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仿真複製技術——珍貴檔案的保護方法

2020-12-16 中泰德信

我國古老的文明史上留存下來大量的珍貴檔案文獻,仿真複製是解決這些珍貴檔案保護與利用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國各級檔案館對檔案仿真複製技術進行多種方式的研究,數字複製技術輔以傳統手工技術方式取得了極好效果。

傳統檔案載體以紙質、娟類居多,這些材質易損耗、難保存,每接觸一次都會造成損傷。隨著時間的流逝,無論使用多麼先進的保護技術,檔案原件終究難逃消亡的命運。

通常我們隊珍貴檔案進行保護性複製,利用各種技術手段複製檔案,最大限度還原檔案原貌。當檔案原件因為客觀原因無法保存時,質量最好的仿真複製件可以代替原件被視為真品永久保藏。例如,《蘭亭序》問世近300年後,唐太宗李世民得到真跡,命書法名家褚遂良、歐陽詢、馮承素等進行摹寫。現今《蘭亭序》真跡難尋其蹤,這批存世摹本最能體現王羲之書法之精髓。歷史長河中,有些真跡消失了,留存下來的高質量複製件同樣為中華文化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書畫複製歷史悠久,從古至今有很多優良方法。和書畫作品一樣,檔案的仿真複製也有人工臨摹、木板水印、珂羅版、印刷、數字噴墨複製等方法。這些方法在不同歷史時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出現了很多高質量的仿真複製精品,主要有三大類:

1、中國傳統手工技術,主要有臨摹和木板水印

最傳統的複製方式是「臨」,即對照原件,用手工描繪複製。「摹」的方法出現略晚,講薄紙覆蓋在原件上進行複製,例如大名鼎鼎的「雙鉤」摹法。這些傳統手工複製技術對複製人員的技能有較高要求,同時工期長、成本高。例如,《韓熙夜宴圖》是五代畫家顧閎中的名作,20世紀70年代北京榮寶齋用時8年,使用木版水印法,製作套色木版1667套,複製成35幅作品。複製件酷似原作,尤為珍貴,被公認為木版水印的巔峰之作。

2、現代印刷技術

隨著現代印刷技術的發展,又出現了膠版印刷、絲網印刷、珂羅版印刷等方法。珂羅版製作過程繁瑣,難於控制掌握,配色功能較差,對操作人員的能力要求很高。例如,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真跡,在1973年修補揭裱時,造成畫面缺失。所幸之前人民美術出版社使用珂羅版技術印刷了數量極少的《清明上河圖》,保全了《清明上河圖》整體風貌。

榮寶齋複製的《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3、噴墨印刷,主要是數字微噴技術

數字微噴技術是一種不用印版、無壓力非接觸式印刷技術,主要是使用掃描或照相設備對檔案原件進行數字採集,然後利用圖像處理軟體對圖像進行處理,最後使用輸出設備列印。近年來,圖像採集設備,輸出設備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仿真材料的出現,數字複製技術輔以傳統手工技術可以準確再現原作的細節特徵。這項技術逐漸成為各地檔案部門進行檔案仿真複製的主要方式。

