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影譯製廠公開翻譯手稿 見證中國譯製片的黃金時代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12月4日電 (李秋瑩 張亨偉)「一句簡單的打招呼,英文、日文都有不同的發音,這就需要演繹出不同的語句。」近日,80歲的老配音演員曹雷重回上海電影譯製廠,聊起了過去的配音花絮。

著名配音演員曹雷(右2)講述配音劇本背後的故事。 張亨偉 攝

「譯製片不是簡單的翻譯臺詞和配音,而是反覆的琢磨、校對。」曹雷回憶,這項工作中有一個特殊的角色——口型員(一般由演員兼職),需要數出影片中外國演員講的每句話口型能裝多少中國字,翻譯人員據此調整每句話字數。

塵封的配音手稿將進行第三批上海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申報。 張亨偉 攝

目前,上海電影譯製廠保存有1949年以來的譯製片檔案近萬件,其中主要包括譯製片翻譯劇本、電影膠片、電影海報、工作照等,最引人注目的是千餘部譯製片的翻譯劇本,其中包括《簡愛》《魂斷藍橋》《葉塞尼亞》《茜茜公主》《巴黎聖母院》《音樂之聲》等經典影片的原始檔案。

讓這些曾經塵封在庫房中的手稿重見天日的,是正在開展的第三批上海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申報活動。記者從上海市檔案局獲悉,這些檔案將與巴金故居保存的巴金檔案、上影集團保存的「紅色經典電影」膠片檔案等一起參與此次申報,在不久之後,電影觀眾耳熟能詳的「簡愛」「佐羅」「希茜公主」等名人或許就將走進上海珍檔,傳承經典譯製片中讓人難忘的「中國好聲音」。

塵封的配音手稿將進行第三批上海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申報。 張亨偉 攝

最近,上海電影譯製廠剛剛完成經典重拍的著名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譯製配音,擔綱翻譯的新一代借著此次申報檔案文獻遺產的機會,看到了1978版《尼羅河上的慘案》,在新老版本的對比中,他們也感慨老前輩精雕細琢的匠心。

電影《佐羅》的配音手稿。 張亨偉 攝

新版翻譯夏恬說,老版翻譯腳本中的最後一段,偵探波洛用英文說「Take it easy」,在第一稿中,這句話被直譯為「慢慢來」,第二稿被改為「別心急」,在最終的第三稿中,上海電影譯製廠創始人、老廠長陳敘一親自改為「悠著點」。雖然只是看上去像是大白話的寥寥三個字,老藝術家對譯製片精益求精的態度卻躍然紙上。

上海電影譯製廠年輕翻譯張悠悠感嘆:「很多話在原片裡就是隨口一說,是當年的翻譯賦予了它戲劇性的效果,為人物增添了另外一份色彩。」

上海電影譯製廠展示《簡愛》《魂斷藍橋》《葉塞尼亞》《茜茜公主》《巴黎聖母院》《音樂之聲》等經典影片的原始檔案。 張亨偉 攝

夏恬說,館藏劇本裡藏著譯製片過去的輝煌、現在的傳承,字裡行間讓她感受到前輩們的工作態度。夏恬介紹,自己第一次見到翻譯手稿時,翻得小心翼翼,在手稿的其中一頁,她還發現了一點茶漬,「這太像我們做翻譯的感覺了。我們一般都是挑燈夜戰,一杯咖啡、一杯奶茶在旁邊,全心全意琢磨句子要怎麼翻譯。」

張悠悠說,檔案的公開展示也有利於增進年輕人對譯製片的了解,「從過去到現在,我們一直追求的是讓外國人說中國話,說接地氣的話。」(完)

