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閩南話的地方,這樣做饅頭,不拘泥傳統,起個名字都特別「壞」

2020-12-24 草草啖鹽說蜜

一、講閩南話的地方,做麵食別有風情

講閩南話的地方,無論是福建廈漳泉,廣東潮汕,或是隔海相望的臺灣,身上流淌的基本都是中原人的血液,所以說閩南人不會做麵食不會做饅頭,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天生就有小麥的基因。

面,福建人煮麵了得,滷麵就分為幾大流派,最為出名的當屬莆田滷麵、漳州滷麵和泉州滷麵,這三大流派的麵食不盡相同,材料豪華,味道各領風騷。

而廣東潮汕,這幾年的美食如春風一般饞遍大江南北,麵食製作也是槓槓滴,潮汕乾麵、潮汕牛肉餃皮湯、潮汕棉湖餃面等,做美食,潮汕人是認真的。

臺灣呢?「牛爸爸」頂級牛肉麵就能蓋過全部,一碗2000元,堪稱天價,卻貴得一點都不離譜,採用的是世界各地頂尖的牛肉和牛筋,你想吃還不一定吃得到,得預約。

為什麼講閩南話的地方,做出來的麵食卻別樣風情?

因為移民!從中原千裡迢迢移到福建,從福建遷移到臺灣,再遷移到南洋,以及遷移到世界各地,最後回遷。

移民讓閩南人接觸了不同地方種族的文化,不拘泥於傳統,單純一款麵食,就吸收了北方人、南方人、西方人的特點,從而成就東方閩南的飲食特色。

二、閩南人的「阿壞」

我來和大家分享一款大閩南才有的饅頭,它源自臺灣新竹,圓柱形,表皮沾滿黑芝麻,裡包肉鬆餡,兩端是屁股模樣。

這款饅頭有一個很拽的名字,叫做「壞饅頭」

如果是閩南人,估計你的身旁有這麼幾位兄弟,他們的名字叫「阿壞」,這是隸屬閩南人的暱稱,就如北方人的「狗剩」。

「阿壞」是老輩人不捨得直呼晚輩大名,而起的土名,它包含著老輩人的疼愛,而在愛的包圍中長大的孩子,一般都不會壞到哪裡。

最初做「壞饅頭」的新竹老闆是這樣介紹的,他說:這款饅頭因為類似小孩屁股的形狀,還有黑芝麻散落一地,顯得髒髒壞壞的,於是便叫做「壞饅頭」

能把饅頭當做自己的孩子一般疼愛,也只有閩南人才懂得這字「壞」是有多愛。

講閩南話的地方,血脈相連,風俗相同,飲食習慣更是相近。今天就來做這款壞饅頭,我略加改進,把餡料從肉鬆改成了泉州特有的上元圓花生芝麻餡,味道更傾向於泉州。

三、泉州版本的壞饅頭

【壞饅頭】

準備材料:

麵粉300g、酵母粉3g、白砂糖10g、牛奶180g、豬油10g、芝麻油、黑芝麻、花生芝麻餡料。

花生芝麻餡料是過年時做上元圓的時候備的,操作比較麻煩,材料有花生、白糖、豬油、紅蔥頭、冬瓜糖、黑芝麻、幹橘片等,但味道是獨一無二的贊。

如果你嫌麻煩,也可以像臺灣人一樣包肉鬆餡,亦或是豆沙餡、芝麻白糖餡,都可以。

操作過程:

1、300g麵粉裡加入3g酵母、10g白糖,倒入牛奶;

攪拌成絮狀,加入豬油,揉成麵團,不用光滑也行;

蓋上保鮮膜,靜等發酵。

2、南方的冬天室內比較冷,我大約用了5小時,麵團才發酵成兩倍大,裡面是蜂窩組織,按壓有一個不回縮的窩;

取出,放案板上,揉成光滑的麵團,這要用點力哦,來回揉搓,搓得越光滑口感會越筋道;

