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雲集電商扶貧結碩果

2020-12-21 和訊

近日,國家公布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經過8年精準扶貧、5年脫貧攻堅戰,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重大勝利,960多萬民眾完成易地扶貧搬遷、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國已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在扶貧過程中,作為一支特殊的力量,電商扮演著其重要的角色。2016年10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扶貧辦聯合印發《網絡扶貧行動計劃》,「農村電商工程」被列為五大工程之一。

其中,總部位於杭州的會員電商平臺雲集(NASDAQ:YJ)憑藉其自身積累,走出了一條基於平臺優勢的特色電商扶貧道路。

育品:打擦亮農產品(000061,股吧)品牌

今年9月18日,在杭州舉辦的2020第二屆中國農村電商峰會,雲集旗下的鄉村產品策劃和運營服務商「星探桔」首次官宣,引起了在場人士的廣泛關注。

與傳統對接「產銷」的消費扶貧方式不同,星探桔通過運用一套數位化的新品牌打造和運營方法,將農產品品牌化,承擔起助力中國鄉村興旺的社會責任。

今年11月,雲集組織帶貨主播(右)在江西贛州為當地農產品帶貨。

「農村產業興旺的主要矛盾,是新消費和老產品之間的矛盾。」星探桔創始合伙人、雲集高級副總裁張鐵成表示:「過去幾年,為了農產品產銷對接,我們跑遍了中國100多個縣。但通常是今年解決了問題,明年又出現了同樣的問題。於是,我們得出結論:農村產業要振興,必須要讓農產品的產品形態、內容創造等方面與新消費市場接軌。」

以長白山(603099,股吧)野山參為例,儘管它是「東北三寶」之首,但是近兩年人參產業一直處於銷售低谷狀態。傳統人參的使用方法多為「泡酒、燉雞湯」,並不符合年輕人的高頻消費需求。2019年,星探桔給「人參銷售困境」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把人參磨成粉,和高頻消費品牛奶結合。在雲集產品開發工程師的幫助下,吉林通化開發出了一款高頻的人參飲品——人參奶。該產品在長白山滑雪場一經銷售,便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星探桔不僅創造好產品,還將產品與文化、消費場景結合,更好地促進銷售。 「我們為人參奶想了一個slogan,『一杯人參奶,元氣自然來』,還有一句是『來長白山,吃溫泉蛋、喝人參奶』。可以想像一下,在長白山那種相對比較冷的環境中,喝了一杯含有人參的熱熱的奶,那個感覺肯定非常好。」張鐵成說。

張鐵成進一步表示,作為一個電商平臺,雲集不僅是一個銷售渠道,更具有洞悉消費者需求的優勢。星探桔的特色農產品團隊會依據數據,從消費者需求出發,聚焦核心產業,幫助優質農產品產地開發創新配方、設計包裝,以及幫助他們在雲集和其他渠道,最終達到打造「網紅」產品的效果。

人參奶不是孤例,它只是雲集扶持地域特色農產品品牌,推動農產品上行的一個案例。

早在2017年5月,雲集就聯合浙江大學農業品牌研究中心等推出了「百縣千品」項目。該項目計劃,三年內,依託雲集的供應鏈優勢,打通農產品上行通道,培育孵化100個地理標誌農產品品牌。

據悉,自「百縣千品」推出以來,雲集成功地打造了一系列地理標誌產區的特色農產品,其中包括吉林延邊蘋果梨、甘肅民勤沙漠蜜瓜、四川通江洋姜、四川涼山醜蘋果、廣西小臺芒、天目山小香薯等眾多來自大江南北的農特產品。截至目前,雲集「百縣千品」項目已為24個省份打造了100款農產品,覆蓋82個縣域,銷售各類農產品超過5258萬斤,銷售額達3.4億元,惠農人數超233萬。

育人:授「新農人」以漁

如果說,以「星探桔」、「百縣千品」為代表的「育品」助力農產品打響地域特色品牌,推動農產品走向線上零售新通路屬於「授人以魚」,那麼,雲集通過「鄉村振興新農人培育計劃」等多措並舉培育新農人,則進一步實現「授人以漁」。

