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唐紹儀是一個繞不開的重要人物。留美幼童、晚清重要的外交大臣、民國後第一任內閣總理……他的一生牽涉到中國近代史中許多重大事件,上海圖書館收藏的唐紹儀檔案,僅中文部分就有2000餘件,頗具史料價值。今天,《上海圖書館藏唐紹儀中文檔案》「上圖首發」座談會在上海圖書館舉行,該書的出版,意味著這批庋藏於上海圖書館達60餘年的文獻首次披露。
圖說:《上海圖書館藏唐紹儀中文檔案》 官方圖
《上海圖書館藏唐紹儀中文檔案》共含館藏唐紹儀中文檔案,涵蓋範圍自1868年至1934年,時間跨度達60餘年。檔案種類包括合同、條約、信函、公牘、章程、帳冊帳單、奏摺、電報、地圖、諭旨、宣言、名帖等凡十餘種。檔案形態豐富多樣,包括手稿本、抄稿本、木活字本、刻本、電碼本、鉛印本、墨印本,藍印本、油印本、石印本、手繪本等。
唐紹儀檔案是一座蘊藏豐富的文獻寶庫,價值巨大。他在晚清長期負責外交、鐵路、礦務、稅務、郵政等新事務,「唐檔」保留了大批這類事務的原始文件,可以為學界提供晚清新政的諸多具體內容和相關細節。尤其是「唐檔」保存了唐紹儀在與英國、日本、俄國等列強談判、議約過程中擬定的條約初稿,可以窺見清政府與列強交涉過程中的曲折過程,對研究外交史、中外交往史具有特殊的意義。
唐紹儀與晚清民國眾多重要政治人物均有交往,有些甚至十分密切。本書所收1912年南北和談期間,袁世凱、孫中山、黃興、張作霖、盧作孚、唐紹儀等互相之間的電報、信札,為讀者認識民國建立的過程提供了鮮為人知的側面。這樣的新材料在書中不勝枚舉。
上海圖書館曾於1961至1962年、1986年兩次對唐紹儀檔案進行了整理,將全部檔案分為中、外文兩部分,進行了登記編號,從中發現了一批著名人物與唐紹儀交往的信函等珍稀文獻。從2010年起,上海圖書館在完成盛宣懷檔案整理之後,組織近代名人檔案組專業團隊對「唐檔」開展了規範化整理編目與數位化掃描工作,歷時近兩年。2016年,為滿足學界對「唐檔」研究需要,上海圖書館進行了出版準備工作,通過與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整理和編輯,唐紹儀中文檔案分編28卷,唐紹儀外文檔案也完成了初步整理,以待今後出版。(新民晚報報記者 趙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