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收購動作引發巨震,美國外賣「三國殺」有望誕生「美團」?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原創 美股研究社 美股研究社 今天

美國外賣「」三國殺「,誰能贏?

文 | 美股研究社

7月7日,美國打車應用鼻祖Uber發布官方公告宣布,將以26.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外賣公司Postmates。一旦該收購順利,美國外賣市場或將迎來最後一次洗牌,從而確立Uber(Uber Eats+Postmates)、DoorDash 、GrubHub三國鼎立的局面。

在美股研究社看來,Uber這一收購動作似曾相識,前兩年國內的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之後,國內外賣市場只剩下美團跟餓了麼雙雄鼎立。在經歷洗牌收購之後,美國外賣市場也只剩巨頭們去瓜分。只是因會面臨美國反壟斷調查的壓力,美國這三大平臺不會像國內外賣市場能夠再進行併購整合了。

隨著美國外賣市場格局已定,倖存的巨頭玩家們將開始新一輪的激戰。眼下Uber跟GrubHub已上市,DoorDash也於近期完成新一輪融資,估值接近160億美元,此前IPO計劃因疫情而暫擱置,未來誰又能在市值上實現更大突破?國內外賣市場已誕生美團這樣的超級平臺,

美國外賣市場是否有望誕生美版的「美團」嗎?

美國外賣市場將喜迎「三國殺」

這次疫情正加速美國外賣格局演變進程,幾大外賣巨頭輪番上演收購合併的戲碼。

在Uber放出收購Postmates消息之前,其實它之前是有意收購Grubhub。老二 Uber Eats 想要收購老三 Grubhub 未果轉而去收購老四 Postmates,而 Grubhub 最終還是被來自歐洲的 JET 公司成功收購。其實在去年 DoorDash 就以價值 4.1 億美元的現金及優先股方式收購 Square 旗下在線訂餐平臺 Caviar。

從這幾個外賣巨頭的收購行動來看,都可以看出是為了壯大平臺的競爭力在美國外賣市場上佔據更大的競爭力。一旦 Uber Eats收購Postmates塵埃落定,美國外賣市場的格局將形成三股勢力的博弈。那這三個巨頭各自實力到底如何?

老大DoorDash

「美國版餓了麼」DoorDash成立僅有7年時間,總部位於舊金山,由安迪·方、埃文·摩爾、斯坦利·唐和託尼·許聯合創立,四位創始人中的三位是華裔。其運營模式與餓了麼相似,也是讓各個商家入駐然後提供外賣服務。

目前,DoorDash在美國各地份額比較平均。Doordash最近一輪融資4億美元,估值已經達到了160億美元,目前也在籌備上市。從市場研究機構Second Measure的統計顯示,按照銷售額計算,今年5月份,DoorDash在美國外賣市場的份額已經達到了45%。

在疫情這段特殊時期,Doordash還通過減免一半佣金,以及對新加入平臺商家免除佣金的方式,實現了新一輪增長。儘管在市場份額上佔據第一的位置,但對於DoorDash來說老大位置也是有點尷尬,因疫情影響IPO計劃受阻,何時上市仍然未知。

老二Uber Eats

Uber核心業務是打車業務,為了實現多元化營收發展順勢推出外賣業務。根據Uber上個季度公布的財報業績,Uber的外賣業務卻實現了逆勢上揚,當季訂單額達46.8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長超過50%至8.2億美元。雖然也面臨超過3億美元的虧損,但營收比明顯優於打車業務。

Uber Eats在南部發展更高,Postmates則在洛杉磯有明顯優勢。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econd Measure的統計顯示,Grubhub和Uber Eats份額基本相當, Postmates目前在美國外賣市場的份額約為8%,即便Uber收購了Postmates,兩家公司合併的市場份額也只有30%。雖說收購之後佔據的市場份額更多,但Uber在外賣業務上的虧損仍是一大隱患。