今年8月14日,雲集首個電商助農服務中心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掛牌。未來,該中心將通過為黔東南地區的新農人提供培訓等方式,幫助黔東南的農產品進行創新,更高效地走向全國市場。

今年8月,雲集黔東南電商助農服務中心掛牌。

「黎平縣的產品種類良多,都是好東西。但是因為生產難、儲存難、運輸難、銷售難,好東西一直賣不出去,賣不出好價格。」在揭牌儀式上,黎平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周國江表達了對助農中心認可:「在助農中心的幫助下,通過農產品創新,打破原有障礙,我們貴州黔東南商品才能源源不斷銷售出去。讓農民有個好收入,消費者有好體驗,這樣子才能讓我們走得更遠」。

「這次雲集能在黎平設立助農中心,對黎平的意義非常重大。」雲集黔東南電商助農服務中心項目實施負責人吳川平表示,「據我所知,當地涉及農產品的企業幾乎都需要拓展線上渠道,而這其中約90%的企業還沒有機會接觸任何線上平臺,依舊專注於線下銷售。所以希望通過助農服務中心可以幫助當地更多企業和個體商戶,開闊銷售思路,拓展銷售渠道。」

據了解,助農中心未來學員的招募會由黎平縣政府與助農服務中心協作進行,不設立任何門檻,當地任何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成為學員。同時,助農服務中心會基於學員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認知階段的學員設立不同級別的培訓內容,以便他們更快地掌握信息。

助農中心計劃,每個月開展一次培訓課程,且培訓課程分三個級別——初級、中級和高級。「初級」階段針對的是完全不了解線上運營的學員;「中級」階段針對的是了解線上運營但是運營有困難的學員;「高級」階段則是針對了解線上運營且具備較好運營能力,但是缺乏渠道資源的學員。

值得注意的是,吳川平本人也是雲集「鄉村振興新農人培育計劃」的學員。她在「新農人」培訓中獲得新知,又將這些知識「反哺」當地。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在推出「百縣千品」近一年後的2018年3月,雲集又聯合浙江大學全球農商研究院、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推出了「鄉村振興新農人培育計劃」。

該項目計劃用3年時間,培育1000名新農人,打造100個鄉村振興「新農人」扶持樣本,旨在培養一批農村致富帶頭人,讓更多的扶貧產品插上電商的翅膀。雲集作為該計劃的首要戰略合作夥伴,撥出1億元扶持,用於推進該項目以及對新農人的創業扶持。

兩年多來,「鄉村振興新農人培育計劃」已經完成七期培訓,共培育了近600名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前七期學員共精準助農24.8萬戶(含建檔立卡貧困戶9.1萬戶),助農增收9365元/年·人。一些優秀的「新農人」所種植的優質農產品,還在雲集上創造了較好的銷售業績,實現「新農人」、雲集平臺和終端用戶的多方共贏。

可以說,從「育品」到「育人」,會員電商平臺雲集做到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讓貧困地區的好產品走得出大山,土地留得住鄉愁也留得住人才,實現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良性發展。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

