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漳州人一談吃,還有廈門人什麼事?

2020-12-19 騰訊網

漳州的乾拌麵,很難相信身處閩南地區,漳州人卻是人均「麵食愛好者」。攝影/挖哈 圖/圖蟲·創意

在福建吃貨界有個神奇現象:

外地人去廈門吃,本地人都去漳州吃——從廈門北站高鐵向西19分鐘,或者坐船半小時,就能抵達這座融匯山海風、蘊藏古早味的千年古城:漳州

漳州,兼具了山海風味。圖為東山澳角碼頭。攝影/周先麗,圖/《地道風物·閩南》

漳州,位於多種飲食風味薈萃之處——

東與廈門、泉州接壤,三者同屬閩南文化區域;西部和廣東梅州、福建龍巖毗鄰,飲食受到客家菜的影響;西南靠近廣東的潮州、汕頭,又身具了潮汕風味;東南則與臺灣隔海相望,充滿了「小清新」和「文藝範」。

五香卷+滷麵,漳州飲食的「巔峰味道」。 攝影/鄭亞裕

「千辛萬苦為腹肚」,對漳州人來說,吃是這個世界上的頭等大事,也是人生最大的一場持久戰。

「玩在蘇杭二州,吃在福建漳州。」這裡有比鼓浪嶼人少的陽光海灘,有比曾厝垵更休閒的文藝之地,更有比臺灣夜市更誘人的小吃。漳州人一談吃,哪還有廈門人什麼事?

01滷麵+貓仔粥「南米北面」的終結者

去漳州,首先要嘗一碗麵。

漳州人的面裡,蘊藏著中原文化閩南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公元686年,武則天下令在泉州和潮州之間敕建漳州郡;此後,來自河南的「開漳聖王」陳元光,提倡傳播中原先進生產技術,改變了漳州「火田畲種無耕犢」的生產方式。

南北滷麵大亂鬥,左圖為漳州滷麵,攝影/吳瑜琨;右圖為河南滷麵, 攝影/金馬影帝 圖/圖蟲·創意

中原文化的闖入,為漳州帶來了吃麵的飲食風潮;而經過閩南風味的改造,漳州麵食又呈現出與北方麵食截然不同的口感和滋味。即便在今天,各式各樣的麵食,同樣在漳州人的一日三餐中隨處可見。 漳州人回鄉,下車第一頓往往就是滷麵

漳州滷麵,漳州人的鄉愁食物。 攝影/風喵Kilo 圖/圖蟲·創意

漳州滷麵最大特點就是用熟鹼面,質地有些粗糙,清爽彈牙、柔韌帶勁。

簡單過水撈出後,澆上一勺勾過芡濃鬱鮮甜的滷湯,配料有肉片、蝦仁、魷魚乾、豆芽、香菇絲等等,再加蒜蓉醋、炸至金黃的蒜丁,撒點胡椒粉……食材之豐富,讓人光看著就口水直流。

滷麵店裡往往有滷味,搭配著麵條食用。 攝影/吳瑜琨

可壓軸的還在後頭,等一碗熱氣騰騰的滷麵端上桌,食客老饕還能往裡任意加炸肉、滷蛋、滷大腸、魚丸……再搭上一份五香卷,筋道彈牙的面與外酥裡嫩的卷堪稱天作之合。漳州人吃滷麵的講究,就算和吃湯麵放七、八樣「澆頭」的蘇州人相比,也毫不遜色。不到漳州,你很難相信一座閩南城市,會將滷麵視為「靈魂食物」與「舌尖鄉愁」。

漳州的手抓面,又叫「豆乾面份」。 攝影/挖哈 圖/圖蟲·創意

比起滷麵,漳州手抓面更有「北方式的粗獷」——用麵粉裹著油炸豆乾,澆上沙茶醬、花生醬、甜辣醬,再配些炸食、滷味,抓在手中大咀大嚼。這種獨特的麵食在本地又叫「豆乾面份」,豪放大氣,基本只有漳州能嘗到。 更具閩南沿海風情的,則是蚵仔面沙茶麵

蚵仔面是海味,用番薯粉裹著蚵仔(海蠣)和面同煮,隨意撒些蔬菜丁,滋味極其鮮美,是晚睡人最好的宵夜;沙茶麵裡本身帶有魚蝦的鮮香,漳州人用花生醬來調和,比起閩南其他地方的沙茶麵更醇厚甜美。

