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文化的「布道者」——甘肅省鄉村旅遊反哺「三農」路徑探析...

2021-01-08 每日甘肅

農耕文化的「布道者」

——全省鄉村旅遊反哺「三農」路徑探析系列報導之四

中華裕固風情走廊景區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何成軍

在秦安縣五營鎮邵店村,坐落著一處距今8000年的史前遺址——大地灣。在那裡,先民們開始了原始粟作農業,農耕由此發端。自那時起,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開枝散葉、繁衍生息。種植由此成為生存的根本,文明的濫觴。

千百年來,生活在隴原大地的人們,在祖先的土地上勤勤懇懇、精耕細作,創造出燦爛的農耕文化,隱藏于田間地頭、村前屋後、阡陌之間,而鄉村旅遊仿佛一個「布道者」,為我們播下了認識、親近、傳承、發揚這些文化的種子。

1 民俗文化遊:傳統遺珠的新出路

慶城亦稱鳳城,柔遠河和環江在此匯聚,國家4A級旅遊景區周祖陵與其僅一河之隔。藥王洞村就位於柔遠河畔,在周祖陵景區與縣城之間。2015年以前,這個處於鍾靈毓秀之地的城郊村還只是一個「爛杆村」。

「5年前,這個村基礎條件薄弱,環境差,道路坑窪泥濘,也沒有路燈照明。這些文化遺產一直躺在村民的口手相傳中。」慶城縣縣長梁世剛說。

有山有水有區位,卻守著「香餑餑」餓肚子,藥王洞村該如何走出困境?

2016年,慶城縣與陝西興平黃山宮民俗文化休閒觀光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集中力量建設藥王洞養生小鎮,藉助當地文化優勢和依山傍水的地理優勢,將景區打造成集文化交流展示、特色小吃、中醫養生、民宿體驗、黃土民俗、風土演繹等於一體的隴東黃土民俗文化養生小鎮。

「這個項目依託藥王洞村獨特的自然風貌順勢而建,集地方傳統小吃、傳統生產工藝作坊、展覽館陳列展示、文化演藝活動等於一體,將隴東民俗文化一一呈現,讓民俗文化看得見、聽得到、能品嘗、可體驗、能傳承。」藥王洞養生小鎮項目負責人王永鑫說。

「土」得掉渣的民俗文化,激起了人們濃濃的鄉愁,引來了四面八方的遊客。藥王洞養生文化小鎮自2017年元旦投入運營以來,接待遊客量導突破52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7億元,帶動就業1000多人。

對浸淫於現代文明中的人們來說,像藥王洞這樣的民俗文化體驗,仿佛隱藏於記憶深處的美味,樸實卻充滿溫度,具有觸動最柔軟情感的力量。在甘肅,類似的景區如傳統的遺珠散布於民間。瀰漫其中的「煙火氣」,總會令徜徉其中的人們欣喜、感動、深思。

2 民族風情遊:全面提升的新動能

在每年的肅南縣鄉村旅遊文化節上,牙俊秀都會代表白銀蒙古族鄉喀爾喀蒙古特色村寨進行推介。

從小生活在這兒的牙俊秀,對本族的歷史再熟悉不過。上世紀30年代左右,這裡的牧民由蒙古國遷徙而來,到現在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但仍完整地保留著喀爾喀蒙古部落傳統習俗。

在遼闊的牧場上生活了近百年後,白銀鄉於2011年開始全鄉禁牧,650位牧民整體搬遷至七彩丹霞東入口處的東牛毛村。2017年以來,這裡開始培育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建設獨具喀爾喀蒙古風情的特色村寨。

離白銀鄉不遠的康樂鄉,生活在這裡的人麼,建成了一個由裕固族民宿度假區、裕固水街、裕固帳篷營地三部分組成的裕固族民谷風情體驗區。

七彩丹霞、穹廬高車、特色美食、民族歌舞……白天,遊客置身其中,欣賞瑰麗景色,體驗獨特風情;夜晚,圍坐於璀璨星空下,燃起篝火、飲酒歡歌。自然、人文景觀與民族文化的巧妙融合,仿佛磁石一般,吸引來四海賓朋。

