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福建,泉港浮粿別錯過,搭配一碗大腸羹,這閩南古早味百吃不厭

2020-12-24 瀟湘晨報

來福建,閩南小吃泉港浮粿別錯過,搭配一碗大腸羹,這味道實在好去年寫了一篇文章,關於來泉州要吃的幾種美食,比如牛肉羹、面線糊、土筍凍、海蠣煎、泉港浮粿等等。當時很多人評論說,整個閩南地區,大泉州飲食文化才是最貼近古早味閩南小吃,味道更地道更正宗。

的確,泉州這座城市它可能不及廈門高樓大廈的現代化,但是它文化底蘊濃厚,正如它的美食一樣,質樸接地氣。今天就來分享閩南特色小吃之一——泉港浮粿,泉港浮粿已經被列為泉州非遺美食。大泉州很多人都沒吃過泉港浮粿,對它可能會比較陌生,但是只要吃過一次浮粿的人,定會對它念念不忘。

就拿我來說,每次我回泉港,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找到一家熟悉的浮粿店,買五六個浮粿吃。吃浮粿最佳搭配就是再來一碗大腸羹,吃飽喝足,真是相當滿足!

【泉港浮粿】浮粿的製作所需的食材繁複,首先就拿它外面那層麵糊來說,要用胡蘿蔔、高麗菜、香蔥、地瓜粉等攪拌充分混合,加入鹽和雞精等調味。裡面包裹著海蠣和瘦肉,海蠣和瘦肉要加入薑末、胡椒粉、生抽抓取均勻入味,這樣食材吃起來更香更入味。

製作海蠣有它獨特的模具,像五角星花瓣一樣,先攤上一層麵糊,再加入海蠣和瘦肉,最後再攤上一層麵糊,將其密封住;然後放入油鍋炸制。炸制兩面金黃熟透。

炸浮粿的過程中,隔著好遠都能聞到那炸物的香味,每次我邊等邊看,都忍不住流口水啦~~~浮粿一定得趁熱吃,雖說燙嘴,但是也抵擋不住大家對浮粿那喜歡,咬一口,滿嘴鮮香,外酥裡嫩,味道太驚豔了!

如果怕太油膩,蘸點醋再適合不過了,既解油膩,又能增加浮粿風味。【大腸羹】每次提到浮粿,我看到好多朋友都會留言,一定得搭配一碗大腸羹,那樣吃起來才過癮呢。「羹」的做法,閩南人最擅長了,牛肉羹、瘦肉羹、海蠣羹、大腸羹等,都是先將食材加入調料醃製後,加入地瓜粉抓取均勻混合,在下入鍋中煮。

大腸羹也是如此,大腸羹味道獨特,加入醋、白酒等調味,喝起來有點酸,又有辛辣感;再加入白蘿蔔一起煮,又多一份清甜感。

現在吃的大腸羹味道大不如幾年前,價格也漲了不少,1碗15元,大腸也就三四塊,瘦肉偏多一點。但是依然抵擋不了大家對它的喜愛。

雖說現在外面吃浮粿遠不如以前味道,價格是貴了,海蠣和瘦肉也少了,地瓜粉也沒有那麼純正了。但是不管它味道變如何,它仍是每個泉港人最念念不忘的家鄉味。每次回泉港,還是得去先吃浮粿和大腸羹,要不總覺得這趟泉港是白回了~~~~

