐開。到另一頭時,再將斷開的地膜在畦頭壓牢即可。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儘量勿損地膜,一經發現破口,應立即用土封住,但不要壓土太多。此外,注意地膜表面潔淨,以提高透光率。

品種選擇

地膜覆蓋栽培上市期較設施西瓜栽培晚,價格偏低,故不宜選用產量較低的早熟品種,而應選用增產潛力較大,產量較高的中熟良種。尤應選擇適應當地的自然條件、食用習慣、抗逆性較強及大、中果型、高產、優質、耐貯運品種。北方可採用慶農2號、聚寶3號、新紅寶、新澄、太谷2號、中汴1號、中育 6號等;南方多採用耐陰溼多雨品種,如新澄、新紅寶、湘蜜1號、浙蜜1號、川蜜1號、蜜寶、平優l號等。

西瓜炭疽病

症狀 葉片上出現圓形或長橢圓形暗褐色病斑,不久後其中心部位微有凹陷、灰褐變,形成同心輪紋,病斑部位乾燥破裂。莖上形成暗褐色凹陷的圓形或長橢圓形小病斑,中心部呈灰褐色而乾枯,溼度大時,病斑上出現粉紅色粘狀物。果實上首先出現油漬狀汙點,逐漸擴大後變為暗褐色,生成輪紋並凹陷。溼度加大時,病斑上出現淡紅色粘狀物,乾燥後病瑚上出現裂痕。

發病規律 病斑上的分生飽子借雨水飛散,形成再侵染源。溼度適宜時,可在24小時內萌發出芽管,48小時內形成附著器,72小時內刺穿表皮侵入植株體。菌絲在組織內部蔓延形成病碗,並在其病琉上形成分生飽子,向其他植株傳播病菌。病原菌主要以菌絲形態附著,偶爾也以分生飽子形態附在殘留於土壤中的病株莖葉上越冬,翌年形成初侵染源。降雨多、氣溫較低年份發病增多。

防治方法

①農業措施 避免連作,選擇光線充足、通風良好、便於排水的地塊栽培,溼地等應改善排水條件。施足鉀肥,加強肥水管理。利用秸稈覆蓋,防止病原菌與土粒一同飛濺。病果和病葉等,應及時剔除深埋或燒毀。

②藥劑防治可用50%甲基託布律可溼性粉劑700倍液加 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 700倍液,或 50%苯菌特可溼性粉劑 1500倍液,或 80%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2%農抗120水劑200倍液,或2%農抗BO-10水劑2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或50%混殺硫500倍液,或50%克菌丹(又名開普頓、Orthoc)可溼性粉劑400倍液,或77%可殺得600倍液噴霧,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相關焦點