老三Grubhub

在美國外賣市場,GrubHub算是最早的一批玩家。2004年成立之初只做平臺撮合服務。其2014上市的時候,Uber Eats還沒有成立,Postmates(2011)和DoorDash(2013)才剛成立不久。

可以說,Grubhub享受到了先行者的紅利,但隨著這塊市場的不斷擴大,新進入者不斷湧入必然導致第三方外賣平臺競爭格局的變化。2015年以後,GrubHub併購了幾家做外送的公司,也開始提供外送服務。並且,平臺配送的佔比正在逐年增長。在美國外賣市場,Grubhub發展側重於美國東北部。

6月28日,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外賣巨頭Just Eat Takeaway宣布將以7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Grubhub,繼續進軍美國市場。被Just Eat Takeaway收購,雖說能夠與其避開正面競爭,但能否在市場份額上實現一定突破獲得更多競爭優勢也很重要。

隨著美國外賣市場形成三足鼎立拉鋸戰,未來進一步搶奪市場擴大競爭力是提升他們市值或估值的關鍵舉措。就目前他們的競爭形勢來看,他們都面臨哪些絆腳石?

三大外賣巨頭滾雪球的阻力

這次新冠疫情迫使美國各地陸續陷入停擺,給餐飲行業帶來了巨大衝擊,但也給外賣平臺帶來了高速增長的機遇。今年5月份,29%的美國人通過外賣平臺點餐,比一年之前的23%有明顯增長。而對於外賣平臺來說,規模要夠大,雪球才能滾起來,只有當規模達到一定程度,配送體系才能從不經濟到經濟。雖說這次疫情利好這三大外賣平臺,但長遠來看他們滾雪球還面臨不小的阻力。

一、「壓榨」商家惹眾怒 美國各州競相公布限價令

目前,這幾大外賣平臺Uber(Uber Eats+Postmates)、DoorDash 、GrubHub自建配送團隊統一調配雖說能夠保證配送效率,但這也讓外賣平臺因美國地廣人稀,勞動力成本高導致在後期擴張時成本劇增。為了緩解成本壓力,不少外賣平臺試圖提高商家在平臺上的抽成,但這一舉動遭來不少商家的抵制。

從4月份開始,美國四大外賣平臺遭到反壟斷集體訴訟,矛頭直指其壟斷收取的10%至40%的抽成費用。眾多商家加入抵制外賣平臺隊伍的行列,這也讓不少美國州市制定了一些決策保護商家。如紐約市議會投票決定,在緊急狀態時期,第三方服務機構提供餐飲外賣的費用上限為15%。即使法定緊急情況結束後,餐飲外賣行業的佣金上限政策將延長90天。

在紐約之後,舊金山、西雅圖、華盛頓特區和澤西城等地也競相公布限價令,這對於外賣巨頭平臺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在商家抽成方面,這為外賣巨頭貢獻不少的營收,提高抽成能夠緩解他們在配送環節上的成本支出壓力。

但另一個方面,幾大外賣巨頭都在搶奪商家,平臺上的商家規模也將決定更多用戶是否願意在平臺上下單消費。如Uber Eats搶下了星巴克,Postmates則擁有炸雞店Popeyes,肯德基則花落Grubhub,對於外賣巨頭來說既要獲得更多商家的合作,又要平衡好與商家在抽成上的爭議仍然是個大難題。

二、大城市已被瓜分完畢,燒錢搶市場戰爭轉移至下沉市場

隨著美國外賣市場格局已定,三大巨頭也逐漸瓜分美國大城市市場份額。目前四大平臺的市場份額總和已經達到了98%,基本完成了市場洗牌。在大城市被瓜分之後,市場格局呈現動態平衡,那麼就只剩中小城市還能提供增量。平臺之間競爭引向了下沉市場,光是2018年,GrubHub的配送體系就新進入了200餘個城市。

