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鄧石如篆書朱晦盦為南康守四屏精品書法欣賞收藏

2020-12-17 藝術名家欣賞

鄧石如篆書朱晦為南康守四屏

鄧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頑伯,號完白山人,安徽懷寧人。精四體書。篆書沉雄樸厚,自成面目。篆刻蒼勁莊嚴,流利清新,世稱"鄧派",也稱"皖派"。 揚州市博物館藏有一件朱拓鄧石如篆書四屏,其幅高一百二十七釐米,幅寬三十一釐米。條屏中的朱晦盦為南宋理學家朱熹,陸子靜是南宋哲學家陸九淵。四屏內容是朱熹和陸九淵之間的一段名人軼事。

釋文:朱晦庵為南康守 春日 陸子靜往訪 晦庵與沔舟而樂 曰 自有天地以來 即有此溪山 還有此佳客否 乃登白鹿洞書院講席 請子靜講《君子喻義章》 聽者如堵 當時說得痛快 坐中至有流涕者 晦庵深感動 天氣微冷而汗出揮扇

嘉慶八年青龍在癸亥(1803年)八月完白山民鄧石如書

鄧石如篆書字帖,單字放大欣賞。

關注我不走丟,更多精彩內容絕不讓你失望,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一起在評論區交流哦~

相關焦點

  • 清著名書法家鄧石如,隸書古文欣賞,筆法斬釘截鐵,結體貌豐骨勁
    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 吳讓之丨16幅高清篆書真跡欣賞:靈動典雅,疏朗飄逸,不輸鄧石如
    在中國書法的發展歷程中,甲骨文、金文之後出現的是篆書。現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見到的字體中,最古老的就是秦始皇時期的篆書。舉一個常見的例子,我們在歷代書畫作品中常見的紅色印章,其中文字曲線多、難辨識,用的就是篆體。
  • 藝術百科-書法 歷代名家之鄧石如
    遂工四體書,尤長於篆書,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稍參隸意,稱為神品。 鄧石如一生未參加科舉應試,故其楷書並未受館閣體書風的影響,而完全取法自漢魏碑刻,書法筆力蒼勁凝重,結字端正沉穩,尤以大字為勝。此為鄧石如晚年的成熟之作。 時人對鄧石如的書藝評價極高,稱之「四體皆精,國朝第一」,他的書法以篆隸最為出類拔萃,而篆書成就在於小篆。
  • 圓起圓收,這種篆書十分有趣,書法家周秀良作品欣賞
    篆書 ,在我國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五體書中,位居首位,充分說明了它與其他四種書體的關係。也就是說,其他四種書體均由篆書演變而來,從中可看出篆書在中國書體發生、發展中的首要地位。篆書相對於其他書體,起收簡淨,大多以圓為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篆書還具有形體勻稱的特點,它的對稱不僅存在於左右對稱,上下對稱,而且還存在於字的局部對稱,圓弧形筆畫左右傾斜度的對稱。屈曲流美是篆書的審美特徵。
  • 鄧石如大篆書法字帖欣賞《陰符經》
    鄧石如大篆書法字帖欣賞《陰符經》 鄧石如(1743—1805) 原名琰, 字石如,號頑伯, 因居皖公山下, 又號完白山人、笈遊道人, 因避清仁宗名諱, 故以字行, 安徽懷寧人。
  • 鄧石如作品《廬山草堂記》是學習篆書,必備的一本字帖!
    自魏晉以降,篆書一體逐漸走向了沉寂,擅長篆書的書家,已如晨星。雖唐代李陽冰力挽狂瀾,無奈只能曇花一現。直至清代乾嘉年間,篆書伴隨著金石學、考據學的興起而重生。鄧石如的出現,徹底打破了篆書低迷的僵局,接繼了小篆的香火。《鄧石如篆書廬山草堂記》是完白山人晚年篆書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 新型冠狀病毒橫行,鄧石如用書法給我們安寧
    鄧石如的這幅書作可以安心寧神作為布衣書聖,鄧石如畢生的追求唯有書法,因而在篆書,隸書,行書,草書方面都擁有極高的水準,又因為他信奉道教,在這幅書法裡,內容和形式上既有一種散淡的胸懷,也飽含著倔強的力量。
  • 清朝布衣鄧石如,在隸書中融入篆法,被譽為四體皆精國朝第一
    導語:書法分篆、隸、楷、行、草五體,縱觀書法歷史,每一書體都有自己的高手、大家、大師或者說佼佼者。在篆書裡,鄧石如就是頂級高手。鄧石如的篆書縱橫捭闔,字體微方,接近秦漢瓦當和漢碑額。乾隆五十五年秋,鄧石如受曹文埴邀請至北京。其字為書法家劉文清、鑑賞家陸錫熊所見,大為驚異,評論說:"千數百年無此作矣。" 後遭內閣學士翁方綱為代表的書家排擠,被迫"頓躓出都"。乾隆五十九年,52歲的鄧石如由武昌回故裡,買田 40 畝,建屋一棟,並親書 "鐵硯山房" 匾額置於門首。
  • 書法鑑賞標尺:從字體結構的空間分割分析書法家的風格
    從書法的層面講,漢字也有不同的書體,有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五種基本字體。書法的創作,無論是寫哪一種書體,都是按照基本結構一個一個漢字書寫,由無形到有形,落到紙面上形成一件完整的有形的書法作品。王羲之《得示帖》以王羲之《得示帖》為例,如紅色標記處,單字外輪廓趨於圓形。
