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活:上遊巨震,美團阿里還有漫長對峙

2020-12-12 新浪科技

來源:36氪

原標題:本地生活:上遊巨震,美團阿里還有漫長對峙 | 2020展望  

文 |喬芊

2019年落幕時,美團點評還是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中股價躥升最快的黑馬,市值一年大漲了140%(阿里上漲61%,京東上漲70%,拼多多上漲76%)。但2020年1月下旬以來,美團股價一度下跌近14%,遠超其他幾家巨頭公司的跌幅,反應了疫情之下,資本市場對本地生活服務遭受負面影響的預期。

本地生活公司都是平臺生意,供給方尤其是佔比最大的餐飲行業受挫會直接殃及它們。不過根據SARS時期的經驗,疫情過後,餐飲業的反彈也最快,能夠保住現金流的餐飲品牌會活下來,新的供給也會重新出現。更長遠的變化是,用戶使用外賣的習慣被鞏固了,商家也更重視外賣渠道建設,餐飲和其他服務的線上化率會進一步提升。

參考美團點評的幾個業務版塊,可以更細地拆解出疫情的影響情況。阿里本地生活體量較美團小,但路徑是相似的。

春節原本正是線下餐飲和旅遊住宿業的旺季,驟然停擺,直接拖累了平臺的佣金和廣告營收。2019年第三季度,「到店和酒旅」版塊佔到美團點評總收入的22.5%,但卻是最主力的利潤貢獻者。這意味著,美團點評2020年一季度的收入尤其是利潤將有不小的壓力。

外賣成了許多餐廳堂食關閉時最後一道營收屏障。一位從事外賣代運營公司的創始人告訴36氪,儘管春節期間外賣總交易額可能只有往年同期的三成左右,但堂食的一部分需求轉移到了外賣上,加之一線城市人群返鄉,春節本就是外賣淡季,因此對整年的外賣規模影響不大。

生鮮買菜這類新業務則迎來一個用戶習慣迅速養成的窗口。與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生鮮到家公司一樣,自營模式的美團買菜也迎來了訂單量的爆發和供應鏈的考驗。餓了麼以平臺模式連接商超、菜市,同樣獲得了快速增長。

對美團和阿里本地生活而言,疫情帶來的外部環境變化是相似的、短期的。從提升供給、獲客運營、進而到市場份額、盈利能力的全面競爭,才是持久的。

回顧過去一年雙方的競爭,美團點評可謂小勝:不僅過去兩個季度實現連續盈利(美團很長一段時間內面臨的爭議就是能否盈利),且市場份額穩中有升。股價的上漲正是這些成績的直接反應。但美團點評的近憂在於,如何令用戶量和用戶黏度再上臺階,幫助收入結構從佣金模式向廣告模式轉型,而遠慮在於,在團購、外賣等固有優勢業務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如何找到下一個足夠龐大的市場並跑到領先位置,使其更加安全和長期。

與此同時,阿里的威脅短期內不會結束。經過一年多的內部梳理和整合,市值已超過6000億美金的阿里正在本地生活業務上重新排兵布陣,並以螞蟻金服為主導,協同多個業務打生態戰。對於阿里巴巴來說,究竟是把本地生活餐飲獨立壯大為交易平臺,和美團點評長期抗衡,還是依附於螞蟻金服,扮演好一個高頻金融場景的角色,在2020年會更加清晰。

還有一些行業事件需要引起重視。不久前,深圳正式開始對非機動車實行12分管理制,若該政策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對於建立在外賣小哥長期超速、闖紅燈、逆行之上的外賣行業,會產生深遠影響——如果不想犧牲用戶體驗,就必然需要增加運力成本,拉低利潤水平。更值得警惕的是類似外賣小哥傷人這類黑天鵝事件,滴滴的前車之鑑已經足夠慘痛。