儘管美國下沉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對於這幾個外賣巨頭來說擴張成本會進一步擴大,如何在下沉市場獲得更多增量市場同時又能控制好成本很重要。從GrubHub的財報可以直觀的看到,其運營及支撐成本逐年上升,且增長幅度高於收入增長,其運營費用率從2017Q1的38%增至2020Q1的59%。

(圖源格隆匯)

很顯然成本支出不斷增長的問題也在影響這幾大外賣巨頭的業績表現,對於其股價或估值存在較大的影響。同時下沉市場的進攻也是箭在弦上,但下沉市場相對於大城市來說存在不少痛點。

一方面,由於美國「地廣人稀+人工費用高」的特點,外賣巨頭在很多小城市第三方配送平臺註定是虧本生意;另一方面,美國下沉市場的容量有限,跟國內的下場市場還是存在很大差異,就算可以容得下一個平臺,但能否容得更多平臺還存在不確定。

隨著這幾個外賣平臺進入城市越來越多,不可避免的會有重合。顯然,美國消費者也不會死守著一家外賣平臺,至少會同時安裝兩個外賣應用。Second Measure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DoorDash有22%的用戶也在用GrubHub,Uber Eats有29%的用戶也是DoorDash的用戶。

美外賣三巨頭誰

最快成為「美團」走上盈利?

儘管美國跟國內外賣市場發展還是存在較大差異,但根據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都已進入巨頭瓜分市場的格局。如果拿美國的外賣巨頭來跟國內的美團進行對比的話,其實並不具有可比性。他們做的業務只是美團的一個業務,美團已經形成了一個集吃、喝、玩、樂、出行等眾多本地生活服務為一體的綜合平臺,而Uber Eats+GrubHub其實只是外賣平臺。可以說,國內的美團是它們進化的終極目標。

對於美國的外賣巨頭來說,以美團為目標帶來的想像空間還是巨大。國內的美團已扭轉虧損局面,在去年Q2季度實現盈利後,美團的股價跟市值也是一路高漲。截至目前,美團股價為199.800港元,市值為11695.62億港元,順利助推其進入千億市值俱樂部。

美團發家史也是以外賣業務為核心,後續在酒店、票務、到家、打車、閃購等業務上展開布局,逐漸形成一個超級大平臺旗下各業務產生較好的協同效應,這對於美國外賣三巨頭來說其實是可借鑑參考的。像DoorDash不再局限於外賣餐飲,而是積極擴展新業務,與全美1800多家便利店合作,從而讓消費者能便捷地獲取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如廁紙、清潔用品、藥品等。

除了在業務上可以去借鑑之外,對於Uber(Uber Eats+Postmates)、DoorDash 、GrubHub來說關鍵還是要能在盈利上有所改變。此前Uber CEO科斯羅薩西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收購這筆交易將推動公司於2021年實現盈利。目前,除了GrubHub之外,Uber跟DoorDash在外賣業務上仍然是處於虧損。

在外賣行業裡規模很重要,最後的結果一定是「贏家通吃」,對於Uber(Uber Eats+Postmates)、DoorDash 、GrubHub來說其實三家的實力並沒有很大的懸殊,誰能夠在年活躍用戶數的絕對數與滲透率上拉開差距,打造出以外賣業務為核心,其他業務為輔的生態格局上,自然會獲得更大的市場紅利。