  • 全膜覆蓋西瓜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
    旱作雨養區利用測土配方施肥、全膜覆蓋等技術種植的西瓜,沙甜可口,商品性好,比露地種植的西瓜提前10-15d上市,經濟效益顯著,推廣前景非常好。此文著重介紹了在北方年降雨量約400mm的旱作雨養區,採用全膜覆蓋穴栽技術,通過選地輪作、選擇優良品種、提前育苗、整地、施肥、覆膜、點水移栽、病蟲害防治、適時收穫等管理技術要點,總結出了適合北方雨養旱區的西瓜高效栽培技術。北方農業旱作雨養區不具備灌溉條件,農業生產完全靠自然降水。
  • 春天怎麼種西瓜,西瓜高產栽培技術
    春天已經來到了,馬上就要到了種植西瓜的時候了。下面小編就為廣大農友支招高產:春天怎麼種西瓜,西瓜高產栽培技術為大家奉上。 西瓜高產栽培技術: 01 選擇抗病、高產、優質的良種: 中大果型西瓜可選擇西農
  • 大棚嫁接西瓜改良長季節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方法
    浙江大棚西瓜長季節栽培採用避雨措施、科學的肥水管理和整枝技術,越夏期間通風降溫,保證嫁接西瓜植株長勢穩健且不易早衰,西瓜始收期早、採收期長、產量高、效益好,大棚嫁接西瓜改良長季節栽培技術是在西瓜長季節栽培技術基礎上進行改進,採用前期密植、後期稀植措施。本文詳細介紹了浙江地區大棚嫁接西瓜改良長季節栽培技術。
  • 上海地區櫻桃優質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上海地區櫻桃優質高效栽培關鍵技術孫 清等中國櫻桃,原產於長江流域,距今已有 3 000 多年的栽培歷史;而歐洲甜櫻桃是由當時的傳教士、僑民引進國內,具體的栽培記錄始於 19 世紀70 年代,但是一直到 90 年代以後,我國甜櫻桃栽培技術才得到迅速發展。
  • 浙江省四季採收無花果觀光園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浙江省四季採收無花果觀光園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無花果為桑科果樹, 果實具有健胃清腸、 消腫解百毒的功效, 經常食用可增強人體的消化功能和提高人體免疫力, 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和抗衰老等有一定作用 。種植無花果、 藍莓、 枇杷等水果品種, 果園, 滿足人民群眾新的消費需求, 實現了水果優質高產高效的目標 。 現將開化縣池淮鎮四季採收無花果觀光園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
  • 西瓜種植技術|西瓜嫁接苗栽培管理關鍵技術
    當嫁接苗達2~3片真葉,與嫁接砧木完全癒合好後就應進行栽植,栽植後的溫、溼度管理基本同普通西瓜,唯嫁接苗在以下管理方面應特別注意:1、注意定植深度,及時去掉嫁接夾由於嫁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土傳病害的發生2、注意砧木腋芽萌發而影響接穗的發育西瓜嫁接栽培,不論是採用瓠瓜還是用南瓜作砧木,其生長勢均優於西瓜自根苗,特別是嫁接時,砧木根系發育粗壯發達,此時若因嫁接操作時去除砧木生長點不嚴不淨,根系吸收的水分和營養物質由接口處供給接穗的同時,又供給砧木的腋芽或留存的生長點,使其較接穗生長發育速度快而產生腋芽形成砧木的莖蔓葉片,既影響西瓜接穗的生長
  • 西瓜種植,科學管理與病蟲害防治,確保西瓜高產優質
    現在我國對西瓜品種的選育投入遠大於研究西瓜栽培技術的投入,所以即便培育出多個優良的品種,種植效果卻不理想。此外,西瓜種植戶過於關注西瓜的產量而忽略了西瓜的品質,只關注西瓜的個頭,不關注西瓜的口感,過多地施加膨大肥,為了降低成本,不施或少施有機肥和農家肥。在果實採摘時,為了賣個好價錢,不等西瓜成熟就提早上市,所以一些西瓜的內在質量非常低。
  • 江蘇設施草莓 - 西瓜輪作冬夏季產出高效栽培技術
    江蘇設施草莓 - 西瓜輪作冬夏季產出高效栽培技術劉彥文為滿足本地市場對冬季和高溫季節瓜果供應的需求,同時解決本地區冬季低溫及夏季伏缺季節瓜果生產設施利用率不夠高的問題,通過試驗示範,結合農民長期生產實踐,摸索出設施草莓 - 西瓜輪作冬夏季產出高效栽培技術模式
  • 大棚西瓜春連夏高效栽培技術
    近年來,東臺市農技人員和瓜農學習借鑑浙江溫嶺、台州等地區西瓜種植模式,結合本地西瓜種植特點,通過調整西瓜播種期、深溝高畦雙株定植,運用膜下水肥一體化技術、科學整枝等栽培措施,實行晚春育瓜苗、初夏長瓜、伏天賣瓜的一種西瓜簡約化高效生產模式,且西瓜品質不低於早春西瓜,每畝產量超過5000kg,效益1萬元以上。
  • 種植露天西瓜,要給西瓜「壓頭」嗎,為什麼?
    壓蔓的作用就是延緩西瓜藤的長勢,促進西瓜的開花與坐瓜。一般來說,壓蔓會在西瓜地坐瓜期使用。西瓜地坐瓜期,是西瓜生長的關鍵時期。在西瓜的坐瓜期內,對水、肥、溫度等都是很敏感的,一旦土壤中的水分過足,施肥量過多,溫度過高等,都容易造成瓜藤的瘋長,讓西瓜坐不住瓜。所以,對於露天栽培的西瓜來說,我們一定要在西瓜坐瓜期內控水、控肥。
  • 大棚吊蔓西瓜高產栽培技術,掌握以下步驟,保證瓜苗的出果率
    本文對北方大棚的西瓜吊蔓技術進行了歸納和總結,這其中包括了吊蔓西瓜栽培技術的基本步驟和需要注意的細節,並對西瓜的栽培過程中的培育生長環境的設置標準以及後期育苗的保障檢驗進行了規範,為北方大棚吊蔓西瓜的培育提供了有力的指導。
