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影譯製厂部分譯製片檔案 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2020-12-16 中國僑網

上海電影譯製厂部分譯製片檔案 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2020年12月07日 10:04   來源:解放日報   

參與互動

  上譯廠近萬件譯製片檔案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展示譯製片珍貴歷史記憶

  ■本報記者 張熠

  走進廣播大廈,穿過一面寫著「演員配音要『有神』」的白牆,記者日前來到上海電影譯製廠的混錄棚。棚裡長桌上,攤平放著一長溜檔案袋,另一頭是堆疊起來的電影膠片盒。檔案袋旁的紙張多數已泛黃,仔細一看,是上譯廠所藏《簡·愛》《佐羅》《虎口脫險》等16部經典譯製片的翻譯手稿。

  這批譯製片檔案,部分珍藏在上譯廠黨總支書記陳錦培辦公室的一面大柜子裡,此番首度向社會公開展示。記者獲悉,上譯廠共保存近萬件1949年以來的譯製片檔案,這批檔案近期將參加由上海市檔案局組織開展的第三批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的申報評選。

  上譯廠配音演員、譯製導演曹雷就站在長桌旁。「回娘家了。」她一連說了好幾次,聊起在上譯廠的配音工作如數家珍。「外國電影進來了,全廠先看一遍,然後交給翻譯,此時翻譯出來的是『初對本』,是用來對戲的。這之後,譯製導演、翻譯、口型員三人坐一起,數著影片上外國演員說每一句的口型,看看到底能裝多少中國字。」聊到興起,曹雷舉例,英文的「Hi」,最多一個字;但「How are you」就能對應三個漢字;「數完口型,還要熟悉整部戲裡的人物關係,把電影吃透,這樣才能琢磨出『復對本』。」曹雷說,上譯廠有一套完整、科學做譯製片的方法,沿用到了現在。

  長桌上,就有曹雷和同事們當年一筆一畫寫下的影片原語言劇本、翻譯初版本、臺詞本、完成本等。很少有一份檔案「乾乾淨淨」,無論是臺詞本還是初對本,都以手寫居多,偶爾有幾份列印稿,臺詞間都是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跡。如今的上譯廠翻譯夏恬記得,有次翻閱這批檔案時,看到有一頁沾了茶漬,「前輩還在這一頁後面補了一張紙,就怕溼了後沒法保存,從這兒就能想像到前輩工作時的狀態」。她說,透過檔案,就像一次穿越時空的會面,「現在我們也是這樣,一杯咖啡,就挑燈夜戰」。

  上譯廠成立於1957年4月1日,前身是1949年11月16日成立的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70多年來,上譯廠從無到有締造了中國譯製片的黃金年代。陳錦培介紹,目前上譯廠保存的譯製片檔案主要包括譯製片翻譯劇本、電影膠片、電影海報、工作照、部分電影的獲獎證書等,此外還有部分譯製片導演、翻譯、配音演員的藝術創作總結、口述實錄等。其中,最珍貴的莫過於千餘部譯製片的翻譯劇本,包括《簡·愛》《魂斷藍橋》《佐羅》《葉塞尼亞》《虎口脫險》《斯巴達克思》《巴黎聖母院》《音樂之聲》《望鄉》等的原始檔案。上譯廠未來將策劃以展覽、分享會、聲音紀念館等形式,向大眾展示譯製片的珍貴歷史記憶。

