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閆利
車速越來越快了!
昨日晚間,特斯拉(TSLA)再度大漲6.58%,股價創下盤中歷史新高;中概造車新勢力們,同樣不輸風頭,全部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蔚來收漲12.45%,理想汽車收漲14.48%,小鵬汽車更是大漲33.92%。
今日早盤,比亞迪同樣不遑多讓,盤中創下接近194元/股的高位。
這是一場巨頭之間的市值賽跑,也是一場中美兩地的新能源汽車較量。
新能源車有多火?
一張市值對比圖就知道,如今的資本市場,光環幾乎都在新能源汽車的身上。
新秀特斯拉市值超過豐田、大眾、奧迪的總和,接近5000億美元市值,創始人馬斯克一躍超過比爾蓋茨成為世界第二大首富;而豐田汽車市值雖為特斯拉的一半左右,但年內漲幅僅為1%...
中國的比亞迪、蔚來市值則分別超越戴姆勒,超過740億美元。其中,被冠以「中國特斯拉」的蔚來潦倒時,股價最低為1.77美元,但如今接近50美元的股價,成為了無需多言的東方特斯拉。
合計來看,蔚來、小鵬、理想這三大新勢力合計市值已經超過1600億美元,接近萬億市值。
成立幾年的公司,幹掉了百年車企,這一切都發生在魔幻的2020。
盛宴參與者們…
市場的交投是熱情的。
如果說年內投資者們沒有參與到新能源車企的狂歡中,那麼這一年註定是沒那麼令人滿意的。
有投資者統計,在近期美股成交額排名前十的榜單中,來自中國的公司佔了5席,它們分別是蔚來汽車、阿里巴巴、理想汽車、拼多多、小鵬汽車,五家公司中,三家都是造車新勢力,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當紅炸子雞」。
這些新能源參與者中,有美國「趁熱而上」的年輕散戶,有國內各大新勢力的「擁躉」車主,有海外主權基金和養老基金的「基石」奠基,立體交錯的投資背景,背後是共同對新能源汽車的看好。
而不難想起,其實就在去年,特斯拉和蔚來還被資本市場等價於泡沫,但一年的時間,市場的聲音就從不乏看空變成了無不看多,就連香椽的做空報告都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了。
業內人士稱,新能源的賽道是確定性的,看似賣家擁擠,但優秀的投資標的卻是稀缺的,導致資金持續湧向特斯拉、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的身上。
年內數據統計,蔚來漲幅超12倍,特斯拉超5倍,比亞迪、小鵬漲幅則都在2倍以上。
就連在美上市的美國新能源汽車公司如氫燃料電池皮卡初創企業Nikola Corporation(NKLA)、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isker Automotive(FSR)和Lordstown Motors(RIDE)等停留在PPT造車階段的企業,也錄得翻倍行情。
老牌車企哭暈在牆角…
Car-Tech?
簡單的一個問題,他們憑什麼?
以今年前三季度為例,國內新勢力蔚來的季度交付量分別是3838、10331和12206輛,連創銷量紀錄。小鵬的交付也是節節攀升的趨勢:一季度2331輛,二季度3228輛,三季度8578輛。理想的銷售情況類似,前三季度分別是2989、6604、8660輛,保持兩位數增幅。
三家合計賣不到6萬輛車,但市值合計卻已在萬億元以上,聽著都覺得不可思議,套用傳統銷量維度衡量的話,這不是泡沫是什麼。
但資本市場為其引入的卻是科技的估值。
目前,特斯拉市盈率已經高達889倍,比亞迪市盈率也在145倍(其他三大新勢力由於仍為虧損,所以市盈率不適用),汽車的背後都是科技與未來。
恆大研究院稱,新能源汽車重構的是整個產業鏈。未來汽車產業的核心價值將不再是發動機、車身、底盤,而是電池、晶片、車載系統、數據,做蛋糕的可能是傳統車企,但吃蛋糕的卻是新勢力。
市場認可汽車成為智能移動終端的邏輯,傳感器、晶片、中控屏未來將是其核心零部件,各種服務和應用都可以通過車聯網納入交互,這是未來汽車背後的科技基因。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與傳統汽車公司依靠汽車製造和銷售賺錢的商業模式,以及常用的市盈率估值方法不同,智能電動汽車公司因參與汽車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有機會在更多環節獲得更多的價值量分配,以及更高估值。
正是基於這一大勢,老牌車企們也紛紛發力,不想錯過這波確定性的紅利。
目前,大眾宣布,將成為一家軟體驅動的公司,並設立了「Digital Car&;;;Service」部門,大力推動數位化轉型。豐田則宣布將從汽車公司轉型為移動出行公司,將其競爭對手瞄向蘋果、谷歌等網際網路巨頭。
國內的傳統車企,在經歷低潮後,也開始學習新勢力的打法,比如長城、長安等,都紛紛發力「智能化」、「數位化」的營銷爆點,拉近與用戶的關係,構建平臺來進行運營。
毋庸置疑,這條賽道上的故事還將愈發豐滿,鯰魚也好,追隨者也罷,站在汽車業百年未有之變局的面前,如今的2020看似洶湧,但或許只是奔湧前行大海中的點點浪花與歷史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