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60餘年首次披露,上圖近代名人檔案再掘一座文獻寶庫

2020-12-16 新民晚報

在中國近代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唐紹儀是一個繞不開的重要人物。留美幼童、晚清重要的外交大臣、民國後第一任內閣總理……他的一生牽涉到中國近代史中許多重大事件,上海圖書館收藏的唐紹儀檔案,僅中文部分就有2000餘件,頗具史料價值。今天,《上海圖書館藏唐紹儀中文檔案》「上圖首發」座談會在上海圖書館舉行,該書的出版,意味著這批庋藏於上海圖書館達60餘年的文獻首次披露。

圖說:《上海圖書館藏唐紹儀中文檔案》 官方圖

《上海圖書館藏唐紹儀中文檔案》共含館藏唐紹儀中文檔案,涵蓋範圍自1868年至1934年,時間跨度達60餘年。檔案種類包括合同、條約、信函、公牘、章程、帳冊帳單、奏摺、電報、地圖、諭旨、宣言、名帖等凡十餘種。檔案形態豐富多樣,包括手稿本、抄稿本、木活字本、刻本、電碼本、鉛印本、墨印本,藍印本、油印本、石印本、手繪本等。

唐紹儀檔案是一座蘊藏豐富的文獻寶庫,價值巨大。他在晚清長期負責外交、鐵路、礦務、稅務、郵政等新事務,「唐檔」保留了大批這類事務的原始文件,可以為學界提供晚清新政的諸多具體內容和相關細節。尤其是「唐檔」保存了唐紹儀在與英國、日本、俄國等列強談判、議約過程中擬定的條約初稿,可以窺見清政府與列強交涉過程中的曲折過程,對研究外交史、中外交往史具有特殊的意義。

唐紹儀與晚清民國眾多重要政治人物均有交往,有些甚至十分密切。本書所收1912年南北和談期間,袁世凱、孫中山、黃興、張作霖、盧作孚、唐紹儀等互相之間的電報、信札,為讀者認識民國建立的過程提供了鮮為人知的側面。這樣的新材料在書中不勝枚舉。

上海圖書館曾於1961至1962年、1986年兩次對唐紹儀檔案進行了整理,將全部檔案分為中、外文兩部分,進行了登記編號,從中發現了一批著名人物與唐紹儀交往的信函等珍稀文獻。從2010年起,上海圖書館在完成盛宣懷檔案整理之後,組織近代名人檔案組專業團隊對「唐檔」開展了規範化整理編目與數位化掃描工作,歷時近兩年。2016年,為滿足學界對「唐檔」研究需要,上海圖書館進行了出版準備工作,通過與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整理和編輯,唐紹儀中文檔案分編28卷,唐紹儀外文檔案也完成了初步整理,以待今後出版。(新民晚報報記者 趙玥)

