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資本創始人 張野)
對於一直專注在消費領域早期投資的我們來說,前幾年還是比較孤獨的,市場對消費並不是特別關注。而這兩年,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開始向消費領域傾斜,也有越來越多優秀的創業者進入到這個領域創業,給中國的消費市場增加了很多活力。
很多人開始講,我們正在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品牌轉型,國內的市場環境對於中國品牌來講,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首先,這點我們很同意,來看一下為什麼。
第一,我們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完整的新基礎設施,這套新基礎設施必定會滋生出更善於使用這套設施的品牌出現。回顧過去兩個世紀,每一次基礎設施的更新都會誕生新的品牌,在電視的普及過程誕生了善於使用電視廣告的消費企業,大型商超shopping mall的普及,誕生了能夠充分利用這類渠道的品牌。我們國家現階段以成熟的電商、新媒體、物流、行動支付所構建的新基礎設施必定會推動一批新品牌的崛起。
第二,消費人群在發生明顯的變化,這點我們在青山資本的2020年年中消費報告中有非常具體的闡述,新一代消費者從消費觀念上到具體消費行為都與70、80後消費者有著明顯的不同,總體來說更容易被種草,也更願意拔草,更容易被種草是因為這代消費者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在網絡上獲取信息和消磨時間佔據了生活中的絕大部分,在網絡這種高信息密度的高觸達效率的渠道裡,被種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無論是電商平臺的千人千面推送,還是視頻平臺層出不窮的軟植入,或者是小紅書的陌生達人推薦和朋友圈熟人推薦,消費者被種草的量級都在巨幅增加。更願意拔草來自於活在當下的觀念和實際生活水平的提高,活在當下本就是個性、自我的年輕人的生活狀態,而現在全球的動蕩環境又在不斷的強化這種觀念,實際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是來自家庭收入的提高,二是斜槓青年的比重也在大幅上升,年輕人可供消費的資金量在變大。
第三,消費領域的創業者整體素質在明顯提升,過去十年,中國的科技行業,尤其是網際網路行業培養了大量的年輕人才,在這之前大部分優秀的年輕人選擇進入國企央企以及上個世紀誕生的傳統民營企業,而在過去十年裡百萬、千萬級的優秀年輕人進入了中國最高速增長的行業-網際網路,在這個行業裡造就了一批以用戶為導向,以產品為核心,以資本為工具的思想的人才,這整整的一代人使得中國的商業思想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這是多少MBA教育都無法實現的結果,這些人重視數據,相信算法,追求組織建設能力,並且用願景來驅動步伐,是商業領域裡更先進的生產力。我們很高興的看到,他們開始進入消費行業,用這些更先進的生產方式、組織形態來改造整個中國的消費產業,這種規模化的人才湧入和整體改造必然會在不久的將來產生明顯的效果,那就是中國品牌。
第四,民族自信,我想大家都感受到了,2020年,這個磨難之年,人類的苦難之年,片面的來講,如果說我們有什麼收穫,最大的收穫就是民族自信。在我們的數據觀測裡,有不小的一部分年輕消費者,當他們搜索某種商品,在出現的多個選項中會刻意的購買中國品牌,不是因為價格,只是民族感。
第五,我們擁有著非常強的產業鏈基礎,幾十年的世界代工廠,尤其是在加入了WTO之後,作為全世界最大的乙方,我們建立了多層次的產業集群,以生產者的方式培育了兩代人,相信各位都體會得到乙方被大甲方不斷折磨的過程中能夠起到的什麼樣的訓練效果,這些訓練成果都是我們現在的寶藏。現在的消費品創業者,尤其是初創階段,幾乎沒有人需要自建工廠,分工非常明確,生產由我們沉澱多年的生產企業們完成,消費品創業者只需做市場洞察、產品設計研發和銷售,只需輕裝上陣。這就使得更多人有了上陣的可能性,很多創業者擅長的是產品和營銷,這些人以往只能去有生產能力的企業工作,而現在,在供應鏈的高度配合意願下,他們作為品牌管理公司,雨後春筍般的生長出來,並且這種產業形態也使得作為品牌管理公司的創業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可以非常靈活迅捷地進化。
