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公布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經過8年精準扶貧、5年脫貧攻堅戰,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重大勝利,960多萬民眾完成易地扶貧搬遷、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國已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在扶貧過程中,作為一支特殊的力量,電商扮演著其重要的角色。2016年10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扶貧辦聯合印發《網絡扶貧行動計劃》,「農村電商工程」被列為五大工程之一。
其中,總部位於杭州的會員電商平臺雲集(NASDAQ:YJ)憑藉其自身積累,走出了一條基於平臺優勢的特色電商扶貧道路。
育品:打擦亮農產品(000061,股吧)品牌
今年9月18日,在杭州舉辦的2020第二屆中國農村電商峰會,雲集旗下的鄉村產品策劃和運營服務商「星探桔」首次官宣,引起了在場人士的廣泛關注。
與傳統對接「產銷」的消費扶貧方式不同,星探桔通過運用一套數位化的新品牌打造和運營方法,將農產品品牌化,承擔起助力中國鄉村興旺的社會責任。
今年11月,雲集組織帶貨主播(右)在江西贛州為當地農產品帶貨。
「農村產業興旺的主要矛盾,是新消費和老產品之間的矛盾。」星探桔創始合伙人、雲集高級副總裁張鐵成表示:「過去幾年,為了農產品產銷對接,我們跑遍了中國100多個縣。但通常是今年解決了問題,明年又出現了同樣的問題。於是,我們得出結論:農村產業要振興,必須要讓農產品的產品形態、內容創造等方面與新消費市場接軌。」
以長白山(603099,股吧)野山參為例,儘管它是「東北三寶」之首,但是近兩年人參產業一直處於銷售低谷狀態。傳統人參的使用方法多為「泡酒、燉雞湯」,並不符合年輕人的高頻消費需求。2019年,星探桔給「人參銷售困境」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把人參磨成粉,和高頻消費品牛奶結合。在雲集產品開發工程師的幫助下,吉林通化開發出了一款高頻的人參飲品——人參奶。該產品在長白山滑雪場一經銷售,便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星探桔不僅創造好產品,還將產品與文化、消費場景結合,更好地促進銷售。 「我們為人參奶想了一個slogan,『一杯人參奶,元氣自然來』,還有一句是『來長白山,吃溫泉蛋、喝人參奶』。可以想像一下,在長白山那種相對比較冷的環境中,喝了一杯含有人參的熱熱的奶,那個感覺肯定非常好。」張鐵成說。
張鐵成進一步表示,作為一個電商平臺,雲集不僅是一個銷售渠道,更具有洞悉消費者需求的優勢。星探桔的特色農產品團隊會依據數據,從消費者需求出發,聚焦核心產業,幫助優質農產品產地開發創新配方、設計包裝,以及幫助他們在雲集和其他渠道,最終達到打造「網紅」產品的效果。
人參奶不是孤例,它只是雲集扶持地域特色農產品品牌,推動農產品上行的一個案例。
早在2017年5月,雲集就聯合浙江大學農業品牌研究中心等推出了「百縣千品」項目。該項目計劃,三年內,依託雲集的供應鏈優勢,打通農產品上行通道,培育孵化100個地理標誌農產品品牌。
據悉,自「百縣千品」推出以來,雲集成功地打造了一系列地理標誌產區的特色農產品,其中包括吉林延邊蘋果梨、甘肅民勤沙漠蜜瓜、四川通江洋姜、四川涼山醜蘋果、廣西小臺芒、天目山小香薯等眾多來自大江南北的農特產品。截至目前,雲集「百縣千品」項目已為24個省份打造了100款農產品,覆蓋82個縣域,銷售各類農產品超過5258萬斤,銷售額達3.4億元,惠農人數超233萬。
育人:授「新農人」以漁
如果說,以「星探桔」、「百縣千品」為代表的「育品」助力農產品打響地域特色品牌,推動農產品走向線上零售新通路屬於「授人以魚」,那麼,雲集通過「鄉村振興新農人培育計劃」等多措並舉培育新農人,則進一步實現「授人以漁」。
今年8月14日,雲集首個電商助農服務中心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掛牌。未來,該中心將通過為黔東南地區的新農人提供培訓等方式,幫助黔東南的農產品進行創新,更高效地走向全國市場。
今年8月,雲集黔東南電商助農服務中心掛牌。
「黎平縣的產品種類良多,都是好東西。但是因為生產難、儲存難、運輸難、銷售難,好東西一直賣不出去,賣不出好價格。」在揭牌儀式上,黎平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周國江表達了對助農中心認可:「在助農中心的幫助下,通過農產品創新,打破原有障礙,我們貴州黔東南商品才能源源不斷銷售出去。讓農民有個好收入,消費者有好體驗,這樣子才能讓我們走得更遠」。
「這次雲集能在黎平設立助農中心,對黎平的意義非常重大。」雲集黔東南電商助農服務中心項目實施負責人吳川平表示,「據我所知,當地涉及農產品的企業幾乎都需要拓展線上渠道,而這其中約90%的企業還沒有機會接觸任何線上平臺,依舊專注於線下銷售。所以希望通過助農服務中心可以幫助當地更多企業和個體商戶,開闊銷售思路,拓展銷售渠道。」
據了解,助農中心未來學員的招募會由黎平縣政府與助農服務中心協作進行,不設立任何門檻,當地任何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成為學員。同時,助農服務中心會基於學員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認知階段的學員設立不同級別的培訓內容,以便他們更快地掌握信息。
助農中心計劃,每個月開展一次培訓課程,且培訓課程分三個級別——初級、中級和高級。「初級」階段針對的是完全不了解線上運營的學員;「中級」階段針對的是了解線上運營但是運營有困難的學員;「高級」階段則是針對了解線上運營且具備較好運營能力,但是缺乏渠道資源的學員。
值得注意的是,吳川平本人也是雲集「鄉村振興新農人培育計劃」的學員。她在「新農人」培訓中獲得新知,又將這些知識「反哺」當地。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在推出「百縣千品」近一年後的2018年3月,雲集又聯合浙江大學全球農商研究院、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推出了「鄉村振興新農人培育計劃」。
該項目計劃用3年時間,培育1000名新農人,打造100個鄉村振興「新農人」扶持樣本,旨在培養一批農村致富帶頭人,讓更多的扶貧產品插上電商的翅膀。雲集作為該計劃的首要戰略合作夥伴,撥出1億元扶持,用於推進該項目以及對新農人的創業扶持。
兩年多來,「鄉村振興新農人培育計劃」已經完成七期培訓,共培育了近600名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前七期學員共精準助農24.8萬戶(含建檔立卡貧困戶9.1萬戶),助農增收9365元/年·人。一些優秀的「新農人」所種植的優質農產品,還在雲集上創造了較好的銷售業績,實現「新農人」、雲集平臺和終端用戶的多方共贏。
可以說,從「育品」到「育人」,會員電商平臺雲集做到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讓貧困地區的好產品走得出大山,土地留得住鄉愁也留得住人才,實現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良性發展。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