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到漳州,感受美食和閩南語,一個潮汕人的尋根

2020-12-22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挖數」(ID:washu66),作者:挖數,36氪經授權發布。

作為一個潮汕人,初到廣州讀書時一直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為什麼粵語跟潮汕話差別那麼大,要不是從小看TVB,在廣州根本無法溝通;為什麼廣州飲食那麼清淡,腸粉只放醬油,為什麼那麼愛吃酸,姜醋蛋還有蘿蔔牛腩都是酸的,吃不慣啊。

後來我去了粵西一帶,佛山、雲浮、陽江,一直到廣西的梧州,發現都是說粵語,飲食也很像,很好奇自己作為廣東人跟他們怎麼差別那麼大,一直到看了廣府人和閩南人這2個民系的歷史,我才茅塞頓開。

根據維基百科,廣府人是嶺南漢族 「三大民系」 的第一大民系,廣泛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港澳及海外部分國家或地區,不同於外來的客家民系和閩民系,發祥自嶺南的廣府人人口佔廣東省內接近60%,並以廣州和佛山為「廣府文化」發祥地。

而潮汕人屬於閩民系的一支,西晉永嘉之亂(311年)、唐朝安史之亂(755-763年)、北宋靖康之亂(1126-1127年)時,閩南人從中原一路南遷,遷徙路線是從中原遷至江南,再入閩,到了宋元時期有大量人口從閩入潮汕,於是有了潮汕人。

(閩是福建的簡稱)

歷史上看,廣府人和潮汕人是不同的族群,語言和飲食習慣自然不一樣,地理上看,潮汕地區跟廣州佛山離得遠,跟福建的漳州廈門離得近。

(潮汕地區主要包括潮州、揭陽、汕頭3個地級市)

於是我開始了這趟從廈門到漳州的尋根之旅。

廈門中山路和鼓浪嶼

從廣州去廈門站坐高鐵大概5個小時。

廈門是一座優雅而精緻的城市,這種精緻從下高鐵那一刻就能感受到,走出高鐵站,對面是一條搭載BRT公交的天橋,天橋上爬滿了藤曼和鮮花,天橋後面是高低不一搭配起來卻那麼協調的高樓。

離高鐵站大概4公裡是著名的步行街-中山路,沿街有很多舊式的騎樓建築。

福建人對吃很在行,早上7點不到,沿街小吃店紛紛開鋪,油炸的滋滋聲,攪拌粥水的叮咚聲,一個勁刺激口腔唾液分泌。

看到這些炸物立刻有了家的感覺,炸蝦餅蝦卷、炸饅頭,這些潮汕的街頭也到處都是。

廈門的腸粉跟潮汕一樣,也喜歡放很多東西,這份放了蠔、蝦、肉卷、香腸和瘦肉,醬也是潮汕那種花生醬和醬油勾兌的濃醬,口味很相似。

不同的是廈門這裡貴多了,這樣一份腸粉16元。

開遍全國的沙縣小吃就起源於福建省三明市的沙縣。

中山路的每一棟建築都那麼有歷史韻味,這座思明影院是1927年由華僑所建。

一塵不染的路面大概是所有旅遊城市的優點。

離中山路3公裡處有一個廈鼓碼頭,50元的船票就可以來回鼓浪嶼。

面積不到2平方公裡,人口約2萬,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曾將鼓浪嶼評為中國最美城區第一名,也是5A級景區。

1902年,鼓浪嶼曾是英國、美國、日本等9國的公共租界,陸續有13個國家在島上設立領事館,這是島上有那麼多外國式建築的原因。

很多建築被改成飯館和民宿,掃地的阿伯說這棟房子10年前被人花1千萬買下改成民宿。

城區是樓比樹多,鼓浪嶼是樹比樓多,樹才是島上的原住民。

沿街很多小吃和飲料店,店主熱情地招呼遊客,讓我們停下品嘗自製的花茶,閩南式普通話軟軟的仿佛有魔力,讓你忍不住駐足。

很多建築被塗成五顏六色,有種愛麗絲糖果屋的感覺。

植物與建築融為一體。

不知不覺走到一條長長的隧道。

驚喜地發現隧道裡很多有愛的塗鴉。

其他景區到此一遊的刻字讓人討厭,這裡的塗鴉卻讓人暖暖的。

穿過隧道不遠就是海邊,沙子白而細膩,海上有遊艇供遊人租用。

逛完海邊,我們從鼓浪嶼的三丘禾碼頭回市區。

晚上吃了海鮮大餐,白灼魷魚、小黃魚湯和紫菜煮蠔。

在廈門跟滴滴司機聊,司機說廈門繁華地段的房價去到10萬以上,普通房子都要4、5萬,查了某平臺廈門二手房均價高達48432元一平米,是廣州的1.5倍,直逼深圳,一座二線城市的房價居然比一線城市還高!