【來源:閃電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為何是泉港?探秘閩南海濱「長壽之鄉」
    中新網福建泉港12月3日電 (孫虹 吳冠標)初冬的閩南海濱之畔,海風吹來帶著陣陣涼意。在「中國長壽之鄉」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102歲高齡的李送蚵老人坐在家門口的扶椅上,享受著休閒靜謐的時光。「年輕時我就在布店工作,現在還能穿針呢!」見到有人來訪,李送蚵老人得意地展示著自己的絕活——穿針引線。只見老人輕輕拿起針線,不一會兒就把細線從針眼中穿過,瞬間笑開了花。
  • 美味古早味,來泉州這家小店打卡吧
    福建泉州是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這裡的美食也是琳琅滿目,今天就和大家來打卡這裡的一家不起眼的小店。禾和古早味,古早味,是閩南人用來形容古舊的味道的一個詞,也可以理解為「懷念的味道」。
  • 古早味閩南特色零嘴,是你的心頭好嗎?
    之前出了古早味飲料那麼飲料之後當然是零食零食!零食!!今天盤點一下福建、閩南、廈門的特色零食!如果你說不夠特色,那你說得對!榜單不分先後,上榜各憑特色!就像閩南人一樣,心中有數,眼裡有譜。06桔紅糕在很多廈門人的童年記憶裡,桔紅糕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QQ糖!
  • 福建泉港:破解石化產城融合發展的難題
    這20年來,從蹣跚學步到風華正茂,泉港一路奮進、一路奔跑,立足產業優勢,做足石化產業文化,以產業崛起帶動城市建設,以改善民生為最終落腳點,交出一份百姓滿意的厚重答卷,成功破解了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如何珠聯璧合的難題。
  • 在福建,漳州人一談吃,還有廈門人什麼事?
    攝影/挖哈 圖/圖蟲·創意 在福建吃貨界有個神奇現象: 外地人去廈門吃,本地人都去漳州吃——從廈門北站高鐵向西19分鐘,或者坐船半小時,就能抵達這座融匯山海風、蘊藏古早味的千年古城:漳州
  • 泉州泉港小吃:好食在泉港 滿嘴好滋味
    泉州泉港,背山面海,地形多樣。追溯歷史的變遷,這是一片集中原文化、閩越文化、農耕文化和海洋文化為一體的神奇土地,盛產各種農副產品、水產品及林業產品。泉州泉港當地人民勤勞能幹,運用智慧巧妙地採用本土食材,烹製出一道道別具當地特色的經典小吃美食,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品鑑體驗。
  • 把古早味一網打盡,泉州老城逛吃指南,這兒的美食足以撐爆你的胃
    醋肉在我看來比鍋包肉還好吃,這是一道極具名氣的地道閩南小吃,起源於福建泉州,是一種油炸的醋醃瘦肉,外表金黃,吃起來外酥裡嫩,帶著淡淡的醋香,既可直接吃,也可以泡在面線糊裡吃。,這兩者都是福建閩南一帶非常出名的特色小吃。
  • 福建閩南與臺灣閩南族裔,除了語言相通外,還有什麼歷史淵源?
    漳州長泰文廟裡有首閩南民謠《天烏烏》,與臺灣閩南民謠《天黑黑》,它們相互之間有一種相融的文化氣息,和一股相承相脈的閩南風韻。福建閩南和臺灣閩南族裔,除了文化相同,語言相通外,它們還有什麼歷史淵源呢?閩南人是晉漢人一個支系族群,可以追溯到晉朝時期,從河南一帶遷徙入閩,就是現在福建泉州,隨後的發展,主要分布於漳州、廈門、莆田和臺灣。如今,臺灣有八成人是閩南族裔,會說閩南話。
  • 泉州古早味「普示菜」:記憶中的古城「味素」
    在如今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的現代社會,談論古早味泉州菜,與其說是對清淡本真、甘醇鮮美這種簡單味道的懷念,不如說是為了追憶這座古城的民俗舊事。泉州文化研究者、閩南語作家洪泓目前正在用閩南方言寫一本關於泉州的書,他採用一半文史,一半文學,一半白讀,一半文讀的獨特寫作方式,其中就有不少關於古早味泉州菜的記憶。從他的視角出發,古早味泉州菜無論從味道、做法、習俗上,其實都別有另一番趣味。
  • 探尋古早味——廈門同安「大腸血」
    今天我們就去探尋一下廈門同安有名的古早味小吃——大腸血。同安是歷史悠久的閩南古城,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澱,湧現了大量的民間特色小吃,比如薑母鴨、炸棗、滿煎糕、封肉、薄餅、馬蹄酥、碗仔粿,還有大腸血,都是很有特色的古味小吃,大部分還保留純手工的做法。大腸血,名字很粗俗,外地人一聽都不敢吃,但是味道卻不一般,只要吃過一次,即使是外地人也會期待下一次。大腸血的做法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把完整的大腸洗乾淨,豬血灌進去後封住大腸兩端,然後放到大骨湯裡熬煮。