*節選自王善柏《珍貴檔案仿真複製》

更多檔案故事,請搜索中泰德信。

相關焦點

  • 資深攝影人張念祖向巴彥淖爾市檔案館捐贈珍貴照片底片檔案
    正北方網訊(記者 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白忠義 通訊員 王金鳳)8月5日下午,資深攝影人、巴彥淖爾市攝影協會名譽會長張念祖向巴彥淖爾市檔案館捐贈一批珍貴照片底片檔案,共206卷底片膠捲,每卷36張,總計7416張。
  • 上海電影譯製厂部分譯製片檔案 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展示譯製片珍貴歷史記憶  ■本報記者 張熠  走進廣播大廈,穿過一面寫著「演員配音要『有神』」的白牆,記者日前來到上海電影譯製廠的混錄棚。棚裡長桌上,攤平放著一長溜檔案袋,另一頭是堆疊起來的電影膠片盒。檔案袋旁的紙張多數已泛黃,仔細一看,是上譯廠所藏《簡·愛》《佐羅》《虎口脫險》等16部經典譯製片的翻譯手稿。  這批譯製片檔案,部分珍藏在上譯廠黨總支書記陳錦培辦公室的一面大柜子裡,此番首度向社會公開展示。
  • 《尼爾機械紀元》全檔案收集攻略 檔案獲得方法
    導 讀 《尼爾機械紀元》中有很多檔案需要玩家去收集,下面為大家帶來了《尼爾機械紀元》全檔案收集攻略,一起來看看檔案獲得方法吧。
  • 上海電影譯製廠近萬件譯製片檔案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上譯廠近萬件譯製片檔案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展示譯製片珍貴歷史記憶 ■本報記者 張熠 走進廣播大廈,穿過一面寫著「演員配音要『有神』」的白牆,記者日前來到上海電影譯製廠的混錄棚。棚裡長桌上,攤平放著一長溜檔案袋,另一頭是堆疊起來的電影膠片盒。
  • 檔案數位化工作如何謹防失洩密?
    檔案數位化,是指利用資料庫技術、數據壓縮技術、高速掃描技術等技術手段,將紙質文件、聲像文件等傳統介質的文件資料和已歸檔保存的電子檔案,系統組織成的具有有序結構的檔案數字信息庫。
  • 電子檔案轉換為縮微膠片的方法
    目前縮微技術的應用呈現兩種趨勢。一是文獻→數位化→縮微,也就是將數位化的文獻信息在通過縮微技術轉化成縮微照片,進行長期保存。可作為證據,確保真實性的成本也比數字文件真實性維護成本低廉且簡單;數位化文件轉縮微文件技術實現簡單,信息技術與縮微技術目前已在多方面實現融合。
  • 東莞明倫堂檔案學術研討會在東莞召開
    7月5日上午,中國檔案學會、廣東省檔案學會和東莞市檔案局(館)聯合在莞舉辦「東莞明倫堂檔案學術研討會」。 中國檔案學會段東升理事長、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教授、故宮博物院任萬平副院長、國家檔案局館室司劉芸副司長、廣東省檔案學會張平安理事長、廣東省檔案局(館)黃菊豔副局(館)長、四川省檔案局(館)周書生副局(館)長以及來自國內多家高校和機構的專家學者40餘人參加了研討會。
  • 核電檔案資料快速利用及長期安全備份解決方案
    傳統核電檔案管理以紙質檔案保存為主,隨著核電事業的發展,紙質檔案數量越來越多,其處理、庫存、利用方面的不足愈加凸顯。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通過把之前的原有檔案進行數位化,能夠提升檔案管理效率,以及相關數據分析的準確性,對核電企業的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尤其是隨著無紙化辦公和OA管理系統的應用,核電文檔的流程審批等使得檔案以電子文檔形式保存,實現檔案數位化後,快捷地檢索和利用。
  • 我找不到自己的個人檔案了!如何查詢自己的個人檔案?
    檔案從我出生時就記錄的?可我不知道我有人事檔案的啊,找不到檔案了怎麼辦?能查找自己的檔案麼?如何查詢自己的檔案呢?來,不急,咱們一個一個的解答。檔案不僅記載個人的經歷,個人退休也是按照檔案內記載的年齡退休的。辦理過退休的朋友們知道,能不能退休、什麼時候退休是以你的檔案為依據的。
  • 申斌、吳佩林:《地方檔案與文獻研究(第三輯)》導言
    地域和檔案形成主體直接地影響著檔案群涉及的內容與包含的文書類型,所以一方面需要綜合同一地域不同主體所形成的檔案來相互參證,探究地方歷史脈絡並進而開展比較研究;另一方面需要超越地域,探討不同地方同類形成主體的檔案整體性質及其整理方法和技術。 四、選目簡介 本專號所選文章約略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 武俊喜調研指導「鄉村記憶檔案」創建工作
