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中世紀非常幸福,國王、地主、農民各得其所

2020-12-16 歷史老師講歷史

歐洲黑暗的中世紀,大致有三個等級:國王、封建主、農民。國王的權力並不大,唯一的權力就是:如果臣子們違反法律,他可以依法處置,或者沒收他的莊園。

歐洲的國王不專制,也沒能力專制。國王們要坐穩寶座,首先自己要遵守法律,只能娶一個老婆,而且不能離婚。國王的統治必須公正,如果隨意懲罰或者殺害百姓,臣子們就沒義務效忠,國王的結局會很悲慘。

國王與封建主都是地主,地主就是貴族,貴族們分為五個等級: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還有勳爵與騎士兩個特殊階層。貴族們既是封主,又是封臣。爵位是任意的,並不固定,封臣與封主之間並沒有任何爵位的要求,一個男爵或子爵可以把土地封給一個公爵,叫公爵做他的封臣。甚至於國王也可以從公爵或子爵什麼的手裡接收封地,做他臣子的封臣。國王只是大一點兒的封主,有的國王甚至沒有封臣的領土大。

封地的繼承也有規則。封臣死後,封地的繼承只能由他自己來決定,封主不能干涉。憑著各種婚姻和血緣關係,一些封臣得到了大量土地,最終尾大不掉。英法爆發百年戰爭,主要原因就是法國的諾曼第公爵的封地,比法國國王大得多。

封主與封臣之間,有軍事和納稅義務。如果封主要打仗,封臣必須為他作戰,如果封主被俘,封臣要為封主交納贖金;封臣要按時向封主交納一定數量的貢賦。封主必須做事公道,否則封臣可以不服從。如果封臣受到攻擊,封主必須提供保護。

農民們其實有很多權力。封建主不得隨意將他們趕走,如果要賣掉土地,必須連土地上的人民一起賣。農民老了不能幹活,莊園主就得養到他死去。農民們假期多,每周只要幹五天活,碰上大的節日或者春種秋收,莊園主還必須請他們大吃一頓。

