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協著名書法家葛介屏,精品隸書作品欣賞,勁健生動,雋秀疏朗

2020-12-17 清雅閣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書法創新已經是一個老話題了,現在毫不誇張地說是個偽命題了。因為很多書法家的書法創新是站不住腳的,最為顯著的就是字裡有畫,畫中有字的作品。這類字是不納入書法的範疇的,它沒有書法靈動,也失去了書法的筆法和專有架構。而是一種美術字或是藝術字的表現手法。和書法創新的本質可以說是離經叛道,南轅北轍。而書法的創新,以我個人的愚見,一定是具有書法的傳承,掌握古人的優質筆法,達到爐火純青之時寫出具有自己風格的字體,並被業界或是大眾認可的書法,才是是創新。今天我們就單獨的討論一下隸書的風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互動。隸書的結體,也是由筆勢決定。但體式說法,似乎有些不妥。好比人的身姿,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可分割,也不可變形,否則就醜。隸書的字形,也是有生命力的字形,它的結體法則和規律,古人已經總結和歸納得非常完備。故書法一定要學古人之經典。

當代著名金石篆刻家葛介屏傑出隸書作品欣賞:

書者介紹:

葛介屏(1912-1999), 安徽省合肥市人。是當代著名書畫家、金石篆刻家、詩詞學家和文物書畫鑑定家,早年經張葉青、劉啟琳、張琴襄指授,寢饋於殷墟甲骨、西周鐘鼎和秦漢以來各種碑碣,後入安徽省博物館從事文物鑑定工作,對梁文山、鄧石如、包世臣諸家書法領悟尤深。善四體,尤擅篆、隸,所作質樸蒼勁,嚴謹端莊,且能從古樸中見嫵媚,從骨力中見秀麗,風貌別具。篆刻則溯源於秦漢,又取浙、皖兩派之長。葛介屏先生亦有新說。認為"舊體詩貴於雅馴律細,百讀不厭是為雅";"篆刻以書入印,能化俗為雅";至於書法,則認為"不通八法是為大俗",即所謂的"神採不實",他不迴避"雅潔之士亦有俗書"的客觀存在,表明其實事求是、不因循陳說的治學品格。

