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味本草——第32期(牛膝)走而不守,以通為補,引血下行

2020-12-12 網易新聞

牛膝之名

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經集注》雲牛膝:「其莖有節,似牛膝,故以為名也。」

「四大懷藥」之一

人們很早就認識到牛膝的藥用價值。懷牛膝是「四大懷藥」之一。史料表明,自公元前734年封建諸侯衛桓公以懷山藥為貢品進獻周王室起,直至清朝末年,「四大懷藥」一直作為貢品進獻歷代王朝。

「四大懷藥」是焦作地方特產,主要指古懷慶府(它的地理範圍相當於現在的河南省焦作轄區溫縣、沁陽、武陟、孟州)所產的山藥、牛膝、地黃、菊花等四大中藥。

牛膝之性:以通為補,引血下行

早在《神農本草經》就記載:「寒溼痿痺,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久服輕身耐老。」

清代徐大椿的《神農本草經百種錄》分析牛膝的藥性功效十分形象:「凡物之根皆橫生,而牛膝獨直下,其長細而韌,酷似人筋,所以能舒筋通脈,下血降氣,為諸下達藥之先導也。筋屬肝,肝藏血,凡能舒筋之藥,俱能治血,故又為通利血脈之品。」

《本草正義》明確指出:「其所謂補中續絕、填骨髓、益精、利陰氣諸說,皆壅滯既疏,正氣自旺,萬不可誤認牛膝為填補之品。」

牛膝之性善走而不善守,補肝腎並非填精補髓,而活血化瘀,引血下行,是它的實際功能。李時珍說牛膝「得酒則能補肝腎,生用則能祛惡血」,知其所謂「補」多為以通為補,通滯為主,補為其次。

牛膝的藥性可以用「以通為補,引血下行」八字概括。

牛膝(植物藥)

▲牛膝▲

▲川牛膝▲

01【藥用來源】

為莧科植物牛膝(懷牛膝)和川牛膝的乾燥根。前者主產於河南及河北、山西等地;後者主產於四川及雲南、貴州等地。切片,生用或酒炙用。

02【方劑應用】

補腎固齒丸(牛膝)、益齡精口服液(川牛膝)等。

03【性味歸經】

苦、甘、酸,平。歸肝、腎經。

04【功 效】

活血調經,補肝腎,強筋骨,利水通淋,引血下行。

05【性能特點】

本品善於下行,能行能補,既有較強的活血祛瘀調經之功,又有補肝腎、強筋骨之力,且能引火下行以降火勢。其中川牛膝長於活血通經;懷牛膝長於補肝腎、強筋骨。二者均能利尿通淋,引火(血)下行。

06【主要應用】

1.用於瘀血所致的多種病證。本品活血祛瘀力較強,治瘀血阻滯的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後瘀阻腹痛,常與當歸、紅花、桃仁等同用;治跌打損傷瘀腫疼痛,常與續斷、當歸、乳香、沒藥等同用。

