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我們在昨天盤點了《山海經》裡的兇猛異常又具有特殊能力的五大異獸:分別是畢方、狍鴞(páo xiāo)、朱厭、蠃(luǒ)魚以及諸懷,他們佔據海陸空,噴火吃人,再加上遠古時代又沒有拍照設備,口口相傳,到後來被神化被誇大都有可能,當你翻開《山海經》
的一剎那,你就會感覺自己雖然活在21世紀,但想像還真是匱乏呢。好,開始我們今天的TOP5。
5. 蠱雕
據《山海經·南山經》記載:「又東五百裡,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蠱雕是一種吃人的兇獸。明明叫雕,偏偏又生活在水裡,頭上又長角,身上還有兩隻巨大的翅膀,羽毛之堅韌,堪比鋼鐵。蠱雕叫聲如同嬰兒的哭啼聲,常常用它的聲音來引誘路人,然後將其突入肚內。 蠱雕的身形龐大,雙翼展開長達數丈。及至現代畫家們已經將它形象畫得更加奇幻了。
4. 九尾狐
《山海經》云:「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九尾狐應該是我們聽過最多的妖了,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動物形象,具有複雜的文化內涵,總是和神秘、魅惑君王聯繫在一起,但是在秦至漢可是傳為瑞祥之獸的,象徵王者興,在很多的古籍中屢屢被提及。
九尾狐著名實體人物代言人——蘇妲己。
3. 窮奇
《山海經·海內北經》中有記載:"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頭始,所食被發,在犬北。一日從足。"
窮奇,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四兇之一,《山海經·海內北經》所載,指窮奇外貌像老虎,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是一頭兇惡的異獸。《山海經·西山經》中的一篇同樣提到窮奇,但是另一種形象:外貌像牛,長著刺蝟的毛髮,形象與《海內北經》所述有很大差別。

窮奇經常飛到打架的現場,將有理的一方吃掉,將忠誠的人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惡行,窮奇會捕捉野獸送給他,並且鼓勵他多做壞事。古人也把那種不重心意、遠君子近小人的人稱為窮奇。
2.應龍
《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兇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應龍在黃帝討伐蚩尤的戰爭中殺了蚩尤和夸父。但由於戰爭消耗能量過大,再也無力振翅飛回天庭,於是來到南方蟄居在山澤裡。 後來到了大禹時代,洪水滔天,生靈塗炭。應龍又來幫助大禹治水,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
再後來,應龍則作為封建皇權的象徵--黃龍在皇家御用龍紋器皿中出現,但其最大特徵的羽翼已經於宗周中葉起逐漸演化為雲紋。也就是我們現在仍然在歷史書籍或者博物館看到的象徵中華文化的——應龍紋。
1. 燭龍
《山海經·大荒北經》中有云: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燭龍是人臉龍身的神,紅色的皮膚,住在北方極寒之地, 身長千裡, 睜開眼就為白晝, 閉上眼則為夜晚, 吹氣為冬天, 呼氣為夏天,能呼風喚雨。及至清代,更有位叫俞正燮的學者提出:燭龍即是太陽!還說啥,太陽必須top1吧。
中國古代神話文化的博大精深,無論是遠古時期的諸神、異獸,還是明清時代的驚奇小說,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演義,給21世紀的我們留下了非常寶貴的財富,現在流行的玄幻穿越影視劇,懸疑小說非常多的借鑑了古代傳說中的人物和事跡。一本《山海經》裡的十大超能異獸可能僅是筆者的個人歸納,看官您又有哪些看法和總結呢?
點擊下面連結閱讀(上)
噴火,食人,預示戰爭,毀滅性的存在!《山海經》超能異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