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老師愛心支教課場景。(勵彤 攝)
本報訊(記者陳朝霞 通訊員勵彤 周秉)「感謝你們千裡迢迢遠赴我校來支教,你們就像是一把金鑰匙,打開了我們新視野的大門……」這幾天,74歲的忻元華和老伴滕崇在海曙區的家中整理來自千裡之外的學生來信,看到信中溫暖的文字,感慨良多。
上個月,忻元華夫婦剛從四川大涼山支教回來。而今年是他們前往偏遠山區支教的第六個年頭。6年間,他們曾先後前往江西、廣西、四川、甘肅、湖南等地,累計為7000多名中小學生帶去生動有趣的科學實驗課程,展現了知識的無窮力量。
忻老師畢業於西安交大,曾任陝西寶雞教育學院副院長、寶雞大學副校長,後擔任寧波高專副校長。老伴滕崇退休前是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
「退休後的我偶然看到了一則支教志願者招募信息,就報了名,結果入選了。入選後才得知,我超出了規定年齡,但由於科學教師在志願者中屬稀缺資源,偏遠地區的學生們十分需要,才被破格錄取。」忻老師回憶,老伴滕老師在結束了高校工作後,也加入了支教行列,和他一道前往山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今年7月,忻老師夫婦從電視中看到了四川大涼山的貧困處境,萌發了去支教的想法。正好有個公益網站在招募支教志願者,忻老師就把自己的簡歷和支教經歷發去應聘,結果順利通過審核。
10月20日,忻老師夫婦啟程前往四川省大涼山美姑縣。忻老師說,10月的山裡已經下起大雪,137公裡的路程,兩人乘大巴用了7個小時才抵達。
忻老師夫婦首先來到拉木阿覺鄉的「兒童之家」總部,為住在那裡的40多名孤兒和特困學生演示了火箭發射、熱氣球、電磁波點燈、磁懸浮飄起蘋果等實驗,滕老師則作了心理健康講座。雖然在這裡授課只有幾天,但是學生們感到十分新奇,直呼「太神奇!」 「驚呆了!」
接著,忻老師夫婦又坐著皮卡車,一路顛簸來到位於高山上的格木小學和巴姑小學,還前往有1000多名學生的洛俄依甘鄉小學。洛俄依甘鄉小學是國家投資新建成的現代化學校,硬體設施比較好,但缺乏師資,他倆的到來正是雪中送炭。
忻老師告訴記者,每次出發前最大的任務就是精心準備實驗教具,「一個行李箱裡裝滿了20多套自製的教具,每個教具都是我利用身邊觸手可及的材料製作的,有雷射槍、磁懸浮裝置、能三分鐘製冰的小冰箱、摩擦起火棒、熱氣球等。」
忻老師說,在家時,他經常早上四五點起床,琢磨製作各種實驗教具,「道具要小巧輕便,便於攜帶和展示。每個道具開發需要好幾天,自己先實驗調試。」
忻老師說,與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地區相比,偏遠山區的孩子缺少接觸實驗課程的途徑,「很高興自己退休後還能發揮餘熱,用富有趣味性的實驗課為孩子們科學啟蒙,告訴他們科學就在身邊、知識就是力量。」
「雖然路途遙遠、翻山越嶺,但孩子們對於知識渴望的眼神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滕老師深有感觸地說。
【來源:寧波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