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市值成為泡影,該美企「號稱全球第一」,如今被華為正面擊敗

2020-12-06 逸雲財富

文:Jarvan

自去年美國打壓華為以來,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多,這也引發了一場大動蕩,這場動蕩始於科技界,並蔓延至學術界和網際網路圈。

事實上,除了華為,還有很多國內的企業或機構被列入了美國的「實體名單」,甚至有些大學也被列入了名單,這讓人感到困惑。但仔細看看清單就會發現,名單上的企業往往是那些在某一特定技術領域排名非常靠前的企業,尤其是那些在某些技術領域超過美國的企業。

除了「美元霸權」和「食品霸權」之外,美國還高度重視其「科技霸權」。美國依靠技術壟斷,從其他國家獲得了大量資源,實現了快速發展。隨著華為的崛起,美國意識到了這場危機,並將中國科技公司加入了自己的實體名單。其實,這種做法並不難理解。如果中國科技企業在某一領域站穩了腳跟,就意味著美國在某一領域的技術壟斷被打破。曾經依賴美國技術的國家可能會轉向中國公司,這對美國來說是自然的結果。

自19世紀以來,美國一直是創新技術的世界領導者,但現如今中國技術攻勢對美國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以及華為在5G領域的領先地位,這使得美國的危機感更強烈。

美國打壓華為是為了保證自己的話語權還有世界霸主的地位。 華為這種高科技企業的覺得對於美國來說是非常不利的,這種不利現在也只是剛開始,而5G這項技術就是起點在未來華為的科研技術會有很多都領先世界,到時候的話語權在誰的手中就說不定了。

華為在發展過程中遭受了很多不公平待遇,被列入實體名單只是冰山一角。此外,華為面臨著許多強大的競爭對手,而美國思科幾乎是最強大、最無情的競爭對手。用一句話來形容思科的力量,就是沒有思科,就沒有今天的網際網路。華為的業務一直與思科重疊,導致兩家公司之間的競爭加劇。

在思科的鼎盛時期,其路由器和交換機主宰著全球市場,一度佔據80%的市場份額。早在2003年,思科的市值就超過了5700億美元,即使在今天,也足以躋身世界頂級公司之列。但隨著華為的崛起,思科的主導地位受到了威脅。

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的計算機網絡開始出現。由於在不同的區域使用不同的協議和設備,對多協議路由器有一定的需求。就在這個時候,史丹福大學的兩位老師Leonard Posak和Sandi Lerner設計了一種被稱為「多協議路由器」的連接網際網路的設備,可以將不兼容的計算機區域網合併成一個統一的網絡。「多協議路由器」也被認為是現代網際網路的誕生。

有了這對協議路由器,這對夫婦創建了思科。但在思科上市後,創始人離開了公司,把公司交給了錢伯斯。在他的領導下,思科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即使放眼世界,你也找不到一個了解華為的競爭對手。2002年,華為以自主研發的網絡通信設備赴美國參加通信產品展。令人驚訝的是,華為的產品在性能上和思科一樣好,但價格卻低得多。錢伯斯在參觀了思科的平臺後對助手說:「未來幾年,華為將是思科唯一的競爭對手。」

正如錢伯斯所說,華為迅速進入美國市場,迅速獲得市場認可,並與思科展開正面競爭,比錢伯斯預期的還要早。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思科以侵犯智慧財產權為由,要求華為停止銷售該產品。無奈之下,國際舞臺上的華為,不得不退出美國市場。然而,在華為退出後,思科依然不為所動,對華為發起了一場專利戰爭。這一次,華為開始反擊思科。經過調查,華為與思科之間的專利符合度不到2%。這完全說不上侵犯。最後,法院判決華為勝訴,雙方達成和解。經過這場戰鬥,華為完全在世界舞臺上揚名立萬,並與多家大型企業達成合作。反思性的思科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僅沒能砸到華為,還把華為的名氣炒起來了。

這只是華為和思科多年競爭的一個縮影。自那以後,思科不斷發現華為的「麻煩」,甚至提起了過去,指控華為在2003年的訴訟中存在不當行為。近年來,華為一直受到美國的限制,而思科是背後的推手。但隨著競爭的加劇,兩者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2017年,華為終於超越了思科,2018年,華為的收入甚至是思科的兩倍。相反,隨著華為的崛起,思科的囂張氣焰也已不再。自2003年達到頂峰以來,思科已經損失了萬億市值。

為了趕上華為,思科開始收購技術公司,試圖趕上華為的技術水平。然而,無限收購未能將思科轉變為一次反擊。相反,思科也損失了大量的儲備資金。美國思科曾經號稱是世界上第一企業,但最終輸給了華為。

時來逆轉,華為最近對思科發起反擊,指責其競爭對手向Verizon出售華為的技術和產品,並要求Verizon賠償10億美元。當然,美國站在威瑞森一邊,稱華為是專利流氓。不過到底誰是「流氓」,我們自然心知肚明。

現在美國再次打壓華為,試圖用切斷華為的晶片供應,目前華為確實遭受了困境,在下個月之後,麒麟晶片可能會斷供,雖然這很難,不過堅強的華為會再次崛起,一定會突破重重難關,讓那些心懷不軌者,乖乖閉上嘴!