相關焦點

  • 黑暗的歐洲中世紀為何沒有農民起義?
    農民起義這樣頻繁,可能以為這是階級鬥爭的必然現象,可是中國式的農民起義在世界歷史上是個獨一無二的現象。西歐直到8世紀,才出現農民起義的記載,此後一直到16世紀,歐洲大大小小几十個國家,發生農民起義的次數用一雙手的手指都能數得過來,不超過七八次。而且,歐洲所謂的農民起義更像是一場帶點暴力性質的社會運動,規模小,破壞力輕微,更沒有帶著改朝換代的目的。
  • 國王只能湊30個農民打仗,中世紀歐洲真那麼窮嗎?
    《企鵝歐洲史2》中有一組數據:「這些小單元的面積各不相同,但通常在100平方千米左右,相當於懷特島郡的四分之一,肯特郡的四十分之一……」而同時期的愛爾蘭地區,也是各種分裂,在中世紀早期至少存在100個以上的國王。但是,有些國王非常寒酸,領地內的臣民少得可憐。
  • 中世紀的歐洲歷史,為何沒有「官逼民反」「農民起義」的現象
    與此同時,遙隔萬裡以外的歐洲大陸,雖然也有著中世紀漫長的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現象卻十分罕見,沒有出現中國歷史上,那種動輒數十萬規模的農民起義。歸根結底,它是有多重原因所致。一.歐洲的封建時期,受教皇控制信仰是個十分重要的精神寄託。
  • 歐洲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為什麼大部分像是「村鬥」?
    這樣,國王對貴族地盤內的農民並不直接管轄,農民被剝削嚴重時,鬥爭的對象也是封建領主,而不翻地高高在上的國王。也就是說,歐洲的農民起義,類似我們說的「反貪官不反皇帝」。比如,扎克雷起義時,農民起義軍的口號是「消滅一切貴族」,他們將百合花戴在軍旗上,表明自己擁護國王;瓦特·泰勒起義時,起義軍也對英王理查表示信任;1525年的德國農民起義,德國農民提出的口號是「承認一個君主,即羅馬帝國陛下,不承認其他任何君主」。
  • 郭學明:歐洲中世紀之二——封建制度與城堡
    中世紀歐洲各國沒有常備軍,軍事力量靠封建制度下的兵役義務。圖:中世紀騎士裝備2.封建社會的農奴封建制度下,絕大多數土地都在國王、教會和貴族(騎士)手裡,這些人是不種地的,土地由農民耕種。農奴制度可以追溯到4世紀前期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時期,他下了一個敕令禁止農民離開土地。當然,中世紀農奴逃跑還是比較容易的。一個領主的管轄範圍很小,追逃能力有限,哪裡缺勞動力,哪裡的土地多,哪裡的領主條件好,農奴就可能逃到哪裡去。工商業城市興起後,農奴逃跑的去處更多了,領主們也沒有什麼辦法。所以聰明的領主就會對農奴好一些。
  • 中世紀農民的「白日夢」:天上掉烤肉、河裡葡萄酒、美女隨便選
    歐洲中世紀的農民,就算不遇到戰亂、天災和瘟疫,也僅僅是勉強吃飽飯而已。 中世紀農民 一年到頭都要想著怎麼交稅,畢竟領主、教會和國王,都眼巴巴的看著呢。所以,想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只能「白日做夢」——今天要講的,就是中世紀的一個「白日夢」。
  • 中世紀黑暗時代:是誰把歐洲推向地獄?基督教也有很大「功勞」
    歐洲黑暗時代的社會統治現象 中世紀的歐洲,缺乏強有力的政權進行統治,導致政權散亂,在封建割據下,戰爭的爆發是家常便飯,政權分散在國王、貴族
  • 歐洲中世紀生活與今日世界重塑
    其餘歐洲國家情況類似,語言的演變是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和我們聽不懂粵語是一樣的,但粵語就是古代的普通話。我們在來看歐洲中世紀飲食,今天的西餐吃起來高雅富有情趣,看著刀叉牛排就讓人很有食慾。但在中世紀的歐洲飲食可不是這樣,麵包可以用來打不聽話的老公,老公不聽話一麵包棍子下去必然抱頭鼠竄。只有國王或者貴族才吃得起小麵包精麵粉所做。其餘的黑麵包很硬都是下層人的口糧。
  • 這是中世紀歐洲版「新白娘子傳奇」,還是西方的聊齋故事?
    這個女孩非常漂亮,身穿華麗的宮廷服飾,一看就出身高貴。但是,此時這名少女正在無助的哭泣,領主埃諾立刻上前詢問,想知道出了什麼事情。少女告訴他,自己名叫梅綠絲娜,本來是要坐船去嫁給法國國王的,沒想到發生了海難,她僥倖逃生流落至此。埃諾沒有把這名女子送到法王的宮廷,而是帶回了自己的領地。
  • 騎士亂世的中世紀西歐,國王是如何慘澹經營的?
    在中世紀初期,血統決定了是不是貴族,騎士通常是領主的長子,土地貴族的一項重要職責是對子弟進行騎士的訓練,訓練從10歲左右開始,20歲左右正式授予騎士。到中世紀晚期,各個王朝會因為地產、財富或者軍功授予貴族頭銜,一些僱傭兵被加封為騎士從而成為貴族。對抗國王是否成功取決於貴族實力、是否有外敵入侵和其他因素。起初國王的大宗收入來源於皇家領地。
  • 中世紀的騎士究竟是什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有些類似我們古代的士