看了知乎上 廈門房價為什麼會那麼高?這個問題下的答案,大概有以下原因:

1、廈門對福建省內精英吸附力極強,有錢有勢的人多少都在廈門有一套房;

2、島民思維,一定要有房;

3、捂地,土地供應少。

這些原因估計都只是冰山一角,下圖可以看到廈門的房價收入比跟北京差不多。

(房價收入比=每戶住房總價÷每戶家庭年總收入,數值越高越買不起房)

如果房價收入比等同於幸福感,大概在長沙、烏魯木齊和韶關工作生活的人最幸福。

漳州古城

漳州是離潮汕最近的福建地級市,高鐵潮汕站去漳州不到1個小時。

廈門站給人精緻的感覺,漳州站給人大氣的感覺。

漳州的公交車會用閩南語報站,仔細聽我居然能聽懂,查了一下原來潮汕話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

漳州到處是沙茶麵館。

所謂沙茶麵就是用沙茶醬混合牛骨湯,拿來燙麵條和牛肉,吃起來鮮鹹甜辣都有,很開胃。

中間濃濃那一鍋是沙茶湯。

沙茶醬早期流行於東南亞,後傳入閩南和潮汕,維基百科顯示沙茶醬是用熬熟的花生油與花生醬、芝麻醬調稀後,調以煸香的蒜泥、洋蔥末、蝦醬、豆瓣醬、辣椒粉、五香粉、芸香粉、草果粉、薑黃粉、香蔥末、香菜籽末、芥末粉、蝦米末、香葉末、丁香末、香茅末等香料,佐以白糖、生抽、椰汁、精鹽、味精、辣椒油,用文火炒透取出,冷卻而成。

潮州也有沙茶粿,不同的是潮州是用沙茶幹拌,沒有湯湯水水。

潮州沙茶粿

漳州雖沒廈門繁華,但路面一樣的乾淨。

城區西邊有一座古城,裡邊很多建築據說從唐宋時期保存到現在。

初進入的感覺跟其他古城比如大理古城差不多,沒什麼區分度。

再一看,牌坊很有特色,字都是繁體,而且是從右向左寫的,應該是民國時期的東西。

浮雕有種外國雜糅中國的詭異感。

拐個彎,看到這個牌坊街心裡一顫,這不跟潮州的牌坊街一個樣麼?!

古時統治者提倡倫理道德,立牌坊以表彰城鄉間節義、功德、科第突出者。

不同的是潮州牌坊街的牌坊是近幾年重修的,這裡的看痕跡貌似歷史悠久。

古城之外高樓林立,上百年後,那些高樓也就成了未來人的古城。

古城邊一座片仔癀博物館特別搶鏡。

片仔癀是漳州特產,也是僅有的4個國家一級保護的中藥之一,另3個是阿膠、龍牡壯骨衝劑、雲南白藥。

片仔癀自明朝就有,最近幾年被市場爆炒,一粒片仔癀的市場價格飆到500多,漳州城區有很多片仔癀國藥堂。

漳州是一座多廟的城市,市區幾乎每個樓盤隔壁都有一座廟,這一點跟潮汕也比較像。

漳州也是一座多美食的城市,街上走一圈總有合適你的美食。

漳州的房子喜歡修這種三角形的頂。

從潮汕坐高鐵過來,一路看到這種頂就知道福建到了。

漳州萬達廣場附近屬於比較繁華的地段,這裡高樓大廈的間距比較寬,沒有大城市的壓抑。

對比

1、房價收入比上漳州碾壓廈門。

2019年廈門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是97193元,漳州77870。

某平臺顯示目前廈門二手房均價48432,漳州12865。

如果用二手房均價除以平均工資來當作房價收入比,廈門是0.5,漳州0.165,廈門是漳州的3倍多。

當然這只是籠統對比,就業機會和上升空間廈門優於漳州許多,畢竟總部在廈門的企業遠遠多於漳州。

但在漳州工作,最後能買房定居的概率肯定遠遠高於廈門。

2、買房除了歸屬感和安全感,很大部分也是因為房子捆綁孩子的教育,那麼漳州的教育質量和廈門對比如何呢?