華為加油,中國加油!

相關焦點

  • 萬億市值付之東流 曾是美國乃至全球第一 今被華為擊敗!網友:該
    思科當年的市值居全球第一,美國蘋果、微軟都不及它。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思科,就沒有現在的網際網路。在發展的頂峰時期,思科在路由器和交換機領域都一直沒有對手,擁有統治地位,佔據著全球80%的市場份額,在2003年的時候,它的市值更是突破了5700美元!當時,它是眼壓一切巨頭的大企業,然而隨著華為的崛起,它的霸主地位開始動搖了。
  • 曾經全球第一的科技巨頭,如今被華為打敗,市值蒸發萬億
    一提到中國的高科技公司,大家一定能想到華為。作為中國企業,華為不僅是世界500強,更是我們國民的驕傲。其實華為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過許多不公平的對待,比如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但這只是華為遭遇挫折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華為還遇到過許多強大的競爭對手。在華為的競爭對手中,思科可以說是手段最狠,最強大的對手。
  • 如果華為上市,市值能達到多少?院士曾表示:1.3萬億美元!
    中國科技領域的巨頭企業並不多,根據BrandZ最新公布的全球100強榜單顯示,上榜的17家中國企業中僅有四家,分別是騰訊、華為、小米和百度,它們都在科技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果,所以才被劃分到了科技領域類。成立超過30年,華為為何不上市?
  • 金價上漲推動全球TOP50礦企總市值首次突破萬億美元
    截至9月底的三個月中,最有價值的50家礦業公司的市值增加了802億美元,累計市值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這要歸功於黃金和白銀價格的飆升,鐵礦石價格穩固地達到了三位數,以及銅價一直徘徊在兩年來的高位。 全球主要的礦業巨頭曾一度有望在2020年初加入萬億美元俱樂部,但這種病毒大流行破壞了該行業周期性回升的早期階段,將這一裡程碑推遲了9個月。 從三月至四月的大流行高度來衡量,該指數已經恢復了近3300億美元。
  • 一天「賺」一個福特,特斯拉問鼎全球市值最高車企!靠的是什麼?
    而在不久的一個月前,特斯拉才剛剛迎來歷史性的一刻:股價站上1000美元,公司市值達到1901億美元,首次超過豐田(1812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特斯拉股價的暴漲還一舉擊潰了許多長期看空的勢力。
  • 全球最值錢公司誕生,價值高達14萬億,相當於3個阿里巴巴
    而在整體企業數量上,中國也多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一,甚至有媒體因此而發出了「成功反超美國」的歡呼。 但實際上,所謂的財富500強,可能應該稱為「財富500大」更合適,不少虛胖的中國企業在裡面,大而不強,有些名不副實。
  • 蘋果市值率先突破2萬億美元;華為筆電市場份額居中國第二;黑莓明年...
    今日焦點 蘋果市值率先突破2萬億美元 華為筆電市場份額居中國第二 黑莓明年將推5G智慧型手機 英偉達二季度收入創紀錄
  • 全球股市市值突破100萬億美元,美國貢獻38%,我國的股市呢
    隨著全球經濟不斷發展,全球股市的總市值也在不斷增加,如今已經到了一個比較大的規模了。 在2019年年底的時候,全球股市總市值不過80多萬億美元,在最近一年的時間裡面,全球股市發展比較迅速。 100萬億美元的總市值是什麼概念?按照現在預測的數據來看,美國在今年的GDP總量可能不到21萬億美元,全球股市總市值的體量差不多是美國的5倍,是我國的6.7倍左右。
  • 全球最大的公司誕生了!市值高達2萬多億美元,相當於深圳5年GDP
    而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又是誰呢?受外部因素影響,美國今年第二季度GDP創下了40年來的新低,因此本以為許多美國企業將也遭受重大損失。然而,我們沒有預料到的是,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卻能「逆流而上」,據8月,福布斯排行榜公布顯示,蘋果公司正式超越市值1.88萬億美元的沙特阿美公司,突破市值2萬億美元,成功躋身世界第一,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 「不造車」背後 華為要扮演眾多車企轉型升級背後的巨人!
    如今,一個比電腦、智慧型手機體量更為巨大、涉及的技術更為複雜,前景更為廣闊的產業,也踏上了時代的浪潮,它就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浪潮之巔的新能源車企,今年個個紅的發紫。卻幾乎相當於豐田、奧迪、戴姆勒、通用四大車企市值總和。
  • 華為轉機出現?282家美企聯手力挺華為,這次川普也無可奈