相關焦點

  • 申斌、吳佩林:《地方檔案與文獻研究(第三輯)》導言
    如果從1947年戴炎輝先生著手整理淡新檔案開始算起,我國地方檔案文獻的收集整理已經走過了七十年;如果從19世紀末日本殖民者在臺灣為進行土地調查和私法調查而收集民間契字開始計算,則已將近一百二十年;如果不局限於檔案文書,廣義的地方文獻收集則更是我國一個悠久的傳統,僅以匯集刊刻地方文獻而論,就已經有四百餘年的歷史了。
  • 李書文八極拳武學檔案落戶邵陽市檔案館
    雲邵陽客戶端11月12日訊(全媒體記者 伍潔 通訊員 胡正加)11月12日上午,李書文八極拳第三代傳承人李志成將祖孫三代傳人珍藏上百年的李書文八極拳相關武學檔案捐贈給邵陽市檔案館。這是市檔案館新館開館以來,首次成建制接收的社會名人檔案。
  • 重慶市檔案館新館試運行 可同時容納上百人查檔
    記者從重慶市檔案館獲悉,位於渝北區同茂大道420號的重慶市檔案館新館已建成並完成舊館檔案資料、人員設施的整體搬遷,於9月28日開始試運行。  市檔案館成立於1960年3月,已走過60年的風雨歷程,舊址位於沙坪垻區天星橋曬光坪56號。新館於2016年10月開工,今年8月竣工。
  • 上海電影譯製厂部分譯製片檔案 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上海電影譯製厂部分譯製片檔案 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2020年12月07日 10:04   來源:解放日報
  • 上海電影譯製廠近萬件譯製片檔案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上譯廠近萬件譯製片檔案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展示譯製片珍貴歷史記憶 ■本報記者 張熠 走進廣播大廈,穿過一面寫著「演員配音要『有神』」的白牆,記者日前來到上海電影譯製廠的混錄棚。棚裡長桌上,攤平放著一長溜檔案袋,另一頭是堆疊起來的電影膠片盒。
  •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影印書目
    6冊 2700元 2008帝鑑圖說 1冊 400元 2008清代軼聞 1冊 400元 2008古籍舉要 1冊 200元 2008法墨珍圖 1冊 400元 2008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珍跡釋錄 5冊 3000
  • 預告丨《哈爾濱猶太人檔案文獻彙編》 新書發布會
    預告丨《哈爾濱猶太人檔案文獻彙編》 新書發布會 2020-12-15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譯經典文本資料 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上海電影集團下屬上海電影譯製廠12月4日宣布正在梳理上千部譯製片的相關檔案。此次向媒體公開展示的有十多部經典譯製片的檔案文獻,包括標有1972年字樣的《簡·愛》完成本和《巴黎聖母院》原譯本,均為鉛字印刷。
  • 「近代廣州第一家族」是什麼來歷?你是名人後代嗎?
    比如,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戊戌變法的領袖之一——梁啓超原來是廣東省新會人?!今年1月10日,獲得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黃旭華院士和曾慶存院士都是廣東人哦!這個必須要知道哦!02.「近代廣州第一家族」是什麼來頭?
  • 廣西自然資源檔案博物館:兩隻恐龍模型現身科普廣場
    近日,廣西南寧市青秀區中馬路一塊綠地上,驚現6500萬年前一大一小兩隻恐龍模型。大的呈淡青色,長脖子,頭高高仰起;小的則張著嘴,露出黃白色的滿口大牙,引得市民們紛紛駐足觀看。據了解,該綠地是建設中的廣西自然資源檔案博物館的科普廣場,恐龍是曾經生活在廣西的扶綏龍和大塘龍,是該館重要的主題展。
  • 「中國歷史文獻總庫·近代報紙資料庫」報紙簡介|北京《晨報》
    「中國歷史文獻總庫·近代報紙資料庫」中收錄《晨報》包括1918年12月1日至1943年12月30日,共計5449期。  更多報紙信息,歡迎關注「中國歷史文獻總庫·近代報紙資料庫」!  「中國歷史文獻總庫·近代報紙資料庫」簡介  「中國歷史文獻總庫·近代報紙資料庫」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開發,以國家圖書館的館藏為主,選取具有全國影響或在某一地域影響較大的報紙,提供全文檢索、篇目定位、熱區顯示、特色導航等功能,現已上線一至三輯208種報紙,第四輯先期上線38種。
  • 顧維鈞檔案資料庫正式上線
    上世紀80年代,長達13卷的《顧維鈞回憶錄》中文版陸續出版後,近代史學界曾掀起一陣研究顧維鈞的熱潮,在涉及重大的民國外交問題時,往往會引用顧的回憶錄。《顧維鈞回憶錄》的出版將中華民國外交史研究向前推動了一大步。顧的回憶錄雖然已經很詳盡,但相比哥大所藏整個顧維鈞檔案而言,仍不可同日而語。據粗略統計,整個顧檔的總頁數在18萬頁上下,真正為學術界所利用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 檔案仿真複製技術——珍貴檔案的保護方法