漳州沙茶麵,會有濃鬱的花生醬。 攝影/挖哈 圖/圖蟲·創意

體現漳州美食「融合」這個特點的,除了面,還有粥和飯——漳州人稱為「mue」,其實是沿用「糜」這個古稱,「糜」古字從米靡聲,意為「煮米使糜爛也」。 閩南人極愛喝粥,對於老一輩漳州人來說,地瓜粥是最常見的存在。近兩年很火的「六鰲蜜薯」,就是漳州六鰲鎮所產的紅薯,這裡的紅薯種在沿海的沙地裡,不僅通氣透水,還能讓紅薯充分吸收海水中的鹽分和礦物質,用來熬粥更加香甜、粉糯、細滑。

一碗番薯粥,幾碟海味小菜,即是一頓豐盛早餐。 攝影/lcc54613 圖/圖蟲·創意

更著名的,則是漳州的貓仔粥——它並非用「貓崽子」煮成的粥,而是一種既是粥又是菜的混合美食。

小鍋裡放上清肉湯,再加入預先蒸熟的白米飯,配上魚片、肉片、肝臟、蝦仁、牡蠣、香菇絲等生料,煽起猛火,等清湯滾過,少許胡椒粉、蒜油收尾。一出鍋香飄滿屋,不止是人,估計連貓也忍不住想嘗。

貓仔粥。攝影/吳瑜琨

粥升級,就是鹹飯;鹹飯升級,就是燒肉粽。

不管是面、粥,還是鹹飯、燒肉粽,這些風味美食的背後,折射了漳州美食的共通點——融合,中原與閩南、山珍與海味、主食與硬菜的搭配,才是漳州風味的迷人之處。

02四果湯+五香卷比臺灣夜市更誘人

漳州人說起小吃,連大名鼎鼎的臺灣夜市也要靠邊站——畢竟幾十年前,臺灣小吃就是從漳州這些福建沿海城市傳過去的。

臺劇中時常出鏡的蚵仔煎,在漳州也頗為流行。 攝影/挖哈 圖/圖蟲·創意

臺劇裡頻頻亮相的蚵仔煎,在漳州只能算平平無奇,不過漳州人煎蚵仔煎用的是米漿,吃起來更加薄脆香酥,在整個閩南地區都算獨一份。

比蚵仔煎更有本地特色的,無疑是能滿足「大口吃肉」的五香卷

漳州的五香卷,看似單薄,裡面滿滿當當塞的全是肉。 攝影/挖哈 圖/圖蟲·創意

在前中國女排教練陳忠和的老家,漳州龍海石碼鎮,五香卷攤幾乎隨處可見。

這裡的五香卷形似江浙一帶的「炸響鈴」,然而內裡卻實在太多——用特質的豆皮,包裹上滿滿當當、剁細剁碎的精肉,加以少量荸薺、蔥花調味,過油炸至金黃酥脆,趁熱蘸料食用。 一口咬下豆皮焦香薄脆,繼而扎紮實實的肉香肉味撲面而來,中間不斷有爽口的荸薺挑逗味蕾,而漳浦縣的五香卷還會額外加入白蘿蔔絲,多了幾分清爽和層次感,再配一碗漳州滷麵,大口吃肉吃麵,好不快哉!

漳州的五香卷。攝影/吳瑜琨

漳州人吃肉實在,吃起水果來更是豪放不羈。

作為「花果之鄉」,漳州幾乎每個縣區都有讓人稱道的瓜果——南靖和天寶的香蕉、平和蜜柚、浮宮楊梅、雲霄枇杷、程溪菠蘿、詔安青梅、長泰蘆柑……數都數不過來。

上圖:漳州的程溪鳳梨。攝影/蔣文潔,圖/《地道風物·閩南》;下圖:漳州的九湖荔枝。攝影/吳瑜琨

因此,每個漳州人在夏天都是「泡在果汁裡」的。

早上在隨處可見的果汁攤上隨手挑幾件水果或「青草」,在榨汁機中融合成最為純粹的果汁;深宵去街頭小店來一碗甜湯,桂圓、蓮子、花生、薏米、綠豆……濃縮成一鍋熱湯,撫慰著轆轆飢腸。

漳州街頭的榨汁機與榨出來的果汁。 攝影/挖哈 圖/圖蟲·創意

當然,最為經典的一定是漳州的「四果湯」——最初的四果湯只有四樣:煮至綿軟的綠豆、粉糯的薏米、彈牙的阿達子(木薯粉做的圓子)以及抽了芯的蓮子,匯集了軟、香、爽、糯。

後來漳州人乾脆「任性」地隨意加料,芝麻圓、石花條、仙草塊乃至當地的西瓜、楊桃、菠蘿、草莓等等,說是「十果湯」也不為過。再鋪上一層碎冰,夏天來一碗四果湯,簡直是漳州人專屬的幸福。

