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支教,聽見大涼山孩子們歡快的笑聲

2021-01-09 中國機關後勤

歡迎關注「中國機關後勤」微信公眾平臺

初冬的大涼山,寒風凜凜,陰冷中透著陣陣蕭瑟,在戶外走上一圈,袖口都會結上霜。四川省昭覺縣呷朵村就位於這個平均海拔3300米的高原上。

記得那是2018年11月28日,我們西馬棚幼兒園9名教師根據四川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的安排,帶著環境創設材料、圖書玩具、學具和生活用品,走進了呷朵村,開展為期一周的扶貧支教活動。

想到大涼山的老師和孩子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裡,我們頓時感到肩負的擔子重了許多,使命感也油然而生,「一定要紮根彝區,傾情落實幼教幫扶。」希望在這短暫的一周裡,給這裡的老師和孩子們帶去別樣的溫暖。

一路上風吹樹葉沙沙作響,耳邊傳來歡快的兒歌聲:「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目的地,迎接我們的教師們早已在風中等候,他們眼中閃耀著的光榮與希望,讓我心中一怔——這麼艱苦的條件下,還保持如此高昂的鬥志與狀態!

剛到的兩天,我們與當地教師一起陪伴在孩子們左右。看著朝氣蓬勃的孩子們,我不禁感慨,沒有發達的資訊,沒有便利的交通,基礎設施更談不上齊備,即便在這麼惡劣的教學環境中,孩子們在依然健康快樂地成長著,呷朵村的教師們,你們真的了不起!

▲唐莉(左一)為孩子們送上愛心書包

第三天,我們開始用帶來的器具為孩子們搭建樂園。這群天真活潑的孩子,會積極幫助我們拆開包裹;當看到我們拉開長長的畫布需要固定時,一雙小手伸過來提起了尾端;當我們忙碌於牆繪時,哥哥和姐姐帶著弟弟妹妹邊看邊嘰嘰喳喳、指指點點;看到老師們在操場上給皮球打氣,一個小朋友馬上跑過來說:「我來吧!」

這也是一群熱愛學習的孩子。我們帶去的繪本和圖書讓他們興奮不已。靜靜的陽光斜射到喧鬧的教室,一名小朋友旁若無人地翻看圖書。在紙張的間隙裡,我讀到了他臉上的認真。一本書,帶他走進了一個新的空間——一個充滿知識的世界。閱讀對孩子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每一本書、每一頁紙、每一個字都彌足珍貴。雖然不一定看得懂文字,他們卻可以通過圖畫感知一些從未接觸的知識和經驗。

我們還帶了樂高積木,希望用遊戲來激發孩子們的認知力和創造力。在樂高的新天地裡,孩子們翻看拼裝圖冊,互幫互助,不一會兒就拼出了「一把槍」「一座房子」。皮球、平衡車、滑板車的到來也讓孩子們歡呼不已。他們的嘴裡發出「哇」的驚嘆聲,就開始了新一輪遊戲。有的孩子拿著皮球就不撒手,使勁地抱在懷裡,一遍遍地摸著球。有個女孩兒見到滑板車不知所措,老師們便站上去演示了一次,她很快就學會了。操場上一陣陣「咯咯咯」的笑聲,讓我們一行打心底裡感到開心。

▲肖義嬌(右一)與幼教點的孩子進行遊戲互動

在這次扶貧支教中,我們打造了豐富有趣的室內和戶外遊戲區域,傳遞了最新的教育理念,現場分享了多年來積累的教學經驗、教學方法、教學感悟,展現和營造了更為專業的教育環境,為山區這些「小樹苗」們帶來了一場及時的甘霖。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這次支教過程中,我們也向呷朵村的老師們學到了很多,一定要把他們甘於奉獻、辛勤耕耘的園丁精神帶回西幼,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供稿:唐莉 肖義嬌(四川省直屬機關西馬棚幼兒園)

編輯:趙翰文(實習生)