疫情大考後,「安全」問題也一定會被提升到新的高度。

1、美團點評 終於「敢」盈利了,但商業化重點正在轉移

美團點評的財報以三大業務版塊來披露經營情況,分別是外賣、到店酒店旅遊、以及新業務。但若切換一個視角,可以把美團點評的收入劃分為向商家收取的佣金(團購、外賣皆有)、向用戶收取的配送費,以及向商家收取的廣告費。

如果說佣金是成一單收一單費用的後向付費,那麼廣告約等於一種前置付費。對於有大流量的平臺而言,廣告是毛利最高、掙錢最容易的方式。

持續提佣金會遭遇商家尤其是小商家的反彈,而漲配送費對於想要繼續做大c端用戶規模的美團也是不太可取的方案,提升廣告費成了唯一可行的路徑。

事實上,從2019年第二季度起,美團點評就在財報發布後的高管會議中多次釋放這個信號:「公司將努力提高購買美團廣告的活躍商家數量,預計每名商家貢獻的營收金額也將隨著公司提供廣告類型的更為多樣化而提高」、「未來幾個季度,影響每單貢獻營收上升的主要因素還是廣告營收,短期內,公司不會提高從商戶收取的佣金。」

這個變化的前提是,美團點評在和阿里本地生活的競爭中,從流量到訂單量都已然拉開一定差距。而這個變化意味著,美團點評的流量會整體上向付得起廣告費用的大餐飲商家傾斜,這個策略正如淘寶草創期過後,推出天貓商城聚攏品牌商家、大收廣告費的阿里巴巴一樣。

隨著美團點評主體業務盈利、經營性現金流轉正,美團在新業務上的戰略也會從2019年的減虧、收縮,變為更加積極的投入,變量則是疫情對其一季度或者更長時間內現金流和利潤的拖累,多大程度上會影響這種投入的力度,以及優先級的排列。

首先是生鮮業務美團買菜。原本按照美團探索新業務的審慎風格,很難在一個模式驗證前大舉投入,但是疫情帶來的需求暴漲,很可能會改變其節奏,讓這一業務的緊急性提升。

其次是共享單車。這個業務對於美團點評的價值在於,它是新業務中唯一的日單量在千萬級別的,對於提升美團點評App活躍度,進而實現各個業務的交叉銷售有極大幫助。同時,單車賽道大戰落幕也使得美團有機會提升單價,把它作為一個正常的生意來運轉。目前美團單車的投放量不到100萬輛,王興在三季度財報會議上明確表示,下幾個季度會更換一些老的單車。

再次是餐飲生態鏈條上的toB業務,比如餐飲SaaS(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張川現兼任「餐飲SaaS事業部負責人」一職,說明了該業務的戰略地位)、餐飲供應鏈業務「快驢」等。這幾項對於美團點評而言都是暫時無法貢獻利潤的防禦性業務,只有現金流充沛時會放開手腳。

2、阿里本地生活 下沉戰場還有激戰,但打法可能會變

由於此前美團和餓了麼在一線城市的份額相持不下,2019年初,阿里選擇在多個下沉城市發動補貼戰,並持續了大半年時間。進入9月後,由於美團點評在一線城市反撲,餓了麼口碑轉身防禦,在下沉策略的執行上也有所鬆動。但是據36氪了解,阿里大概率會在2020年重啟下沉,並且更強調和支付寶聯合下沉,以節省獲客成本,促進交叉銷售,變量則在於疫情之下,下沉戰何時開打。

事實上,餓了麼口碑聯合螞蟻金服的跡象已經十分明顯。去年11月,阿里在2020財年第二季度(2019年7月-9月)財報中就專門提到:本季度餐飲配送業務的新增用戶中有約39%來自支付寶App;來自淘寶天貓等中國零售市場的年度活躍消費者中,只有25%嘗試過這一服務,低重合度意味著還有巨大的協同增長空間。而以電商零售業務為代表的整體下沉,也是月活超過7億的阿里巴巴近兩年的核心戰略之一。