第六,資本開始相信消費品。在高度完整和標準的供應鏈環境中,品牌管理公司所推出和銷售的產品的屬性已經介於實物產品和虛擬產品之間。網際網路時代,一個app的生產到銷售的鏈條非常短,並且銷售半徑無窮大,使得這種產品的商業模式有個顯著特徵「邊際成本遞減」,這類商業模式是資本市場的興奮劑,而消費品如今正在趨近於這種屬性。作為品牌管理公司,尤其是在網際網路渠道上銷售產品的公司,生產由工廠完成,發貨和倉管由代運營公司完成,品牌公司除了產品研發設計之外,大部分時間打交道的都是數據,用數據指導投放、指導產品迭代,公司的商業模型已經越來越趨近於銷售虛擬產品的公司。資本是敏銳的,當資本隱約感受到這個變化後,立即用實際行動給予這種模型相應的反饋。
我們擁有如此多的客觀條件,那麼中國品牌崛起是不是就萬事俱備了呢?如果不是,還缺什麼?這個問題我曾在一個創業者口中得到了很好的答案。
bosie是做時尚服裝品牌的,眾所周知,快時尚是VC最難投的品類之一,所以對於這個方向的創業者,我們都是帶著更審慎的態度來看的,對人的考量上會有更苛刻的要求。當初見到bosie創始人時我曾經問,企業都是把握住了時代脈絡,享受到了時代背景的紅利而增長起來的,服裝行業也是如此,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是生產紅利,誰掌握了生產資源,誰能搞到貨,誰就能賺到錢,九十年代中期到這個世紀初,是渠道紅利,先是大型shopping mall這種業態在國內的迅速擴張,再是電商的出現,誰充分利用了新渠道誰就能賺到錢,現在,或者是未來10年,時代的紅利是什麼呢?94年的他給出了我非常認可的答案,審美紅利。
我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讀書的時候,我們有一門課叫審美課,同學們都非常不重視,直到有一天突然發現這是一門嚴格記分而且要寫論文的課的時候才重視起來,最初我以為審美就是什麼東西好看不好看,最多在加上什麼音樂好聽不好聽,這有什麼可學的,都過於主觀,各有各的偏好。學著學著才發現,審美保羅萬物,與世界觀甚至同等重要,當然,也密不可分。最直白的話來講,審美就是分辨什麼是好的。比如說從消費行業來講,微觀點說,審美可以是這個產品好不好用,設計好不好看,品牌傳遞的信息好不好,稍微宏觀一點,企業層面,這個企業是不是好的,組織文化是不是健康的,企業信譽是不是良性的。產品好不好,企業好不好,人好不好,國家好不好,一切有關你認為好不好的問題都屬於審美範疇。在技術趨同,解決方案趨同的現在,在信息充分,甚至過載的環境下,審美是拉開優勢最有效的方式。
市場就像是個萬花筒,多種多樣的產品、品牌、企業並存,有蘋果也有三星,有任天堂也有小霸王,有小林製藥也有腦白金。做什麼樣的產品,什麼樣的企業,與其說是創始人或者管理者的選擇,不如說是審美向外的投射。
說審美,很難不提到賈伯斯。
大家都知道,賈伯斯受日本禪宗文化影響很大,甚至可以說,禪宗的極簡主義的美學觀點就是賈伯斯的審美的錨點。日本的極簡主義美學是當今世界主要的三大美學體系之一,尤其在消費領域,佔據著重要的位置,這是賈伯斯的選擇,是他的審美,我想,並不是說賈伯斯選擇了歐洲美學作為錨點就不會成功,相對於選擇了哪種審美方式來講,做了選擇並且貫穿在企業和產品中更為重要。
賈伯斯由養父母撫養長大,在成長過程中他一直對印度教、佛教禪宗以及探尋個人啟蒙具有濃厚興趣。他曾經在大學退學後到印度尋找心靈導師,後來一直在加州的禪宗中心追隨禪宗大師乙川弘文修習,經常與他一起冥想、向他求教、探討精神追求,可以說是非常親密,亦師亦友。
他創建蘋果公司後,很多時候,在決策前,會先閉目靜坐,然後叫屬下將相關產品設計一併放到墊子的周圍,來決定選擇哪個、放棄哪個。
禪宗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在賈伯斯那裡變成了一種獨特的技術和設計思想,比如說,無按鈕,按鈕是電子設備的天然標誌,但用戶要的不是按鈕,而是直指人心的功能、效用和體驗;此外,蘋果筆記本,它的睡眠指示燈的閃爍頻率,與成年人正常呼吸的頻率是一致的,每分鐘12次。
賈伯斯建立了自己很好的審美,並且把審美轉化為好的產品,再用專注執行的能力來把產品做出來。
做企業也是一樣,企業的戰略選擇和重大決策都在無形中受到決策者、管理者的審美影響,比如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流量廣告和品牌廣告,你的傾向是什麼,洗腦廣告和品質廣告呢?當然這些問題可能有隱含的褒貶,不好回答,那麼包裝材料你是如何做選擇的,選擇依據是什麼呢?你們公司的銷售KPI是回款導向的還是籤約導向的?