「民族風俗是打開民族文化殿堂的一扇窗戶。因此,肅南縣舉全縣之力,打造裕固族民俗旅遊的IP,將特有裕固族民族文化發揮到極致。」肅南縣委宣傳部部長巴玉霞說,「全國裕固族人口只有1.4萬,放在14億人裡不算什麼,但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五十六分之一就佔比很大了』,打好民族特色牌,肅南能佔到的旅遊份額就不會低。」

在甘肅,居住著54個少數民族,豐富的民族風情,為旅遊增添了靚麗的底色。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鄉村旅遊,不僅成為少數民族展現自己風採的窗口,而且為民族文化增添了新的底蘊,更好地反映了甘肅文化的多樣性,為全省旅遊產業品質提升賦予了新動能。

黃河石林美景。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慄佐平

3 鄉村田園遊:旅遊產業的新品牌

11月下旬,宣傳片《丁真的世界》紅遍全網,帶「火」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的旅遊業。

無獨有偶,張掖市甘浚鎮速展村也因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成為我省鄉村旅遊的一個典型。

今年4月,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晚黃金時段熱播,展現其中的奇特地質地貌、鄉村田野風光、民俗文化風情,引發了全國人民的熱議追捧。電視劇取景的速展村,也成了遊客的「打卡地」。

近年來,速展村傾力打造了集新型社區、現代農業、田園休閒、客棧民宿、康養宜居為一體的速展特色街區,建成民俗房屋120套,特色雜果採摘園160畝,高標準智能日光溫室118座,村級旅遊專業合作社1個,讓鄉村旅遊品質更高、服務更好,為這個「世外桃源」蓄積了強大發展動能。

「鄉村旅遊的賣點在哪裡?」高臺縣文化旅遊局副局長閆志一直在思考這一問題。在閆志看來,鄉村旅遊,其本身就是在販賣文化。因此,堅持田園牧歌主色,就是鄉村旅遊得以長遠發展的前提。

「民族的,農耕的就是遊客想要的!」閆志堅信,來農村就要看農村,這才是鄉村旅遊的特色。搞不了亭堂館閣,就把鄉土氣息做足。讓村貌保持「老氣、土氣、鄉氣」的同時,依託自然景觀造微景觀,這才能實現傳統性與觀賞性的融合。

為了讓鄉村旅遊業正真成為甘肅旅遊的「新品牌」,省文旅廳大力實施人才智力支撐行動,引導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專業藝術人才、青年創業團隊等積極投身鄉村旅遊發展,提升鄉村旅遊服務品質水平。

今天,行走在隴原大地,隨處可見這樣的美麗鄉村。他們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田園風光為韻,以村落民宅為形,以生態農業為基。農民生活其中,安守務農本分,兼做旅遊服務,享受到多元發展的紅利;遊客徜徉其間,回顧傳統、體驗特色,靜思漫步、感受溫度。鄉村旅遊煥發出的原創性、特色化和生命力,不但盤活了深厚的鄉土文化,實現了資源向資本的轉化,而且重塑了鄉村文化自信,為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焦點