網上找到一張2019年高考福建各高中文科進入前50,理科前100的學生人數。

統計了一下,有以下數據:

廈門有5所學校上榜,分別是廈門一中32人、雙十中學17人、廈門外國語學校5人、英才學校2人、同安一中1人,共57人;

漳州有4所學校上榜,漳州實驗中學5人、漳浦一中1人、漳州一中1人、漳州正興學校1人,共8人。

(廈門和漳州人口數相似,都是500萬左右)

以上數據側面可以看出廈門的教育應該優於漳州許多。

另一角度看,數據顯示廈門一中和漳州實驗中學分別是2座城市最好的高中,假設廈門一中是10分的話,漳州實驗中學應該有7.5分。

再假設小孩從小學開始就讀2座城市最好小學,未來大概率能進入以上2所高中的話。

網上查到廈門最好小學是廈門實驗小學,學位房84195-131533元一平米,平均數是10萬;

漳州最好小學是漳州實驗小學,學位房均價1萬6千一平米左右。

廈門是漳州的6.25倍,漳州教育的性價比碾壓廈門。

3、建成區面積廈門334平方公裡,漳州只有54平方公裡,但城區面積大僅代表可以逛的地方多,漳州實際上應有盡有,萬達廣場、星巴克等,呆過大城和小城的我覺得這些商城有一個就夠了。

