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老的文明史上留存下來大量的珍貴檔案文獻,仿真複製是解決這些珍貴檔案保護與利用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國各級檔案館對檔案仿真複製技術進行多種方式的研究,數字複製技術輔以傳統手工技術方式取得了極好效果。
傳統檔案載體以紙質、娟類居多,這些材質易損耗、難保存,每接觸一次都會造成損傷。隨著時間的流逝,無論使用多麼先進的保護技術,檔案原件終究難逃消亡的命運。
通常我們隊珍貴檔案進行保護性複製,利用各種技術手段複製檔案,最大限度還原檔案原貌。當檔案原件因為客觀原因無法保存時,質量最好的仿真複製件可以代替原件被視為真品永久保藏。例如,《蘭亭序》問世近300年後,唐太宗李世民得到真跡,命書法名家褚遂良、歐陽詢、馮承素等進行摹寫。現今《蘭亭序》真跡難尋其蹤,這批存世摹本最能體現王羲之書法之精髓。歷史長河中,有些真跡消失了,留存下來的高質量複製件同樣為中華文化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書畫複製歷史悠久,從古至今有很多優良方法。和書畫作品一樣,檔案的仿真複製也有人工臨摹、木板水印、珂羅版、印刷、數字噴墨複製等方法。這些方法在不同歷史時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出現了很多高質量的仿真複製精品,主要有三大類:
1、中國傳統手工技術,主要有臨摹和木板水印
最傳統的複製方式是「臨」,即對照原件,用手工描繪複製。「摹」的方法出現略晚,講薄紙覆蓋在原件上進行複製,例如大名鼎鼎的「雙鉤」摹法。這些傳統手工複製技術對複製人員的技能有較高要求,同時工期長、成本高。例如,《韓熙夜宴圖》是五代畫家顧閎中的名作,20世紀70年代北京榮寶齋用時8年,使用木版水印法,製作套色木版1667套,複製成35幅作品。複製件酷似原作,尤為珍貴,被公認為木版水印的巔峰之作。
2、現代印刷技術
隨著現代印刷技術的發展,又出現了膠版印刷、絲網印刷、珂羅版印刷等方法。珂羅版製作過程繁瑣,難於控制掌握,配色功能較差,對操作人員的能力要求很高。例如,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真跡,在1973年修補揭裱時,造成畫面缺失。所幸之前人民美術出版社使用珂羅版技術印刷了數量極少的《清明上河圖》,保全了《清明上河圖》整體風貌。
榮寶齋複製的《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3、噴墨印刷,主要是數字微噴技術
數字微噴技術是一種不用印版、無壓力非接觸式印刷技術,主要是使用掃描或照相設備對檔案原件進行數字採集,然後利用圖像處理軟體對圖像進行處理,最後使用輸出設備列印。近年來,圖像採集設備,輸出設備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仿真材料的出現,數字複製技術輔以傳統手工技術可以準確再現原作的細節特徵。這項技術逐漸成為各地檔案部門進行檔案仿真複製的主要方式。
*節選自王善柏《珍貴檔案仿真複製》
更多檔案故事,請搜索中泰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