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專權宦官汪直,明明深受明憲宗朱見深的寵幸,為何突然失寵?

2021-01-09 騰訊網

就去了兩年時間,期間朝廷群臣紛紛彈劾汪直,最終導致明憲宗動了放棄汪直之心。成化十九年(1483年),明憲宗下旨將汪直調到南京,此舉看起來是平級調動,實際上是收了汪直的大權,把他打發到南京,以後不再重用。

汪直

對於這個明憲宗曾經十分寵幸的太監,明憲宗為何會放棄呢?其原因有幾個:

1.西廠的建立使汪直樹敵太多。

成化年間,東廠和錦衣衛頹廢無能,使之無法行使其監察百官的職能,朝廷官員樂於看到這種情況。西廠建立後,曾一度取代錦衣衛和東廠,監察百官,引起朝廷群臣的警惕。西廠建立後,汪直先後偵破覃力朋、楊曄等大案,更是突破朝廷群臣的底線。

西廠的壯大,也引起東廠和錦衣衛的不滿。東廠廠公尚銘視汪直為仇人,只是汪直深得明憲宗信任,尚銘一時鬥不過汪直。還有汪直的年紀太小,卻居於高位,凌駕於眾人之上,難免也會遭到妒忌。成化十九年,汪直被貶到南京時,估計年紀也約20歲出頭。

朱見深

可以看出,在朝野內外,到處都有汪直的敵人。

2.汪直長期在外,使明憲宗對他的恩寵減少

汪直自成化十五年開始在外監軍生涯,尤其是在成化十七年(1481年)到成化十九年(1483年)這2年多一直都在大同。不在明憲宗身邊的時間長了,感情自然也就淡了下來,明憲宗對汪直的依賴也大為降低。

陳鉞

3.明憲宗後期怠政

明憲宗剛繼位時,也是銳意正濃、積極進取,才會支持汪直建立西廠,以改善明朝的刑偵系統,並對朝廷群臣進行約束。在朝廷中,明憲宗也重用彭時、商輅等名臣,使得朝廷政治清明。但到了成化十七年(1481年)時,明憲宗已經當了十幾年的皇帝,銳意早就沒有了,對國家大事早已厭煩,而且還長時間不理朝政。

汪直自建立西廠以來,一直飽受朝廷群臣的彈劾,早期明憲宗對他恩寵,自然不會理會。當明憲宗開始怠政,且對汪直的恩寵下降之時,那些與汪直有仇的官員再去彈劾汪直,明憲宗就會有所動搖。

汪直

成化十七年(1481年)七月時,汪直總督軍務直赴大同,本來取得勝利之後,汪直應該回京復命。此時,明憲宗卻任命汪直為鎮守太監,留守大同,其實這是對汪直的疏遠。看到這個信號後,妖道李孜省、東廠廠公尚銘和內閣首輔萬安開始在明憲宗面前彈劾汪直。李孜省是道士,明憲宗好方術,對李孜省很信任。對於李孜省來講,汪直會和他在明憲宗面前爭寵,他自然視汪直為仇人。尚銘因東廠被西廠壓制,早就對汪直不滿,也彈劾汪直。萬安則是文臣的代表,對汪直恨之入骨。加上朝廷群臣一直以來都請求撤除西廠,明憲宗最終做出放棄汪直的決定。