相關焦點

  • 上海電影譯製廠精選譯製片檔案公開,回望電影翻譯舊時光
    上海電影譯製廠精選譯製片檔案公開,回望電影翻譯舊時光 近日,上海電影譯製廠精選包括《魂斷藍橋》《佐羅》《虎口脫險》等16部經典電影翻譯手稿在內的譯製片檔案,向社會各界公開展示,其中絕大部分檔案內容為首度公布。
  • 上海電影譯製廠公開翻譯手稿,不只有「哦,親愛的老夥計」
    目前,上海市檔案局正在組織第三批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申報活動,上海電影譯製廠有限公司(簡稱「上譯廠」)將申報所保存的近萬件譯製片檔案,並精選包括《簡愛》《佐羅》《虎口脫險》等16部經典電影翻譯手稿在內的譯製片檔案,向社會各界公開展示,其中絕大部分檔案內容為首度公布。從劇本翻譯、初對、對口型、選配音演員、復對,到實錄、鑑定補戲、混錄,進口影片經過反覆琢磨成為譯製片,呈現在銀幕上。
  • 上海電影譯製厂部分譯製片檔案 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展示譯製片珍貴歷史記憶  ■本報記者 張熠  走進廣播大廈,穿過一面寫著「演員配音要『有神』」的白牆,記者日前來到上海電影譯製廠的混錄棚。棚裡長桌上,攤平放著一長溜檔案袋,另一頭是堆疊起來的電影膠片盒。檔案袋旁的紙張多數已泛黃,仔細一看,是上譯廠所藏《簡·愛》《佐羅》《虎口脫險》等16部經典譯製片的翻譯手稿。  這批譯製片檔案,部分珍藏在上譯廠黨總支書記陳錦培辦公室的一面大柜子裡,此番首度向社會公開展示。
  • 《簡愛》《佐羅》《虎口脫險》……這批手稿見證譯製片黃金時代
    走進廣播大廈,穿過一面寫有「演員配音要『有神』」的白牆,記者前兩天(2日)來到上海電影譯製廠的混錄棚。棚裡長桌上,攤平放著一眼忘不到盡頭的檔案袋,另一頭是堆疊起來的電影膠片盒。檔案袋旁的紙張多數已經泛黃,仔細一看,原是上譯廠所藏《簡愛》《佐羅》《虎口脫險》等16部經典譯製片的電影翻譯手稿。 這批譯製片檔案,其中部分一直珍藏在上譯廠黨總支書記陳錦培辦公室的一面大柜子裡,此番首度向社會公開展示。
  • 上海電影譯製廠近萬件譯製片檔案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上譯廠近萬件譯製片檔案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展示譯製片珍貴歷史記憶 ■本報記者 張熠 走進廣播大廈,穿過一面寫著「演員配音要『有神』」的白牆,記者日前來到上海電影譯製廠的混錄棚。棚裡長桌上,攤平放著一長溜檔案袋,另一頭是堆疊起來的電影膠片盒。
  • 上譯廠公開《簡愛》等翻譯手稿,不只有「哦,親愛的老夥計」
    目前,上海市檔案局正在組織第三批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申報活動,上海電影譯製廠有限公司(簡稱「上譯廠」)將申報所保存的近萬件譯製片檔案,並精選包括《簡愛》《佐羅》《虎口脫險》等16部經典電影翻譯手稿在內的譯製片檔案,向社會各界公開展示,其中絕大部分檔案內容為首度公布。
  • 「簡愛」「佐羅」等有望走進上海珍檔,譯製片手稿首度曝光講述...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孫雲)不同語種的同一句「你好」,因為音節數量不同,用普通話配音時,也會演繹出「你好」「你好嗎」「先生,你好」「親愛的奶奶,你好啊」等字數不等的若干版本……80歲的老配音演員曹蕾重回上海電影譯製廠,看到了曾經朝夕相伴的翻譯和配音手稿,感覺格外親切,情不自禁聊起了過去的配音花絮
  • 《簡愛》《佐羅》《虎口脫險》等經典影片翻譯手稿首度公布
    12月2日,上影集團旗下上海電影譯製廠精選包括《簡愛》《佐羅》《虎口脫險》等16部經典電影翻譯手稿在內的譯製片檔案,向社會各界公開展示,其中絕大部分檔案內容為首度公布。上海電影譯製廠有限公司(簡稱上譯廠)成立於1957年4月1日,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機制健全的專業譯製外國影視片的國有企業,其前身為1949年11月16日成立的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
  • 上譯廠展出16部經典譯製片檔案 解密銀幕「中國好聲音」背後故事
    日前,上海電影譯製廠(以下簡稱「上譯廠」)精選了包括翻譯手稿在內的16部經典譯製片檔案,向社會各界公開展示,其中絕大部分內容為首度公布。這批檔案將參加由上海市檔案局組織開展的第三批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的申報評選。
  • 影譯尋蹤:中國最早的譯製片
    中國最早的一部譯製片,是1949年長春電影製片廠譯製的蘇聯影片《普通一兵》,這標誌著,中國真正意義上的譯製片的出現,從而結束了中國觀眾只能看外國原版片的歷史。到目前為止,長春譯製片廠,共譯製了來自美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匈牙利、巴西、朝鮮、韓國、日本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400餘部外國影片;200多部電視譯製片;5000多部(集)電視劇和大量的國產故事片。《普通一兵》的成功譯製,極大地鼓舞了東北電影製片廠譯製人員。
  • 永嘉路383號曾經上海電影譯製廠 聲情散盡 無人來聽(文 /楊彪)
    永嘉路383號 曾經上海電影譯製廠 聲情散盡 無人來聽(文 /楊彪)永嘉路383號 聲情散盡 無人來聽   文 /楊彪 攝影 /丁曉文前生 孔祥熙的舊居解放前的永嘉路屬於法租界曾經 上海電影譯製廠1976年上海電影譯製廠搬入永嘉路383號,並在裡面搭建了簡陋的錄音棚,設置了排演廳二間,200餘個席位的放映廳一間。