    壹墨帶你走進歷史長河,發掘沉睡在時間中的秘密(原創文章,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關注)想到騎士,我們第一印象就是歐洲的中世紀騎士,在中世紀的歐洲,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許多年輕人,都想成為一個騎士。成為騎士,在當時無疑是一種光宗耀祖的事情。同時,騎士是一個爵位,是當時爵位裡最低的一種。騎士這個爵位,有些類似我們中國古代春秋時期的士。由大貴族或者是國王冊封,效忠當地的某一個領主。同時還會有採邑和屬民,可以說是最低等級的封建統治者。
  • 髒亂差的中世紀歐洲:貴族幾個月不洗澡,國王長滿寄生蟲
    提起中世紀的歐洲,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黑暗"這個詞。平民百姓的一生受王權和教會的操縱和奴役,活在愚昧和迷信中,身體和靈魂被控制和剝削。不僅如此,中世紀的歐洲戰爭不斷。羅馬帝國滅亡之後,西歐建立了如法蘭克、西哥特、高盧等許多國家,這些國家相互徵戰不斷,百姓苦不堪言。
  • 文化客廳NO.50丨黑死病後,中世紀英國農民叛亂
    在歐洲的中世紀有一場大瘟疫,就是被稱為「黑死病」的鼠疫大流行,這場災難直接導致2500萬歐洲人喪命。在這場疫情之後嚴苛的勞工法律以及英法百年戰爭造成的沉重稅負,被束縛在土地上的農民裹挾教士與城鎮居民揭竿而起,向英格蘭王國的權力中心——倫敦進發。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1381年英格蘭農民起義。
  • 中世紀歐洲有多「髒亂差」?國王身上長滿了寄生蟲,隨時隨地方便
    一、中世紀歐洲「不洗澡」 在古羅馬和古希臘的時代,歐洲的沐浴文化一度相當繁榮,古羅馬帝國消亡之後,西哥特人、墨洛溫王朝都曾經有過短暫的繁榮時期。然而,這些繁榮都不過是曇花一現。隨後的一千多年時間裡,處於中世紀時代的整個歐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其政治格局是世俗權力和教會兩極共存的。
  • 你所不知道的中世紀歐洲城堡裡的秘密
    國王皇后攜王子公主、公爵騎士歡聚一堂,夜夜笙歌美酒狂歡,這是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如煙花般絢麗的盛宴,實際生活中的城堡卻和你想像中的大相逕庭。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歐洲城堡,探究城堡裡的秘密。每天讀寫繪,探索和發現生活的美。歡迎點上方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一、城堡是戰爭的產物。從本質上說,城堡就是軍事戰備要塞,而不是華麗的宮殿。
  • 為何中世紀是歐洲的黑暗年代?
    二,歐洲中世紀是「無知和迷信的時代」,「宗教的言論置於個人經驗和理性活動之上」。 (中世紀歐洲女貴族。) 三,在中世紀歐洲平民家庭裡,所有家庭成員都是睡在一張床上的:不但孩子會和父母睡在一起,甚至還包括了客人、家畜等。
  • 丹·瓊斯的「中世紀三部曲」,是真實版的《權力的遊戲》
    這位紅遍英美的「80後」中世紀史學家曾在接受採訪時說:「把歷史寫得枯燥、無聊,是一種『刑事犯罪』。」 近日,「中世紀三部曲」中最早完成、卻最後引入中文版的《血夏:1381年英格蘭農民起義》(以下簡稱《血夏》)面世,丹·瓊斯所構建的以英格蘭為主的中世紀歐洲圖譜至此得以完整呈現。
  • 中世紀農民真的苦不堪言嘛?不,他們也有自己的「快活日子」
    談到中世紀農民,大多數人腦海中都會出現這樣一種景象:骯髒不堪的居住環境,胡亂煮熟的食物以及沒日沒夜的勞動...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廣義上,中世紀農民其實還包含自由民,佃戶和農奴三大類。隨著考古學的深入,學者們對中世紀生活水平有了更多認識,關於農民的真實生活狀況也就愈發明朗。
  • 歐洲人意識中的國王有多大權力?
    歐洲人意識中的國王的權力中世紀歐洲一個最突出的特徵是王權有限。1222年的《金璽詔書》和1215年的《自由大憲章》是當時制約王權的代表性的法律文件。同期的歐洲法學家以契約論作為限制王權的理論依據,提出了法律在國王之上,制約國王而不是相反,反抗暴政具有合法性。
  • 中世紀的歐洲真如電影中整潔嗎?不洗澡、滿地糞便,顛覆你的認知
    但如果跟你說在堂堂朝會城堡中,人們隨地大小便,是不是會感到不可置信,然而不必驚訝,這在中世紀的歐洲,一切都顯得那麼理所當然。中世紀歐洲的髒亂在中世紀的歐洲,國王們經常對國家進行巡視,然而這些巡視除了鞏固統治、激發臣民愛國之心外,還有一點就是為了躲避骯髒的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