上圖:帶著冰碴的四果湯。攝影/吳瑜琨;下圖:四果湯的攤點上,已經多了各式各樣的水果。攝影/楊福添

03面煎粿+鍋邊糊一日三餐的「古早味」

閩南人說食物傳統、地道,往往叫做「古早味」,作為千年古城、依山傍海的漳州,在這點上格外突出。

最具有傳統特色的,是漳州的「粿」。事實上,閩南、潮汕和臺灣等地對用米粉為主料,麵粉、薯粉等輔料經過加工製成的食品,都統稱為「粿」。早先是逢年過節祭拜時的供品,如今則成為了「古早味」的小吃。

極具漳州特色的面煎粿。 攝影/挖哈 圖/圖蟲·創意

在漳州人常吃的「粿」中,最有特色的當屬面煎粿。面煎粿的配料乍看與「臭名昭著」的五仁月餅餡相仿:白糖、花生仁、熟芝麻、桔皮丁、蘇打水、水酵母……這些配料在麵粉中層層排開,煎炸出來的面煎粿頗有層次感—— 外皮身披著一層「黃金甲」,炸得酥脆金黃,煞是誘人。

中間是帶有麥香和米香的「粿」,加了桂花霜糖漿而香軟粘糯;中間則是滾燙的餡料,尤其是當漳州特有的冬瓜糖,在舌尖慢慢化開,酥脆綿密的糖漿在每一寸味蕾緩緩淌過,簡直溫暖了整個冬天。

「菜頭粿」,在漳州方言裡近於「臭粿」,名字臭吃著香。 攝影/我是海邊人

漳州的「菜頭粿」,則是繼承自潮汕菜系裡的「蘿蔔糕」,在漳州方言裡發音就成了「臭粿」。只用尋常可見的蘿蔔和米漿,先拌後蒸再炸,三步之後外酥裡嫩,沾上蒜蓉甜辣醬,一口咬下去清甜四溢。在漳州的那些舊巷老街裡尋覓到可口的菜頭粿,哪怕是剛出鍋,也忍不住燙嘴要先嘗一口這濃厚的「古早味道」。

還有漳州的紅龜粿,至今還是「重大節日限定」的粿餅

為了喜慶,專門用紅曲米將糯米浸染成紅色,再用特製的龜印壓出圖紋。做好的紅龜粿如同一隻只顏色紅亮、紋理精緻的壽龜,供奉過後往往會被孩子們一搶而空,據說吃了祭拜的食物,會長得高、長得快。

漳州的紅龜粿,屬於節日限定。 攝影/我是海邊人

漳州人喜歡人情味、注重宗親,即便在飲食上也講究根源,追求「古早味」——最常見的漳州早餐「鍋邊糊」,要和「厝邊頭尾」的鄰居聚在一起,邊聊天邊吃才香。

剛出鍋的「鍋邊糊」細膩鮮美、冒著熱氣,配一根新炸出來的油條,佐上些家長裡短的閒事,藏身於人間煙火中,才能更顯風味。

漳州的鍋邊糊。 攝影/吳瑜琨

有人曾用《西遊記》把廈門、漳州、泉州三城的性格上做了個對比——

廈門如唐三藏,面白如玉、性情柔順、人見人愛,又擁有龐大資源;泉州如孫悟空,敢打敢拼、實力超群,經濟搞得有聲有色;漳州則如沙悟淨,沉穩內斂、樸實敦厚,一步一個腳印。 此言不虛,在漳州人眼裡,早餐有鍋邊糊,夜宵有貓仔粥,就是一整天的滿足;左手手抓面,右手五香卷,生活就能有滋有味。飽了腹,自然心安。

