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九月,在佛山和涼山兩地文旅企業代表見證下,佛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涼山彝族自治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廣東畫中畫藝術傳播有限公司三方籤署了「藝起來,繪未來」公益非遺扶貧藝術項目協議,通過「廣府金繡」項目,在涼山木裡開展免費藝術培訓,把兩地非遺文化藝術用全新技術表現,讓老百姓掌握技能,脫貧致富。
涼山的學生們在參觀佛山藝術展覽▲
李東創建的廣東畫中畫藝術傳播有限公司在佛山從事藝術培訓多年,有一支素質過硬的美術教師隊伍。早在今年六月起,他迅速組建支教團隊奔赴涼山州木裡縣,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建立了非遺藝術教育實踐基地,開展了針對涼山木裡地區的藝術扶貧。
支教老師在木裡給學生們上課▲
半年多來,基地在木裡縣進行藝術展與培訓,藝術進校園,「56個民族一個不能少」名家藝術作品展等活動,共組織5200餘名學生觀展,同時開展國畫,剪紙,書法,染紙,手工,創意設計等藝術課程63場次,培訓學生3150餘人次,帶動200多名青年參加「廣府金繡」培訓,得到了當地人民的充分參與和認可。目前,「廣府金繡」項目主要面向涼山地區殘疾人和建檔立卡戶開展文創產品製作培訓,從而推動藏區藝術普及。
▲涼山的學生們在參觀佛山藝術展覽▼
在談及創建木裡藝術實踐基地的初衷和意義時,李東說「我從大學學畫畫時開始就有個支教的夢想,今年疫情期間,我創辦的藝術機構暫停了線下課程,因此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涼山的扶貧項目中,今年六月,我們一行人開車到大涼山,開展了一個多月的展覽教育工作,至今先後五次自駕進入涼山地區,每次行程超過5000公裡,支教老師人次達到30餘次。我希望能夠利用我們現有成熟的文創產品」廣府金繡「結合當地民族藝術,教會當地貧困人口製作文創產品,達到脫貧致富的目標。
李東向當地人們介紹佛山藝術作品▼
「廣府金繡」課程進行中▼
「廣府金繡」課程進行中▼
「廣府金繡」課程進行中▼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陳楓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陳楓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