  • 功能性西瓜『中興紅2號』早春大棚吊蔓栽培技術,快學習下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品質、有益人體健康的功能性西瓜品種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高端的西瓜品種對其栽培管理水平和種植模式也要不斷地加以改進、提高。為了適應市場需求,高檔功能性小果型吊蔓禮品西瓜發展比較迅速,主要為簡易塑料大棚栽培,也有少部分日光溫室栽培。經濟效益可觀,又適宜市民觀光採摘,因此瓜農的種植積極性特別高。
  • 新疆滴灌冬小麥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1 技術概述 1.1 技術基本情況 2018年起,由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烏魯木齊試驗站馬兆亭、雷鈞傑二位同志組成新疆冬小麥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攻關團隊,對新疆滴灌冬小麥進行超高產技術攻關,通過3年的努力,不斷突破新疆滴灌冬小麥超高產紀錄。
  • 鬱金香栽培技術以及如何高效的管理!
    鬱金香具體施肥方法如下:①基肥:優質有機肥每100平方米施375~750千克,五氧化二磷0.75~1.2千克,氯化鉀1.25~1.35千克,基肥施入後,再一次深翻,使基質與肥料充分混勻,並拌入農藥。因此增施追肥亦是行之有效的技術措施,施追肥方法如下:a.鱗莖以生根而未萌發時,用磷酸銨和硫酸鉀溶液施入基質內,濃度為1%,每100平方米約用0.75千克。幼苗出齊後,再用硝酸銨、硝酸鈣追施一次,濃度與用量與第一次追肥相同。
  • 現代農業蔬菜栽培技術,掌握以下要點方法,保障蔬菜優質高產
    進入21世紀,溫室栽培技術不斷發展,在我國呈現機械化、產業化、技術創新化發展趨勢。同時,溫室大棚是當前我國現代農業蔬菜栽培的主要種植方式,隨著蔬菜栽培技術的不斷改良,反季節蔬菜越來越常見,受到社會廣泛認可。如何更好地使農業蔬菜栽培技術向科學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是在當前形勢下加強蔬菜栽培技術研究的重要內容。
  • 桂北春提早大棚西瓜栽培技術
    桂北春提早大棚西瓜栽培技術基金項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廣西創新團隊特色水果產業西甜瓜桂林綜合試驗站,nycytxgxcxtd-17-09;廣西農業科技自籌經費項目,Z201909。李 剛春提早大棚栽培是桂北地區(主要指廣西桂林市全州縣石塘鎮)西瓜種植的主要模式,利用春提早大棚栽培的西瓜上市期與桂南地區(南寧、百色、北海等地)的露地西瓜錯開,經濟效益較高。
  • 基金項目:江蘇沿海大棚西瓜雙茬雙改栽培技術
    基金項目:江蘇沿海大棚西瓜雙茬雙改栽培技術基金項目: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CARS-25)孫興祥西瓜屬葫蘆科西瓜屬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是廣大市民夏、秋消費佳品。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在從事西甜瓜生產技術研究推廣中發現,傳統江蘇沿海地區早春栽培西瓜,大棚棚型較長,棚長一般 100~200 m,早春保溫效果好,通風快,但進入高溫季節,棚內溫度高、溼氣大,易發生病蟲害,難以實現西瓜長季節栽培 ;浙江栽培方式,種植大棚短,一般 30 m 左右,通風口在棚兩端,進入高溫季節,通風后棚內溼度低,病蟲害發生相對輕,可以實現長季節栽培。
  • 茂名市百香果套種益智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茂名市百香果套種益智高效栽培關鍵技術百香果是西番蓮科西番蓮屬藤本植物,原產巴西南部,最適生長溫度為20~30℃,廣植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其果實營養豐富,素有「飲料之王」的美稱。益智是姜科山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是較常用的中藥材,別名益智子、益智仁。益智與檳榔、砂仁和巴戟合稱4大南藥。
  • 普洱陸稻種植現狀,及綠色優質高效栽培模式
    陸地稻抗旱綠色優質栽培對節約水資源,提高糧食產量,保障供給,減少能耗,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普洱市是我國主要的陸稻種植地區之一,陸稻在普洱市西南邊界的瀾滄、西盟、孟連三縣集中種植。本地區地形崎嶇,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環境惡化,貧困人口比例高,貧困程度深。
  • 山東德州愛宕梨的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山東德州愛宕梨的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竇林清愛宕梨原產日本,由二十世紀與今村秋梨雜交培育而成,是砂梨系統中的優質晚熟品種(圖 1)。現將種植技術總結如下。圖 5 主枝輕短截後發枝少(左)和主枝重短截後發枝多(右)4 肥水管理定植後頭 1 ~2 年,樹上疏除所有花果,養根壯樹,行間可套種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