當然廈門城區靠海這個加分許多,漳州也靠海,不過是下屬的漳浦縣,城區離海有一段距離。

4、醫療上廈門有9所三甲醫院,漳州3所,從福建省醫院排名上看,廈門4所醫院上榜,漳州2所,感覺差距不大。

以上是作為外地人的我去了2座城市後的感受和數據調研,期待有本地人補充。

相關焦點

  • 廈門舉辦第十三屆閩南語雙歌賽 百歲老人來鬥陣!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6月5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導 近日,第十三屆閩南語雙歌賽線上海選結束。這是閩南語雙歌賽舉辦十二屆以來第一次在線上海選,「雲海選」播放量突破1.6億。接下來,大賽將舉行閩南語原創歌曲十佳作品評選及歌手晉級賽。
  • 第十三屆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在廈門圓滿落幕
    8月29日晚,由音樂廈門組委會指導,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第十三屆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在廈門圓滿落下帷幕,經專家、評委評選,最終原創歌曲《靠自己骨頭長肉》及優秀歌手許聖威摘得本屆大賽冠軍。本屆賽事還首次延伸至德國、新加坡等海外地區,並吸引了來自廈門、漳州、泉州、廣州、北京及臺灣、金門等地閩南語歌曲及原創歌曲愛好者前來報名參賽。賽事歷經172天,先後徵集了237首原創歌曲,120名選手報名參賽,8場線上評選,近百條短視頻,亮點層出不斷,線上觀眾好評如潮。
  • 漳州第一閩南語電視講古人 顏森炎開講金庸小說
    最近,每天下午3點至4點,漳州市區中山公園南門外,府埕一家茶葉店門外總會聚集著一群人,津津有味地聽著什麼。  再一看,原來,主角兒是中間那位:一位戴眼鏡的阿伯,端坐在古樸的桌邊,左右手同時開工,一邊拿著本發黃的小說《碧血劍》,一邊還比劃著動作。總歸一句,說書人,幹的還是演員活。  而這麼個場面,漳州人叫它「講古」。說書的人,自然就是「講古仙」了。
  • 由tiktok與閩南語踢投說起
    我們大學的時候宿舍的一個女生就是從仙遊來的,她和隔壁宿舍的莆田來的女生都是說的莆田話,或者仙遊話。而漳州和泉州以及廈門則說的是閩南話。即便他們說的都是閩南話,還是有些音有稍微的差別。當然這些則是他們當地人才能夠知道的細微差別。
  • 「不見外」的「老外」廈大外籍教授潘維廉走進漳州感受閩南文化魅力
    8月25日,談及與漳州的情緣,「不見外」的「老外」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外籍教授潘維廉如是打趣到。當天,漳州市開展的「世界看漳州」系列外宣活動之一「老外看漳州——不見外老潘漳州行」活動啟動,潘維廉教授走進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漳州古城,參觀和欣賞這裡修繕完好的一座座古香古色紅磚騎樓,以及紮根在漳州的布袋木偶戲、木版年畫、八寶印泥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漳州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 漳州寶龍廣場開業!心心念念的美食來了
    今天,漳州首家寶龍廣場正式開業啦現場人真的太太太多了~~(都是周末不賴床的)感受一下這人潮湧動漳州龍文寶龍廣場位於藍田經濟開發區,總面積約5萬㎡,MALL+特色外街相結合小時開放式街區經營時間從12小時拉長至24小時點燃夜經濟讓「不晚」延續超100家品牌商家,可逛可玩可嗨;主打6大主力店鋪,30+美食餐飲
  • 臺灣音樂人廈門發起閩南語合唱團 盼閩南音樂「生生不息」
    他所寫的《廈門親像一首歌》成為廈門城市宣傳片的主題歌,在廈門遭遇超強颱風「莫蘭蒂」正面襲擊後,楊慕又和老搭檔郭肖華聯手,第一時間創作《扶起一個春天》,希望用歌聲鼓勵廈門民眾重建家園。正如他自己在歌中所寫:「我來到廈門有幾年,在阮(閩南語「我」)的心目中這是我第二個故鄉。」
  • 漳州82歲老翻譯家:將《我心永恆》譯成閩南語
    但誰知道,漳州有位82歲高齡的修鎖匠,將這首經典情歌,譯成閩南語並試著翻唱出來。這位老人叫林蔡冰。在大多數人眼中,林蔡冰是漳州街邊默默無聞的一名修鎖匠,很普通。臉上有些滄桑,背部微微佝僂,身材枯瘦。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瘦小老頭在20世紀70年代,是我國第一代知名歌曲翻譯家。
  • 酵素創始人宋茂清攜閩南宗親到莆田尋根祭祖
    尋根祭祖在廈門大嶝、泉州寶林、永春儒林等地,也有這樣的對聯,不過橫批卻是「荔譜傳芳」或「荔苑傳芳」,原來他們也是宋家,不過是莆田宋氏分支。12月14日,廈門電視臺帶領臺胞宋茂清,還有許多來自漳州、泉州等地的宗親到莆田尋根。
  • 多彩的閩南文化:鬥陣來學閩南語