相關焦點

  • ...吳澗飛: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產業項目讓老百姓致富更有信心
    「3年來,我們扶貧工作不僅做到了救急,也做到了『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通過基礎設施的改善,村民逐漸顯示出對致富項目的迫切需要。我們通過多方考察,從一開始種植蔬菜到後來引進大棚,發現村民缺少的是資金,缺少的是技術,更缺少市場。那麼我們就從資金配套入手,給他們請來了技術員。
  • 李錦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整個醬油品類中,以蒸魚豉油為代表的細分類複合醬油品類增長尤為顯眼,成為眾多經銷商青睞的調味品商品品類,也是零售企業採購制定此品類商品結構時必選的A類品牌。 1 從松仁魚米到蒸魚豉油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 ...授人「漁」「欲」「魚」 丨習水縣馬臨街道五一村第一書記李桃莉
    我一直深信授人「魚」不如授人「漁」,並按照這樣的思路指導我的駐村工作。授人「漁」,授人「欲」  「你把衛生打掃乾淨,自己坐起都要舒服點。」  「都不幹,我來號召,大家一起幹。」  久而久之,大家都自願加入到人居環境整治的大軍中,形成了村民的行為自覺。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就是要「授人以漁」丨望謨縣人社局主任冉光龍
    扶貧的本質就是要讓群眾過上好日子,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始終堅信,為貧困群眾謀上一份好職業,一個好飯碗,是確保貧困群眾能夠真脫貧、不返貧的重要舉措。  2019年12月,根據縣就業專班工作安排,明確由我具體負責望謨縣創業就業孵化園工作,可說是讓我獨擋一面,於是,我的扶貧之路便從「授人以漁」而開始……我深知自己責任重大,到崗後,我不敢有絲毫怠慢,我積極主動與相關業務部門對接,為了及時熟悉和掌握我縣招商、營商等相關惠企政策,我連續熬夜,我在心裡告訴自己,必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來,先把文件吃透,才能做出下一步打算
  • 道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和佛家「法施」,至高智慧殊途同歸
    布施可以廣結善緣,捨去慳貪,培植善根。所以「布施」對於修行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法門。布施,也分作財施,法施和無畏施。布施財施,也分作兩種,一種是外施,就是用身外的財物,比如金錢、衣服、食品等,救濟有需要的人(或者其它生物,如貓狗及一切飛禽走獸等);一種是內施,就是用身內的東西去救濟需要的人,比如獻血
  • 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援多哥卡拉醫療分隊麻醉師教學工作實錄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向當地醫生傳授先進的麻醉技術,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麻醉技巧,可以讓這些先進的理念和技術真正在當地「生根」,造福更多的當地民眾,這樣的援助工作才會更加深入、更有意義。
  • 授人以漁式扶貧 太保創建 「防貧保」
    7月22日,太保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上,中國太保憑藉在防貧領域的先行先試和顯著成效,獲頒年度組織創新獎,這是全國扶貧領域的最高獎項。中國太保也成為該獎項創辦4年來唯一獲獎的保險企業。該負責人表示:「比起扶貧,更重要的是防貧,這是在扶貧和脫貧之後,我們更長遠要做的一件事。
  • 救助流浪者也應「授人以漁」
    但是,流浪乞討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往往還暗藏著更深層次的「潛流」,尤其是承受流浪之痛的心靈早已遍布傷痕,一部分流浪者甚至產生了心理問題,這時更需要得到精神關愛,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大家庭中。從這個角度來講,對流浪者最好的幫助,除了要把救助體系的「網底」編實、築牢外,還應將之納入到新市民管理範疇之中,讓他們學會自食其力,不再為饑寒所迫、大病所困、失業所憂、災害所難。
  • 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智」 這門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線上線下教學,拓展學習的寬度和深度 《創業基礎》(社會創業)之所以能夠獲得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大獎,更重要的是它創新了教學模式。從前,大部分課程都是在線下課程,一間教室,容納幾十名學生,更多想學習、了解相關知識的學生,如果沒有「搶到課」,很難有機會進行系統性學習。
  • 「漁」「魚」兩相授 賦能貧困村拔窮根