從場景匹配程度來說,支付寶本來就是比淘寶更符合本地生活業務屬性的產品。這也是和餓了麼合併之前的口碑由螞蟻金服參投的原因,口碑的最初使命就是幫助支付寶拓展餐飲商戶。阿里在收購餓了麼時給出的三個理由之一,也是用餐飲這一高頻支付場景來支撐金融業務。一番兜轉,阿里本地生活業務的定位似乎正在回歸。

阿里春節前的人事安排也在透露這種深度「協同」的信號。據《晚點》報導,螞蟻金服CEO胡曉明將兼任阿里本地生活公司董事長,牽頭協同支付寶、餓了麼口碑、飛豬等本地生活業務,以形成合力對抗美團。

對於阿里來說,想要用美團的招數——比如兇猛的地推、精細的運營——擊敗美團實在不容易。因此它正在形成一些差異化的思路,比如藉助螞蟻金服的金融服務能力,向C端用戶提供消費金融類產品,向B端商家提供應鏈金融類產品等。

再比如營銷能力。餓了麼口碑正在和阿里媽媽廣告系統打通,並試圖把電商零售版塊積累的用戶數據和畫像用於餐飲領域的營銷,這是美團點評不具備的條件。在流量大盤落後於對手的情況下,提升營銷的精準度和轉化率可能是阿里手中的重要底牌。

美團點評和阿里本地生活的競爭,表面懸念在於,市場份額是向六四開縮小,還是近一步拉開差距至七三。隨之而來的關鍵問題是,阿里在電商核心業務全力抵擋拼多多之外,究竟還會花多少耐心和錢在本地生活業務上。答案會在2020年更加清晰。