相關焦點

  • 上海電影譯製廠近萬件譯製片檔案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上譯廠近萬件譯製片檔案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展示譯製片珍貴歷史記憶 ■本報記者 張熠 走進廣播大廈,穿過一面寫著「演員配音要『有神』」的白牆,記者日前來到上海電影譯製廠的混錄棚。棚裡長桌上,攤平放著一長溜檔案袋,另一頭是堆疊起來的電影膠片盒。
  • 上海電影譯製廠公開翻譯手稿 見證中國譯製片的黃金時代
    張亨偉 攝「譯製片不是簡單的翻譯臺詞和配音,而是反覆的琢磨、校對。」曹雷回憶,這項工作中有一個特殊的角色——口型員(一般由演員兼職),需要數出影片中外國演員講的每句話口型能裝多少中國字,翻譯人員據此調整每句話字數。塵封的配音手稿將進行第三批上海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申報。
  • 上譯經典文本資料 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上海電影集團下屬上海電影譯製廠12月4日宣布正在梳理上千部譯製片的相關檔案。此次向媒體公開展示的有十多部經典譯製片的檔案文獻,包括標有1972年字樣的《簡·愛》完成本和《巴黎聖母院》原譯本,均為鉛字印刷。
  • 上譯廠展出16部經典譯製片檔案 解密銀幕「中國好聲音」背後故事
    日前,上海電影譯製廠(以下簡稱「上譯廠」)精選了包括翻譯手稿在內的16部經典譯製片檔案,向社會各界公開展示,其中絕大部分內容為首度公布。這批檔案將參加由上海市檔案局組織開展的第三批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的申報評選。
  • 上海電影譯製廠精選譯製片檔案公開,回望電影翻譯舊時光
    上海電影譯製廠精選譯製片檔案公開,回望電影翻譯舊時光 近日,上海電影譯製廠精選包括《魂斷藍橋》《佐羅》《虎口脫險》等16部經典電影翻譯手稿在內的譯製片檔案,向社會各界公開展示,其中絕大部分檔案內容為首度公布。
  • 「簡愛」「佐羅」等有望走進上海珍檔,譯製片手稿首度曝光講述...
    讓這些曾經塵封在庫房中的手稿重見天日的,是正在開展的第三批上海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申報活動。記者昨天從上海市檔案局獲悉,這些檔案將與巴金故居保存的巴金檔案、上影集團保存的「紅色經典電影」膠片檔案等一起參與此次申報,在不久之後,電影觀眾耳熟能詳的「簡愛」「佐羅」「希茜公主」等名人或許就將走進上海珍檔,傳承經典譯製片中讓人難忘的「中國好聲音」。
  • 上海電影譯製廠公開翻譯手稿,不只有「哦,親愛的老夥計」
    目前,上海市檔案局正在組織第三批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申報活動,上海電影譯製廠有限公司(簡稱「上譯廠」)將申報所保存的近萬件譯製片檔案,並精選包括《簡愛》《佐羅》《虎口脫險》等16部經典電影翻譯手稿在內的譯製片檔案,向社會各界公開展示,其中絕大部分檔案內容為首度公布。從劇本翻譯、初對、對口型、選配音演員、復對,到實錄、鑑定補戲、混錄,進口影片經過反覆琢磨成為譯製片,呈現在銀幕上。
  • 《簡愛》《佐羅》《虎口脫險》……這批手稿見證譯製片黃金時代
    走進廣播大廈,穿過一面寫有「演員配音要『有神』」的白牆,記者前兩天(2日)來到上海電影譯製廠的混錄棚。棚裡長桌上,攤平放著一眼忘不到盡頭的檔案袋,另一頭是堆疊起來的電影膠片盒。檔案袋旁的紙張多數已經泛黃,仔細一看,原是上譯廠所藏《簡愛》《佐羅》《虎口脫險》等16部經典譯製片的電影翻譯手稿。 這批譯製片檔案,其中部分一直珍藏在上譯廠黨總支書記陳錦培辦公室的一面大柜子裡,此番首度向社會公開展示。
  • 上譯廠公開《簡愛》等翻譯手稿,不只有「哦,親愛的老夥計」
    目前,上海市檔案局正在組織第三批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申報活動,上海電影譯製廠有限公司(簡稱「上譯廠」)將申報所保存的近萬件譯製片檔案,並精選包括《簡愛》《佐羅》《虎口脫險》等16部經典電影翻譯手稿在內的譯製片檔案,向社會各界公開展示,其中絕大部分檔案內容為首度公布。