分成大小均勻的小劑子,每個大約80g。

3、搓成圓形,按壓成中間厚周圍薄的圓餅狀,將餡料放中間,開始包;

中間捏緊;

捏成餃子樣;

按扁,用手包起來;

兩邊往裡摺疊;

用手夾成圓柱狀;

放案板上就成了這種屁股狀。

4、麵團表面刷上芝麻油,芝麻油會讓成品更香;

再蘸上黑芝麻,密集恐懼症者請閉眼;

放蒸籠裡,均勻地噴上清水;

蓋上蓋子,二次發酵四十五分鐘。

5、四十五分鐘後,大火燒開,蒸12分鐘,燜3分鐘出鍋。

一鍋看似壞壞的「壞饅頭」就做好了。

圓圓的屁股,髒髒的身子,就如叛逆的壞小子,拽拽的,讓人喜歡。

掰開饅頭,裡面的組織特別綿軟細膩。

而花生芝麻餡帶著泉州人獨特的上元圓味道,特別香特別清甜。

閩南人做壞饅頭,過程和北方人差不多,創意則來自西方的麵包,再融入閩南人的情感,便成了一道別致的美食風景線。

喜歡閩南,就試試吧。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看似草草,卻是人間百味。喜歡請點讚鼓勵,覺得有價值就轉發、收藏。而無論喜歡與否都在評論區說兩句,我會更努力。原創不易,拒絕不良自媒體盜文盜圖,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福建有那麼多名茶,你竟然不知道?用閩南話講,你這叫「欠拍」
    一提起福建,除了有被全國人民知曉的「F」和「H」不分的萌萌噠普通話,就不得不提及福建的茶,讓人想不「胡氣」都難。如果你還不知道福建盛產名茶,小心我急起來,飆起閩南話,那可會讓我自己都感到害怕哦!哪天要是有人問我「福建的茶有名嗎」,不好意思,我只能用三分薄涼三分譏笑和四分漫不經心跟他講:「用閩南話講,你這叫『欠拍』!」
  • 什麼是閩南建築風格?
    中國建築是傳統文化的載體,今天我們只要看到有閩南建築的地方,就可聽到閩南話,就可發現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閩南地區主要包括福建南部的泉州、漳州、廈門,閩西與粵東的潮州與閩南相鄰,建築藝術也有許多相似之處。臺灣自從明末鄭成功驅荷之後,大量的漳泉移民湧入,後來雖有客家人移人,閩南文化在臺灣仍是主流。到底什麼是閩南傳統建築的特色?這是身處閩臺的人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
  • 閩南話中的古漢語之飲食常用語
    閩南地處東南濱海,不大的面積中卻是漁港、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地形多樣,地少人多的環境以及悠久而穩定的歷史延承,使得閩南人在飲食方面不僅豐富多樣而且充滿了「古早味」,這也反應在了閩南話中關於飲食方面的日常用語也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用法。
  • 外來娃愛上閩南戲
    這是同安區積極弘揚傳統閩南文化的一個成果展現。近年來,同安區大力推動閩南文化進校園,多措並舉傳承閩南文化,樹立孩子們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一方面,說唱者須說得了一腔地道的閩南話,另一方面,由於說唱者一手拿著快板,一手託著荷葉,拿久了手便容易酸疼,對於孩子更是一種考驗,很需要有堅持的毅力。因此,孩子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著實不易。「老師經常教導我們,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 2個閩南巨星,降下身價為85後小夥拍處女片,成電影節爆款