相關焦點

  • 深受寵幸的汪直突然被明憲宗朱見深貶職,明朝一場戰場大敗突如其來
    在古代,宦官因存在生理缺陷而被他人歧視,社會地位低下,且受到極其不公平的對待。在我國歷史上,宦官一直都是扮演反面角色。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就曾下令嚴禁宦官幹政,可惜明朝後代的皇帝卻不這麼認為。自明成祖朱棣時起,明朝就陸陸續續任用宦官,使宦官勢力不斷強大,甚至一度威脅到明朝的統治。
  • 一代專權宦官汪直如何單挑整個大明朝堂?鬥倒了高居內閣首輔的一代...
    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年)時,京城流傳著妖狐夜出殺人的謠言,致使朝野上下、民間街坊人心惶惶。正在這個時候,皇宮之中又出現妖道李子龍勾結內宮,潛入皇宮,圖謀不軌,明憲宗朱見深深感厭惡。於是,他授命自己寵信的太監汪直,建立了明朝頭號特務組織西廠。
  • 明朝西廠鼻祖汪直,只要你敢不尊重我,我就要待見你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對宦官防範十分厭煩,為了讓這些宦官專權,朱元璋曾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用刑法來整治宦官,並鑄了一塊鐵牌,鐵牌上有「內臣不得幹預政事」幾個大字。朱元璋的這些措施使得那些宦官不敢在對皇權有任何想法,也更好的穩定了皇權。
  • 歷史故事——褒貶不一的宦官汪直
    成化十三年(1477年),明憲宗朱見深命宦官汪直建立特務機構——西廠。西廠的位置不僅在東廠之上,校尉人數也比東廠多一倍,至此,汪直人生中最為輝煌的時刻到來了。西廠成立,本來只是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卻拼命的構置大案、要案,其辦案數量之多、速度之快、牽扯人員之眾都遠遠超過了東廠和錦衣衛。
  • 明朝唯一「三元及第」首輔,先遇王振,再鬥汪直,最終憤而辭官歸鄉
    ▲朱祁鎮影視劇照 雖然商輅有「三元及第」的光環,但朝廷也有專權擅政的宦官王振,因此商輅雖憑藉才能及長相,從同批讀書人中脫穎而出,但也只是比同時入仕的這批人出眾而已
  • 明朝中期的戰場雙子星組合,名將與太監,明明戰功顯赫卻被治罪
    明朝成化年間,明朝在軍事上早已沒有明初的強盛和銳氣。面對外敵,明朝採取了保守的防守戰略,使得這時期在軍事上沒有太大的建樹,也常常被後人忽略。成化中後期,我國西北東北邊境之上,活躍著一對雙子星將領,他們在戰場之上痛擊來犯之敵,為保衛明朝的邊境和平做出了貢獻。他們是一代名將王越和一代專權宦官汪直。
  • 被嚴重低估的明朝君主,平荊襄、收河套、剿女真!打外仗比朱棣還生猛
    明朝歷史上有這麼一個皇帝,被文官以及後世許多人痛批為「阿姨控」,說他能力不行,朝堂上烏煙瘴氣一塌糊塗,遠遠比不上他兒子「眾正盈朝」,但如果仔細問的話,似乎對這皇帝幹了什麼壞事,好像也說不出什么二三四事,說來說去好像也就是個寵幸宦官和「阿姨控」的罪過,然而,這兩種罪過放在封建王朝皇帝身上,尤其是明朝皇帝身上,簡直是標配,好像沒什麼值得批的
  • 成化十四年,楊福假冒西廠太監總管汪直,竟從安徽騙到福建!
    以美食探案博人眼球的《成化十四年》目前已進入劇情緊張複雜的高潮部分,該劇以詭異案件和揭露人性為主題成為懸疑探案劇裡的一股清流,深受觀眾喜愛。成化十四年發生了許多大事,在明史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值得各界學者大書特書。
  • 《成化十四年》劇情背後——太監汪直是如何發家的
    最近又一部明朝大劇《成化十四年》正在熱播。該劇改編自夢溪石同名小說,講述了大明成化十四年,六品推官唐泛和錦衣衛總旗隋州兩人聯手屢破奇案並粉碎幕後陰謀,還百姓太平的故事。成化是明朝皇帝朱見深的年號,劇中有一個重要角色——汪直,本文把汪直發家的故事分享給朋友們。
  • 成化十四年汪直的人物原型是誰 成化十四年汪直的結局是什麼
    汪直的原型就是明朝宦官汪直,但是在明朝有兩位叫做汪直的歷史人物,其中一位是劇中出現的宦官汪直,而另一位是晚明海上走私者汪直。海盜汪直1501年-1559年,今安徽歙縣。因為火槍傳入日本事件而被很多人知曉,明政府頒布海禁政策導致海上貿易中端,而汪直則集結一批人和日本的一些浪人組成了走私貨物的團隊,汪直還自稱是徽王。後來汪直行事被揭發,浙江直總督胡宗憲等人對汪直進行招安活動,不料被浙江巡按使王本固擒獲,最後汪直落得一個被處死的下場。
  • 明朝內閣是皇權集權的巔峰,為何卻成為宦官的專權工具?
    明朝是歷代封建皇權制度最為完善的朝代,它將皇帝的集權達到了頂峰,明朝廢黜了相權,沒有了與帝王分權的丞相制度,不過因此又產生了內閣、宦官以及皇權這三種權力。明朝最初沿襲元朝制度,設立中書省,置左、右丞相。
