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起圓收,這種篆書十分有趣,書法家周秀良作品欣賞

2020-12-17 全民藝術聯盟

篆書 ,在我國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五體書中,位居首位,充分說明了它與其他四種書體的關係。也就是說,其他四種書體均由篆書演變而來,從中可看出篆書在中國書體發生、發展中的首要地位。

篆書相對於其他書體,起收簡淨,大多以圓為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篆書還具有形體勻稱的特點,它的對稱不僅存在於左右對稱,上下對稱,而且還存在於字的局部對稱,圓弧形筆畫左右傾斜度的對稱。屈曲流美是篆書的審美特徵。

周秀良自幼酷愛書法篆刻,先學李斯、李陽冰,對《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用工猶深,後研習清朝篆書大家鄧石如、吳讓之、吳大徵、趙鐵山等,在繼承前人的優秀傳統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請欣賞周秀良老師的篆書作品:

周秀良的篆書,追求筆意圓轉活脫、筆畫悠長簡靜、字形秀美端莊,突出篆書的中和之美與對比之美、對稱之美與變化之美、裝飾之美與自然之美的美學境界,書風端莊典雅、雋美從容、雅俗共賞,深得各界人士青睞。

藝術簡介

周秀良,字認之 ,別署筆韻齋,山西臨猗人,1960年生,大學文化,北京中國書畫協會理事,山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運城市書協篆書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書法教學工作,擅長楷書、行書、篆書、篆刻。

