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邊檢站民警祁程支教廣西: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窗

2020-12-12 東莞日報i東莞

11月18日,東莞邊檢站民警祁程帶著自己的朋友深圳某企業的負責人,來到了她今年上半年駐村支教過的地方——廣西柳州市三江縣富祿苗族鄉歸述小學,為該小學捐贈了價值5萬元的教學辦公用品和學生學習用品。

祁程是國家移民管理局廣州邊檢總站東莞邊檢站執勤六隊民警,畢業於黑龍江大學英語專業。今年年初,她響應號召,主動報名參加了國家移民管理系統首批赴廣西三江縣駐村支教工作。支教期間,祁程深受當地老師和學生們的尊重和喜愛,為當地教學工作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支教是她曾經的一個夢想

在祁程選擇去山區支教之後,有很多人都問她同一個問題——為什麼去支教?她的回答是,支教是她曾經的一個夢想。

祁程是個非常有愛心的女孩,一直關注著貧困山區的孩子。現在,她還資助著兩個貧困兒童,一個是黑龍江的,一個是西藏山區的,主要是定期維持孩子們的生活保障問題,偶爾也會用打電話或是書信的方式與他們溝通。

祁程曾經去實地看望過這兩個孩子。回來後,她最大的感觸就是,這種捐錢捐物的資助方式只能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而怎麼去引導他們改變自己的命運,使他們在以後的人生路上有更多的選擇,卻是非常有限。

因此,她認為,如果有機會去支教的話,也許還能做得更多。在大學畢業前夕,她還特意了解過支教工作需要的條件,無奈所學專業並非師範類,所以暫時擱置了支教的打算。

今年年初,接到國家移民管理局支教報名通知後,她便毫不猶豫提交了報名申請。「經過這幾年在警營的勵煉,我相信,自己已經足夠成熟去勝任這份支教工作,去圓我的支教夢想了。」祁程在踏上支教路上之時如是說。

這次支教任務,祁程主要擔任歸述小學三年級60多名學生的英語教學工作。歸述小學坐落在深山裡,距離三江縣70多公裡,沒有公交和長途汽車,交通非常不便。進村需要先渡河,再翻越兩座大山,雨水大的時候還會發生山體滑坡。

除了交通不便外,住宿條件也很簡陋。一起去支教的民警,有的居住在漏風漏雨的木質吊腳樓,有的居住在冬冷夏熱的鐵皮簡易房,還要闖過「跳蚤關」,被各種蚊蟲和跳蚤叮咬,山裡每到颳風下雨必然會停水停電,「在這裡的支教民警,都是再苦不言苦,知難不畏難。」祁程說。

學生們從排斥英語到會寫句子

山裡的景色很優美、村民很淳樸,但是支教工作的開展卻沒有想像中順利。

剛開始,祁程信心滿滿,學生們也很配合。本以為,這是一個不錯的開端,可現實是,幾天後60多名學生中有30人不交作業,還有幾個學生躲在教室外面不來上課。甚至有學生跟祁程說:「老師,我學不會的,你去教別人吧!」說這句話的孩子叫滾圓金,經常帶頭逃課、不寫作業,是個讓老師們很頭疼的學生。

祁程沒有馬上批評他,而是找機會在操場上跟他閒聊,詢問他的家庭情況。得知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爺爺奶奶也不在身邊,家裡只有上初中的哥哥,還有兩個弟弟,平時他還要幫家裡洗衣、燒飯,操持家務,因此,沒時間寫作業,自己也不願意學習。

了解到他的情況後,祁程經常放學送他回家,幫他一起做家務後再輔導功課。為了鼓勵他學習,祁程選他做了班級的英語課代表,課堂上的他再也不好意思調皮了。在一次單元測試後,滾圓金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還偷偷塞給祁程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老師,我會繼續努力的,一定不讓您失望!」

在教學工作中,祁程調查了解到,歸述小學由於英語教師稀缺,近兩年才開設英語課程,導致孩子們英語學習起步相對滯後,三年級的學生幾乎都是處於「零基礎」的階段。學生們都很排斥英語學習,所以,祁程這個英語老師剛開始也不怎麼受孩子們歡迎。