相關焦點

  • 中書協前主席沈鵬,楷書字帖《千字文》欣賞,用筆講究、結字生動
    從沈鵬的《楷書千字文》字帖來看,莊重中寓靈活,繼承中有發展,結體嚴謹,氣運貫通,溯源晉唐,每字布局構架閻錦文,筆畫老辣而味濃,字字珠璣;整篇幅統一和諧,用心和功力,實為可敬。沈大師草書更是意蘊遒勁,不失靈動,雅韻綿長!一個叫花開花不謝的網友說:「沈鵬的《千字文》寫得好,自成一體。好多人不懂書法一味推崇正楷,是因為自己沒有認真寫楷書,如果楷書練到一定程度,真的覺得什麼田書沒有一點看頭」。
  • 渭南兩位書法家罕見同框!一位是創始人,一位是現任書協主席
    一位曾是德藝雙馨的渭南市書法家協會創始人、主席丁文德先生,另一位是現任渭南市書法家協會主席薛小虎。兩位老師在渭南文藝圈都享有盛譽,可謂是德高望重了。丁文德先生(左二)與薛小虎先生(左一)今年的9月30日,渭南市書法家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140餘名代表齊聚一堂為全市書法事業繁榮發展和市書協建設積極建言獻策。
  • 清著名書法家鄧石如,隸書古文欣賞,筆法斬釘截鐵,結體貌豐骨勁
    清代是隸書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期,隸書水平也大幅提升。所以學習隸書,清代的帖子是很不錯的一種選擇。這樣我們要強調的是:隸書有隸書的筆法,楷書有楷書的筆法,不能拿著楷書的筆法去寫隸書。曹全碑也算是篆隸書比較好的踏板,曹全秀美,靈動,也屬於寫不壞的那種,也比較經典,網上教學資料也比較多,老師會寫的也多寫得好也多,個人覺得是個可以寫得很好看的隸書,當然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有的人喜歡寫得很漂亮,很美,有人的喜歡稍拙一些,很古。學習書法對字形的把握至關重要,筆畫有些僵硬,要多體會筆畫收放關係 找好主筆畫,儘量貼近原帖。 筆畫轉折處略有楷意,注意體會隸書轉折特徵。
  • 中書協書法家陳予來,精選12幅立軸行楷書作欣賞,學行楷的好字帖
    在很多期的內容中我們就對行楷書法做了詳盡的介紹,可以簡單的理解行楷書法是介於楷書行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融合了楷書的剛正行書的流暢的衍生體書法。在當代行楷書法造詣極高的當數任政老先生,雖然老先生已經過世,但書法對後世的影響極大。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就是在行楷書法上頗有建樹的中書協書法家陳予來。
  • 293件全國正體書法精品亮相西海岸新區
    本次展覽共展出從全國近18000件來稿中評選出的293件精品,極大豐富了西海岸新區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西海岸新區書法藝術的繁榮發展。1月8日,備受書法界矚目的「全國第五屆正體書法作品展覽」在西海岸新區舉行。本次展覽是新冠疫情以來中國書法家協會首個啟動並展出的高規格「國展」。
  • 本市熱點:學古參今,筆墨常新——書法家劉俊京作品欣賞
    學古參今,筆墨常新——書法家劉俊京作品欣賞劉俊京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東城書法家協會主席。書法師從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其作品獲中國文聯「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提名獎,並在中國書協舉辦的八屆國展、九屆國展。
  • 全國獲獎書法家五體十家精品展12月18日相約宜春
    中國書法家協會楷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授、導師工作室導師,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書法工作室導師,中央數位電視書畫頻道名家工作室導師,全國第十屆文代會代表,全國第七屆書代會代表。曾擔任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全軍書法展、第二屆楷書展評委等。作品曾獲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優秀作品獎(最高獎項)、第五屆書法蘭亭獎佳作獎二等獎等。
  • 圓起圓收,這種篆書十分有趣,書法家周秀良作品欣賞
    篆書 ,在我國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五體書中,位居首位,充分說明了它與其他四種書體的關係。也就是說,其他四種書體均由篆書演變而來,從中可看出篆書在中國書體發生、發展中的首要地位。篆書相對於其他書體,起收簡淨,大多以圓為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篆書還具有形體勻稱的特點,它的對稱不僅存在於左右對稱,上下對稱,而且還存在於字的局部對稱,圓弧形筆畫左右傾斜度的對稱。屈曲流美是篆書的審美特徵。
  • 著名書法家愚翁先生,24幅小行書作品欣賞,能做字帖的好書法
    有網友評論愚翁先生的書法說:「在當今書協一些以畫字為能的頭領、權威評委、教授眼中,這種體現帖學精神的書法是「俗書」,沒有「創新」,不是「藝術」。其實,這才是接地氣的真書法,好書法,繼承了中華書法的優秀傳統。」
