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千與千尋》經典的細節,18年後才知道,揭露的是人之本性

2021-01-20 阿雷影視匯

近日,日本動漫電影《千與千尋》在中國首次上映,距離它在日本第一次上映的時間已經過去了18年,其實這部電影我們在兒時已經看了無數遍,如今依然選擇去影院重溫,大概大家都是想在大銀幕上再次找回兒時的回憶。

宮崎駿大師的作品,不僅畫面唯美,劇情緊湊,而且也會有適當的留白,這樣給觀眾帶來了無限得想像空間,所以不論我們看了多遍後都還會細想影片中得細節,讓我們後知後覺明白筆者得用意。

其一 千尋一家開車經過路邊的石屋

《千與千尋》的場景和劇情很大程度上都參照了日本神祗文化背景,而日本的神祗文化起源於中國但與中國又有所不同,所以作為觀眾的我們會覺得房屋、街道、神靈這些元素既眼熟又陌生,路邊的小石屋即是日本神祗文化的一種,正確的叫法應該是神龕。那些廢棄的神龕七零八落的被人們丟在野草中,身上長滿了青苔,這大概象徵著被丟棄的傳統文化及信仰的缺失,這一段的寓意與白龍被填埋做起高樓的情節相呼應。

其二 影片開頭父親仿佛就如邪靈附體

按理說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父母通常應該會阻止孩子探索的欲望,而在影片中千尋的父親卻恰恰相反,進入隧道時的種種異常都未引起父親的警覺,還有心情做起來大吃一頓,而千尋的母親雖有疑惑,但還是選擇聽從丈夫,可以看出千尋的家庭中父親是家裡的一家之主,而父親不經同意就先坐下來吃東西。

這本身就不符合日本人的禮節,因此推斷出千尋父親的反常舉動是收到了湯婆婆的蠱惑。結合第一點,那些被拋棄的神靈需要人侍奉,更需要食物,食物從哪裡來勒?說明被蠱惑的不止他們一家,他們吃的這些東西很可能是其他被誘騙進來的人類,這讓人有點細思極恐。

其三 煤球精靈的小心思

千尋在鍋爐爺爺那裡工作遭到了拒絕,期間一隻煤球精靈不慎跌倒被煤塊壓住,千尋本是出於好心幫助,鍋爐爺爺讓他幫人幫到底,其它的煤球聽後,竟然全都開始對千尋碰瓷了的起來。一個個故意失手被煤塊壓住,從他們貪婪懶惰中,我們似乎看到生活中的那些愛耍小聰明的人,所以小編認為他們本就不是所謂的精靈,而是一群懶惰不愛工作的人們,被罰到這裡工作而已。在湯婆婆的世界裡,貪吃就會變成豬,不努力工作就會變成每天不停勞動的煤球精靈。

其四 錢婆婆讓大家一起編織的發圈

這個劇情在全劇終的時候似乎也沒有起到明顯的作用。然而這就是影片中最明顯的留白之處,小編在這裡猜測,正是因為這個發圈才讓千尋在豬群中找到了自己的父母。

其五 這部電影的片頭、片尾曲

片頭曲叫那個夏天,片尾曲叫永遠常在,寓意著在那個夏天千尋一家來到了新的地方,從神隱世界出來後,她在裡面的記憶也永遠常在。從前我們在看這部電影時候,有種在看恐怖片的感覺,長大後的我們再來重溫這部經典時感覺也不同,原來這個詭異的魔法世界裡蘊含著很多深刻的含義,指引我們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

歡迎各位小夥伴在下方留言、討論,最後別忘了點讚和關注哦!本文純屬娛樂,如有侵權等,請聯繫我刪除!