相關焦點

  • 減傭和返傭,一字之差暴露阿里本地生活的邊界難破
    文 | 陸水月戰火從未平息,阿里和美團在生活服務領域再度開槓。毫無疑問,佣金自然是首要的攻擊點。3月16日,在「2020年商家大會」上,阿里本地生活又扔出重磅炸彈。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景峰在會上透露,阿里本地生活將繼續為全行業提供佣金減免,其佣金將整體低於其他平臺3-5%。
  • 從「美團團節社」橫空出世,看本地生活社交電商新格局
    而美團的焦慮主要來自三個方面。2018年本地生活市場線上規模達到15,620.7億元,而2019年僅上半年,交易規模就達到了9159.8億元。目前看似是美團一家獨大,但阿里"餓了麼+口碑」生態的阿里本地生活正加速以數位化為核心布局本地生活領域。
  • 從「美團圈圈」橫空出世,看本地生活社交電商新格局
    目前看似是美團一家獨大,但阿里」餓了麼+口碑」生態的阿里本地生活正加速以數位化為核心布局本地生活領域。聯聯僅分走了很少一部分,都能做到年30億以上的規模。
  • 阿里與美團的戰爭: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現在的阿里和美團,正在打響這樣的一場戰爭。阿里再下重注,全面挺進本地生活服務!來勢洶洶的阿里,一出手就是雷霆萬鈞。3月16日,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召開了「2020年商家大會」,在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宣布推出推出了「七大商家賦能計劃」。
  • 阿里2020年開年大考:全力「擊殺」美團勝算幾何?
    消息人士透露,未來阿里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各項業務布局,或將由胡曉明牽頭協同,下一步將進一步整合餓了麼、口碑、飛豬、淘票票等各項資源,在本地生活領域發力搶佔市場。這被外界解讀為阿里對美團崛起的正面回應。這次面對美團的悄然崛起,阿里這次重用螞蟻金服一號位的胡曉明來協調業務,就是想利用其鐵腕執行力和豐富的資源,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發力,為新零售的布局鋪平道路。美團的春風得意過去的一年,王興和美團的股東確實有理由笑得開心。
  • 阿里新一輪組織調整:電商與本地生活進一步融合,淘系中堅力量崛起
    至於本地生活版塊,阿里集團新零售技術事業群總裁吳澤明將兼任阿里本地生活首席技術官(CTO),向阿里集團 CTO 程立和王磊雙實線匯報。同時,兩員大將加入,分別是現螞蟻智能引擎技術事業部負責人王志榮和現新零售搜索推薦事業部應用工程技術負責人李天民。王志榮和李天民向吳澤明匯報。
  • 美味不用等創始團隊向口碑出質股權,曾獲阿里美團百度等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已於今年2月正式宣布全資收購同為餐飲SaaS服務商的「客如雲」。根據此前媒體報導,該收購早在2019年4月就已完成,交易金額為8億元人民幣。據阿里官方彼時介紹,完成收購後,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形成以餓了麼到家業務、口碑到店業務、蜂鳥本地即時配送和客如雲數位化工具融合一體的產品和服務布局。
  • 螞蟻集團上市竟因美團逼迫?補充2500億彈藥後,這三招能拯救阿里嗎?
    疊加螞蟻集團上市,阿里急著想搞錢的心思一覽無餘,究竟是想辦什麼大事? 不如問問神奇外賣——美團吧。 美團越界,阿里核心陣地拉響警報! 據界面新聞報導,阿里巴巴CEO張勇現在每周都去本地生活部門開一次會。
  • 從出行到酒店,切入本地生活才是哈囉的野心!
    更早之前,哈囉還曾在哈囉出行APP中上線「吃喝玩樂」的本地生活消費入口,當時,其提供的服務內容就包含酒旅、餐飲到店業務,以及金融、車服、地圖服務。由此,其實也不難猜想,哈囉出行此次申請「哈囉酒店」商標,看中的或許不僅僅是酒店業務,更是包含酒店業務的本地生活服務場景。
  • 阿里組織架構大調整:大淘系高管多變動 本地生活再獲技術支撐
    據悉,淘寶天貓總裁蔣凡與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在今日午間,相繼發出內部信,公布了涉及核心電商業務以及本地生活業務的多位高管職位調整信息。據悉,周靖人作為阿里算法的第一負責人,雖然向蔣凡匯報,卻在級別上又高於蔣凡,對於其下一步任職,記者也將予以持續關注。技術加碼本地生活在核心電商業務調整之外,阿里本地生活也作出了較大調整。
  • 長沙首條阿里本地生活智慧街在芙蓉區開街
    17日晚,「芯動芙蓉·紅五月雙品消費節暨長沙首條餓了麼口碑街」開街儀式舉行,作為長沙首條阿里本地生活智慧街的餓了麼口碑街,在沁園美食街開街。通過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利用網際網路+夜經濟特色的整合模式,打造聚合片區促銷活動與消費場景的數位化街區。沁園美食街位於芙蓉區望園路一側,經過多年的涵養,當地聚集了鄉村吊鍋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餐飲門店,其夜宵在當地更是頗有名氣。