  • 書法家周鑑明作品海南展出 創作手法遵循傳統
    作為海南培養的書法家,周鑑明的書法藝術世界,已吸引了眾多島內外名家。在對他從軍從政的金牌人生經歷驚嘆之時,也對他自然散發出的藝術氣息進行了圈點。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海南省書協主席吳東民說,周鑑明是海南省書法骨幹之一,現為中國書協會員,海南省書協副秘書長、海南省徽韻書畫院院長,「其書法深受晉唐書風的影響,筆致自然,氣度閒雅,結體舒展,勁挺流暢,體現著他敦厚中透著靈氣和秀逸的書法藝術風格。」  哲學家老子曾說:「有形為物,無形為象。象之為狀,恍惚無定形……」中國人的哲學體系在物象之間,認為提煉是精神上的歸屬。
  • 中書協女會員鄭少英,書法作品欣賞,筆力雋永遒勁,字體厚拙古樸
    每個大書法家觀點有不同。米芾說「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我感覺說得也很有道理啊。但也有很多書法家說要學碑。書法學習的關係把握得還比較客觀,但不免有不客觀的地方。有些人沒有學習過魏碑,卻也能上來就把握住魏碑的審美特徵,甚至像你說的不同的魏碑風格同樣也能準確把握,以及後面行草的學習也沒有這種魏碑訓練出來的能力的作用,也可以寫得不錯。
  • 著名書法家李景杭,9年前的楷書作品欣賞,瘦勁剛猛,骨力遒勁
    例如,從楷書來看,重心在中心點畫上的,有中、正、帝、辨、母之類的字;重心在中間空白點線上的,有女、又、文、門、羽、明之類的字;重心隨主畫和偏旁部首定位的,有也、曳、勿、邊、卷之類的字等。當代著名書法家李景杭9年前的楷書字帖欣賞:書者介紹:李景杭,字天健,號致善,筆名李晉,漢族,1944年4月生,祖籍山西省孝義市,中共黨員,大學學歷。
  • 全國第五屆正體書法作品展覽青島啟幕
    全國第五屆正體書法作品展覽青島啟幕。 胡耀傑 攝中新網青島1月8日電 (記者 胡耀傑)全國第五屆正體書法作品展覽8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啟幕。本屆展覽是新冠疫情以來中國書法家協會首個啟動並展出的高規格「國展」,展出的293件入展精品是從全國近18000件來稿中嚴格評選而出,包括篆書、隸書、楷書三種正書書體。
  • 解析隸書寫法技
    隸書是從篆書發展而來,用筆特點繼承了篆書的曲線美,以扁方取橫勢,但最大的特點是:大氣、厚重、生動、而且不乏精緻,那如何學好隸書呢? 要想學好隸書,必須從隸書的基本筆畫、結構、章法三個方面去學習。
  • 以隸書名世的中書協副主席毛國典,沒曾想其楷書也不錯,布局過密
    一提到隸書,我們都能夠聯繫到一代隸書大家劉炳森,的確如此,他筆下的隸書以規範劃一出名,而且這種規範的程度,也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境界,除了這位大咖之外,還有一位我們最為熟悉的隸書大咖,他筆下的隸書,融合了漢簡的韻味,寫出了一番新奇和別致,在書壇享有一定的盛譽,他的隸書也是一種別出心裁,別具匠心的創新
  • 中國著名書畫家張金銘作品欣賞
    意為探究事物原理,從中獲取智慧。對於中國畫而言,畫家為物象傳神,要忠實描寫觀察對象,窮盡物理,就首先必須「格物」,「格物」之後才能「致知」,這個「知」是物之體貌,也是畫家心源所在。「格物」是面對自然和傳統,有一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和表現,它不是為了刻畫而刻畫,而是講求傳神、富有生趣的表達。
  • 中國著名書法家司惠國書「抗疫防毒詩」作品欣賞
    司惠國先生是中國著名的書法家,早在八十年代末期,並先後在北京成功主辦了「慶祝建黨七十周年」全國硬筆書法大展、「慶祝建國四十五周年」中華書畫藝術博覽會、首屆中國奧林匹克書畫藝術競賽、二十一世紀首屆中國書畫藝術精品大展等高規格的國家級展賽」。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硬筆書法事業的發展。
  • 中書協副主席張改琴被譽為「當代衛夫人」,楷書碑帖結合方勁端莊
    在中國書法家協會這個大家庭中,女性書法家已經是佔據了半壁江山,而且以一種異軍突起之勢,勢不可擋,不少女性書法家在中書協已經成為了領頭羊,諸如我們熟悉的中書協副主席孫曉雲,中書協理事胡秋萍,而且今天走進我們視野的也是這樣一位大咖,她擅長書法諸體,而且諸體皆精,被譽為「當代衛夫人」,其楷書最具特色
  • 鄒學博:在婉轉靈活中的作品中彰顯藝術初衷和情懷
    鄒學博:在婉轉靈活中的作品中彰顯藝術初衷和情懷來源:消費日報網消費日報網訊(記者/徐建軍 □黃強 通訊員/徐慶勝 文柏)鄒學博先生書法是一種線條藝術,成熟的書法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生命體驗、知識的累積以及對人生的獨到看法
  • 中書協著名書法家夏雲,鋼筆行書品鑑,用筆自然雋秀,真書法也
    行書藝術的地位及行書的筆法簡化簡述:行書在書法藝術的發展中享有獨特的地位,表現在自產生時起,歷朝不衰,湧現出大量名家名作,其他所有書體與之相比均遠遠遜色。這一狀況在當今時代更顯得突出,幾乎在所有大型綜合展覽上,行書均佔絕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