    「去外面遊歷之後,才發現閩南它有一點特別好,它把很多傳統和文化都保留了。閩南文化就是我的充電站。」兩位演員的專業和認真,讓我覺得特別幸福,因為之前聽一些導演朋友講,演員不可能給你那麼多時間,不會為了一個小片子做很多的準備。秀妹來「贖」偷菜的青娥在閩南,即使是七八十歲的老太太,都認得出歸亞蕾和楊貴媚,她們是巨星般的存在,很多人都是看著她們的電視劇變老。
  • 用烤箱做「芝士焗饅頭」:聽著名字挺簡單,但味道真不簡單
    用烤箱做「芝士焗饅頭」:聽著名字挺簡單,但味道真不簡單現在的孩子已經是很少吃烤饅頭了,頂多是在烤串地攤上吃幾口已經完全變味的烤饅頭。以前的孩子吃烤饅頭,尤其是到了冬天的時候那可以說是一種美好的享受。饅頭下午就放到火灶的旁邊,然後放學之後正好把饅頭外面烤得起了一層焦黃的硬殼,但是裡面還是非常軟和的,掰開一個饅頭,外面是焦黃焦黃的,裡面是熱氣騰騰的,吃一口外酥裡軟的口感讓人真的吃不夠。現在的孩子已經吃不到這樣的食物了,因為沒有那樣的灶臺了。現在的芝士烤饅頭等做法,都是添加了很多的食材,雖然做法簡單,但味道還真的是不簡單,有更豐富的香味。
  • 家庭做饅頭簡單做法_順便也做些包子,做早餐不錯
    做饅頭主要就是發麵,面發好了蒸就簡單了。材料麵粉(中筋)、糖、乾酵母、水,這些比例調好很容易和的。500克的麵粉10克糖(這閩南放100克)+5克乾酵母(我放了8克左右,發酵比較快)+250克水,這樣的比例到一起和好就軟硬剛好。要是冬天要用溫水把乾酵母融合在和比較容易發酵。
  • 湖裡區2020年「閩南曲藝說唱新思想鬥陣行」宣傳活動火熱開展 傳統...
    屋頂的雷射燈放射出七彩光芒,高音喇叭播放著歡快動感的音樂——蔡塘社區的居民們都知道,只要社區的社戲臺熱鬧起來,晚上就一定會有一場好演出。  在蔡塘這樣的「村改居」社區,家門口的演出顯得特別有吸引力。一通電話叫上家人、一條微信喚來好友,舞臺前擺放的百來張塑料凳很快就坐滿了,沒「搶」到位子的就在後排站著。
  • 聽 霜降|廣東話 潮汕話 客家話 閩南話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俗話講「霜降殺百草」,在此節氣,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霜降節氣後,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南下越來越頻繁。
  • 醬豆子這樣做,老人小孩都愛吃,就饅頭,拌麵條,每頓飯都少不了
    每次出門我都會從老家帶點醬豆子,這是個長久菜可以吃一段時間,因為疫情外出買菜不方便,所以帶點醬豆子不僅可以減少外出買菜的機會,還能省幾個菜錢,是一舉兩全之策。不過今年回到家之後才知道這傳統的醬豆子做法已經變了,不用發酵長上黴菌,也不用等上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吃,而是放鍋裡炸一炸過兩天入了味就能吃,這個做法特別簡單,那種自然發酵晾乾的醬豆子我學不來,但是這個我保證每個人用心地看了一遍,都可以做出來。
  • 2020年廈門市青少年閩南話講古電視大賽在思明舉行
    青少年講古電視大賽決賽在思明區舉行(主辦方供圖)東南網12月13日訊(本網記者 劉瑋)12月12日,2020廈門市青少年講古電視大賽決賽在思明區文化館舉行。本次大賽以「民族魂·中國夢,我心中的英雄」為主題,每一位進入決賽的小選手,無論是閩南話發音、肢體語言,還是服裝打扮上,都下了不少功夫。