  • 銀幕經典「中國好聲音」,背後有著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本報記者 葉辰亮攝  《簡愛》《佐羅》《虎口脫險》《黑色鬱金香》……這些譯製片史上的經典之作,為銀幕留下了令人難忘的「中國好聲音」。它們是如何被打造出來的?日前,上海電影譯製廠(以下簡稱「上譯廠」)精選了包括翻譯手稿在內的16部經典譯製片檔案,向社會各界公開展示,其中絕大部分內容為首度公布。這批檔案將參加由上海市檔案局組織開展的第三批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的申報評選。
  • 最難忘的是有人寫信說,「我的靈魂是譯製片塑造的」
    「她的聲音是上譯廠合唱隊中一個響亮的女高音。她和其他隊員一起創造了上海電影界一道亮麗的風景,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一個驚人的奇蹟。」「幾代配音藝術家,對工作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奠定了上譯廠80年代在配音藝術領域的高峰。」 還有時任市影協主席的任仲倫說:「上海的譯製片是上海電影的驕傲,中國電影的驕傲。
  • 《信條》也有國配版,原來譯製片可以這樣打開
    《信條》國語配音版由長春電影譯製廠譯配,由王曉巍擔任導演,趙鑫、孟令軍、楊鳴分別為主人公、尼爾和凱薩琳配音。 如今,隨著年輕一代觀影習慣的改變,譯製片是否風光不再?如何讓年輕觀眾真正感受電影配音藝術的魅力? 在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期間,我們也專程來到了長影譯製片廠,在廠長王曉巍和著名配音演員胡連華的帶領下,近距離感受電影譯製工作的魅力。
  • 我們懷念的聲音——介紹一組上海電影譯製片廠演播的廣播劇
    小時侯,那些引人入勝的外國譯製片不僅是用來看的,更是用來聽的。邱嶽峰、畢克、李梓、尚華、於鼎、劉廣寧、喬榛、童自榮、曹雷、丁建華------我們熟悉那些聲音如同親人的聲音。在譯製片繁榮的時代恰恰也是廣播劇繁榮的時代,中央臺赴上海電影譯製片廠錄製了多部廣播劇,至今還留在聽眾的記憶裡。請聽廣播專題節目《我們懷念的聲音——介紹一組上海電影譯製片廠演播的廣播劇》。
  • 追憶那些記憶深處的譯製片配音「女神」
    從國外引進並翻譯成中文的影片被稱為譯製片,譯製片早期的主要生產者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和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翻譯片組,而後來專門生產譯製片的,則是上海電影譯製廠,在素有「配音之父」陳敘一的領導之下,譯製片曾進入了一個輝煌時期,成為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尤其是那些為譯製片配音的「女神」們,更是深深地鐫刻在幾代觀眾記憶的深處,讓我們一起去追憶那個流金歲月心中的「女神」們。
  • 引進大片字幕成眾矢之的 中國電影翻譯怎麼了?
    如今,中國引進片的翻譯者卻成為眾矢之的,讓人禁不住問:中國電影翻譯,你們到底怎麼了?   現狀   電影翻譯頻中槍都是為配音服務   對翻譯的聲討,並不是從《復聯2》才開始。八一電影製片廠譯製片負責人王進喜對媒體表示,目前一部譯製片的譯製費大約為5萬元,其中包含了翻譯、配音等各種費用,最後能分給翻譯人員的錢極少。   雖然字幕翻譯報酬低,但強度並不小。他們既需要對引進電影臺本中的內容進行翻譯,還要翻譯影片中例如背景人物對話這樣的背景音,以及特寫鏡頭中的文字內容。另外,翻譯承擔的工作還有前後字幕的翻譯、撰寫電影梗概。早年沒有電腦,不少翻譯都要手寫臺本。
  • 譯製片情結
    在文革後的長譯十佳譯製片中,《蝴蝶夢》名列票首,我個人認為,這是長譯廠非常出色的譯製精品,在人們印象中,長譯擅長譯配蘇聯和亞洲一些第三世界的影片,而歐美片以上譯最擅長,然而長譯第一代配音演員組成超豪華的配音演員陣容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 《復聯2》翻譯遭吐槽 原譯者稱劇本被譯製廠修改
    美國隊長要「撐下去」被譯「趕緊跑」 引發現場觀眾陣陣鬨笑 原譯者稱劇本被譯製廠修改  法制晚報訊(記者 任一陸)昨天,讓中國影迷期待已久的《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以下簡稱《復聯2》)在各大影院上映,很多人排著隊去電影院觀影,卻被電影的「神翻譯」雷得不輕。如美國隊長的著名格言是要「撐下去」,但字幕卻是「趕緊跑」。
  • 憶看譯製片的往事
    曹振華 上海老底子本人從小就喜歡上了看電影,迷上了國產片,後來又喜歡上了看譯製片。譯製片是經過譯製配音加工的影片,那時就只知道是外國人講中國話的電影,是外國電影,外國片。我第一次看譯製片還是在上世紀50年代我讀小學的時候,老師帶我們去國際電影院看了部蘇聯電影《普通一兵》,影片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主人公馬特洛索夫在戰鬥中用胸膛擋住了敵人碉堡的槍眼,英勇犧牲的故事,又使我想起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戰士黃繼光飛身上前堵住敵人槍眼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