本文由*阿雷影視匯*原創!圖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重溫《千與千尋》:18年後,我才看懂了這些人生隱喻
    最近有空又刷了一遍《千與千尋》,這是我第三次看了,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感想。《千與千尋》由日本著名動畫家宮崎駿創作,這部電影早在2001年就在日本上映,而十八年後終於在中國重映,這中間隔了十多年。可以說千與千尋陪伴了許多人的童年,記得我第一次看這部動畫的時候,只是感慨這部電影太好看了吧,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千與千尋》我也悟出了其中的寓意。
  • 重溫《千與千尋》之後才發現,原來宮崎駿才是真正的色彩大師!
    《千與千尋》再次上映,不知道你有沒有為它貢獻一張影票?周末小編約著好友再次重溫了這部經典,笑點還是爆笑,淚點依舊動容,不變的是那份童真,改變的是觀看的我們,但是今天我要講述的是除去「成長」這一故事,探索千尋背後的要告知我們的現實。
  • 《千與千尋》人物圖鑑:18年後,揭開成人世界真相
    長大才發現,它是我們真實走過的人生。」6月21日,宮崎駿導演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在中國內地上映,距它在日本上映已過去18年。 少女千尋和父母誤入異世界後,經過重重努力回歸現實世界。《千與千尋》經典重映,這個奇幻故事依然不怕劇透。每次看這部電影,都能讓人獲得全新人生感悟。
  • 《千與千尋》示範之經典電影該有的幾個要點
    《千與千尋》 是很多人心中的那處柔軟所在,小千尋突遭變故卻依然堅韌善良的故事給我們注入了很多正能量。這次《千與千尋》在上映後18年登陸大陸地區,很多觀眾都走進影院重溫了當初的美好,再次體會到久違的感動與溫暖。
  • 看了18年,才發現「千與千尋」在罵日本
    《千與千尋》內地公映,首日就以5500萬票房C位出道,第二日輕鬆破億。這個成績有多棒?18年年底《龍貓》在內地公映,4日才破億,最終票房1.7億。同樣是宮崎駿的代表作品,《千與千尋》的戰鬥力堪稱王者。票房方面,它是影史最強。
  • 《千與千尋》,一部18年後才明白的成長童話!
    十八年前,一部名叫《千與千尋》的電影在日本上映,一上映就創下了票房傳奇,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日本影片。十八年後,這部票房傳奇的動畫電影在內地上映了,不僅拿下了單日票房排行榜冠軍,在豆瓣的評分也達到了驚人的9.3。
  • 《千與千尋》18年後,終於在國內上映,80、90後還有誰還沒看過?
    《千與千尋》18年後,終於在國內上映,80、90後還有誰還沒看過?《千與千尋》18年後,終於在國內上映,80、90後還有誰還沒看過?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已確認引進中國內地,中字海報同步釋出。這消息一出,千萬網友瞬間沸騰了,如果說童年最經典的動畫電影是什麼,肯定有很多網友給出的答案就是《千與千尋》,特別是80、90後的朋友們,應該更加熟悉吧,如今80、90後還有誰還沒看過這部電影?我想應該為數不多了吧。《千與千尋》並不是宮崎駿最早導演的動畫電影,卻是影響最深遠的一部動畫電影。宮崎駿共導演了9部長篇電影。
  • 《千與千尋》18年後重映,才發現藏著細思極恐的人生真相
    時隔18年,《千與千尋》終於在中國重新上映。那張欠了18年的電影票,終於能歸還了。01 再遇千與千尋,再遇我們自己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我還在上小學,那時候印象深刻的只有長相嚇人的無臉男和看起來十分誘人的食物。成年後重溫,才發現《千與千尋》就是一部給成年人看的電影。故事從千尋搬家開始講起。
  • 19年後重溫《千與千尋》,才看懂「頑童」宮崎駿與他的童心主義
    2001年上映的《千與千尋》獲得了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和第52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這部電影宮崎駿就多角度呈現了其童心主義價值觀,對兒童的成長和教育問題發揮積極的啟蒙教育意義。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重溫宮崎駿的經典動畫電影《千與千尋》, 從他那白髮蒼蒼的外表裡, 去探尋其永遠清澈的頑童之心。
  • 重溫經典電影《千與千尋》:你不可忽視的三段親情關係
    《千與千尋》是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經典作品,自2001年上映以來,已經過去19年了,這期間我看過不下三次,每次重溫的時候總會有不同的心境與感受,我想這就是《千與千尋》的魅力吧。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被人們遺忘的,《千與千尋》就是這樣一部讓人喜歡的動畫電影,它裡面講述的題材永遠都不會過時,它裡面表達的元素也非常多比如親情、友情、愛情、職場發展、個人成長、教育等等,這麼多元素同時表達出來又沒有任何違和感真的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由於作品涉及的面太廣,今天主要分析影片中的三段親情關係。
  • 宮崎駿經典《千與千尋》,深度解析,這些細節你沒注意