審核:徐進

相關焦點

  • 一封來自大涼山支教老師的「求助信」:你願意給孩子們一個夢想的...
    在離重慶500多公裡的四川大涼山,陽光一樣燦爛。這一天,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收到了一封來自大涼山深處的來信。寫信的人名叫黃雯,是一個漂亮的重慶女孩。黃雯在信中講述了自己在大涼山支教的經歷,也說出了一個「新年願望」:想給孩子們一個夢想的籃球場。
  • 紀錄片《星光》曝周迅扶貧特輯:參與並努力去做了就是有意義
    特輯中,周迅不僅回憶了自己探訪懸崖村孩子們的點點滴滴,表達了自己對扶貧的關注和對大涼山孩子們的關愛。2018年9月份,周迅曾與電影頻道星光扶貧團隊一起去到大涼山裡的彝族村落,調研當地教育扶貧與文化扶貧的現狀,深入當地校園,了解師生需求,探訪彝族住戶,挖掘文化產業發展可能。當時正值教師節,周迅還與大涼山的支教老師們進行了交流,傾聽每一位支教老師們的故事。
  • 佛山公益非遺藝術扶貧走進大涼山
    2020年九月,在佛山和涼山兩地文旅企業代表見證下,佛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涼山彝族自治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廣東畫中畫藝術傳播有限公司三方籤署了「藝起來,繪未來」公益非遺扶貧藝術項目協議,通過「廣府金繡」項目,在涼山木裡開展免費藝術培訓,把兩地非遺文化藝術用全新技術表現,讓老百姓掌握技能
  • 九江愛心支教善舉溫暖校園
    2020年12月1日上午,九江蘇博馬斯特娛樂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葉總和採夢傘(CMS)支教團隊的5名莘莘學子來到學校看望留守兒童和老師,他們帶來了課本、籃球、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精心準備了英語、音樂、美術等課程。小小的校園頓時充滿了歡樂的笑聲、朗朗的讀書聲、悠揚的樂聲,愛心就不知不覺地在聲音裡傳遞著。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陽的光輝,一份愛足以體現社會的溫暖。
  • 東莞邊檢站民警祁程支教廣西: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窗
    她利用學校的電影院,為孩子們進行多媒體教學,用動漫、圖片、音頻、PPT等較活潑的形式,讓孩子們先喜歡上英語,不牴觸英語。平時,她還會在網際網路上了解一些比較實用又有趣的英語教學APP,篩選比較符合當地學生實際的線上學習資源,並推薦給孩子們自學。
  • 大涼山小夥原創歌曲唱進社交平臺
    10月5日,詞作者馬正華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表示:這首作品是根據大涼山一群貧困孩子的真實經歷而創作的,描述了這群孩子在面臨貧困、失學等生活境況下有幸得到了國家扶貧幫助、社會公益組織以及愛心人士的關愛,從此,他們的生活曙光重新被點亮,大涼山上燃起了愛的火焰。
  • 我省開拍扶貧支教主題公益電影 最美鄉村教師展示「你最珍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倪自放扶貧支教主題公益電影《你最珍貴》,近日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長清校區設計師廣場舉行。電影《你最珍貴》以公益、支教、扶貧、留守兒童、青春、創業為背景撰寫,以「最美鄉村教師」、「三支一扶」為切入點,講述了城裡的大學生來到邊遠山區的農村,面對貧困盡力而為、持之以恆,最終用珍貴的堅守贏得一片掌聲。
  • 看,阿旗孩子們的笑臉!
    扶貧必扶智教育扶貧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近年來,昌平區始終關注阿旗教育發展通過原校區改擴建、雙方教師交流培訓、教學設施捐贈等形式南口學校教師張秋紅2019年志願報名援蒙支教,目前,在天山鎮第三小學代授小學一年級體育課程。
  • 退休高校教師夫婦連續6年支教
    (勵彤 攝) 本報訊(記者陳朝霞 通訊員勵彤 周秉)「感謝你們千裡迢迢遠赴我校來支教,你們就像是一把金鑰匙,打開了我們新視野的大門……」這幾天,74歲的忻元華和老伴滕崇在海曙區的家中整理來自千裡之外的學生來信,看到信中溫暖的文字,感慨良多。上個月,忻元華夫婦剛從四川大涼山支教回來。
  • 「支教之花」——記濟南市萊蕪泰鋼小學扶貧支教教師楊雪峰
    為響應魯渝協作教育幫扶工作號召,在濟南市萊蕪泰鋼小學大力支持下,楊雪峰赴重慶市武隆區黃鶯小學參加支教工作。  報名扶貧支教後,楊雪峰跟上高三的女兒進行了溝通,爭得女兒的贊同。根據上級扶貧工作安排,楊雪峰和校長張小會定期到貧困戶家去傳達扶貧精神,落實扶貧政策,縱然山高路險,縱然雨暴坡滑,楊雪峰無怨無悔,在這方深山老林裡播撒著溫情,擔當著扶貧支教的責任。  黃鶯小學相當一部分學生家庭貧困,學校圖書也嚴重不足。楊雪峰說:「泰鋼小學的學生是我的牽掛,黃鶯的學生也是我的關愛。」她當機立斷,跟泰鋼小學班級的家委會進行了交流,召開家長和學生的視頻會議,達成一致共識。
  •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白吉米斯:帶著兒子去支教