但是,祁程沒有氣餒,而是想方設法去調動學生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她利用學校的電影院,為孩子們進行多媒體教學,用動漫、圖片、音頻、PPT等較活潑的形式,讓孩子們先喜歡上英語,不牴觸英語。平時,她還會在網際網路上了解一些比較實用又有趣的英語教學APP,篩選比較符合當地學生實際的線上學習資源,並推薦給孩子們自學。

漸漸地,祁程發現,每天早上上課,有越來越多的三年級學生,圍過來追問她今天有沒有英語課、什麼時候上英語課。孩子們逐漸從排斥英語,覺得自己根本學不好英語,到會念英文字母、會背字母表、會拼讀單詞,再到現在會規範抄寫句子。祁程每一天都看到了他們的進步。

她的努力有了回報。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歸述小學三年級英語成績由原來的平均分不到45分,及格率只有20%,上升到平均分70分以上,及格率達到了80%。

祁程看到他們在學業上的進步,感覺他們就像田裡的稻苗一樣,在快速地成長起來。

願意為孩子打開一扇窗

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拓展孩子們對世界的認知,也是祁程認為非常重要的支教任務。

來這裡支教的民警,都知道一些關於「砍樹」的故事。在一次祁程組織的手抄報活動中,一個學生畫了一個人在砍樹。祁程問他,你的畫是什麼意思呢?孩子回答:「這是我的爸爸,他在砍樹,長大以後,我也要去砍樹。」

祁程當時並沒有想太多,也許父親是孩子心中的榜樣,孩子長大了也想成為和父親一樣的人。

但是後來,在跟其他支教民警交流中,祁程發現,很多孩子都說自己以後想做伐木工。她這才意識到,孩子們能看到的世界太小太小了,所以,除了講授知識,祁程認為,開拓孩子們的視野也很重要。

從那以後,祁程會有意識地和孩子們討論外面的世界,告訴他們世界很大很大。後來,孩子們不再只是想成為伐木工,還有畫家、教師、警察、建築師等。祁程知道,一顆顆希望的種子正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一個學期的支教很快結束了。通過一段時間的朝夕相處,祁程越來越喜歡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學生們也非常捨不得她。經常有學生捧著在上學路上採的小花送給她,或者是拿著自家母雞下的蛋、菜地裡種的西瓜、香糯玉米等送給她。他們用最樸實的方式表達著感謝和喜愛,讓祁程無比暖心。

雖然短暫的支教工作在知識的傳授上是很有限的,但祁程相信,來到這裡的每一名支教民警都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他們在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窗,讓他們看到山外更多的選擇和希望!這一次的經歷同樣也給祁程的人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份寶貴的財富將成為祁程今後工作和生活的不竭動力。

長期以來,東莞邊檢站高度重視教育扶貧工作,做到「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扶貧和扶智相結合。自2019年定點幫扶廣西三江縣富祿苗族鄉貧困村後,先後8次派員駐村調研,結對資助當地12名貧困學生,投入20餘萬元用於改善辦學條件,協助勸返多名來莞務工輟學學生順利返校。先後選派2名優秀民警駐村支教,以紮實的措施幫助定點扶貧村提升教育水平和質量。

