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閩南地區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廈門,確實廈門在整個世界的知名度不小,作為閩南地區最中心的地帶,廈門在很多人心目中就是閩南的代表,不過今天要分享的不是廈門小吃,而是位於福建省東南部,東面就是廈門南面與廣東交界的漳州市的小吃,漳州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在飲食方面既有閩南特色又兼具潮汕風味,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食文化,提到漳州小吃漳州滷麵是絕對繞不開的話題,今天要分享的就是漳州小吃中的代表阿芳滷麵。
阿芳滷麵因為開放加盟的緣故,目前在廈門都有了10來家,每一家的生意都還不錯。但是說起阿芳滷麵,在我心目中那一定是位於漳州的那家中閩百匯店最為有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店面不大且地理位置特別好,再加上名聲在外的原因,幾乎每次要去吃的時候不分早中晚基本上都是排排排,門口一定有不少的人群自覺排隊點餐,看著一個個淡定的樣子就知道都已經是習以為常了。
點餐的窗口那個擁擠啊,中閩百匯的阿芳滷麵面積不大,從門面上看就能看得出來,門頭因為有點餐區,再加上排隊的一列人,基本上就只剩下一人通道可以進入到店內了。
一眼望去店內一排小桌子上密密麻麻都是人,高峰期的時候基本上就不要指望同行的小夥伴能坐到一起了,就是哪裡有空位趕緊坐下去,反正是一人一碗麵所以還好。
跟廈門沙茶麵類似又有不同的點餐方式,阿芳滷麵也是在門口需要先點餐買單後再入內找位置坐,門口除了幾口大鍋用來燙麵以及盛放滷湯之外,擺滿了各式的滷水配料也是漳州滷麵的一大特色,個人覺得這個滷水配料應該是和潮汕滷水有緊密關聯的。一家店好不好吃的關鍵在於食材新鮮,而象這種天天排隊的店基本上都是日日清,所以每次吃到的基本上都會是當天現做的配料,阿芳滷麵的配料單獨拿出來也能開一家店,比如漳州很有名的鹹豆花,就是把面這個載體換成豆花基本就成了。
閩南傳統的五香條,特別以漳州石碼五香條最為出名,在很多閩南的小吃店裡經常能看到的一款食材。旁邊稍微雕花的香腸應該是取悅小朋友多一點,去漳州滷麵店我很少點香腸。
不同於哄小朋友的香腸,這個套腸就特別的經典了,套腸從外表看普通滷豬小腸區別並不是很大,從外觀上要區分開來的話就看套腸一般都是有點類似甜甜圈的形狀,切開之後就會發現不一般了——小腸一環套著一環環環相扣,不禁想到世間美味與你環環相扣。切開之後切面和木頭橫截面的年輪狀特別的象。好的套腸吃起來入口彈牙勁道十足,肥而不膩味道香醇,基本上是我每次必點的配料之一。
在閩南也經常能見到各式各樣的蘿蔔糕,或煎或蒸各有特色,這個蘿蔔糕在廈門吳再添小吃店就做的特別有名。
炸醋肉,這個也是經典以及必點之一,醃製過的梅花肉排用炸粉包裹,表面炸至酥脆但是肉質卻不老不柴,鮮嫩的梅花肉在輕微的醋酸中愈發好吃!
點完餐好不容易找了一個位置坐下去,從裡面望出去座無虛席,外面依舊拍著不短的隊伍,因為店面比較狹長的原因,阿芳滷麵在一側的牆面上安裝了很多大面積的鏡子,這樣除了顯得人更多生意很好以外,還會讓人感覺相對比較寬闊一點而忘記現實的擁擠。
像這樣加幾種料的一碗滷麵,基本上均價在20-40之間,漳州滷麵用的也是和廈門茶沙面一樣的鹼面,有一種說法是說南方的水土呈酸性,做麵條時放鹼面一是中和酸,二是可以使麵條增加韌性,吃起來有嚼頭。這個具體是怎麼樣的不是很重要就是了,鹼面不止在閩南地區流行,重慶小面用的也是鹼面。
阿芳滷麵裡面基本上都會加不少的金針花也就是都涼了的那個黃花菜,泡發的黃花菜我還是比較喜歡的,有嚼勁有獨特的香味。
滷料裡面還有一個對於我來說必點的就是大腸,個人對於大腸的喜愛超過多數人,曾經看過一篇美食博主關於大腸的描寫記憶深刻,他們圈子裡把吃不吃大腸作為一種是不是自己人的重要代表,甚至煞有其事的成立了腸委會,那篇文章通篇只放了一兩張圖片但是卻把我看的口水直流,至今久久難以忘懷,這也許是美食文章的另一種境界,用文字就可以讓人獲得內心的高潮。
因為名氣大阿芳滷麵吸引了不少的加盟店,我本人也陸續吃過幾家加盟店,總體而言保持在一個不錯的水準之上,不過不管在哪家都沒有在中閩百匯店那種感覺,首先大部分的加盟店因為店面較大而且也不是幾十年的老店,所以排隊的很少很少,再有就是人都是有點犯賤的心裡,越是排隊越是環境不好的店,就越能突出食物本身的美味,這點上成都的蒼蠅館子也是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