  • 永嘉路383號曾經上海電影譯製廠 聲情散盡 無人來聽(文 /楊彪)
    永嘉路383號 曾經上海電影譯製廠 聲情散盡 無人來聽(文 /楊彪)永嘉路383號 聲情散盡 無人來聽   文 /楊彪 攝影 /丁曉文前生 孔祥熙的舊居解放前的永嘉路屬於法租界曾經 上海電影譯製廠1976年上海電影譯製廠搬入永嘉路383號,並在裡面搭建了簡陋的錄音棚,設置了排演廳二間,200餘個席位的放映廳一間。
  • 影譯尋蹤:中國最早的譯製片
    中國最早的一部譯製片,是1949年長春電影製片廠譯製的蘇聯影片《普通一兵》,這標誌著,中國真正意義上的譯製片的出現,從而結束了中國觀眾只能看外國原版片的歷史。到目前為止,長春譯製片廠,共譯製了來自美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匈牙利、巴西、朝鮮、韓國、日本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400餘部外國影片;200多部電視譯製片;5000多部(集)電視劇和大量的國產故事片。《普通一兵》的成功譯製,極大地鼓舞了東北電影製片廠譯製人員。
  • 申斌、吳佩林:《地方檔案與文獻研究(第三輯)》導言
    地方文獻這一概念,有幾種不同的界定,一是指本地人的著述,如《江蘇藝文志》;二是指以本地為記載對象的著作,如《江蘇地方文獻書目》,三是兼括前兩者,並將地方出版物甚至地方藏書也囊括其中,如《山西文獻總目提要》。 南宋以降,地方志修纂的傳統綿延不絕,為修志而收集資料可以說是收集地方文獻傳統中最悠久的,而地方志中的藝文志、金石志則是地方文獻書目和地方文獻彙刊的雛形。
  • 我們懷念的聲音——介紹一組上海電影譯製片廠演播的廣播劇
    小時侯,那些引人入勝的外國譯製片不僅是用來看的,更是用來聽的。邱嶽峰、畢克、李梓、尚華、於鼎、劉廣寧、喬榛、童自榮、曹雷、丁建華------我們熟悉那些聲音如同親人的聲音。在譯製片繁榮的時代恰恰也是廣播劇繁榮的時代,中央臺赴上海電影譯製片廠錄製了多部廣播劇,至今還留在聽眾的記憶裡。請聽廣播專題節目《我們懷念的聲音——介紹一組上海電影譯製片廠演播的廣播劇》。
  • 珍藏60餘年首次披露,上圖近代名人檔案再掘一座文獻寶庫
    留美幼童、晚清重要的外交大臣、民國後第一任內閣總理……他的一生牽涉到中國近代史中許多重大事件,上海圖書館收藏的唐紹儀檔案,僅中文部分就有2000餘件,頗具史料價值。今天,《上海圖書館藏唐紹儀中文檔案》「上圖首發」座談會在上海圖書館舉行,該書的出版,意味著這批庋藏於上海圖書館達60餘年的文獻首次披露。
  • 最難忘的是有人寫信說,「我的靈魂是譯製片塑造的」
    當然,也有人會因為譯製片令人難以置信的精準度,寫信來問:「電影是不是根據你們的中文臺詞重新剪輯的?」 而最叫蘇秀難忘的,是有人寫信談到自己的觸動:「我的靈魂是譯製片塑造的。」 2020年6月,劉廣寧(上海電影譯製片廠著名配音藝術家,1939—2000)去世。
  • 譯製片情結
    在文革後的長譯十佳譯製片中,《蝴蝶夢》名列票首,我個人認為,這是長譯廠非常出色的譯製精品,在人們印象中,長譯擅長譯配蘇聯和亞洲一些第三世界的影片,而歐美片以上譯最擅長,然而長譯第一代配音演員組成超豪華的配音演員陣容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 追憶那些記憶深處的譯製片配音「女神」
    從國外引進並翻譯成中文的影片被稱為譯製片,譯製片早期的主要生產者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和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翻譯片組,而後來專門生產譯製片的,則是上海電影譯製廠,在素有「配音之父」陳敘一的領導之下,譯製片曾進入了一個輝煌時期,成為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尤其是那些為譯製片配音的「女神」們,更是深深地鐫刻在幾代觀眾記憶的深處,讓我們一起去追憶那個流金歲月心中的「女神」們。
  • 預告丨《哈爾濱猶太人檔案文獻彙編》 新書發布會
    預告丨《哈爾濱猶太人檔案文獻彙編》 新書發布會 2020-12-15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