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佐羅》翻譯手稿中,寫滿了批註和修改。 本報記者 葉辰亮攝
《簡愛》《佐羅》《虎口脫險》《黑色鬱金香》……這些譯製片史上的經典之作,為銀幕留下了令人難忘的「中國好聲音」。它們是如何被打造出來的?日前,上海電影譯製廠(以下簡稱「上譯廠」)精選了包括翻譯手稿在內的16部經典譯製片檔案,向社會各界公開展示,其中絕大部分內容為首度公布。這批檔案將參加由上海市檔案局組織開展的第三批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的申報評選。
在譯意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精益求精的態度成就大銀幕上一部部經典之作
長桌上,攤平放著一長溜檔案袋和泛黃的手稿,另一頭是堆疊起來的電影膠片盒。「上譯廠成立於1957年,但在這之前已經有電影翻譯。」據知名配音演員、譯製導演曹雷介紹,1945年,她隨父母來到上海,在大光明電影院看到了最初的電影翻譯。「每個座位上有一個耳機,把耳機戴上,裡面有一個(聲音)很好聽的譯意風小姐。」曹雷說,譯意風小姐多半是從教會學校招來的女翻譯,通過耳機,把銀幕上的對話翻譯成中文傳給觀眾。
上譯廠便是在譯意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走進該廠,牆上鑲著醒目的大字「劇本翻譯要『有味』,演員配音要『有神』」。提出這14字廠訓的,是創始人陳敘一。幾十年來,該廠探索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規範的譯製流程。
「外國電影進來了,全廠先看一遍,然後交給翻譯,此時出來的是『初對本』。這之後,譯製導演、翻譯、口型員三人坐一起,數著影片上外國演員說每一句的口型,看到底能裝多少中國字。」曹雷舉例,英文中見面說Hi,中文翻譯也只能是一個字;但「How are you」就對應三個漢字;如果碰上日文,七八個音,這時配音演員既不能不說話,也不能隨意拖音「早——上——好——」,需要根據人物關係,改成「××先生,早上好啊」,把口型不多不少地填滿。
「填進去的字不能隨意填,須考慮開口音、閉口音,要吃透電影中的人物關係、個性和故事邏輯,精準傳遞原片的意思。每一句話,每一個氣息都有講究的,要下很多工夫。譯製劇本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誕生的。」曹雷透露,曾經風靡中國的美國電視系列劇《加裡森敢死隊》裡,一群三教九流組成了敢死隊,他們稱呼老大為「SIR」,翻譯成先生、隊長、長官都不太符合角色身份,最後老廠長陳敘一給出了一個詞:「頭兒。」巧妙又妥帖。在此之前中國的語言習慣中沒有這個詞彙,這是首創,後來成了稱呼領導的慣常用語。
曹雷說,很多話在原片中或許只是隨口一說,但當年的翻譯卻賦予了它戲劇性效果,也讓其成為流行語直到現在。為此,一句臺詞,有時候要琢磨一周。
為了翻譯準確、傳神,老廠長陳敘一往往吃飯時還拿著筷子在桌上點節奏,洗腳的時候想得出神,襪子沒脫就放進了腳盆裡。更令人感動的是,在彌留之際,他已經不能說話了,卻依然用手打著節奏,還在琢磨翻譯。
這些老一輩譯製人的精神財富流傳經年,才有了大銀幕上一部部經典不朽的譯製片,豐富了一代代觀眾的文化生活。
從過去到現在,譯製片一直追求的是讓外國人說中國話,說接地氣的話
最近,上譯廠剛剛完成經典重拍的《尼羅河上的慘案》譯製配音,擔綱翻譯的夏恬借著此次申報檔案文獻遺產的機會,看到了1978版《尼羅河上的慘案》的翻譯手稿,令她感慨萬千。
老版翻譯腳本中的最後一段,大偵探波洛下船時給了年輕的羅莎麗一個忠告,英文原句是:「take it easy。」直譯是「慢慢來」,當時劇本的初對本上,寫的正是「慢慢來」這三個字,但第二版復對本上被改成了「別心急」。「在我看來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優化了。」夏恬說,然而最後的標準本上,這三個字被改成了「悠著點」。
「這可太有神了!」上譯廠的「廠訓」中有句話叫做「劇本翻譯要『有味』」,這味道夏恬一下子就「嘗」到了。
在手稿的其中一頁,她還發現了一點茶漬。「這太像我們做翻譯的感覺了。我們一般都是挑燈夜戰,一杯咖啡、一杯奶茶在旁邊,在那琢磨這句子該怎麼翻,怎麼才能夠讓觀眾更理解。」夏恬說,前輩還在這一頁後面補了一張紙,就怕溼了後沒法保存,從這就能想像到前輩工作時的狀態。她說,透過檔案,就像一次穿越時空的會面。
「提到譯製片,很多人喜歡調侃『哦,親愛的老夥計』一類的翻譯腔。他們可能根本就沒看過譯製片。其實無論是過去的,還是現在的譯製片,都很少有這種表述。」上譯廠青年翻譯張悠悠說,檔案的公開展示有利於增進年輕人對譯製片的了解,「從過去到現在,我們一直追求的是讓外國人說中國話,說接地氣的話。」
「我們希望能將前輩留下的經典作品展示出來,讓人了解經典是如何被打造出來的。」上譯廠主持工作的副廠長劉風透露,目前上譯廠保存有1949年以來的譯製片檔案近萬件,主要包括譯製片翻譯劇本、電影膠片、電影海報、工作照、獲獎證書等,此外還有部分譯製片導演、翻譯、配音演員的藝術創作總結、口述實錄等。這些彌足珍貴的劇本翻譯手稿為後代留下了一本本「教科書」。今後,該廠將以展覽、分享會、聲音紀念館的形式,向大眾展示譯製片的珍貴歷史記憶。
這一初衷與上海市檔案文獻遺產評審活動不謀而合——喚起人們對瀕危、散失、逐漸老化或正在遭受厄運的記憶遺產的關注。目前,已有17項珍貴檔案入選前二批《上海市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第三批申報評選結果將在明年6月9日「國際檔案日」活動期間揭曉。(記者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