  • 美團本地生活場景的短視頻分析
    本次分享的題目是本地生活場景的短視頻分析,主要圍繞下面三點展開:短視頻分析背景介紹短視頻分析技術在美團的技術實踐總結與展望01短視頻分析背景介紹按照視頻行業的大致劃分,美團的視頻絕大多數屬於本地生活場景的碎片消費,這其實也是符合大家的認知的。美團的業務場景非常多,不管是在B端還是C端,豐富的供給源和展位都有非常多短視頻內容的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看到美團不僅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同時又有豐富的視頻內容和展位。
  • 抖音「偷襲」美團,張一鳴與王興扳手腕
    抖音從流量上遊殺入本地生活市場,美團如何「以牙還牙」?字節跳動上市「搶跑」還在進行,本地生活「複製美團」的故事意味深長。 從編織「嫁衣」到構建「市夢」 據統計,2018年國內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規模約1.56萬億元,到2024年將達到2.8萬億元。頭號玩家美團去年GMV實現6821億元,收入約975億元,今年Q3已擺脫疫情影響,股價較年初上漲3倍。
  • 京東推出「梨渦」,入局校園本地生活服務
    代表著「梨渦」將繼承「梨喔喔」的社交功能,在配備如本地優惠購物、學生賺佣金等一系列新功能,加速京東在校園本地生活的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京東,阿里、美團和字節跳動也紛紛入局本地生活服務。
  • 美團阿里京東「三分天下」格局已定?萬億跑腿生意狼煙再起
    就在2020下半年開局之際,餓了麼7月10日宣布全面升級,從餐飲外賣平臺升級為生活服務平臺,從送外賣到「送萬物」,觸角延伸至整個本地生活領域。這是阿里自2018年4月全資收購餓了麼之後進一步與美團開啟的「貼身肉搏」。美團點評則對同城零售頻繁升級,今年以來股價屢創新高,在6月市值首次衝破萬億港元之後,券商仍在頻頻更新對其的目標價。
  • 美團阿里之仇,不共戴天
    在螞蟻集團已經開始去金融化、突出科技色彩的轉向下,美團真正要找的角力點應該在本地生活領域。只有藉助610萬商戶和4.5億用戶數,在本地生活領域扎深根基,美團才可能形成閉環生態,真正對抗阿里的生態傾壓。對於美團來說,本地生活服務早已成為商業命脈;對於阿里來說,按照螞蟻的新定位,本地生活服務升級為戰略核心目標,支付之爭不過是即將上演的大戰的開幕劇而已。當然,仍然值得指出的是,在內循環為主的戰略轉變中,智慧城市或者數字城市是已經確定的重點支持方向。本地生活領域極有可能是未來投資不多的增長極,相應地美團和阿里的爭奪戰也極有可能變得更加激烈。
  • 美團股價暴漲7倍,阿里市值跌至7325億美元!背後原因何在?
    今天我們的話題就是美團和阿里巴巴,美團這家公司的股價,在短短2年的時間內就反彈了7倍,目前市值超過了1.79萬億港元,而阿里巴巴就有點慘了,本來阿里今年的市值有望超過10000億美元,由於阿里各種利空因素爆發,使得阿里當前的市值為7325億美金,要說到今年各家網際網路公司的股價漲幅,阿里是大幅跑輸了美團、京東以及騰訊等!
  • 姑蘇區政府與阿里本地生活打造蘇州首個「口碑街」
    「數字街區」戰略合作協議,並正式啟動蘇州首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數智街區——姑蘇觀前街「口碑街」開街儀式,蘇州市委常委、姑蘇區委書記黃愛軍,阿里本地生活公共事務副總裁陳勇等出席啟動儀式,打造「冬暖姑蘇」。  口碑街是姑蘇區政府和阿里本地生活聯合打造的數位化街區,圍繞與消費者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吃、住、行、遊、購、娛等生活服務場景,大力推動姑蘇區線上商圈建設,引導核心商圈內商戶實現「線上+線下」「到店+到家」雙向融合的產業數位化升級
  • 騰訊系圍剿阿里,美團、拼多多、京東借勢社區團購
    而上車太晚也未投入重兵的阿里,將會付出沉重代價。社區團購排位賽中,最有潛質的選手,是美團、拼多多,此外還有京東。騰訊是美團第一大股東,拼多多的第一大機構股東,也是京東第一大股東。騰訊賴以成功的方式有「賽馬機制」,新業務,公司內部往往有幾支不同部門參與,彼此競爭,最後勝者為王。
  • 美團阿里京東「三分天下」格局已定?6年潮起潮落:萬億「跑腿」生意...
    就在2020下半年開局之際,餓了麼7月10日宣布全面升級,從餐飲外賣平臺升級為生活服務平臺,從送外賣到「送萬物」,觸角延伸至整個本地生活領域;這是阿里自2018年4月全資收購餓了麼之後進一步與美團開啟的「貼身肉搏」。而美團點評對於同城零售的頻繁升級,今年以來股價屢創新高,在6月市值首次衝破萬億港元之後,券商仍在頻頻更新目標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