2.用於腰膝酸痛,下肢痿軟。治腎虛及久痺而致腰痛和腰膝酸痛乏力,常與杜仲、續斷等同用。

3.用於淋症,水腫,小便不利。常與車前子等同用。

4.用於頭痛,眩暈,齒痛,口舌生瘡,吐血,衄血。

07【使用注意】

孕婦及月經過多者忌服。中氣下陷、脾虛洩瀉、下元不固、多夢遺精者慎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川牛膝的功效與作用 五種吃法推薦!
    一、川牛膝的功效與作用川牛膝的功效川牛膝為莧科植物川牛膝或頭花蒽草的根,川牛膝有活血祛瘀、祛風利溼的功效,川牛膝主治血瘀經閉、難產、胞衣不下,川牛膝別名牛膝、天全牛膝、都牛膝、米心牛膝、家牛膝、肉牛膝、大牛膝、拐牛膝、甜牛膝、甜川牛膝、龍牛膝,婦女月經過多
  • 這才是大補肝腎、引血下行、盤活全身妙法
    今天我們告訴大家一個補腎、減肥、大補肝臟、引血下行、盤活全身的方法,見效更快,而且對每個人都會有效的健身法,那就是跪坐法,也叫跪膝法。你能想像嗎?跪著竟然可以養生,而且效果驚人!跪膝是引血下行的絕妙方法氣血不易一下子引到腳底,那就先引到膝蓋,膝蓋氣血充足,離腳底也就不遠了。
  • 跪坐,時刻都在養氣,跪法是引血下行的絕妙方法
    中醫認為,人體之氣,如果藏多用少,生命就會「保持精力」,生機勃勃,跪法就是引血下行的絕妙方法。一般情況下,人體的氣血不易一下子引到腳底,那就先引到膝蓋,膝蓋氣血足,離腳底也就不遠了。中醫認為,「膝為肝之府」,說明跪坐能大補肝氣。同時,跪坐方法妙就妙在把氣養在了日常生活中,不用專門抽出時間,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可謂無為而為。這又讓我想到日本人長壽可能與跪坐有關,因為他們無時無刻不在養氣。
  • 中藥材牛膝壯根膨大肥料,牛膝膨大肥用哪個好?牛膝增產用什麼
    作為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中藥材,在種植牛膝的時候,怎樣增產增收就成了很多農戶關心的重要問題,今天就為您介紹一下牛膝種植時候的增產管理和施肥方法,種植牛膝的朋友們不要錯過!牛膝在種植的時候主要是用種子繁殖,南方地區通常是在6月下旬-7月中上旬播種,多採用撒播方式;北方地區多在5月下旬-6月初播種,多採用條播方式,牛膝的播種期不宜過早也不宜過遲,但適當延遲可減少抽苔發生。
  • 標稱安順市貴芝味百味堂食品廠生產的雞菇菌被檢出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20年5月7日,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網站發布關於4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0年第18期)。據通告,遵義市大潤發商業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安順市貴芝味百味堂食品廠生產的雞菇菌(清香味),被檢出總砷(以As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檢驗機構為貴州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
  • 它「通血滯、補血虛、潤血枯、撫血亂、散血寒」,使氣血各有所歸
    「氣」是中醫文化特有的概念,一般來說亞健康之根源在「氣」,則比較「淺」、容易祛除,而亞健康的根源在「血」,則比較「深」、清除不容易。而中醫文化的理解中,有一物能使氣血各有所歸,還被譽為「血中聖物」,它善於補血行血,特點是「補中有動,行中有補」,養血補血被歸納為「通血滯、補血虛、潤血枯、撫血亂、散血寒」。
  • 芝味本草——「健康中國」科普系列第46期(鱉甲)「霸王別姬」是什麼名菜?
