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我國民間有三大快活似神仙之道:搓澡、捏腳、掏耳朵。
其中,掏耳朵也被稱為「採耳」,現在很多養生館都會開展這一項目。採耳師們利用工具(如鵝毛棒、馬尾等)通過清除外耳道內的耳屎,並對耳道內外進行刺激,使人獲得享受與放鬆,因而將其稱為「人間小舒服」。
根據體驗過的人描述,耳道清潔之後,技師會用雞毛和鵝絨製成的工具在耳道內捻動,這種局部按摩術帶來的酥麻感會傳遞到每一根神經,好的手法會讓人達到 「顱內高潮」般的體驗,欲罷不能。
前幾年,採耳只是流傳於川渝地區的一種民間手藝,常見於諸多旅遊宣傳片裡。但在今天,這兩個字不僅意味著一門十分賺錢的生意,甚至正在如今的社交網絡上形成一波新的流行文化。
蒸蒸日上的採耳文化
2019年,被業內人士視為採耳產業的爆發之年。借著消費升級、文化體驗的名義,採耳文化體驗館向全國擴散開來,成為商業街區裡的新物種。
很多品牌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市場上,成立不到1年便扛起了招商加盟的大旗,把品牌店快速布局在全國各大城市,讓採耳成為保健休閒業態中增長最快的品類之一。
除此以外,採耳也不再只是「小眾」娛樂,而是通過當下的各種社交媒體方式走向全國。
今年,淘寶直播的兩大頂流薇婭和李佳琦的直播間內,先後請藝人虞書欣和歐陽娜娜現場採耳、展示全套採耳工具,這項古老的民俗開始真正走向國民的日常休閒生活。
在微博、抖音、B站,關於「採耳」的視頻時不時地會出現在你的時間線上,或被形容為「中耳炎教程」,或被定義為「腦子進水療程」,輕易收穫百萬級播放量。
其實採耳的火爆可以用簡單的「口紅經濟」原理來解釋:畢竟無論從客單價還是投入的時間等邊際成本來看,採耳完美符合「低投入高預期兌現高附加值」的特點。
以成都為例,如果只是簡單採耳,便宜的往往只需要二三十元,而貴的一般也不超過150元,並且還附帶頭部按摩和肩頸按摩。
時間方面,比起動輒一兩個小時的足浴和SPA,做一次採耳的時間也並不算長,一在路邊攤簡單採一次耳,通常不會超過20分鐘,即使到專業的採耳門店裡,採耳一次所需要的時間也通常在45到60分鐘以內。
舒服、便宜、時間短,再加上現在年輕人普遍壓力大、熬夜、作息不規律。而有些養生館則把採耳作為一類醫療保健項目來宣傳,稱其有改善耳鳴、頭暈,增強記憶力等功效,似乎天然契合這個時代的消費者心理。
所以,採耳這種「健康」、舒服又經濟的休閒方式自然也就成了大家日常生活中放鬆、減壓、養生的好選擇了。
瘋狂擴張的採耳
除了網紅驅動,高毛利、可複製、易上手,也是採耳能在全國迅速鋪開的原因。
這一行的耗材消耗很低,所以規模經濟現象很明顯,做得好能有50%利潤,做得一般也能得到30%-40%。
此外,「耳道」品牌方曾介紹,該品牌在重慶南坪的一家店每日流水在5000-6000元之間,較好時能達到1萬元左右;「金耳勺」品牌也用他們在杭州一家130㎡的採耳店舉例:該店有7個技師,9張床位,上個月創造了30萬營業額。
據品牌方表示,獲得這樣的回報率「僅需」29800到69800不等的加盟費。此外,採耳品牌普遍估測,開店後的10-18個月能夠收回成本。
在高毛利的驅動下,許多採耳品牌開始瘋狂擴張。
就目前情況來看,市場上品牌店的加盟成本普遍在3萬到7萬左右。
據銷售所說,這個加盟費用,主要包含品牌授權、人員培訓、採耳工具以及選址宣傳等相關費用。例如,3萬檔次的加盟包含10個培訓和10套工具,7萬檔次的加盟則包含20個名額。而在淘寶上,相關專業的採耳工具一整套也不過150元。
當然,加盟費只是成本的一小部分。
目前最主流的採耳文化館都在80-200㎡之間,技師與床位可以按7:10的配比設置。時長30分鐘的採耳市場價大多定在80元左右,在採耳之餘,店內也會包含頭療、洗眼、按摩、艾灸等附加項目提升客單價。
據了解,做一家130㎡左右的採耳店需要的啟動資金在20-30萬左右。
人工成本佔採耳店運營成本的35%左右。成熟的技師月均薪資在7000-8000元之間,大多數採取無保底工資,按提成結算的方法,技師會分得其所服務客戶消費金額的3-4成。
一個門店,幾張床位,幾名技師,再加上過得去的裝修,一家採耳門店就能夠運轉起來。在市場培育期,商家常用低成本的項目做線上活動引流,經營步入正軌後,直接進店和美團導流來的客戶佔比各佔一半。
相對而言,採耳店項目新奇,投資門檻不高,技術要求也不高。另外,從業人員勞動強度低,和洗浴、洗腳等曾被汙名化的行業相比又「體面」一點,所以員工容易招聘,職業認同感較高。
但在這種繁榮和野蠻生長背後,採耳也並不是一座全無危險的金礦。
一方面較低的門檻讓採耳成為明星創業項目,但這也說明採耳業尚未真正構建起品牌護城河,加劇了投資的不確定性。外行人輕鬆邁入這個行業後,可能面臨的是同質化競爭,以及快速飽和的市場。
市場紅利期,投資者一窩蜂湧入,讓大大小小的採耳店遍地開花,但高速發展的市場也讓行業呈現良莠不齊的狀態。
曾有人分享了關於加盟某採耳品牌的經歷:「店面籌備5個月了,總部所承諾的技師還沒有派過來,因為他們自己的底子就沒打好,根本就不具備招加盟的能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採耳業的招商加盟也有很多的快招公司收割加盟費的新「韭菜地」,前期給你描繪得天花亂墜,甚至承諾保底利潤,但投資人交了加盟費後 ,承諾的各項服務執行不到位。
此外,這些採耳品牌在開放加盟之餘,大多開設了採耳培訓學校和採耳設備品牌,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 「打通上下遊,賺全產業鏈的錢」。
業內人士估計,採耳行業當前的從業人數應該遠超30萬。這條熱鬧的賽道,吸引了太多的創業者和民間資本爭相湧入。
在這樣的瘋狂擴張下,採耳行業勢必將開拓一片新的天地,但是市場無序,再加上資本湧入,行業亂象恐怕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