    近日,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武俊喜深入區檔案館調研「鄉村記憶檔案」前期創建工作。武俊喜先後對甘州風華展廳、檔案庫房、資料室、整理室等場所進行現場考察,詳細了解了館藏資料、珍貴老照片、老物件以及安陽鄉王阜莊村1955年至2018年的文書檔案整理情況。看到一件件歷史久遠、保存完好的珍貴檔案,武俊喜對區檔案館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 派美雅檔案級光碟異質備份刻錄檢測管理系統
    派美雅檔案級光碟異質備份刻錄檢測管理系統符合法規遵從性,以實現電子檔案數據長期安全保存和智能安全管理為核心目標,只需簡單快捷操作,檔案級光碟與硬碟雙載體對數據進行存儲安全保護,同時對載體全周期智能監控管控,實現
  • 【普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小紅漫畫 第一章 總則
    ,規範檔案收集、整理工作,有效保護和利用檔案,提高檔案信息化建設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制定本法。  第二條  第二條 從事檔案收集、整理、保護、利用及其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法。
  • RFID智能化檔案管理新模式
    1.概述 隨著企事業單位的發展,各種信息檔案資料數量逐日增多,檔案的種類日趨多樣化,紙質信息存儲出現迅速膨脹;而傳統的檔案管理方式與技術手段所導致的問題也是日益明顯,從而致使我國檔案行業的信息化管理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 顧維鈞檔案資料庫正式上線
    顧的回憶錄雖然已經很詳盡,但相比哥大所藏整個顧維鈞檔案而言,仍不可同日而語。據粗略統計,整個顧檔的總頁數在18萬頁上下,真正為學術界所利用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珍藏在哥倫比亞大學珍本手稿圖書館的顧維鈞檔案,不僅包括涉及近代中國外交的電文、函件,還包括顧維鈞及其同時代人的來往書信、日記、備忘錄、手稿、筆記、印刷資料、照片等。
  • 檔案管理:檔案檢索效率的四大指標,你知道幾個呢?
    現在社會中,對於「檔案」的利用頻率逐漸上漲,企事業發展的機會也在檔案中,所以檔案檢索工作迎來了很多困難,也會有很多的人難免會問出,為什麼檢索效率這麼慢啊?或許有的朋友看到名字就能猜到大概了,查全率就是檢索出的相關檔案與全部相關檔案的一個百分比,而漏檢率就與之相對,指的是未檢索出的相關檔案與全部相關檔案的百分比;這兩項指標可以反映出檢索檔案時,是否全部檢索到,有些時候一些重要的信息就藏在某一份檔案中,如果漏查,那麼帶來的損失將不可估計
  • 【周末讀史】吉林省新發掘日本侵華檔案:檔案還原歷史真相
    「特別移送」檔案3.涉南京大屠殺檔案4.日軍奴役勞工檔案5.涉及「違禁」內容檔案6.涉及「開拓團」檔案7.涉及美英戰俘檔案這是首次發現檔案記載的被「特別移送」的朝鮮人。日本戰敗時,奉天俘虜收容所把有關美英戰俘的檔案作為機密文件在第一時間銷毀。此次發現的有關美英戰俘的檔案共有3件,主要包括1944年日軍擊落美軍B29轟炸機部分戰俘名單、審訊記錄及奉天俘虜收容所對美英戰俘管理的情況,價值珍貴,對於研究二戰期間日軍虐待美英戰俘情況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 陸河檔案館強化檔案業務學習
    汕尾日報訊(記者 洪廣憑 通訊員 朱少鎮) 新一輪機構改革後,陸河縣檔案館按照新時代檔案工作新要求,不斷加強檔案管理人員業務學習,著力提高檔案管理、檔案保護、檔案利用與服務等工作能力,為新時代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
  • 檔案不知道放在哪裡,現在需要時檔案找不到,該怎麼辦?
    很多畢業生在畢業之後沒有管過自己的檔案,不知道自己的檔案放在了哪裡,殊不知我們在職稱評定和升職的時候都會使用到我們的檔案。那麼,現在需要用到檔案時,該怎麼辦呢?以下就是相關內容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 馮雪:藝術檔案與美術博物館的藝術史建構
    尤其在博物館「族群」整體壯大的過程中,不同的美術博物館對形成區別於他者的機構獨特性十分重視,這使得它們對於藝術檔案內容、類型的選擇,以及管理方法和利用方式的設置也各有側重,進而逐漸形成了藝術檔案與藝術史研究和博物館實踐相匹配的豐富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