相關焦點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
    小篆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統一六國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書寫的一種簡化而規範的文字,所以小篆也稱作「秦篆」,小篆的筆法圓轉平正,筆畫圓起圓收,線條粗細相近,字形修長,結體勻稱平衡,成章則顯得十分整齊規矩,故又被稱為「玉箸」篆,即其線條如玉質筷子一樣圓潤。
  • 書法家張世坤與篆書金剛經的故事
    對方收到後,作品變現成功。這也是張世坤篆書作品首次以5位數人民幣成交的成功範例。手裡有錢後。正趕上小孩結婚後為懷孩子去徐州調理身體兩次,每次給他們1000元,後懷孕生了個大毛孫。所以張世坤常說「孫子就是我用2000塊錢買的一個『大玩具』」。
  • 名家名作|書法家祝鴻新作品《篆書六條屏》在甘肅文源藝術館展出
    今天將帶領大家走進甘肅文源藝術館欣賞祝鴻新的《篆書六條屏》。祝鴻新,又名祝洪新,1966年生於吉林省吉林市。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吉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吉林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吉林書畫院(苑)推薦書法家祝鴻新1987年拜著名書法家竇黎明先生為師,1989年又受到導師張海教誨,1990年2月結業於河南書法函授院研修生班,導師張海先生。
  • 吳讓之丨16幅高清篆書真跡欣賞:靈動典雅,疏朗飄逸,不輸鄧石如
    在中國書法的發展歷程中,甲骨文、金文之後出現的是篆書。現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見到的字體中,最古老的就是秦始皇時期的篆書。舉一個常見的例子,我們在歷代書畫作品中常見的紅色印章,其中文字曲線多、難辨識,用的就是篆體。
  • 清著名書法家鄧石如,隸書古文欣賞,筆法斬釘截鐵,結體貌豐骨勁
    清著名書法家鄧石如隸書古文欣賞:書者介紹:鄧石如(1743年-1805年),初名琰,字石如,避嘉慶帝諱,遂以字行,後更字頑伯,因居皖公山下,又號笈遊道人、完白山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安徽懷寧縣白麟畈(今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白麟村)鄧家大屋人,
  • 書法家鄧石如篆書朱晦盦為南康守四屏精品書法欣賞收藏
    鄧石如篆書朱晦為南康守四屏鄧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頑伯,號完白山人,安徽懷寧人。精四體書。篆書沉雄樸厚,自成面目。篆刻蒼勁莊嚴,流利清新,世稱"鄧派",也稱"皖派"。揚州市博物館藏有一件朱拓鄧石如篆書四屏,其幅高一百二十七釐米,幅寬三十一釐米。條屏中的朱晦盦為南宋理學家朱熹,陸子靜是南宋哲學家陸九淵。四屏內容是朱熹和陸九淵之間的一段名人軼事。
  • 如何練好篆書
    篆書筆畫以圓畫為主,多圓轉而無方折,圓勁細挺是篆書筆畫的基本審美特徵。學篆書必須從基本筆畫入手,循序漸進,掌握好偏旁書寫技巧及章法的運用,是學好篆書的關鍵。1.點法:篆書的點必須渾圓而沒有稜角,要求平穩而不攲側。其筆法是:自點的中心落筆,揭鋒外旋轉筆右回,像畫螺旋一樣。收筆時,筆鋒左轉,彎行向上,使收鋒藏於點的腹內,這樣寫出的點筆力凝聚於中心,水墨飽滿而精到。2.直法。
  • 鄧石如作品《廬山草堂記》是學習篆書,必備的一本字帖!
    自魏晉以降,篆書一體逐漸走向了沉寂,擅長篆書的書家,已如晨星。雖唐代李陽冰力挽狂瀾,無奈只能曇花一現。直至清代乾嘉年間,篆書伴隨著金石學、考據學的興起而重生。鄧石如的出現,徹底打破了篆書低迷的僵局,接繼了小篆的香火。《鄧石如篆書廬山草堂記》是完白山人晚年篆書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52儲雲:老辣蒼勁似太極
    最欣賞李可染大師之語: 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大學藝術中心高級顧問,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南京博物院特聘書法家,滄浪書社執事,無錫國畫院副院長。作品多次入選國際國內書法大展並三度獲全國獎。有《儲雲、沃興華書畫集》《儲雲章草古詩十九首》等著述出版。 儲雲,自幼酷愛書法,1974年師從尉天池,始學《瘞鶴銘》、《崔敬邕》等,後上溯隸、篆,學《乙瑛碑》、《西狹頌》、《散氏盤》等。
  • 書法鑑賞標尺:從字體結構的空間分割分析書法家的風格
    結體造型是章法布局的最基本元素,從結體到造型有個時間和空間的遞進,從客觀到主觀,注入了書寫者(作者、書法家)的主觀意識,是作者思想情感個審美意識的表達,從漢字的固有形式向藝術升華。鄧石如 篆書《白氏草堂記六屏》我們把一張創作的宣紙規定成為一個平面空間,一件完整有形的書法作品就是把這個空間進行了眾多的空間分割。
  • 當代碩士書法家謝繼東,精美鋼筆書法作品欣賞,可做學鋼筆的範本
    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位書法家,就是在鋼筆上造詣極為高深的謝繼東先生,關於謝先生的介紹,小夥伴們請在文末查閱。現在我們簡述書法的點畫呼應:由於行書收筆不再回鋒作頓,而多是將筆鋒提出,所以形成了點畫的附鉤和挑選,即上筆終了時順勢帶下,而下筆自然承上,使點畫之間雖斷似連,筆斷意連,產生了明顯的顧盼呼應關係。顯然這些顧盼揖讓和呼應使字型增加了生動活潑的意趣。
  • 蘇士澍創作篆書的壽字,估價11,000元,方筆為主自有面目
    有愛好書畫收藏的朋友們或者說是對書法觀賞有興趣的朋友,會認為篆書是一些低能書法者的喜好,有本事的書法家應該以楷書為主流。這種想法就是基於楷書無欺的這種觀賞意識而造成的,因為在書法文化傳承的數千年的時間裡,楷書漸漸成為記錄文化開展交流的主體形態,是大眾書法的一種模式,所以就普通書法欣賞者和愛好者來說,他們對楷書有所偏好有所重視也是一種必然,但是從文化淵源流變的角度來講,篆書才是書法的萬變之根源。
  • 鄒學博:在婉轉靈活中的作品中彰顯藝術初衷和情懷
    學術界普遍認為,隸書最早即是篆書的草化。這種認識不無道理。這種草化的篆書在它長期的發展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法體系,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篆書的性質,後人把這一改變稱為「隸變」,並給予「隸變」以極高的評價。
  •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43高慶春:骨入楚金文質新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國書協篆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書法藝術中心副主任。多次受聘擔任全國書法展賽評委,多次在全國書法篆刻大展中獲獎、入選。曾舉辦個人書法篆刻展,出版多種書法篆刻專輯,作品被國內外收藏。
  • 詩書畫印四絕的吳昌碩,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
    吳昌碩 篆書四條屏吳昌碩書法作品,以篆書、行草為主,晚年所書隸書,結體變長,取縱勢,用筆雄渾飽滿,具有篆書痕跡,將篆、隸溶為一體,形成獨特面貌。其楷書作品最早的大概是《楷書自作詩》,從落款上看寫於吳昌碩36歲,此作結體舒展、用筆方勁,具有明顯的北魏痕跡。
  • 本市熱點:學古參今,筆墨常新——書法家劉俊京作品欣賞
    學古參今,筆墨常新——書法家劉俊京作品欣賞劉俊京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東城書法家協會主席。書法師從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其作品獲中國文聯「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提名獎,並在中國書協舉辦的八屆國展、九屆國展。
  • 同樣是寫米芾,他怎麼寫出了張瑞圖的味道,青年書法家作品欣賞
    今天看到江蘇省青年書法家龐現軍老師的作品專欄,很賞心悅目,與諸君分享。龐老師筆名耕夫,現居江蘇,1974年生,宜興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獲得者。不多說,還是欣賞作品吧。歸莊《題墨竹為吳鹿友相公》其一 133cm×35cm愚雖不善行書,但可一眼看出取法宋人,確切地說是米芾。在用筆上不知取法老米幾分,隱約中似乎還有些歐陽中石的味道。
  • 篆書入門,小篆的第一課:「末字六法」
    前言大家一定記得這樣一句話:「好的書法家不一定是好的篆刻家,但好的篆刻家一定是好的書法家」(比如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齊白石、王福庵、來楚生……)。學書法是學習篆刻的必由之路,甚至還有「篆七刻三」的說法。也就是說,要學好篆刻,要先學好書法。這是第一個結論;
  • 北京著名書法家田伯平,行書楷書作品欣賞,網友:意到筆隨真書法
    從書法角度看,不耐欣賞,越看越少趣味,得不剄愉悅感,他的字俗氣少韻致,適合公用,但缺藝朮味道,小學生習字是好範本,但作為藝朮去欣賞則太差。寫硬筆的龐中華也是,學它可以將字寫規範些,但欣賞不出硬筆之美感。田伯平的書法功底深厚,屬陰柔嫵媚一派,跟趙董風格接近,稱得上書法家,其書法雖開創性有不足,但在現代這個時代看,已是佼佼者。
  • 研究|北碑筆法方筆為主,側管轉指而不偏鋒,筆筆送到,以方代圓
    其特徵可以概括為如下幾點:用筆上:運用北碑筆法,以方筆為主,側管轉指而不偏鋒,筆筆送到,以方代圓,八面出鋒,沉著痛快,風檣陣馬。起筆露鋒,側鋒行筆,收筆波磔分明,線條艱澀樸拙時有枯筆,橫畫高昂後向上翻轉,逆勢而下,增添古拙之趣。指與腕相結合,轉指時最用力、重筆勢,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尤重視捺畫的筆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