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聽到一句話,上譯廠還存在不存在?這句話讓人扎心。」在11月30日「無悔今生配音緣——紀念配音表演藝術家劉廣寧活動」現場,原上海電影譯製廠廠長喬榛哽咽著說。
2020年6月25日,劉廣寧在上海逝世,享年81歲,她在《生死戀》《魂斷藍橋》《絕唱》《苔絲》等影片中塑造的經典聲音形象還活在觀眾心裡。在看原版電影已經風靡的當下,經典譯製之聲如何傳承?最近,上海電影譯製廠正在進行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的譯製和配音工作,劉廣寧心心念念的傳統配音方式有望在這部影片中重現。
劉廣寧
還原傳統配音方式
近日,由環球影業和夢工場動畫公司聯手打造的動畫喜劇電影《瘋狂原始人2》上映,中文版配音由演員郭京飛、林更新、鄭愷領銜,脫口秀演員王建國也在其中錄製了一個角色。
明星配音頻現,而專業的配音演員呢?上海電影譯製廠副廠長、配音演員劉風介紹,《瘋狂原始人2》其實是由上海電影譯製廠承擔配音工作,除了瓜哥、蓋、菲爾等主要角色由明星配音,其餘都由上譯廠配音演員完成,而幾位明星配音也是經過篩選並在上譯廠專業配音演員指導、協助下完成錄音工作的。「動畫片比較活潑,可以適當吸收影視演員參與,但一些純藝術影片對語言要求更嚴格,還是需要專業配音演員完成。」
1979年,劉廣寧曾在舊版《尼羅河上的慘案》錄製過角色,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上譯廠正在錄製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其中有一個角色,劉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劉廣寧。儘管未能實現,但他們想用另一種方式完成。
「我們想恢復以前廠裡的那種創作狀態。」喬榛回憶,過去大家都是一起在現場配音,但現在每個演員都是單獨錄製自己的臺詞,缺乏相互間的交流。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原定上映時間因疫情推遲,使得他們有時間嘗試恢復傳統的配音方式。
「我們想把所尋求的創作理念、創作精神,通過這部電影教給現在的年輕人。從看原片到翻譯、初對、復對、排練、配音、補戲等全流程走完,相信這部電影可以代表目前上譯的譯製水準,也能夠代表中國目前的譯製水準。」劉風說。
現場照片。
傳承黃金年代的敬業精神
對於上譯的配音,很多人都有一種「譯製腔」的刻板印象,但劉風糾正,劉廣寧等老一輩配音藝術家並非「譯製腔」。「他們是真正從人物出發,不是靠腔調,而是『魂的再塑』,把國外的藝術作品,以中國人能接受的方式傳遞給中國人。」
在去世前幾天,劉廣寧還在演播一部長篇小說。配音演員蘇秀想起紅舞鞋的故事——舞蹈演員穿上了漂亮的紅舞鞋,一直跳到生命的最後,「她這一生做了自己喜歡的工作,真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也是幸福的。」
劉廣寧參與配音的中外影視片(劇)約千部(集),曾獲第五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配音演員獎,其參與配音的影視片(劇)及錄製的廣播電視文藝作品多次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和白玉蘭獎。
幾年前,劉廣寧在《愛在記憶消失前》中配一個沒有幾句詞的鄰居角色。在配音現場,她仍然反覆琢磨,一直說「我再試試,這樣表達好不好」,等到電影快上映了,她還突然打電話給劉風,「我還有一句話可以更好,我要再來一遍」。這種敬業精神也讓廠裡的年輕人感動。
劉廣寧在生活中是個簡樸的人。兒子潘爭回憶,小時候家庭居住條件困難,冬天母親坐在床沿上,兩隻手插在口袋裡,劇本攤在膝蓋上,低著頭念念有詞;夏天的時候鋪一條蓆子在地上,前面放一床棉被,她把劇本放在棉被上,像蝦米一樣彎著腰準備作品。
上海影協主席任仲倫認為,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中國電影人值得紀念的黃金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劉廣寧等上海譯製片廠的優秀藝術家打造了一批經典作品。這些經典的背後,和那一代配音人的創作狀態、敬業精神有關。
「前輩藝術家創造了上譯的輝煌,那種狀態和敬業精神是我們當下缺少的。」劉風認為,當下面臨的是網際網路有聲時代,觀眾已經形成對高品質藝術作品的需求和付費習慣,未來,上譯在做好電影譯製的同時,也將依託經典進口名著IP,打造更多有聲劇作品。「我們和前輩一樣遇到千載難逢的機遇,要通過有聲劇和網絡傳播平臺,打造新一代的配音明星。」
目前,上譯還承擔著把中國電影譯製出去的使命,通過和落戶上海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多語種影視譯製基地」合作,將製作《父子雄兵》《記憶大師》等優秀國產電影的外語配音版本,把中國故事更好地傳播到海外。
「無悔今生配音緣——紀念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劉廣寧活動」由上海電影家協會、上海電影譯製廠聯合舉辦。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