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arvan
自去年美國打壓華為以來,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多,這也引發了一場大動蕩,這場動蕩始於科技界,並蔓延至學術界和網際網路圈。
事實上,除了華為,還有很多國內的企業或機構被列入了美國的「實體名單」,甚至有些大學也被列入了名單,這讓人感到困惑。但仔細看看清單就會發現,名單上的企業往往是那些在某一特定技術領域排名非常靠前的企業,尤其是那些在某些技術領域超過美國的企業。
除了「美元霸權」和「食品霸權」之外,美國還高度重視其「科技霸權」。美國依靠技術壟斷,從其他國家獲得了大量資源,實現了快速發展。隨著華為的崛起,美國意識到了這場危機,並將中國科技公司加入了自己的實體名單。其實,這種做法並不難理解。如果中國科技企業在某一領域站穩了腳跟,就意味著美國在某一領域的技術壟斷被打破。曾經依賴美國技術的國家可能會轉向中國公司,這對美國來說是自然的結果。
自19世紀以來,美國一直是創新技術的世界領導者,但現如今中國技術攻勢對美國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以及華為在5G領域的領先地位,這使得美國的危機感更強烈。
美國打壓華為是為了保證自己的話語權還有世界霸主的地位。 華為這種高科技企業的覺得對於美國來說是非常不利的,這種不利現在也只是剛開始,而5G這項技術就是起點在未來華為的科研技術會有很多都領先世界,到時候的話語權在誰的手中就說不定了。
華為在發展過程中遭受了很多不公平待遇,被列入實體名單只是冰山一角。此外,華為面臨著許多強大的競爭對手,而美國思科幾乎是最強大、最無情的競爭對手。用一句話來形容思科的力量,就是沒有思科,就沒有今天的網際網路。華為的業務一直與思科重疊,導致兩家公司之間的競爭加劇。
在思科的鼎盛時期,其路由器和交換機主宰著全球市場,一度佔據80%的市場份額。早在2003年,思科的市值就超過了5700億美元,即使在今天,也足以躋身世界頂級公司之列。但隨著華為的崛起,思科的主導地位受到了威脅。
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的計算機網絡開始出現。由於在不同的區域使用不同的協議和設備,對多協議路由器有一定的需求。就在這個時候,史丹福大學的兩位老師Leonard Posak和Sandi Lerner設計了一種被稱為「多協議路由器」的連接網際網路的設備,可以將不兼容的計算機區域網合併成一個統一的網絡。「多協議路由器」也被認為是現代網際網路的誕生。
有了這對協議路由器,這對夫婦創建了思科。但在思科上市後,創始人離開了公司,把公司交給了錢伯斯。在他的領導下,思科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即使放眼世界,你也找不到一個了解華為的競爭對手。2002年,華為以自主研發的網絡通信設備赴美國參加通信產品展。令人驚訝的是,華為的產品在性能上和思科一樣好,但價格卻低得多。錢伯斯在參觀了思科的平臺後對助手說:「未來幾年,華為將是思科唯一的競爭對手。」
正如錢伯斯所說,華為迅速進入美國市場,迅速獲得市場認可,並與思科展開正面競爭,比錢伯斯預期的還要早。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思科以侵犯智慧財產權為由,要求華為停止銷售該產品。無奈之下,國際舞臺上的華為,不得不退出美國市場。然而,在華為退出後,思科依然不為所動,對華為發起了一場專利戰爭。這一次,華為開始反擊思科。經過調查,華為與思科之間的專利符合度不到2%。這完全說不上侵犯。最後,法院判決華為勝訴,雙方達成和解。經過這場戰鬥,華為完全在世界舞臺上揚名立萬,並與多家大型企業達成合作。反思性的思科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僅沒能砸到華為,還把華為的名氣炒起來了。
這只是華為和思科多年競爭的一個縮影。自那以後,思科不斷發現華為的「麻煩」,甚至提起了過去,指控華為在2003年的訴訟中存在不當行為。近年來,華為一直受到美國的限制,而思科是背後的推手。但隨著競爭的加劇,兩者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2017年,華為終於超越了思科,2018年,華為的收入甚至是思科的兩倍。相反,隨著華為的崛起,思科的囂張氣焰也已不再。自2003年達到頂峰以來,思科已經損失了萬億市值。
為了趕上華為,思科開始收購技術公司,試圖趕上華為的技術水平。然而,無限收購未能將思科轉變為一次反擊。相反,思科也損失了大量的儲備資金。美國思科曾經號稱是世界上第一企業,但最終輸給了華為。
時來逆轉,華為最近對思科發起反擊,指責其競爭對手向Verizon出售華為的技術和產品,並要求Verizon賠償10億美元。當然,美國站在威瑞森一邊,稱華為是專利流氓。不過到底誰是「流氓」,我們自然心知肚明。
現在美國再次打壓華為,試圖用切斷華為的晶片供應,目前華為確實遭受了困境,在下個月之後,麒麟晶片可能會斷供,雖然這很難,不過堅強的華為會再次崛起,一定會突破重重難關,讓那些心懷不軌者,乖乖閉上嘴!
華為加油,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