相關焦點

  • Uber收購動作引發巨震 ,美國外賣「三國殺」有望誕生「美團」?
    美國外賣「」三國殺「,誰能贏?  7月7日,美國打車應用鼻祖Uber發布官方公告宣布,將以26.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外賣公司Postmates。一旦該收購順利,美國外賣市場或將迎來最後一次洗牌,從而確立Uber(Uber Eats+Postmates)、DoorDash 、GrubHub三國鼎立的局面。
  • Uber(UBER.US)正在成為美團外賣,滴滴還有多遠?
    尤其在 Uber 與 Lyft 因將司機分類為獨立承包商而不是公司僱員,與美國加州法院產生強烈衝突,甚至可能被迫退出美國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時。今年 7 月,Uber 以 26.5 億美金的價格收購了一家外賣配送公司 Postmates。
  • Uber 正在成為美團外賣,滴滴還有多遠?
    Uber 出行業務與外賣業務各季度營收對比|極客公園製圖Uber 毫不掩飾對外賣業務的渴望,尤其在 Uber 與 Lyft 因將司機分類為獨立承包商而不是公司僱員,與美國加州法院產生強烈衝突,甚至可能被迫退出美國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時。
  • Uber要變成外賣公司了?二季度外賣收入首次超過打車
    ↑產品訂購:www.expertpharmshop.com↑↑美國持續的疫情讓出行需求減少,但外賣需求正在激增。7月6日,Uber宣布以26.5億美元收購外賣平臺Postmates。Uber有望藉助這項收購擴大在美國全國的外賣服務,從而增加盈利的機會。科斯羅薩西表示,Uber將採取收購及擴張的策略,進一步滲透到外賣市場。此外,Uber還與一些餐飲連鎖店合作推動外賣業務,比如Chipotle和Shake Shack,希望藉此吸引更多用戶。
  • 美國在線外賣平臺終極洗牌:Uber最後一博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大洗牌,美國第三方在線外賣行業格局已經基本確立。但這個市場或將迎來最後一次洗牌,從而確立三國鼎立的局面。上市出售都可接受儘管之前洽購美國第二大外賣平臺GrubHub數月無果,最終未能達成收購交易,但Uber並沒有放棄在外賣領域進行收購整合的計劃。這一次他們的收購目標則是美國第四大外賣平臺Postmates。
  • 本地生活:上遊巨震,美團阿里還有漫長對峙
    來源:36氪原標題:本地生活:上遊巨震,美團阿里還有漫長對峙 | 2020展望  文 |喬芊2019年落幕時,美團點評還是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中股價躥升最快的黑馬,市值一年大漲了140%(阿里上漲61%,京東上漲70%,拼多多上漲76%)。
  • Uber外賣收入首超打車 巨頭之爭轉換賽道
    美國持續的疫情讓出行需求減少,但外賣需求正在激增。Uber最新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外賣業務Uber Eats收入同比翻番達到12億美元,但打車業務收入同比驟減67%至7.9億美元,從訂單量來看,打車訂單同比減少了73%,外賣訂單增加了113%。這也是Uber外賣收入首次超過其主營的打車業務。
  • Uber的外賣生意經
    Grubhub和Postmates分別是美國第二及第四大外賣平臺。Uber對之先後求購意思也很明確,它就是要做美國最大的外賣平臺。收購完成了,公司CEO Dara Khosrowshahi還放話,公司有信心將在明年實現盈利。這層意義顯然要比Uber收購Postmates更大:一直飽受市場的共享經濟是可以盈利的。實現盈利之後的Uber可能獲得估值重構。
  • 新盯上美國第四大外賣平臺 Uber做大外賣鐵了心
    今年5月,Uber向美國另一大外賣平臺Grubhub發出收購要約,雙方已展開收購談判,彼時的消息稱,雙方最快有望於5月內達成交易。此後,雖然兩家公司在收購價格方面出現分歧,但5月21日有報導指出,雙方已接近達成交易。之後,出於對反壟斷的擔憂,Uber退出了收購談判。據了解,幾名美國民主黨議員對這筆潛在交易表示出了擔憂。
  • 美國沒有美團