    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近年來,城西村在掛鈎幫扶單位——惠州市住建局的幫助下,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技能培訓賦「漁」,產業扶貧贈「魚」,打出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組合拳,利用黨建引領結合文化扶貧,添加脫貧新動力,助推城西村摘掉「貧困」帽子,煥發新時代新農村的無限生機。
  • 「我的扶貧故事」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丨劍河縣觀麼鎮原銀杏村第...
    知之深、變之切,深感自己扶貧工作責任之重。吳重慶走訪村中的老人銀杏村距縣城65公裡,2009年修通鄉村公路,因路面差、彎道多、坡陡路險,往來車少,遇急事前往縣城的村民,每次請車費要300元左右。  但授魚,更要授漁。發展產業才是脫貧致富的根本途徑。記憶尤新的是鴻盛養兔基地建設。鴻盛養兔基地由建檔立卡困戶萬軍、吳思奇等三個大學畢業生聯合創辦。萬軍畢業後在福泉工作,去年5月初入戶走訪時,了解他為了照顧年近花甲的奶奶想回家創業。
  • 米娜紡織:授人以漁 示範引領重責任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 曼瑜天雅:授人魚不如授人以瑜
    最近,關於曼瑜和曼瑜天雅兩個品牌的故事在網上越傳越離奇,本來是抱著清者自清的心態聽之任之,但反而容易被誤會成膽怯理虧,不敢作聲,因此,同時作為曼瑜和曼瑜天雅兩個品牌的締造人謝杭峰、羅曼瑜夫婦,不得不再次回顧一下這段歷史。2017年,謝杭峰、羅曼瑜夫婦攜巨資到深圳投資,由於深圳這座城市註冊一個新公司竟然和買房一樣,需要在深圳的居住證明。
  • 「授人以漁」的金融扶貧!看這家農商銀行用心彈好「四重奏」助力...
    導 讀作為全縣唯一一家發放扶貧小額信用貸款的金融機構,廣西鹿寨農商銀行藉助長期服務「三農」積累的經營優勢和工作經驗,用心彈好「四重奏」,即推進黨建與金融精準扶貧深度融合、聚力產業鏈核心企業輻射帶動脫貧、立足特色資源稟賦創新金融產品、普惠金融構建全新農村扶貧金融生態環境,不斷探索創新「授人以漁」的金融扶貧模式
  • 「穩就業促創業保民生」萬山:授人以漁 讓群眾「炫技」有道
    今年,高豐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員和工人參加了3次技能培訓,學以致用,讓農民種田更科學,助推企業管理更高效,產業發展更給力。「通過今年的培訓,各個基地的蔬菜種植得到了提高,產量得到提高,產值得到提升,我們的效益也有所增加。」蔡芹說。
  • 彩站業主授人以漁分享快3投注技巧
    原標題:彩站業主授人以漁分享快3投注技巧楚天都市報訊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曹磊 通訊員李建民)「快3」遊戲的3000萬派獎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記者近日在武漢市漢陽區的一家福彩站點裡發現,為幫助彩民提高中獎機率,業主李先生主動分享自己的投注心得,授人以漁。
  • 感謝一路有您相伴,授漁祝您中秋快樂
    值此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授漁計劃全體工作人員祝福所有的愛心企業、項目學校、愛心人士及授漁學子們:中秋佳節快樂
  • 爭奪計程車市場,迎來黎明的背後:如何「授人以漁」?
    而早在2018年,嘀嗒出行就將目光投向了巡遊車網約化,並在2019年年中升級為「三化工程」,即「網約化」,「數字智能化」和「線上線下一體化」,以更全面地賦能巡遊計程車。出行領域主要玩家的悉數到場,意味著計程車數位化有巨大空間和想像力,也從側面反映出,這個行業還存在著太多的痛點,才給了新玩家們進場的機會和空隙。但是,怎樣的數位化戰略,才能真正幫助計程車行業走出困境呢?
  • 豐都:產業扶貧結碩果 群眾脫貧有保障
    一串串葡萄掛滿枝頭、一個個大西瓜躺在地上……在重慶市豐都縣高家鎮金家坪村,涼爽的夏風陣陣吹來,空氣裡夾雜著瓜果的清香,不禁令人心曠神怡。脫貧攻堅實施以來,家坪村通過大力發展扶貧產業,不但讓貧困戶有效地實現增收,而且為下一步脫貧後不返貧奠定了堅實基礎。
  • 「授漁計劃·雙師課堂」在CCTV「9.5中華慈善日」特別節目《善行...
    節目以直播的方式進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少兒節目主持人小鹿姐姐聯合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的李寧老師通過《善行課堂》的展現形式,開展「授漁計劃·雙師課堂」素質拓展課程,為全國的師生們上了一堂以「公益慈善」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本次《善行中國》特別節目,融入了網際網路直播授課的特點,以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授漁計劃·雙師課堂」為載體,在演播間搭建了「1比1雙端教學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