    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宮崎駿經典奇幻電影《千與千尋》。相信大部分人都看過這個電影,有的人甚至看了幾遍,那麼你真的看懂了這部電影嗎?電影裡有許多細節,你真的注意到了嗎?動漫大師宮崎駿千尋的父母沒有經過主人的同意,吃了不屬於自己的食物,最後變成了豬,寓意人類貪婪的本性。
  • 《千與千尋》19年後才明白,這是一部成年人的電影
    後來長大了再去看《千與千尋》,才覺得自己小時候的想法真的很天真,隨著一遍又一遍的重溫,也對電影的一切有了全然不同的理解,也才明白它背後講述的道理,明白了千尋的經歷以及關於那個世界的人和事。在這部電影中,宮崎駿用他的想像力為我們描述了一個迷幻的故事。千尋來到了一個神奇的世界,經歷了一些神奇的事情,最後她離開了這個世界。
  • 重溫《千與千尋》:19年後,我才看懂了宮崎駿的音樂世界
    說起動漫就難以避開宮崎駿,很多喜歡動漫的人對其從來不會感到陌生。宮崎駿作為動畫電影界的領軍人物,其作品可謂都是經典之作,《天空之城》、《龍貓》、《幽靈公主》、《千與千尋》等。 01三段旋律相同的主題音樂,用變換重複的不同手法傳達給觀眾的不一樣的情感《千與千尋》創作於 2001 年,講述了10歲小女孩千尋和父母前往新家誤入神靈世界,父母因為嘴饞難耐偷吃食物變成了兩隻豬,千尋為了拯救父母經過一系列磨難後,成功救出自己的父母回歸到了人類世界
  • 《鬼滅之刃》票房超過《千與千尋》,18年的紀錄破了
    但在日本今年的社會環境之下,《鬼滅之刃》動畫電影能夠創造這樣的票房成績還是讓人感嘆的,畢竟《千與千尋》已經在第一的位置上佔據了18年之久無人撼動。    飛碟社用一集創造的「神話」,我們在霸權社製作的動畫版《進擊的巨人》那裡也看到過,但《鬼滅之刃》帶來的影響即使是有經典的襯託,也依舊耀眼。
  • 少年不懂宮崎駿,長大後重溫《千與千尋》,才懂人生真諦就藏於此
    《千與千尋》作為全球評分最高的動畫電影,它不僅創造了日本影史票房神話,更是一部同時獲得奧斯卡與金熊獎的宮崎駿經典作品。它猶如一場成長的約定,讓無數人在大屏幕上回味自己的童年。宮崎駿動畫裡的背景總是有藍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地,門前的小溪,高高的山坡,二八的自行車,老房子,都是我小時候的回憶,充滿了純與淨,讓人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熟悉《千與千尋》又名《神影少女》。
  • 關於《千與千尋》你所不知道的背後故事,經典背後是用心的製作
    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是奧斯卡獲獎影片,也是日本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電影,虜獲了全世界觀眾的心。那你知道它的背後故事嗎?帶著這些鮮為人知的事實,會讓你再次愛上這部電影。「當我們開始拍電影的時候,我還沒有準備好這個故事,」這位電影人告訴《午夜之眼》欄目組。「我通常沒有時間。當我開始畫故事板時,故事就開始發展了。每次都是製作開始的時候,故事板還在開發中。」宮崎駿不知道劇情的發展方向,他讓它自然地發生。「這部電影不是我拍的。電影自成體系,我別無選擇,只能跟著拍。」宮崎駿為這部電影編寫、導演和繪製故事板,基本上就是用圖畫來寫電影。
  • 關於《千與千尋》你所不知道的幕後故事,經典背後是用心的製作
    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是奧斯卡獲獎影片,也是日本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電影,虜獲了全世界觀眾的心。那你知道它的背後故事嗎?帶著這些鮮為人知的事實,會讓你再次愛上這部電影。《千與千尋》沒有劇本儘管《千與千尋》的情節豐富,人物發展也很有特色,但它並不是按照劇本製作的。事實上,宮崎駿的電影從來沒有劇本。
  • 《千與千尋》再上映:18年後才發現,這是一部成年人的電影
    18年後這部電影再一次搬上了大銀幕,昨天剛上映,可是長大之後我們再去看《千與千尋》卻有了不同的領悟。其實,《千與千尋》就是一部成人世界的電影。在孤獨面前,我們都是無臉男《千與千尋》中最讓人憐惜的人就是無臉男。湯屋裡面熱鬧非凡,可是無臉男卻一直在外面遊蕩,因為湯屋的那些人看不起他,不讓他進來。只有千尋沒有用世俗的眼睛看待他,下雨那天,千尋看到他站在雨中,擔心他被雨淋溼了,便打開門讓他進來躲雨。
  • 《千與千尋》,重溫經典,勿忘初心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今天重溫了一遍《千與千尋這部電影導演是宮崎駿,主人公是荻野千尋,主演,柊瑠千尋,是動畫電影的鼎峰之作,18年前在日本上映創造了304億的票房,至今沒有被超越的,首次上映同獲奧斯卡,金熊獎動畫的電影。1。人性的貪婪和欲望千尋和爸爸媽媽一同驅車前往新家,在郊外的小路上不慎進入了神秘的隧道——他們去到了另外一個詭異世界—一個中世紀的小鎮。
  • 重看動畫《千與千尋》,你有什麼感受?
    01昨天,去電影院重看了宮崎駿的經典動畫《千與千尋》。關於這部片子,雖然之前已經有了無數的解讀,但看完之後,我覺得自己仍有不少話想說說。誕生於2001年的《千與千尋》,是宮崎駿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那個光怪陸離的世界,娓娓道來的敘事,似有若無的隱喻至今都令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