  • 閩南的暖冬,尋覓古早味,走進老街喝咖啡——泉州
    潮汕和閩南都在東部沿海,城市和食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方言也屬於同個語系。從潮汕動車出發,漳州、廈門、泉州,一路向上,終點可到達江浙和上海。 上個周末去了一趟說走就走的動車之旅,10月份才去過了廈門,就把目的地定在了泉州,回程在中途下車,漳州古城逛半天。2座閩南老城,去了6個咖啡館。
  • 泉州泉港土坑村,閩南古厝隱藏著劉氏家族百萬身家背後的故事
    同事小劉是泉州泉港人,數次提及他老家土坑村那片規模宏大的閩南老建築。於是周末我們相約去做客觀光。抵達土坑,先到家中泡茶閒敘。巧得很,小劉的父親是劉氏宗族長老,劉氏古厝的維護開發主事人之一,家裡客廳就堆著一摞的宣傳冊,看著冊子上那規模宏大的閩南特色紅頂建群,我們已經按捺不住,劉爸便親自導遊,帶著我們走進那一段目前尚不為人知的歷史。
  • 閩南的「暖冬」,尋覓古早味,走進老街喝咖啡——漳州
    上次發了動車去泉州的探店推文,這篇我們來聊一聊漳州。一直都聽說「遊客才去廈門,吃貨都去漳州」,好奇之下,泉州回汕頭路過,就下車去逛了下。上次寫前半段行程的時候還是暖冬,最近冷得要加上雙引號。
  • 教你福建沙縣炸醬麵做法,醬香濃鬱百吃不厭
    教你福建沙縣炸醬麵做法,醬香濃鬱百吃不厭。麵條的做法我覺得要屬炸醬麵最香了,熬一鍋香噴噴的炸醬,放入煮熟的麵條拌一拌,再加一些自己喜歡吃的配菜,別提多美味了。炸醬麵的做法有很多,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做法,比較出名的有老北京炸醬麵、韓國炸醬麵等,今天我要做福建的炸醬麵。如果不喜歡自己熬炸醬,可以去網上買老北京炸醬,讓你在家也能吃上正宗的老北京炸醬麵。
  • 玩在蘇杭二州,吃在福建漳州,有了它還去什麼臺南
    (圖:圖蟲@風喵Kilo)​還在頭疼國慶去哪兒,又不想人擠人的話,不妨考慮來這裡,不帶擁堵,還清閒好吃,便宜的物價100塊就能掃街吃撐!這裡就是福建漳州,這座小城和臺南一樣散發著濃濃的古早味。(圖:微博@香蕉我在這)俗話說,好玩在蘇杭二州,好吃在福建漳州。
  • 有了福建漳州還去什麼臺南吃吃吃!
    還在頭疼國慶去哪兒,又不想人擠人的話,不妨考慮來這裡,不帶擁堵,還清閒好吃,便宜的物價100塊就能掃街吃撐!這裡就是福建漳州,這座小城和臺南一樣散發著濃濃的古早味。俗話說,好玩在蘇杭二州,好吃在福建漳州。在這裡你可以買上一瓶加了片仔癀草的甘蔗汁,閒逛個半天,渴了四果湯,餓了手抓面,一路踅來,古蹟和舊時的烙印就像熟悉的鄰居,一切清閒得恰好。
  • 閩南阿嬤教你做古早味枇杷膏
    閩南阿嬤教你古法熬製潤肺枇杷膏—枇杷上市啦!新鮮的枇杷水分足,買幾斤吃得過癮。但是應季的鮮果不耐儲存,之前朋友的阿嬤教她一個古法熬製枇杷膏的方法,愛吃枇杷的朋友們,可以學著自己做,放冰箱儲存,潤肺止咳,很適合最近特殊時期泡茶喝。
  • 被登高路這家古早味粥鋪,暖了23年……
    冬天很冷胃裡很涼每當走在登高路這條路上總是忍不住要鑽進旺仔粥煲鋪龍巖人吃了23年的古早味無論怎麼冷,大風大雪登高路上,有龍巖人喝了23年的古早味粥煲這條登高路年代久遠,只要站在這條路上,就有無數的記憶湧現出來。
  • 閩南最大古建築群:晉江五店市
    五店市傳統街區,以成片保護和開發規模來說,紅磚古厝建築群是閩南最大古建築代表,僅有此有。那片古香古色的古厝群顯得頗具特色, 別有風情。這裡有成片的閩南傳統古厝、番仔樓、獨具南洋風格的連排商鋪,還有石鼓廟、蔡氏、莊氏等家廟宗祠,小橋流水的古建築,如此多樣的古建築風格齊聚實屬罕見。
  • 福建有那麼多名茶,你竟然不知道?用閩南話講,你這叫「欠拍」
    一提起福建,除了有被全國人民知曉的「F」和「H」不分的萌萌噠普通話,就不得不提及福建的茶,讓人想不「胡氣」都難。如果你還不知道福建盛產名茶,小心我急起來,飆起閩南話,那可會讓我自己都感到害怕哦!哪天要是有人問我「福建的茶有名嗎」,不好意思,我只能用三分薄涼三分譏笑和四分漫不經心跟他講:「用閩南話講,你這叫『欠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