  • 蘇士澍創作篆書的壽字,估價11,000元,方筆為主自有面目
    在當代書法藝術之林,篆書的創作和傳承是被邊緣化的一門書體,很難再有像鄧石如,趙之謙,李陽冰,李斯這樣的篆書大家成為書壇的大手筆,當然因為實用的原因,篆書退出書法的主流形體也是情理之中,所以現在研究或是創作篆書基本上是一種文化傳承的需要,並不是說觀賞的必要,蘇士澍先生就是一位篆書探究創作的非凡人物,或者也可以稱是一位領軍人物。
  • 書法家張世坤與篆書金剛經的故事
    三項簡短的歡迎儀式中,在市、區宗教局為慧慶大師發過聘書後,《張世坤篆書金剛經》錦盒裝一套六本,作為市、區禮品贈送慧慶方丈收藏。同年慧慶方丈在宿州市北關地藏廟原址投資興建了現在的地藏禪寺,現已初見規模,對遊客開放。所以金剛經書者老張常和朋友戲言:「宿州北關的地藏禪寺就是我的一套金剛經換來的。」哈哈,呵呵!!!
  • 【翰墨流芳】鄧石如《八闥冊》,其中晚年佳作
    鄧石如(1743-1805),安徽懷寧人,原名琰,字石如,號頑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諱,故以字行。他的書法以篆隸最為出類拔萃,而篆書成就在於小篆。 鄧石如遂工四體書,尤長於篆書,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稍參隸意,稱為神品。
  • 293件全國正體書法精品亮相西海岸新區
    本次展覽共展出從全國近18000件來稿中評選出的293件精品,極大豐富了西海岸新區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西海岸新區書法藝術的繁榮發展。1月8日,備受書法界矚目的「全國第五屆正體書法作品展覽」在西海岸新區舉行。本次展覽是新冠疫情以來中國書法家協會首個啟動並展出的高規格「國展」。
  • 中書協著名書法家葛介屏,精品隸書作品欣賞,勁健生動,雋秀疏朗
    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 清代著名書法家趙之謙,精選14幅立軸真跡欣賞,運筆勁媚真書法也
    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
    吳昌碩篆書中國書法的歷史演變過程,書法的各種形態以及書法的趣聞軼事。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書法五種字體的練習方法,以便於使那些想學書法的人,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這個書法之「門」如何走進。篆書是漢字之「祖」、書體之「源」。篆書屬於古文字,自隸書等今文字出現以後,篆書的實用性就降低了,但藝術性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仍然是人們從事書法藝術的創造時重要的一種字體。象其他的如隸、楷、行、草等種種書體均是由篆書繁衍派生出來的。
  • 鄧石如送給「禪友」的這副聯語實在是妙!
    鄧石如(1743~1805年),清代著名書法家、篆刻家、金石學家、文學家。懷寧(今安徽安慶)人,原名琰,字石如。因避嘉慶諱(嘉慶名顒琰),以字行,號頑伯、完白、完白山人、笈遊道人、古浣子、鳳水漁長、龍山樵長。
  • 名家名作|書法家祝鴻新作品《篆書六條屏》在甘肅文源藝術館展出
    今天將帶領大家走進甘肅文源藝術館欣賞祝鴻新的《篆書六條屏》。祝鴻新,又名祝洪新,1966年生於吉林省吉林市。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吉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吉林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吉林書畫院(苑)推薦書法家祝鴻新1987年拜著名書法家竇黎明先生為師,1989年又受到導師張海教誨,1990年2月結業於河南書法函授院研修生班,導師張海先生。
  • 馬雲的20幅書法藝術字欣賞,自創「馬體」書法,網友:字隨人貴
    因為馬雲的商業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他也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知名人物,由此水漲船高,他的書法也曾高達數百萬一幅。由此很多的網友也給馬雲的書法稱之為「馬體」。小編認為馬雲的字是因為馬雲而不是字本身有價值,所以只要馬老闆健在,只要馬老闆混得好,他的字就值錢,相應的,馬老闆百年之後,他字的價值會慢慢回歸到字的本身。
  • 篆書入門,小篆的第一課:「末字六法」
    前言大家一定記得這樣一句話:「好的書法家不一定是好的篆刻家,但好的篆刻家一定是好的書法家」(比如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齊白石、王福庵、來楚生……)。學書法是學習篆刻的必由之路,甚至還有「篆七刻三」的說法。也就是說,要學好篆刻,要先學好書法。這是第一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