文字/尹金鐘 通訊員 陳蘭芳 聶子松

攝影/通訊員 陳蘭芳 聶子松 攝像/無

編輯/賈慶森

相關焦點

  • 天河邊檢站組織開展「圖書漂流教育扶貧」愛心捐書活動
    南方網訊(記者/劉灝 通訊員/闞清雅)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天河邊檢站組織開展「圖書漂流教育扶貧」愛心捐書活動,發動全站民警職工向廣西三江定點幫扶村富祿鄉仁裡小學捐贈書籍,為山區孩子們開啟一扇探尋知識的心靈之窗。精準扶貧,教育先行。
  • 深圳灣邊檢站連線高岜小學開展「閱讀分享」雲課堂
    隔著屏幕,一邊是深圳灣邊檢站民警們生動有趣的講解,一邊是孩子們爭先舉高的小手、踴躍作答……2020年11月18日上午,深圳灣邊檢站為定點幫扶的廣西三江縣同樂鄉高岜村學校帶來一堂「閱讀分享」主題班會。△深圳灣邊檢站民警向學生分享圖書。
  • 「雙城論壇」續辦,柯文哲為兩岸交流打開一扇窗?
    「雙城論壇」續辦,柯文哲為兩岸交流打開一扇窗?(圖片來源網絡)  本年度的「雙城論壇」將在7月22日採用視頻方式召開,以「城市防疫交流與經濟合作」為主題,將通過交流研討,推動兩市在衛生醫療、產業經濟、智慧交通、區域治理與合作等方面的經驗分享和交流互動。即便民進黨當局持續操弄「反中」氛圍,柯文哲仍堅持推動兩岸城市交流,可見維持溝通、善意仍然是兩岸關係的大勢所趨。
  • 中外高校大學生線上+線下聯動支教 為孩子們帶去「種子力量」
    未來網北京12月4日電(記者 謝青)「到最需要我們的地方支教,給孩子們帶去溫暖和關愛,向孩子們宣傳環保理念,踐行環保。」大學生環保支教團的同學們懷有這樣的信念,在暑期踏上了支教路。
  • 秦皇島邊檢站:兄弟單位的民警兄弟
    2020年9月24日,在河北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全警實戰大練兵比武競賽比武競賽場上,海宇和海寧分別代表秦皇島邊檢站和黃驊邊檢站出戰。當信息科技崗位賽場出現兩個長相一模一樣的民警時,立即引起了全場注意。身材高大魁梧的他們外貌及體形近乎一樣,又身穿警服,很多人都分不清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兩人是兄弟,更是對手,將代表各自單位進行一場爭奪榮譽之戰。
  • 插畫師讓塗鴉變身「太空戰士」,這場展覽為孩子打開一扇窗
    它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窗。」「這是不同年齡段人群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碰撞。」「看完這場展覽,我覺得孩子的每一件塗鴉,都不應該被丟掉。」……2日,在解放公園公園美術館參觀了「想像力星球——不一樣的動物朋友」兒童繪畫塗鴉展,市民們對這場既具創意又接地氣的活動好評如潮。
  • 是外語達人也是漫畫手 皇崗邊檢站「厲璐示範組」民警個個身手不凡
    駐守在落馬洲畔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三隊移民管理警察,不僅業務精湛,本職崗位屢建功勳,還個個身手不凡:「外語達人」「漫畫手」「心靈醫師」.....他們就是「厲璐示範組」的民警們。(皇崗邊檢站供圖)  「外語達人」的國際範兒2018年成立的「厲璐示範組」帶頭人、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三隊副隊長厲璐,精通英語、法語,大學期間取得了法語八級專業證書。紮實的外語表達能力為她查驗外國籍旅客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 勞動+創造,創意物化節為你打開一扇生命之窗
    日前,浦江縣實驗小學舉辦了 「私人訂製」的實驗小學首屆新·勞動創意物化節,希望創意物化節能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窗,一扇讓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精彩綻放的生命之窗! 學校還特意強調,不要過度依賴外界幫助,而要基於自己的特長,通過勞動將身邊的普通材料轉化為獨具創意的各項物品,讓自己的思維光芒得到綻放!
  • 職業教育為折翼天使打開一扇窗
    培智以自立,減輕家庭負擔「老師,前天我和孩子的爸爸加班很晚,孩子一人被反鎖在家,回到家,發現孩子餓得直哭,看著他無助的眼神,我真恨自己無能……」學生家長的哭訴,讓在場的教師為之動容。歷年培智生畢業即回歸家庭,大多不能就業,成為家庭負擔。
  • 上帝關上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作者:念空大叔《聖經》說:「當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很多人以為這不會是一句自我安慰的話,其實則不然。這句話裡蘊含著很深的哲學道理,告訴人們當事情變得糟糕的時候,雖然很容易使人沮喪,但是我們不應該喪失勇氣,因為就是在我們經受痛苦和折磨的時候,可能上帝正在為我們的生命作另一場安排,那也許將是你的柳暗花明。因此,不論你曾經經歷了什麼,抑或是正在經歷著什麼,一定要保持著清醒,心裡要明白,人生的路總要走下去的。
  • 深圳皇崗邊檢站「厲璐示範組」民警個個身手不凡