好的審美貫穿在企業的所有環節。它包括了好的產品、好的組織、好的社會影響等等。
戴森23歲起就開始進行產品創新,幾十年來他專注在對家庭日用電器的改造上,現在大家知道,戴森已經深刻地改變了市場。最被大家熟知的產品應該是無袋式真空吸塵器,在研發這款產品時,製造商為了保住真空吸塵器袋子的銷售利潤,曾經一度拒絕為戴森的創意生產,而戴森花費五年時間幾近破產,在嘗試了5127臺原型機之後才終於成功。不單單是在產品設計上,你會發現,這種對創新、創意的執著也貫穿在戴森的企業管理當中。
反觀我們的很多企業,居然是審醜導向的,只要關注度、只要流量和銷售額,完全不在意如何樹立企業的價值觀和形象。
商業是人類智慧的產物,藝術也是人類智慧的產物,科學、政治都是。而在現今社會,這些任何單一類目都無法獨立存在,彼此相互影響,既相互促進也相互制約。建立美學觀,建設審美,要有綜合學問。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新一代企業家,用科學思維指導商業,指導組織建設,比如說生物學思維、物理學思維。也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喜歡研究歷史、喜歡藝術,從某個角度來講,這些都在建設自己的審美,都會在商業層面被投射出來。
初創企業,為了存活,可能顧及不了很多,尤其是創業者們大多還年輕,審美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但是希望年輕的創業者們知道審美的重要,相信審美的力量。
當我們的企業被資本關注,我們藉助資本的力量更快的向前奔跑的時候,要時不時的停下來想想,在快速奔跑時會不會欠缺了什麼,在中國品牌崛起的大時代背景下,我們創立的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品牌,什麼樣的企業,我們是後世教科書裡的正面教材還是反面教材?
商業上的術能幫助我們做一個快企業,甚至是大企業,審美上的術會幫助我們做一個讓人尊重的企業,長久的企業。
青山資本
青山資本,中國一線天使投資機構,專注於消費、TMT領域。青山資本致力於做「美好生活的投資者」,與創業者一同創造有偉大願景的優秀企業。
成立至今,青山資本已投資項目包括找靚機、PIDAN、花點時間、bosie、每日黑巧、優客工場(NASDAQ:UK)、本來生活、小贏科技(NYSE:XYF)、馭勢科技等,保持著極高的投資成功率,並獲得業內多項榮譽。
來,圍觀我們的好玩事兒
青山資本再獲36氪、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5項榮譽|青山動態青山家丨青山資本獨家投資掃拖洗一體機器人「哇力」青山資本攜Portfolio斬獲多項榮譽丨青山動態青山家丨新轉轉集團五周年,再出發青山杯雙校同時啟動,清華浙大等你來賽丨青山動態與優客工場合併後,終赴美上市:張野十問無界空間創始人Randy「剁手」「買買買」…消費熱詞的前世今生青山張野:跨界營銷是藝術創作,不是「抖機靈」青山資本獲評2020年中國早期投資機構20強丨青山動態國務院《意見》出臺,加大對新消費的支持力度丨青山視角當我們討論包裝的時候,在討論什麼丨青山美學沙龍企業聲譽管理與組織建設丨青山投後成長營第三期青山資本攜被投企業斬獲36氪、創業邦、中國財經峰會等多項榮譽|青山動態把真實打在公屏上丨《青山資本2020年中消費報告》重磅發布青山資本杭州行,杭州很行~消費品品類速覽017: 功能飲料|青山投研消費品品類速覽016: 童裝|青山投研消費品品類速覽015:休閒服飾丨青山投研消費品品類速覽014:烘焙食品丨青山投研消費品品類速覽013:家庭清潔丨青山投研消費品品類速覽012:眼鏡丨青山投研消費品品類速覽011:鞋丨青山投研消費品品類速覽010:啤酒丨青山投研18億美金合併的背後:張野十問找靚機溫言傑消費品品類速覽009:乳製品丨青山投研消費品品類速覽008:運動服飾丨青山投研消費品品類速覽007:休閒零食丨青山投研消費品品類速覽006:巧克力丨青山投研消費品品類速覽005:彩妝丨青山投研消費品品類速覽004:小家電丨青山投研消費品品類速覽003:寵物食品&寵物用品丨青山投研消費品品類速覽002:方便速食丨青山投研「顏值經濟」的轉向:「宅審美」與居家消費消費品品類速覽001:調味品丨青山投研重磅丨青山資本《2020中國快消品早期投資機會報告》發布青山資本張野:消費品的投資邏輯騰訊深網×進擊的夢想家丨張野:拳場拿拳頭講話,企業拿業務講話青山資本攜portfolio斬獲華興資本、中證金牛、鉛筆道等六項投資獎項2019年度「青山杯」創業方案大賽決賽清華站圓滿結束丨青山動態青山資本張野榮獲投中『2019年度中國天使投資人』丨青山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