  • 甘肅省鄉村旅遊示範村考核驗收組在瓜州縣開展驗收工作
    受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委託,5月4日,西北師範大學副教授種媛帶領考核驗收組,對瓜州縣2019年創建的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西湖鎮北溝村進行檢查驗收。考核驗收組採取實地查看、查閱資料等方式,詳細了解了西湖鎮北溝村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旅遊產品開發、鄉村記憶館等內容。考核驗收組認為北溝村依託現代農業和城郊區位優勢,深入挖掘村域農耕文化旅遊資源,打造北溝村「四區一館一中心」專業旅遊示範村建設框架,對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及鄉村旅遊的提質升級具有較強的示範意義。
  • 江西安源:弘揚農耕文化 助推鄉村振興
    央廣網安源7月17日消息 (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鄔斌 黃鋒)農耕文化是我們的根,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底色,國家先後實行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這些都為農耕文化傳承和鄉村文化振興提供了重要契機。
  • 甘肅省打出一套「豐收了·遊甘肅」冬春文化旅遊惠民活動「10+8+N...
    整合全省優質文化和旅遊資源,甘肅省文旅系統傾情推出「如夢敦煌·千年絲路探秘遊、山舞銀蛇·歡樂冰雪遊、岐伯故裡·中醫康養遊、陸上郵輪·環西部火車遊、遊山玩水·最美鄉村田園遊、玄奘之路·戈壁自駕遊、兩點一存·紅色熱土經典遊、與美同行·『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深度遊、薪火相傳·非遺瑰寶體驗遊、春綠隴原·文藝盛宴悅享遊」等冬春季十大主題旅遊產品40多條冬春特色旅遊線路(全省14市州和蘭州新區累計推出130多條冬春季精品旅遊線路
  • 農耕文化發展新標杆之萬榮模式
    萬榮作為二十四節氣及后土文化的發源地、黃河文化重要傳播地區,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農耕文化、后土文化以及非遺文化。當地政府依託優質的傳統文化資源,採用多種手段大力宣傳和發揚傳統文化,構建了適合當地實際的傳統文化發展新模式——萬榮模式。農耕文化打造農耕主題旅遊路線,帶動文化推廣促進農民增收。
  • 走,到戰旗村逛農耕文化博物館
    農耕文化,是人們在長期農業生產中形成的一種風俗文化,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也是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文化之一。天府農耕文化博物館在哪裡?這座博物館在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緊鄰鄉村十八坊。基本情況天府農耕文化博物館佔地面積約8畝,總建築面積約4000平米,展陳面積約3000平米,共分為三層,依次按照歷史時代將三個部分貫穿起來:第一部分介紹的是農耕文化的源頭,以及漢代農耕的文化的發展;第二部分空間設計提取川西林盤建築元素,以典型巴蜀農耕生產生活為主,呈現出「天下糧倉」「海納百川」的天府文化氣質;第三部分主要以影像形式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巴蜀地區農業取得的巨大成就
  • 平山縣全域旅遊開闢鄉村振興新路徑
    下一步,村裡還要加大街道、河道整治,保護古建民居,提升農家樂品質服務來延長旅遊周期。距惡石村60公裡外的城郊型鄉鎮平山鎮,鄉村旅遊的發展又是另一幅圖景。西水碾村按照「養老養生、觀光採摘、休閒娛樂、科普體驗」的鄉村旅遊定位,高標準改善人居環境;孟堡村投資500萬元打造步行商業一條街,500餘平方米的紅白喜事場地成為鄉風文明的集中展示地,古樸的戲樓、新建的村史館、定期舉辦的民俗文化活動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西莊村同樣村貌顏值高、鄉風氣質佳,還因冶河傍村而過,成為省會市民垂釣休閒的好去處。「一樣靠山吃山,別樣發展內涵」。
  • 一號文件或聚焦鄉村振興 三農工作重心將實現歷史性轉移
    「中央農村工作會討論的《意見討論稿》,從標題可以看出,『十四五』時期開始,我國『三農』工作的重心已經由脫貧攻堅全面轉向鄉村振興,通過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促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最終目標是提高農業質量效益競爭力,實現農業農村農民的全面現代化。」1月6日,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姜楠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若不出意外,意見稿將體現為一號文件。
  • 敖漢小米助力第十八屆農交會 文化挖掘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
    擁有「全球環境五百佳」、「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兩張世界名片的內蒙古敖漢旗,攜手本土農產品區域品牌「敖漢小米」現身第五屆中國農業博鰲論壇,成功榮獲2020第四屆「神農杯」年度影響力品牌。(圖:敖漢旗人民政府副旗長國華現場推介敖漢小米)敖漢旗人民政府副旗長國華發表了獲獎致辭,他講到,敖漢旗屬於典型的旱作農業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造就了這裡獨特的農耕文化。在敖漢旗的農業種植中,產量最大的就是敖漢小米。敖漢小米顆粒大、粒形圓、晶瑩透明,其品質是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所以有「敖漢雜糧,悉出天然」一說。
  • 有機農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可行路徑