    駐守在落馬洲畔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三隊移民管理警察,不僅業務精湛,還個個身手不凡:「外語達人」「漫畫手」「心靈醫師」.....他們就是「厲璐示範組」的民警們。  「外語達人」的國際範兒  2018年成立的「厲璐示範組」帶頭人、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三隊副隊長厲璐,精通英語、法語,大學期間取得了法語八級專業證書。紮實的外語表達能力為她查驗外國籍旅客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 皇崗邊檢站黨員民警堅守崗位奮勇當先 讓黨旗在國門抗疫第一線高高...
    皇崗邊檢民警堅守口岸執勤一線為旅客服務。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緊急召開疫情防控會,成立黨員突擊隊,並設立黨員先鋒崗,組織和號召全站黨員民警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在行動中踐行初心勇擔使命,展現移民管理警察過硬政治素質和頑強的鬥爭精神,將一面面飄揚的黨旗插到國門抗疫第一線。 金色盾牌,熱血鑄就。疫情在前,民警向前。
  • 浙師大研究生支教團20年紮根廣西龍州傳遞支教接力棒:邊城,那火紅...
    今天,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系列報導的第七篇,講述浙師大研究生支教團在廣西龍州的20年支教故事。每年鳳凰花盛開之時,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州縣的孩子們就迎來了高考、中考。成長道路上,龍州孩子有一群特殊的引路人——他們跨越1500公裡來到這座邊陲小城,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有關廣闊世界和美好未來的夢想。他們來自浙江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2001年以來,浙師大一屆屆青年學子傳遞著扶貧支教的接力棒,先後有203人在龍州揮灑青春。
  • 人民警察節,致敬皇崗邊檢站「雙警家庭」
    徐姍:工作和家庭的抉擇 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三隊民警徐姍入警14載,潛心鑽研業務,驗證仔細準確,多次立功受獎。徐姍的丈夫郗明輝是該站調研審查隊副隊長,夫妻倆一個是旅檢業務骨幹,一個是辦案能手。工作中,夫妻兩人共同努力,齊頭並進,在各自執勤崗位上都有不凡成績,曾經於國慶安保期間,雙雙榮立三等功。
  • 上帝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一定會再打開一扇窗
    你以為的失去,到最後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得到,只是只有到了最後關頭,你才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你值得擁有更好的!《塞翁失馬》這個故事,塞翁的馬丟了,大家都來安慰他,塞翁則說:丟了一匹馬沒什麼大不了的,沒準還能帶來好運。結果真的沒幾天,丟的馬不僅回家了,還帶回了一匹馬。大家又來向塞翁道賀,塞翁反而沒那麼高興,沮喪的說:白得了便宜,不一定是好事。
  • 一歲娃被鎖車內,母親堅持等備用鑰匙,民警怒吼強行砸窗救人
    一歲娃被鎖車內,母親堅持等備用鑰匙,民警怒吼強行砸窗救人 2020-06-29 0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每一扇窗都是一個取景框,喜歡的是窗外風景,愛的是窗內的生活
    心中渴望家裡能有一面風景很好的大窗,打開窗戶,可以聞到幸福晴朗的芬芳。小熙覺得,如果每天在家裡也能有美景可欣賞,居家的幸福感應該會大大提升。現實中窗戶每家都不缺,但是卻很難有美景在窗外。不過有人就是有如此幸運,每個房間都有一扇看得見美景的窗,這該是多麼美好的房子呀,一起來看看。
  • 夫妻紮根鄉村支教13年:為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湖北省宜都市賀炳炎紅軍小學支教老師於小平8日說道。13年來,於小平和妻子伍輯燕紮根鄉村,先後在廣東、廣西、湖北等地支教,為鄉村教育獻出自己的青春。於小平今年36歲,和妻子伍輯燕都是重慶人。夫妻倆都是廣東省佛山市華國光學器材有限公司的員工,2007年,公司發出倡議,號召員工自願前往農村學校義務支教,工資由企業按月支付,於小平和妻子一起報了名,走上了鄉村支教路。
  • 扶貧支教,聽見大涼山孩子們歡快的笑聲
    記得那是2018年11月28日,我們西馬棚幼兒園9名教師根據四川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的安排,帶著環境創設材料、圖書玩具、學具和生活用品,走進了呷朵村,開展為期一周的扶貧支教活動。想到大涼山的老師和孩子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裡,我們頓時感到肩負的擔子重了許多,使命感也油然而生,「一定要紮根彝區,傾情落實幼教幫扶。」希望在這短暫的一周裡,給這裡的老師和孩子們帶去別樣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