    她用義無反顧地「逆行」支教,將愛和希望帶到了偏遠地區孩子們心上。支教老師白吉米斯正帶著孩子們在院子裡做體操、跳舞、玩遊戲,孩子們圍繞在白老師的身邊,歡快的笑聲迴蕩在院子裡。今年秋季學期,一直在達拉特旗第十二幼兒園工作的白吉米斯響應旗教育局政策,不顧家人強烈反對,提出了支教申請,來到了最偏遠的敖包梁村。因為3周多的兒子沒人照顧,白吉米斯索性每周帶著兒子直接住到村裡,讓兒子和當地孩子一起上幼兒園。面對身邊人的不支持和不理解,白吉米斯的想法很簡單。
  • 歷時五年,繆瑚瑚與大涼山的不解之緣
    (原標題:歷時五年,繆瑚瑚與大涼山的不解之緣) 瓦吾小學是一所位於大涼山深處的鄉村小學
  • 青春在大山裡綻放光芒——記中國氣象局支教扶貧青年幹部李抗抗
    李抗抗是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的一名工程師,於2019年9月被中國氣象局選拔推薦成為中央和國家機關青年支教扶貧隊的一員。目前,李抗抗在陝西省延安市延長縣七裡村鎮呼家川小學開展支教扶貧工作。
  • 天津兒藝推出音樂兒童劇《奔跑吧少年》講述扶貧支教感人故事
    該劇以獨特的視角講述了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支教老師們與山區孩子們從陌生排斥到相知相惜的感人故事。圖為大型音樂兒童劇《奔跑吧少年》海報。天津兒藝供圖2020年中國脫貧攻堅工作進入決勝階段。天津市兒童藝術劇團原創大型音樂兒童劇——《奔跑吧少年》圍繞這一主題以支教為切入點,重點突出「扶志、扶智」的方針、深入開掘「體育強國」的內涵,展現了中國當代大學生以新時代的思想,帶領當地青少年開展「越野跑」特色教學,讓苗寨山區的孩子們在奮力奔跑中體會到敞開心靈、敢想敢夢、堅持不懈的拼搏精神。劇中主人公之一張博——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
  • 手工摺紙課,是孩子們的最愛
    二年級「班主任」許夢凡見人就「顯擺」,摺紙鋼琴,小卡片,圖畫等等,上面都寫滿了孩子們對老師的祝福,有的希望老師天天開心,有的希望老師能夠待久一些……許夢凡覺得幸福極了,要將學生們充滿純真的禮物拿回家珍藏。正當有的支教老師倍感幸福之時,有的支教大學生卻被孩子們折騰得頭大。「怎麼辦,安靜30秒就又亂了,一會兒打鬧一會兒和好,邊吵邊玩。我要好好向別的老師取經。」擔任三年級「班主任」的姚莉莉無奈地說。
  • 「精準扶貧·中國武警在行動」|梭梭拉打幼兒園的「三個春天」
    涼山州昭覺縣的梭梭拉打村幼兒園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她們將和村裡的小朋友一起共同迎接又一個春天的到來是客人,也是家人一聲聲問候,一個個擁抱讓寒冷的大涼山湧動起一股暖流2017年冬天武警四川總隊機關幼兒園的支教老師們第一次來到這裡儘管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可還是被眼前看到的情景深深震撼了從改變習慣入手
  • 「戲劇精神永不停息」 大涼山國際戲劇節讓世界看見涼山-國際在線
    莫裡 (圖片由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組委會提供)  難得的是,戲劇今年能在大涼山過一個「暖冬」。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球演藝行業遭受衝擊,戲劇消費市場按下暫停鍵。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以下簡稱「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成為今年全球唯一如期舉辦的國際戲劇節。「大涼山此刻正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戲劇節發起人、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王曉鷹說道。
  • 一場跨越20年的支教接力——196個清華人沉甸甸的青春成長記憶
    第一次聽見這句話時,朱明媛內心怦然一動,從此將這行字印在腦海。 現任第22屆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青海湟中分隊隊長的她回憶起當初選擇支教的初衷,直言自己是被「星火傳承的精神」所打動,「支教工作就是把火點燃,點燃偏遠地區學生對外界的渴望,點燃社會對西部教育事業的重視。」
  • 中外高校大學生線上+線下聯動支教 為孩子們帶去「種子力量」
    未來網北京12月4日電(記者 謝青)「到最需要我們的地方支教,給孩子們帶去溫暖和關愛,向孩子們宣傳環保理念,踐行環保。」大學生環保支教團的同學們懷有這樣的信念,在暑期踏上了支教路。
  • 走出歷史宿命,大涼山孩子的暑期從「單色」到「多彩」
    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8月11日,兩個彝族孩子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城郊安置點南坪社區內健身設施上玩耍,當地實施易地扶貧安置搬遷後,彝族群眾和孩子們的生活硬體得以不斷改善。而依靠「控輟保學」「一村一幼」「學前學普」等教育扶貧工作,大涼山也已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的「病根」。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涼山全州小學階段淨入學率達99.74%,初中階段淨入學率達98.74%。「該上學的一個不少,已上學的一個不跑」,不再只是一個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