    如今,開始有投資人找誰是美國美團、餓了麼了?這事很有意思。移動網際網路誕生之初,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複製美國商業模式還很常見,滴滴和Uber就是典型。「後來者」滴滴在中國成功逆襲,一些中國模式轉而開始被美國效仿。甚至有創業者通過對中國模式進行本土化改造,試圖把copy to China改成copy from China的故事。
  • 順豐分食Uber加碼,外賣行業成「香餑餑」
    外賣行業故事多。近日,先是順豐被曝出要攜團餐進軍外賣,隨後市場傳出知名共享出行平臺Uber已經向其外賣業務的競爭對手格魯布布提出收購要約,日本利用率最高的通訊軟體LINE也計劃打造外賣平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推高了行業交易量,外賣驟然成了「香餑餑」?豐食,分食?坊間傳言,最近順豐同城上線了一個「豐食」平臺,主打送餐服務。
  • 美團外賣否認大數據殺熟 這回應你信嗎
    美團外賣否認大數據殺熟 這回應你信嗎 龔進輝 發表於 2020-12-18 17:00:43 近年來,網際網路行業時不時被曝出大數據殺熟亂象,招致用戶反感,最新中招的是美團外賣會員
  • 美國的外賣大戰是什麼樣子?
    有些創業者志存高遠,想要青史留名,有的創業者只是過把癮,趁著熱潮賺一筆錢而已,於是常常會出現「大規模混戰」的局面,而中國網際網路的創業熱潮總會以「巨頭收購龍頭創業者」而告終。正如中國外賣在經過軍閥割據狀態之後,最終僅僅留下餓了麼、美團雙雄坐鎮,且均背靠大樹。四強對決,美國的外賣大戰只是寡頭之戰?
  • 外賣是出行巨頭Uber(UBER.US)的賺錢生意嗎?
    根據一份2019年的報告顯示,Uber Eats的市場份額約為20%,收購Postmates後,Uber Eats或成為美國第二大外賣App,並且有望爭奪市場第一。除了食品外,Uber還開始為顧客提供其他配送服務,包括食品雜貨、處方藥、快遞包裹等。今年7月份,Uber還宣布該公司將在拉丁美洲和加拿大的19個城市推出按需送貨服務。
  • 順豐分食Uber加碼 外賣行業「真香」?
    近日,先是順豐被曝出要攜團餐進軍外賣,隨後市場傳出知名共享出行平臺Uber已經向其外賣業務的競爭對手格魯布布提出收購要約,以及日本利用率最高的通訊軟體LINE也計劃打造外賣平臺。   眾多周知,目前中國外賣市場處於美團、餓了麼兩家對壘,疫情期間多地餐飲企業聯合起來抗議外賣平臺高佣金引發風波,外賣市場暗潮洶湧。
  • 中國APP在全球新興市場正趕超美國;Uber擬收購美國外賣平臺Grubhub...
    本周(2020.5.11-5.16)重要出海事件如下:中國APP在全球新興市場正趕超美國;Uber擬收購美國外賣平臺Grubhub;蘋果確認收購Next VR公司,進軍Uber擬收購美國外賣平臺Grubhub據外媒報導,美國當地時間周二,網約車巨頭 Uber 向在線外賣公司 GrubHub 發出收購要約,並希望以換股的方式完成收購。
  • 美團-W:線上零售有望再造下一個外賣市場 維持「推薦」評級 目標價...
    原標題:美團-W(03690.HK):各項業務全面復甦,線上零售有望再造下一個外賣市場,維持「推薦」評級,目標價362 港元   機構:華創證券
  • 歐洲外賣巨頭吞併美國Grubhub,新公司規模將超Uber Eats
    歐洲外賣巨頭吞併美國
  • 收購Postmates,這26億美元Uber花的值得嗎
    作為美國西南部地區最強的外賣平臺,Postmates與紮根美國南方的Uber Eats在連成一片後,也或將形成協同效應,而其所引入的洛杉磯、鳳凰城和拉斯維加斯等關鍵區域,以及1000萬名活躍用戶,對於Uber Eats鞏固美國外賣市場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 Uber要買美國版「餓了麼」 巨頭為什麼都想送外賣?
    順豐上線「豐食」搞起了副業,Uber也傳出要收購美國版餓了麼,日本利用率最高的通訊軟體LINE計劃打造外賣平臺……外賣行業「懵了」:人家怎麼忽然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Uber擬收購美國網上外賣Grub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