相關焦點

  • 有了福建漳州還去什麼臺南吃吃吃!
    每到節假日全國各地的遊客蜂擁而至廈門時,它隔壁有一座城市卻能保留一片清靜,不帶擁堵的守著自己的愜意休閒。這裡有不輸鼓浪嶼的陽光海灘;有可媲美泉州的閩南生活;有勝於廈門的文藝之地;還有比臺灣夜市更豐富的小吃。從廈門坐船隻需5塊錢便能抵達這裡,動車也不過是19min的路程。光是藏在街頭巷尾好吃的,都能讓人在這裡待上好幾天。
  • 玩在蘇杭二州,吃在福建漳州,有了它還去什麼臺南
    這裡有不輸鼓浪嶼的陽光海灘;有可媲美泉州的閩南生活;有勝於廈門的文藝之地;還有比臺灣夜市更豐富的小吃。(圖:圖蟲@風喵Kilo)​還在頭疼國慶去哪兒,又不想人擠人的話,不妨考慮來這裡,不帶擁堵,還清閒好吃,便宜的物價100塊就能掃街吃撐!這裡就是福建漳州,這座小城和臺南一樣散發著濃濃的古早味。
  • 廈門到漳州,感受美食和閩南語,一個潮汕人的尋根
    作為一個潮汕人,初到廣州讀書時一直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為什麼粵語跟潮汕話差別那麼大,要不是從小看TVB,在廣州根本無法溝通;為什麼廣州飲食那麼清淡,腸粉只放醬油,為什麼那麼愛吃酸,姜醋蛋還有蘿蔔牛腩都是酸的,吃不慣啊。
  • 福建遛娃之漳州靈通山
    福建遛娃之漳州靈通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走一段路,賞一處美景,了解一段歷史文化,知一處人文生活,在行進中鍛鍊身體,學習收穫知識,獲得正能量,陪伴孩子成長,是作為父親的我最大的心願和快樂,也是咱現在最喜歡做的事情。歡迎頭條關注搜索「福建遛娃」,讓你了解福建遛娃好去處,給您福建各地遛娃詳細攻略。
  • 全國第九,福建第一!廈門又有好消息!
    福建多地上榜!地級市前100名,福建9個;為廈門、福州、泉州、龍巖、莆田、三明、漳州、寧德、南平廈門在這一榜單中排名全國第九其實廈門還有很多傲人的「成績單」近日,2019年福建省人均GDP數據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 福建漳州4位超級巨富浮出水面,這就是傳說中的低調隱貴?
    特別是近10年來,漳州外向型經濟各項指標不斷取得突破,對漳州經濟發展貢獻突出顯現。由此誕生了許多億萬富豪,但漳州人實在太低調了,很多巨富都是隱形富豪。不過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還是挖掘了一些隱形巨富的資料,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這幾個漳州巨富到底多富有。林明池(廈門明昇集團董事長)
  • 福建漳州割沙發漫記
    我的足跡還真踏過了一些地方,像去福建泉州,我就有過忘不了的經歷呢。上世紀八十年代,白鹿原人割沙發的足跡可以說遍布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割沙發確實給白鹿原人帶來了生活上的實惠和改善。面對著如此看好的掙錢門路,已經有著一技之長的我也心動了,再加之有親戚盛請,我毫不猶豫地登上了南下的火車,我們大夥要去的目的地就是福建漳州。
  • 福建漳州,景色比較美麗,是一個值得我們去遊玩的好地方
    天氣熱,沒有好玩的地方,在城市裡很熱,正好休息的時候沒有事情,邀請了幾個朋友去想去的海邊玩,但是,我去過附近幾個海邊,已經不太新鮮了,南方網友推薦我福建漳州。雖說我去過廈門鼓浪嶼等地,但是漳州還是第一次聽說,我的見聞不能說很小,即使去過,這個地方的地名可能也不太有名,他把她出去玩時拍的照片發給了我,非常漂亮,我在那裡帶了幾個朋友去了這次旅行。在漳州有很多島嶼,島上有很多建築物,風景很美,雲霧繚繞,我想到了仙境,而且這裡的海灘也很有名,以前不太清楚,來之前在網上查了一下,這個地方很有名,主要是這個地方的風景很獨特。
  • 日本人竟認為福建是聖地,賊喊捉賊侵略廈門,下場卻很難看
    所謂歷史就是,在日本人的認知之中,福建是聖地,粉絲來聖地巡禮是正常的。江戶幕府時期,長崎是日本唯一的對外窗口,對日的大宗貿易就是靠中國商人,而中國商人又以福建人為主,福建人儼然成了中國人的代表。福建人在長崎修築了福濟寺(漳州、泉州人修建)、崇福寺(福州人修建)、聖福寺(漳州人修建)、興福寺(閩粵合建)。
  • 福建「最低調」的宜居城市,房價適中,景色堪比廈門
    說到福建的旅遊城市,我相信很多人會想到廈門這個城市, 這幾年廈門經常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旅行、度假、宜居,這個城市很適合, 有名的景點大家都不會錯過的, 像鼓浪嶼一樣,很多美麗的景色也會改善當地空氣,有機會來福建的人不會錯過廈門這個城市, 但事實上,福建當地有更低的城市,環境不比廈門差