  • 抖音最近很火的一首閩南歌叫什麼名字?
    18183首頁 抖音最近很火的一首閩南歌叫什麼名字? 抖音最近很火的一首閩南歌叫什麼名字?
  • 福建閩南與臺灣閩南族裔,除了語言相通外,還有什麼歷史淵源?
    長泰廣廟裡的《天烏烏》:天烏烏要下雨舉鋤頭巡水路遇到一群鯽仔魚要娶某妻gudai做公祖臺灣閩南民謠《天黑黑》:天烏烏 ,卜落雨 ,阿公仔夯鋤頭仔卜掘芋,掘啊掘 ,掘啊掘 ,掘著一尾辿鰡鼓,咿呀嘿都真正趣味。
  • 冬天饅頭怎麼做才又快又好吃?麵團不發酵,香甜好吃又滋補
    今天這個饅頭呀,太受孩子們喜歡了。剛一出爐,眨眼間,一爐饅頭居然就被2個孩子瓜分光了,我和老公兩個一人才吃了一個邊角料。關鍵是,這個饅頭做法還特別簡單,用揉面機揉的麵團,麵團不發酵,直接整形,放美的蒸烤箱發酵和蒸,冬天再冷也不怕,既快又好!老公驚呆了:怎麼今天的饅頭做得這麼快?
  • 閩南語學習教程:日常生活閩南話常用語翻譯對照
    閩南語學習教程:1、閩南人見面時,多用「(你)食未」或「敖早」做問候語。在三餐前後不久的時間裡,才可以用「(你)食未」,三餐前的二三小時,或者三餐後的二三小時後,都不宜用「(你)食未」。此外,在洗手間等地方見面時,也不宜用這樣的問候語。「早」相當「早安」,當然可做清晨見面時的問候語。此外,在早集會等場合,也可用此問候語。
  • 都是麵粉做的,為什麼麵包比饅頭賣的貴?
    事實上,蒸出來的饅頭比烤出來的麵包更營養,也更容易消化。麵包在高溫烘烤下,會造成維生素B1和賴氨酸的損失,而饅頭在蒸製時不會造成營養素的損失。同時,饅頭中的澱粉顆粒基本上都已糊化,而麵包內澱粉粒仍未糊化,饅頭比麵包更易於消化。 這讓人不免產生疑問,同樣是麵粉做的,為何一個看起來成為了飲食界的陽春白雪,而另一個卻是下裡巴人?
  • 經典的閩南歌你會嗎?都聽過嗎?
    閩南歌,在閩南地帶或者說在個別地方也非常流行,比如泉州、廈門、漳州這一帶,聽到名字你有印象嗎?《閩南人》 、《愛拼才會贏》、《歡喜就好》、《世界第一等》,外出的閩南人有時候聽到故鄉的歌曲,回味家鄉,有的人更是熱淚盈眶。
  • 小寶寶起名字:做個「會取名」的父母,好名字的好處你別不知道!
    取一個好的名字到底有什麼好處?一個好的名字,讀來不會鬧笑話,更不會帶來麻煩。就舉個身邊的小例子,有個朋友她的名字裡有個「嬡ai」字,不少人讀成了「媛yuan"。每次自我介紹的時候都要強調名字的讀音,給她帶來不少不必要的麻煩。而且,一個好名字對一個人的性格、健康、感情婚姻和事業財運有很強的靈動力和暗示力,有著增進運勢的作用。
  • 聽 寒露|廣東話 潮汕話 客家話 閩南話
    聽 寒露|廣東話 潮汕話 客家話 閩南話大灣區之聲  作者:  2020-10-08 寒露,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開始
  • 舅姥爺一口氣吃了38個白面饅頭,這可不是假的,這是他答應狼的
    有好幾次,舅姥姥賭氣不給他蒸窩窩頭,沒想到舅姥爺寧願餓著,就是不吃白面饅頭,最後還是舅姥姥妥協了,左右不能餓著他不是?就這樣,周圍的人都富裕了起來,基本上沒有人吃窩窩頭了,可是我舅姥爺依舊還是如此,一直到他六十多歲,舅姥爺一共就吃了11個白面饅頭,那還是因為逢年過節去別人家串門,沒辦法才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