    我國古老的文明史上留存下來大量的珍貴檔案文獻,仿真複製是解決這些珍貴檔案保護與利用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國各級檔案館對檔案仿真複製技術進行多種方式的研究,數字複製技術輔以傳統手工技術方式取得了極好效果。傳統檔案載體以紙質、娟類居多,這些材質易損耗、難保存,每接觸一次都會造成損傷。隨著時間的流逝,無論使用多麼先進的保護技術,檔案原件終究難逃消亡的命運。通常我們隊珍貴檔案進行保護性複製,利用各種技術手段複製檔案,最大限度還原檔案原貌。當檔案原件因為客觀原因無法保存時,質量最好的仿真複製件可以代替原件被視為真品永久保藏。
  • 百卷塵封檔案今天首次全球公開
    、日等國國家檔案館公開不同,這批文獻是七十餘年來第一次公開,是真正意義上的「重見天日」。除了認識上的問題,還有歷史的原因,主要是檔案館對何時公布哪些檔案有自己的規定和慣性。 從這點上說,《第十軍法務部陣中日誌》作為第一手文獻,對認識第十軍的軍風紀情況,甚至對於認識同時進入南京的上海派遣軍的軍風紀情況,都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 內蒙古舉辦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檔案文獻展
    12月21日,由民族文化宮、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直屬機關工委、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民族文化宮展覽館、內蒙古自治區展覽館承辦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檔案文獻展」在內蒙古自治區展覽館展出。本次展覽持續至2021年3月31日。
  • 上博首次公開歷代碑帖珍藏!《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亮相
    上博首次公開歷代碑帖珍藏!這意味著上海博物館撩開館藏文物的神秘面紗,首次全面公開其歷代碑帖珍藏。上海博物館是收藏古代碑帖的重要館藏單位,其所珍藏的歷代碑帖在海內外享有盛譽。2003年,隨著《淳化閣帖最善本》的入藏,上海博物館的金石碑帖珍藏曾引起國內外的轟動。經過十多年的論證和準備,上海書畫出版社與上海博物館達成了《叢刊》的編輯出版共同意向,選題被列為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 「沒頭腦」和「不高興」60歲了 作者披露角色來歷
    今年他們已經「60歲」了。  記者從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獲悉,今年是《沒頭腦和不高興》發表60周年,他們經作者授權推出了《沒頭腦和不高興》榮譽珍藏版。它的作者,今年93歲高齡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和翻譯家任溶溶在書中披露了「沒頭腦」和「不高興」的來歷。  任溶溶說,當時他經常去學校給孩子們講故事,講外國故事講膩了,就想針對孩子們的情況講點別的內容。
  • 把《淳化閣帖》帶回家慢慢看,上海博物館歷代碑帖珍藏首次全面公開
    叢刊首次全面公開上海博物館的碑帖珍藏,從中甄選出獨具特色的藏品,其中不乏孤本或稀見珍本。《叢刊》的出版,意味著上博撩開神秘面紗,全面公開它歷代碑帖的珍藏。圖說:把上博的歷代碑帖珍藏帶回家慢慢看 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攝經過十多年的論證和準備,上海書畫出版社與上海博物館達成了《叢刊》的編輯出版共同意向,選題被列為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叢刊》選目以文物價值、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為衡量尺度,以初拓、舊拓、精拓、善拓為前提。
  • 近代文化名人有哪些-中國現代文化名人錄
    20世紀中國100文化名人、中國當代文化名人36人、中國近代十大偉人、教育界當代十大名人、五四時期的文化名人、中國當代文化名人38人、最新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國當今文化名人排名;中國自古就是文化聖地,因此,從古至今文化特別的繁榮,例如近現代的季羨林、陳寅恪、胡適、鬱達夫、聞一多、老舍先生、郭沫若、傅雷先生、冰心、顏廷利先生、魯迅、徐志摩 林徽因、梁簌銘、沈從文、
  • 中國一座60年代大橋,被鑑定是危橋,爆破後卻炸出一堆「偽專家」
    其實自古以來,我國古人就憑藉著強大的智慧就已經開始研究和建設各種各樣的橋梁了,比如著名的趙州橋,就是古代橋梁建設技術的成果,而在近代也有很多橋梁被成功建立起來。60年代的四川沱江大橋今天要說的就是一座在上世紀60年代被建造起來的大橋,它就是沱江大橋,不過它的命運卻因為一群「偽專家」的錯誤判斷而斷送,因為當年一大批所謂的橋梁「專家」通過鑑定之後,一致認為這座橋已經是一座危橋,必須要拆除,所以國家就採用多達380公斤的炸藥引爆了大橋,引爆後的結果卻實實在在的打臉了這些「專家」,接下來就說說當時是怎麼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