    鱉,俗稱團魚、甲魚,鱉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自古被列為餐桌上的珍饈。我國食鱉的歷史可上溯到春秋戰國時代。當鱉燒熟時,鄭靈公將鱉肉分食眾臣,偏就不給子宋,這本是開個玩笑,可子宋覺得傷了面子,一氣之下,不顧一切地從鼎中撈起一塊肉,弄得他手指都染滿了湯汁,邊吃邊走了出去。靈公大怒,想殺子宋但又忍住了。但不久反被子宋搶先,把鄭靈公殺掉了。因吃鱉釀成一起「弒君」之禍,聽來令人咋舌。於是後世就用「染指」一詞來比喻「沾取非應所得的利益」,這也為漢語增添了一則典故。
  • 此物「達頭目,行血海,旁行四肢,貫通脈絡」,尤善活血破宿血
    如果是氣血不足則需要「補」;氣血的瘀滯則需要「通」;兩者都有的則需要先「通」後「補」,如果有瘀滯卻才用了補法,那麼雖然但是看上去會健康一些,但是長期來說只會越來越堵,讓瘀越來越重。川芎是較早用於養生的東西,《神農本草經》中就把它列為「上品」,並提出有祛風定痛、活血化瘀的益處;後來經過人們不斷探索逐漸發現更多用途,《日華子本草》總結為「主一切風、一切氣、一切勞損、一切血,補五勞,調眾脈,破宿血,養新血」。
  • 整理,常用中藥100味,值得收藏
    與綠豆、大米一起熬成稀飯,清利溼熱而不傷正氣,為食療佳品。 (4)利溼熱藥:車前子、滑石。 筆者按:車前子,小而圓利,最善通達。能除小便之頻急熱痛,並治大便之溼熱腹瀉。對於腹瀉,尤其是兼見小便不利的症狀時,車前子尤其好用。正常的水液代謝,除小部分津液流走大腸,大部分都需要從小便排出。
  • 嚴冬來臨,關節又冷又痛,快來試試這四味中藥
    今天韋尼醫生就向您介紹一種自我治療方法,只需要簡簡單單的四味中藥即可,威靈仙、海風藤、絡石藤、雞血藤,即「三藤一仙」。藤類中藥的特點藤類中藥是中醫藥學中極具特色的一類藥物。古代醫家認為藤類中藥,善走經,具有良好的祛風溼、通經絡、止痺痛的功效。
  • 胃脹胃疼,留意幾味健胃消脹的本草,一杯下去,5分鐘胃舒服
    由於飲食不注意、以及壓力過大,導致腸胃功能紊亂,肝膽胰腺疾病等原因、人體出現胃脹氣的情況比較多。 除了早上起床打嗝、或者飯前飯後打嗝、感覺腹脹腹滿吃不下飯之外。 胃脹氣還會影響心臟的收縮和舒張功能、使腸內壓力增高、影響腸壁內血液循壞、進而影響到心臟射血。
  • 太皮了,古人吃的本草,原來大有文化!
    《神農本草經》說茛菪(dàng)子「使人健行,見鬼, 多食令人狂走」;又說麻賛(zàn)「多食令見鬼狂走」;《名醫別錄》謂防葵「令人恍惚見鬼」;防葵《本草拾遺》「狒狒」條說,「飲其血,令人見鬼也。按傳統語言去理解,世上本無鬼,為何這些本草都有見鬼功效呢?
  • 「漫畫本草」麥冬
    熱越盛就越壅堵,繼續發展下去,就會出現吃進去也不吸收,脈絡不與心肺相通,所以人會消瘦,會氣短。這就是心腹氣結的過程。麥冬既補且通,能補陰液,還能讓脈絡與心肺相通。它的這個通並不是如理氣活血藥那般衝出一條血路。
  • 此物既養血,又通血脈,被譽「散惡血,生新血」,還善於柔肝養肝
    俗話說「差之毫厘失之千裡」,在諸多事情上都是如此,尤其是關乎養生的事物,雖然有些養生之物益處相近,或名稱相仿,或相貌相似,但是也有著不小的差距。直到唐宋時期在總結為「白補而赤瀉,白收而赤散」,可見兩者有本質的區別。陶弘景在他另一本書籍《別錄》中說白芍「主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食性寒熱,中惡」。
  • 此物甘潤,清腎中之虛熱而不涼腎,降肺中之伏火,降血中殘餘之糖
    在中醫文化中有一物就既能清又能補,特點是「甘潤」,清腎中之虛熱而不涼腎,降肺中之伏火,被譽為「有益精氣、退邪火之妙」,此外,它還能降血中殘餘之糖,並且在養生中很常用。這一物就是地骨皮,是灌木植物枸杞的根皮,枸杞這種植物比較常見,在很多地方都有,一般是初春或者秋末就可以採挖。地骨皮在不同的地方還有杞根、地骨、地節、山杞子皮等其它叫法。
  • 蛇床子(歷代本草匯言)
    蛇床子為傘形科植物蛇床的果實。主產於廣東、廣西、江蘇、安徽等地。原植物喜生於低山坡、田野、路旁、河邊溼地。味辛、苦,性溫。歸腎經。功效溫腎壯陽、散寒祛風、燥溼殺蟲。臨床用名蛇床子。 89蛇床子:水邊的辣蛇米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蛇床子,味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