  • 歷史揭秘:明憲宗為何要殺死海盜王汪直?
    歷史揭秘:明憲宗為何要殺死海盜王汪直?時間:2016-12-17 13:10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揭秘:明憲宗為何要殺死海盜王汪直? 明朝年間的倭寇禍亂,給沿海各地人民造成了極大的財產生命安全的威脅,當時幾乎達到了談倭色變的地步。
  • 明朝經歷多少皇帝?
    明朝,中國歷史上一個風雲詭譎的王朝。從太祖朱元璋立國的那天起,明朝註定就不會安生,因農民起義而生,也因農民起義而滅,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而太祖朱元璋又是一個充滿傳奇的人物,下面出國留學網的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篇明朝歷代皇帝列表,來細數一下明朝的諸位皇帝們。
  • 史上奇怪的組合,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看明朝內閣那些
    內閣是什麼時候建立的呢,看過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皇帝位置,廢除了丞相之位,加強了中央集權。但是皇帝一個人處理政務太過於勞累了,於是老朱給自己設了一個「四輔臣」,分擔自己的事務。不過內閣正式成立不是朱元璋時期,而是明成祖朱棣即位的時候了。明朝有一屆內閣十分奇葩,史稱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今天我們就來看這一奇葩組合的構成。
  • 明朝為什麼有那麼多厲害的太監?是皇帝太昏庸,還是太無能?
    如果我們不用歧視的目光看太監,回到明朝的政治體系中去研究,就會發現,明朝的太監沒有理由不厲害。明朝太監之所以厲害,它是有制度保障的,宦官集團被作為一派政治勢力,協助皇帝,用於平衡文官集團。 歷史上,還沒有哪一朝的宦官,被作為政治勢力集團,得到制度層面的保障。
  • 明朝四大組織:東西廠、錦衣衛和六扇門誰最厲害?最厲害是第五個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封建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由於明朝的開國者朱元璋出身寒微,從小經受了很多苦難。所以登上皇位之後,對貪官汙吏十分痛恨,不僅廢除了實行了兩千多年的丞相制度,還設立了很多神秘組織,強化中央集團,監管審判官員。如東廠、錦衣衛、六扇門的建立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明朝的廠衛是什麼意思,分別是指什麼
    廠衛,是明朝內廷偵察機構。廠,指東廠、西廠、大內行廠;衛,指錦衣衛。合稱廠衛。1.錦衣衛,是明朝專有軍政搜集情報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依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
  • 明朝的特務機構不只錦衣衛與東西廠,還有個更牛的廠卻少有人知
    為了鞏固政權,朱棣在遷都北京之後,建立了一個由宦官掌領的偵緝機構,由於其地址位於東安門北側(今王府井大街北部東廠胡同),因此被命名為東廠。東廠的職能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 起初,東廠只負責偵緝、抓人,並沒有審訊犯人的權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給錦衣衛北鎮撫司審理,但到了明末,東廠也有了自己的監獄。
  • 他名列明朝四大權宦,年僅二十歲就睥睨天下,成唯一善終之人
    原創 看鑑君 看鑑提到明朝政治的特色,恐怕大家都能想到宦官專權。他們禍亂朝綱、貪汙、濫殺,反正形象要多負面就有多負面。加上還有《新龍門客棧》這種電影,更讓太監們坐實了非奸即盜的形象。
  • 成化十四年汪直是怎麼死的 成化十四年全集免費在線看
    劇中的太監汪直也是令人關注的角色,那麼汪直是怎麼死的呢?讓影視先驅來告訴你們吧。汪直是明朝成化年間的太監,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就淨身入宮,最初只是服侍在皇上跟萬貴妃身邊的小太監,後來因為狡黠聰明,擅於察言觀色,被貴妃的另眼相看,得到了信任和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