    1、語言文化:閩南語起源於泉州,但閩南語的流播已不僅僅在閩南地區,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地區和國家是臺灣和新加坡。4、民俗文化:指閩南人共同創造、享用和傳承的民間文化事象(事物和現象)的泛稱,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民間文學(民謠、童謠),民間舞蹈(「拍胸舞」)、「騎竹馬」、舞龍、舞獅、「車鼓弄」、「賽龍舟」(端午節)、「博餅」(中秋節)等等。
  • 在福建,漳州人一談吃,還有廈門人什麼事?
    攝影/挖哈 圖/圖蟲·創意 在福建吃貨界有個神奇現象: 外地人去廈門吃,本地人都去漳州吃——從廈門北站高鐵向西19分鐘,或者坐船半小時,就能抵達這座融匯山海風、蘊藏古早味的千年古城:漳州
  • 在福建省的省會福州,為什麼有些人不說閩南語,而說的是閩東語?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多民族國家,民族語言是豐富多彩,種類繁多。以中國唯一官方語言漢語普通話為列,除了官方普通話,還有八大方言區,也有說十大方言區的,但是不管怎麼樣,反正漢語的方言種類繁多。而要說到漢語地方方言最多的,福建省應該名列前茅。
  • 美麗的鼓浪嶼,閩南語中的廈門地名,與我們想像得的確大不一樣
    1、廈門地名裡的閩南語特色廈門通用的本地方言是閩南語,本來閩南語發音就與普通話有差別,所以當反應在地名上時,用普通話去理解,就容易被誤解甚至是無法理解,也離真正的含義差之千裡了。虞朝巷與姓氏和朝代沒有任何關係,這兩字用廈門話讀作牛棚,因為此地在古代的確有牛棚養牛,後以閩南語同音字「虞朝」記之菜媽街不是指老媽媽做菜,而是在廈門話裡,菜指的是吃齋,尼姑叫菜姑,菜媽街指的是以前這裡信佛吃齋的婦人較多。
  • 惠民大叔:原住民不要兇,我們也是廈門人!
    惠民大叔第630篇(公眾號:ixm001),和三萬廈門家長交流孩子在廈門的成長與教育。關注這裡的都是為孩子著想、積極向上的家長。 02 廈門原住民,他們講的是閩南語。這個是廈門的特色,廈門作為閩南語城市之一,吸引了周邊很多城市的年輕人來廈門發展,比如漳州的,比如泉州的。地鐵上面的三種語言其中就包含了閩南話,聽起來真好聽,但我學不會。
  • 閩南小吃之漳州阿芳滷麵
    ,作為閩南地區最中心的地帶,廈門在很多人心目中就是閩南的代表,不過今天要分享的不是廈門小吃,而是位於福建省東南部,東面就是廈門南面與廣東交界的漳州市的小吃,漳州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在飲食方面既有閩南特色又兼具潮汕風味,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食文化,提到漳州小吃漳州滷麵是絕對繞不開的話題,今天要分享的就是漳州小吃中的代表阿芳滷麵。
  • 閩南的「暖冬」,尋覓古早味,走進老街喝咖啡——漳州
    上次發了動車去泉州的探店推文,這篇我們來聊一聊漳州。一直都聽說「遊客才去廈門,吃貨都去漳州」,好奇之下,泉州回汕頭路過,就下車去逛了下。上次寫前半段行程的時候還是暖冬,最近冷得要加上雙引號。
  • 歌曲《根在漳州 夢在蘇州》發布
    近日,飽含深情的一首歌曲《根在漳州  《根在漳州 夢在蘇州》由青年女詞作家梅皓鈞作詞、著名作曲家姜興龍作詞作曲,華語流行男歌手梁開輝演唱,歷時半年打造完成。歌曲創作過程中,姜興龍曾多次與紮根蘇州的漳州人進行深入交談,傾聽他們在蘇州發生的故事,感受他們對家鄉和蘇州的情懷。  盛開著水仙花的故鄉是牽著漳州人的線,無論風雨,緊緊相連。桂花飄香的蘇州是漳州人自由翱翔的天空,風景廣闊,前程似錦。
  • 37歲閩南語女歌手鳴月突傳死訊,一周前還更新動態,家人發訃告
    就在很多人還沉浸在節日的餘溫當中時,娛樂圈又傳不幸消息,著名閩南語歌手鳴月(本名:胡月娟)於10月7日去世,年僅37歲。 最近一段時間,鳴月一直在某平臺與粉絲唱歌互動,她最後一次更新社交帳號是在9月29日,鳴月深情款款地翻唱了一首閩南語經典老歌,唱歌時,她表情超甜,身體和精神狀態都很正常,看起來全無異樣
  • 漳州一日遊
    現在從廈門到漳州很方便,坐個動車20分鐘就到。車輛的班次蠻多。去漳州遊玩,去漳州的中山公園。那裡屬於漳州的老街。有很多以前的閩南特色建築。你還會看到以前的城牆。老街現在改造成類似福州三坊七巷的形式。說一下中山公園附近老街的美食吧。一、公園附近的四果湯此店面人氣火爆,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得排隊。當時我們早上十點多去吃,人比較少。過了10分鐘,排隊已經從店裡排到店外。推薦他們家的阿達仔,Q彈有嚼勁。二、建國蚵仔煎這家蚵仔煎,味道香溢。蛋皮包裹著牡蠣,香氣撲鼻,再塗點辣椒醬,那真是贊。我最愛的是它們家的酸蘿蔔,酸辣可口。
  • 潮汕人,神奇的存在
    本文授權轉載於公眾號:三三星球(wywss163)潮汕地區位於廣東東部挨著福建具體指潮州、汕頭、揭陽三市這裡的人稱潮汕人潮汕人是廣東人裡的異端他們不說粵語也沒有早茶文化上更接近閩南他們可能是中國最有想像力的一個群體日常生活讓人感到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