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階段的學生正處於身體成長發育高速發展階段,與心理發展速度的不匹配不平衡容易使得青少年在心理整合過程中出現混亂,從而導致情緒波動大,易產生負面情緒等心理問題。而文化、生活水平、想法觀念等方面存在差異使得來穗青少年在適應上存在更多的困難。
近期,廣州市為本社會心理慈善服務中心(簡稱「為本心慈」)接觸到不少來穗青少年因為情緒、學習、生活適應等方面尋求心理支持與幫助的案例,對來穗青少年的心理狀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日前,一場心理+科技+音樂趣味體驗的心理科技體驗館科普之旅正式開啟,利用科技賦能,科普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心理健康意識,讓孩子與家長在豐富且有趣的心理活動體驗中釋放壓力、表達自己、收穫快樂,同時,凝聚家庭的力量,共同關注、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助力來穗青少年心理力量的茁壯成長。
「我們正在幫助他們找到自身資源以及獲得解決困惑的能力,獲得力量,更好地承擔成長的責任,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問題。」 為本心慈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孩子們真正獲得心理資本,自然能找到資源解決自己的困境。
在學習與體驗過程中獲得積極自我成就感
「與穗同舞,快樂觀心——心理科技體驗館科普之旅」是『「愛無限·心關愛」助力健康中國共築成長路—來穗青少年心理支持項目』的一個活動。該項目是由廣州市民政局、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指導,廣州市為本社會心理慈善服務中心承辦的第七屆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動之一。為本心慈的心理科技體驗館是廣東省首家心理+科技形式的體驗館,目前全國規模最大。
記者了解到,參與本次活動的25組來穗青少年家庭均來自小谷圍街道。這些青少年的父母都是基層勞動務工人員,多從事餐飲行業或安保工作,工作地點以島外為主。因為早出晚歸,較少有機會進行親子溝通,共同參與親子活動的機會更少,且活動形式較為單調。
而本次活動利用心理與科技相結合的有趣形式,通過積極的音樂節奏舞動體驗,為來穗青少年提供輕鬆歡快的減壓場所和方式,讓來穗青少年獲得幸福感與自我積極成就感的同時有所收穫、有所成長。
即使出現心理、情緒問題,也有獲得幫助的渠道
活動分為四個環節,分別是探索心知識、舞出心節奏、傾聊心聲音、暢遊心樂園。現場一片歡聲和笑語,孩子們充滿好奇和激動,在音樂、遊戲和舞動中漸漸放下初來時的拘謹,跟隨帶領老師的步伐逐漸融入活動中。有的家長竟然比孩子更積極參與活動。「我覺得我比我家兒子更投入。」黃先生這麼笑著「吐槽」自己。
黃先生是23年前來到廣州的,如今在大學城某高校的保衛科工作。「因為讀書少,年輕時候很自卑,加上有好幾次差點喪命,心裡對於人生有很多灰色的部分。」黃先生說,在反覆讀過許多心理書籍後,自己慢慢對人生有了正面積極的態度,「人的身心健康真的很重要,所以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樂、放鬆地學習、生活。」據他觀察,因為自己格外注意跟孩子的溝通和交流,以及處理好兩夫妻的關係,孩子從小到大的心理狀態比較平和:「我們夫妻都有共識,就算有什麼意見不合,也一定不會在孩子面前拌嘴,這樣才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這一次,從社工處知道活動消息後,他欣然帶著孩子參加體驗活動,目的是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多一點見識:「我看他今天玩得挺開心的,有可能對心理也有了初步的認識,今晚回去我會跟他交流一下感受,總結、討論一下今天的見聞。」
為本心慈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體驗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家長和孩子接觸心理學科,了解更多心理學小常識相關常識,讓他們知道即使出現心理、情緒問題,也有獲得幫助的渠道。
在人群裡,為本心慈副秘書長伍允曄發現,有一個孩子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暢快玩耍,於是主動跟他交流,孩子說「我覺得很無聊」。詳聊後,伍允曄了解到,孩子並非覺得活動不好,而是因為玩杯子歌的環節時,他認為所用的歌是自己不喜歡的,而且和活動不配。
「很多人有誤解,認為參加心理活動,或者做心理諮詢,目的就是要獲得開心,把非積極的情緒變為積極。」 伍允曄說,不應要求每個人都有一樣的情緒,只要勇於面對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坦誠表達,並且調整自己不舒服的部分,就是最重要的,「我們希望青少年能收穫快樂,也能接納不快樂,更健康茁壯地成長。」
幫助青少年發現自身資源,獲得成長「心」力量
「在高考和中考前,我們就接觸到不少需要進行心理調適的個案。」為本心慈辦公室主任吳潔儀告訴記者,有的青少年在考試前壓力過大,入睡困難,就算是到醫院看醫生、吃藥也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事實上,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更多的是心理層面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心理諮詢這一途徑解決,這也體現出,其實很多家長和孩子,對個人的心理狀態、對心理諮詢還沒有足夠的認識。」
她表示,通過沙盤、遊戲、治療等方法可以排解孩子們的精神壓力,而不一定要通過吃藥解決,很多來為本心慈尋求幫助的孩子就通過沙盤這一方式得到了幫助。她強調,當消極情緒出現的時候,最重要的不是去忽視它,而是要面對消極情緒,尋找合適的途徑或方式去進行疏解,同時,也需要對心理學有正確的認識,而目前很多人對心理學,特別是心理諮詢的了解過於片面:「心理學不只是精神科這一研究領域,還包括像專注力、正面管教等等;對於心理諮詢,現在還是存在心理有病才需要進行心理諮詢的誤解。」
伍允曄表示,在普及心理學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大眾對心理學的態度已經與以往有所不同了,大眾開始理解心理可以更健康,也可以通過自我調適達到預防心理問題產生的效果:「不僅關注養生,也要注重心理的養護。」
她透露,未來將繼續為來穗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多元化的「心理+科技」的遊學活動,推出針對他們需求的心理支持服務。「希望通過向這一群體提供心理支持,幫助他們找到自身資源以及獲得解決困惑的能力,獲得力量,更好地承擔成長的責任,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她相信,當他們真正獲得了心理資本,自然能找到資源解決自己的困境。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林琳、蘇贊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陳憂子、林琳、蘇贊
廣州日報全媒體攝影記者陳憂子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胡群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