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期現代坦克在英國問世,坦克發展之初,英國就一直將坦克作為支援步兵的武器,隨著坦克技術的不斷發展,英國又將坦克發展方向按照騎兵和步兵的機制分為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而步兵坦克中又陸續發展出一些分支,如裝甲突擊炮和坦克殲擊車等,但各國之間對坦克裝甲車輛的理解各有不同,如法國更強調裝甲突擊炮的被動防禦屬性,而德國更追求裝甲突擊炮的進攻能力,甚至犧牲裝甲防護來提升火炮能力和突擊能力。
第一輛現代坦——英國「小遊民」坦克
二戰時期,幾個坦克大國都是一邊打仗,一邊進行著新型裝備的研發和製造,常會出現一些裝備還未研發成功戰爭就已結束的情況,法國人曾經花大力氣研發過一款擁有超強防護能力的裝甲突擊炮,用以在前線對步兵進行機動火力支援,這就是ARL-V39裝甲突擊炮,但最終德國人打到了巴黎,這款被法國當作致勝關鍵的突擊炮也沒能出現在戰場上。雖然該突擊炮乍一看外形頗有毛熊裝甲的粗狂、威猛風範,但是細細看去還是帶有典型的法式另類鈍感,有些蠢兮兮的不協調(就是醜)。
法國ARL-V39裝甲突擊炮(樣車)
法國人研製ARL-V39坦克的初衷竟然是為馬奇諾防線量身定製的一款武器,用以對馬奇諾防線進行機動防禦作戰,以應對德軍步兵主力不確定的主攻方向上的火力支援。可想而知,即使ARL-39突擊炮趕在德軍進攻法國之前都部署到了馬奇諾防線,其對德法戰爭的結局也不會有什麼影響,畢竟馬奇諾防線主要的目的就是牽製法軍大量兵力,並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建設,而最後德軍一個靈巧的走位,無數法國人智商瞬間碎了一地。
ARL-V39突擊炮的伸縮炮管
ARL-V39的自身設計也算可圈可點,由於過頂式履帶使得車身過高,設計師不得不將火炮裝在了車身上,而上方一個小型炮塔則用來加裝機槍近距離自衛。其使用的AP75毫米炮是1897式75毫米炮的改進型,可以發射榴彈和穿甲彈,除了壓制步兵集群還兼顧了一定的反裝甲能力。不過因為火炮裝在車身上,位置較為低矮,為了避免炮管在翻越壕溝時插進泥坡裡,該炮管採用了可伸縮炮管設計。不過德國人的突進速度太快,法軍根本抵擋不了,一時間法國內部大亂,軍工單位根本無法組織生產,ARL-V39一輛也沒有造出來,僅僅3輛樣車被緊急處理,2輛轉移至當時還是法國殖民地的摩洛哥,1輛不知去向,很可能因為自身一些缺陷的緣故不具有什麼價值,從而被就地拆解。(東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