  • 福建人,不認命
    蘇曼珠夫婦驚訝地張開了嘴巴,貝克的藍眼睛一亮,問:「這是什麼?」司機回答:「這是土圍樓。」1.客家土樓?北方漢民入閩後,相當一部分人落戶在閩西、閩北地區,促使這一地區人口數量顯著增長,進而促進了閩西、閩北山區經濟、社會的迅速開發。經濟上去了,教育自然跟著往上走。兩宋時期,是福建人在中國科舉史上的高光時刻。根據《福建通志》記載,宋代福建進士共7043名,排名全國第一。要知道,兩宋共有進士28933名,算下來,福建一省就佔了全國的四分之一左右。
  • 福建閩南與臺灣閩南族裔,除了語言相通外,還有什麼歷史淵源?
    漳州長泰文廟裡有首閩南民謠《天烏烏》,與臺灣閩南民謠《天黑黑》,它們相互之間有一種相融的文化氣息,和一股相承相脈的閩南風韻。福建閩南和臺灣閩南族裔,除了文化相同,語言相通外,它們還有什麼歷史淵源呢?閩南人是晉漢人一個支系族群,可以追溯到晉朝時期,從河南一帶遷徙入閩,就是現在福建泉州,隨後的發展,主要分布於漳州、廈門、莆田和臺灣。如今,臺灣有八成人是閩南族裔,會說閩南話。
  • 漳州市區唯一的4A級景區,距古城僅8公裡,免費開放可玩一整天!
    福建著名的旅遊城市,一般都會想到廈門,但廈門周邊自駕1個小時就能抵達的漳州小城,其實藏著更優美的風景,緩慢的步調適合度假。漳州市區玩什麼?最出名的當然是漳州古城了,有著1300多年歷史,不僅是遊客愛來,也是當地市民經常來的地方。保留著眾多的歷史風貌,比如漳州文廟、伽藍廟、燈謎博物館等等,而且遍地都是小吃,又便宜又好吃,100元能吃上一整天。
  • 福州和漳州哪個更適合東北人居住?原來是這樣的,別不知道了
    異地到福建生活,要有發展、語言、文化溶入性。 一、首先是發展—— 福州、漳州是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的兩座城市。 漳州是人口輸出地區,常住人口一直都在減少。
  • 福建省五一勞動獎推薦名單公布 一批漳州人入選
    ­  4月8日,福建日報微信發布了《福建公示全國五一勞動獎推薦名單》而近日省總工會發布消息,對福建省級五一勞動獎的推薦名單進行公示。裡面涉及好多人,好多單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認識的。五一勞動獎狀­  1 中共漳州市委辦公室­  2 福建省漳州市地方稅務局­  3 漳州科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4 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5 中國人民銀行雲霄縣支行­  工人先鋒號­  1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福建有限公司漳州分公司薌城區營銷中心
  • 凍手凍腳|漳州人扛住,馬上要反轉了!
    漳州的冷猶如「流氓」 瘋狂「凍手凍腳」 別處的降溫: 而福建的降溫:
  • 「臺二代」紛接棒 福建漳州臺企深耕大陸
    中新網漳州7月21日電 (張金川 龔雯)「漳州是我的第二個家鄉。」紮根大陸17年,「臺二代」呂孟哲把自己說成了「地道」的「閩南人」。現年56歲的呂孟哲於2003年「登陸」,接力父親在福建漳州創辦的樂器產業。他感慨道,「大陸交通、生活愈發便利。」呂孟哲(右)向客人介紹他的樂器產業。
  • 省科學技術廳發布人事任免 | 廈門漳州最新人事消息
    福建省科學技術廳發布人事任免;廈門、漳州兩地發布一批人事消息,來看詳情:福建省科學技術廳發布人事消息經研究決定邱洪根同志任中共福建省科學技術廳機關委員會專職副書記(正處長級),試用期一年,任職時間從2020年10月30日起算,其原任職務職級自然免除。
  • 廈門已有人死亡!這病多發,福建多地多人發病……
    事發福建一工地男子體溫飆至42°C,嘔血不止!差!點!喪!命!這種病近日多發廈門上月已有人死亡福建多地多人發病……最近,福建持續高溫,多地連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廈門上月有人死亡 福建多地多人連續發病!不僅廈門 隨著福建各地高溫不斷創新高 連日來 福建多地發生多起高溫中暑熱射病染病事件!
  • 一天遊遍廈門景點做不到,但一站吃遍廈漳泉小吃卻有可能,來試試
    第一站,我們來到廈門園林植物園,就在廈門島東南的萬石巖上,小時候我們直接稱這裡為「萬石巖」,或者「萬石植物園」。現在門票40元/人,學生半價,不過我們有旅遊年卡,這是一張性價比非常高的卡,不僅面向廈門市民,包括福建省內居民、臺灣同胞、廈門常住人群都有不同種類的發行,百來元幾可遊遍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