    現狀華為在全球市場供應鏈當中,是具有重要地位的。華為通訊服務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幾十億的人口。在通訊、手機出貨和各類的設備等等,成為了國際性質的大型企業集團。對各國運營商,供應商來說,華為都是重要的客戶。
  • 雷軍的小米公司,將超越華為,躋身萬億市值俱樂部
    隨著AIoT逐漸進入爆發期,小米集團將躋身萬億市值俱樂部。一、小米的戰略雙引擎麻省理工教授尼葛洛龐帝說,「物聯網時代的創新應該是往微波爐裡放一隻雞,微波爐自己知道如何烹飪這隻雞,而不是可以通過手機打開微波爐的開關」。
  • ...最不可能成功的車企」,如今市值頂3個豐田,創始人2年後準備上天
    最新股價為641.76美元,市值突破6000億美元再創新高,達到了6083.25億美元。   市值頂3個豐田、9個福特  特斯拉作為當前全球市值第一高的車企,步入今年以來,其在股票市場上的表現可以說是驚豔四方,雖然不少投資者都表示,特斯拉的股價太高了,但是在接踵而來的利好刺激下,股價市值不斷攀升,仍是特斯拉當前的主旋律。
  • 特斯拉奔向市值1萬億美元,帶飛的是特斯拉的中國學徒
    .32美元(一拆五後),市值接近6200億美元,這也是首個市值超過6000億美元的車企,距離1萬元美元市值,似乎也不遠了。本文更想從另外的角度看這個問題: 特斯拉奔向市值1萬億美元,帶飛的是特斯拉的中國學徒。
  • 2020上半年華為營收4540億元,如果華為上市,那麼它的市值多少呢
    不出意外的話,華為在2020年 的營收突破一萬億是大概率事件。華為的體量如此大,如果它上市了,那麼它的市值會多高呢?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個觀點。同樣的華為也是如此,華為缺錢嗎?華為不缺錢,華為每年給國家交稅都是千億級別,員工的平均工資也接近一百萬,其現金流也是高達千億以上,因此華為不差錢。即使華為差錢,國內的銀行都會給華為貸款,畢竟這些銀行都喜歡給這些有償還能力的大型企業貸款。再者,華為的股份都在華為員工的手上,這和其他大型企業相比是比較獨特的存在,因此,華為上市有些困難。
  • 蔚來小鵬理想市值合計過萬億 中美兩地市值...
    這是一場巨頭之間的市值賽跑,也是一場中美兩地的新能源汽車較量。 新能源車有多火?一張市值對比圖就知道,如今的資本市場,光環幾乎都在新能源汽車的身上。新秀特斯拉市值超過豐田、大眾、奧迪的總和,接近5000億美元市值,創始人馬斯克一躍超過比爾蓋茨成為世界第二大首富;而豐田汽車市值雖為特斯拉的一半左右,但年內漲幅僅為1%... 中國的比亞迪、蔚來市值則分別超越戴姆勒,超過740億美元。
  • 美日韓已損失12340億!美國終於「改口」:允許8家企業向華為供貨
    中國強勁的需求,為全球晶片產業提供「大市場」,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需求規模已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在全球市場中所佔份額超過50%。而在華收入已經成為各國晶片企業成長的重要貢獻力量,隨著美國的「鬆口」,全球晶片企業也迎來了一片豔陽天。
  • 奧美任命新全球CEO;騰訊市值超阿里?範湉湉孟美岐拍的品牌tvc等13條
    3.6%,市值 4.69 萬億港元,超過目前阿里在港股市值 4.64 萬億港元。自3月份以來,騰訊股價暴漲50%,市值淨增1.56萬億。根據財報,騰訊今年一季度營收1080.65億,同比增長26%;淨利潤270.79億,同比增長29%,高於市場預期。目前馬化騰身家高達522億美元,穩居中國首富,比第二名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的454億美元身家高近70億美元。後者因拼多多股價屢創新高,近日剛超過馬雲的439億美元身家。
  • 一夜暴增1850億,特斯拉市值超大眾、豐田、通用等9大車企之和,但...
    焦點個股方面,特斯拉漲近5%,報639.83美元/股,公司市值為60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7萬億元),市值在一天內增長了28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50億元)。而這一數字僅佔全球汽車總銷量的不到1%。市值超9大汽車製造商之和
  • 它以近5萬億市值超越阿里巴巴,成功登上榜首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就進入了一個高速區間,在短短的幾十年當中,我國已經躍升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此期間,我國市場上也是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中國民營企業,諸如華為、阿里、騰訊等等。毫無疑問,這些優秀的民營企業,也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基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