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溫了一遍《千與千尋》這部電影,這已經是第三遍了,每看一遍感受都會不一樣。
這部電影導演是宮崎駿,主人公是荻野千尋,主演,柊瑠千尋,是動畫電影的鼎峰之作,18年前在日本上映創造了304億的票房,至今沒有被超越的,首次上映同獲奧斯卡,金熊獎動畫的電影。
1。人性的貪婪和欲望
千尋和爸爸媽媽一同驅車前往新家,在郊外的小路上不慎進入了神秘的隧道——他們去到了另外一個詭異世界—一個中世紀的小鎮。遠處飄來食物的香味,爸爸媽媽大快朵頤,孰料之後變成了豬!
湯婆婆對權利的貪婪,湯婆婆為了控制手下員工,偷來妹妹印章,要求每個員工籤契約。並且改掉員工的名字,讓他們忘記以前的身份,死心塌地跟隨幹活
白龍對魔法的貪婪,白龍不顧眾人的勸告,一心拜湯婆婆為師傅學習魔法。湯婆婆讓他去偷東西,做壞事,改了名字,忘記從前,白龍都聽從指揮,一一照做。
這些都是他們離不開這個神秘世界的羈絆原因。人總是因為貪婪和欲望迷失了自我,要保持真實的自我。不忘初心奮力前行,是我們每個人追求的人生目標。
貪婪的欲望是無止境的,&34;。俄國作家普希金在其作品《漁夫與金魚》中就描寫了一個十分貪婪的老太婆。
錢和權力生不能帶來,死不能帶走,貪婪之心最終會阻礙自己的發展。然後分析自己貪婪的原因是有攀比、補償、僥倖的心理呢?還是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分析清楚後,便下定決心:要堂堂正正做人,就得改掉貪婪的惡習。
2。人物的安排
電影開頭千尋躺在車後座,消沉慵懶的樣子對新環境絲毫不感興趣,與父母興奮的樣子形成鮮明的對比。
千尋在進入湯屋後,一些簡單的工作都做不好,甚至在得到鍋爐爺爺的幫助後,連謝謝都不會說,還需要小玲的提醒,膽小,怯懦,安於現狀,笨手笨腳,粗心大意,沒有禮貌,像許多初入職場的年輕人。
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千尋逐漸成長起來,學會了勇敢堅強面對,解決了河神的麻煩,而這像初入職場的年輕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磨鍊,從迷失到自我成長的過程。
每個人心裡住著一個幹尋,那就是千千萬萬個生活中奔波奮鬥努力著的我們,每個人都能從電影中找到自己,而得到啟發。
無臉男啊,他那種笨拙的想討好千尋的方式像極了我們在喜歡的人面前不知如何表達的樣子,他孤單無助脆弱,也或許從未被這世界善待過所以在受到千尋的一點關心和善意後完全迷失自我……但電影最後還是給了無臉男一個好的歸宿再一次讓溫暖的主題根植觀眾的心。
寶寶也離開湯婆婆的寵愛,到外面世界,逐漸長大成人。
而讓我們感動的是,千尋則無欲無求,心裡想的都是怎麼救出父母,全心全意救治朋友白龍,對任何人都是真誠相待的態度,做任何事都抱著執著的信念,所以她結交了許多朋友,得到白龍,小玲,鍋爐爺爺等朋友的幫助。
3。故事情節曲折
電影最後一段,千尋「我們還能再見嗎」,白龍那樣堅定的說「會的」。放開千尋的手後,在空中停留片刻,很不舍,我在想,是不是白龍在騙她?以後很難相見,或為以後故事作鋪墊,還有為什麼白龍不讓千尋回頭,是不是回頭就離不開了,此時的白龍非常不舍,很傷心,正在哭泣,見與不見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彼此留在心裡最重要。
父母出現的片段並不多,但很真實,千尋最後的考驗也引人思考,我們真的可以認清自己最親近的人麼?
這部電影故事精彩感人,情節跌宕起伏,畫風唯美沁人,人物更是惟妙惟肖。
其實很久之前,在我家的桌上型電腦上看過,那時候智慧型手機還沒普及,電影也都還是免費的。第一次看宮崎駿老爺子的作品,只記得當時電影給我的新鮮感和想像力,像是打開了新二次元世界的魔幻大門,對宮老爺子這種動畫風格無比的震撼佩服。
小時候還是停留在畫面上的欣賞,現在回味讓人溫暖感動,仿佛回到最初的美好和童真。
自從那之後,陸陸續續地把他老爺子的動漫電影都看了一些,可以說沒有一個不喜歡的,每一部都可以堪稱經典,也有看過好多的電影都忘記了劇情,不知道為什麼這一部,可以說,裡面的情節,畫面,依舊能生動地浮現在眼前,歷歷在目,大概就是看了多遍,每看一遍感受都不一樣,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吧。
無論歲月變遷,希望自己能執一顆千尋般美好執著的心,哪怕歷盡滄桑,也能追尋到最初的美好和溫暖
勿忘初心,方得始終,我想這句話作為座右銘再好不過了。最後說一下,宮崎駿的每部電影真的都是精品,每部電影都引人深思,受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