    在「三農」工作方面,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基本原則,吹響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進軍號。實踐經驗表明,推動全域有機農業,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途徑之一。
  • 甘肅省河西五市冬春季 文化旅遊推介會在杭州召開
    甘肅省河西五市冬春季 文化旅遊推介會在杭州召開 2020-12-28 1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密雲區溪翁莊鎮金叵羅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近日,從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獲悉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了第二批擬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密雲區溪翁莊鎮金叵羅村榜上有名。金叵羅村因村莊周圍低丘環繞,形似笸籮,又盛產小米,故名金笸籮,歷史悠久的金叵羅村,充分挖掘和激活鄉村旅遊市場,不僅將村內老房子進行特色改造,發展民俗旅遊接待,還大力開發農事體驗項目,不斷豐富農耕文化元素,增加市民遊玩體驗感。
  • 貴州旅遊扶貧典型案例①|開陽縣龍廣村:打破城鄉壁壘 助力鄉村振興
    | 編 者 按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全面落實鄉村旅遊助推大扶貧重大戰略任務,把鄉村旅遊作為決戰脫貧攻堅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圍繞「融合、創新、突破」三個關鍵詞,依託鄉村自然風光、民族村寨、古村古鎮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有力推動了鄉村旅遊發展
  • 這個秋天,看看哪些地方適合鄉村旅遊?
    際溪村立足自然山水、凸顯耕讀文化,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首批鄉村旅遊「千千萬萬」品牌、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福建省休閒農業示範點等。 桂峰村
  • 鄉村旅遊減貧的「中國智慧」促千萬人致富
    【解說】12月22日至23日,由中國農業農村部、甘肅省人民政府、世界旅遊聯盟、法國「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聯盟聯合主辦的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在甘肅隴南市舉辦,活動以「牽手『一帶一路』共建美麗鄉村」為主題,來自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絲路夥伴」,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共謀鄉村「美麗經濟」發展新機遇
  • 縣委書記王晉婷調研鄉村振興、文化旅遊等工作
    3月19日,縣委書記王晉婷一行深入梁湖鄉、紅西路軍安西戰役紀念館等地,實地調研梁湖鄉精準脫貧成果鞏固、設施農業發展、文化旅遊發展等工作。王晉婷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於「三農」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在產業興旺、生活富裕上下功夫、做文章,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動力支撐。要緊緊圍繞打造特色品牌、健全標準體系、提升產業水平、加大投入力度、強化生態保護等方面,加快戈壁農業發展,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 金昌旅遊商品榮獲2020甘肅省文化旅遊商品大賽銀獎
    11月25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省旅遊協會承辦的2020甘肅省文化旅遊商品大賽在天水市成功舉辦。我市選送的特色商品金鎰康三合一金點彩搪燉鍋獲得銀獎,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獲優秀組織獎。本次大賽是全省範圍的綜合類文化旅遊商品大賽,以「健康生活、創意帶回家」為主題,旨在充分展現各地優秀的文創產品、文化旅遊商品特色,推動文化旅遊商品融合創新發展。
  • 周末漫遊鄉村! 南充兩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任你選!
    景區按照現代農業、新村建設、鄉村旅遊、城鄉統籌、文化創意、精準扶貧「六位一體」聯動發展理念,以新農村綜合體為載體,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和研學旅遊基地,建成1600畝具有濃鬱臺灣特色的十裡有機生態畫廊、臺灣特色果蔬園、景觀花卉園、九宮八卦花圃等集有機農業、研學旅行基地為核心的景區。
  • 美了鄉村 富了農民——我市大力發展旅遊扶貧工作紀實
    □ 本報記者 李雅萍圖為石樓縣山坳坳裡的泊河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實現脫貧增收。記者 劉亮亮 攝開發鄉村旅遊資源,打造本土旅遊品牌,是呂梁精準脫貧奔小康的新路徑。近年來,我市以打造精品鄉村旅遊為著力點,出臺了《呂梁市關於進一步加快鄉村旅遊發展的意見》,明確了我市鄉村旅遊發展的目標方向、路徑措施和扶持政策,鄉村旅遊覆蓋面不斷拓寬,全市已培育省級4A鄉村旅遊示範村2個、省級黃河人家20個,省級3A鄉村旅遊示範村20個,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40個,市級黃河人家43個,打造市級鄉村旅遊景區62處,鄉村旅遊客棧109個。精品示範、以點帶面的效應初步顯現。
  • 視頻丨「網際網路+旅遊」打造「網紅打卡地」 感受詩情畫意鄉村旅遊
    00:00/00:00100%用戶鑑權失敗,請先 註冊成為百度雲用戶百度雲四川在線記者 吳聃 範華「網紅打卡地」近年來已經成為一個十分時髦的詞彙,閬中市天林鄉一個名叫五龍村的地方,最近悄然在網上走紅,並逐漸成為了南充鄉村旅遊的打卡新地標